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除湿通痹方对尿酸钠(MSU)诱导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足关节肿胀率及足关节滑膜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用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阳性对照组、除湿通痹方I组、Ⅱ组。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2次/d,第5天灌胃1.5h后予尿酸钠晶体注射局部关节腔形成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并于不同时间测量大鼠足关节肿胀度,观察该方对大鼠足关节肿胀率的影响;注射尿酸钠24h后,处死大鼠并应用RT-PCR,检测对关节滑膜细胞因子TNF-α mRNA、IL-1β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除湿通痹方可有效抑制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与生理盐水组比较,TNF-α mRNA 和 IL-1β mRNA的表达明显减低。结论除湿通痹方可抑制痛风性关节炎TNF-α和IL-1β的表达而发挥抗炎作用,明显减轻关节的病理性损伤,有效抑制关节炎的临床进程。  相似文献   

2.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17):1300-1303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踝关节局部注射尿酸钠晶体混悬液制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关节肿胀指数和血清、滑膜中白介素(IL)-1β、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的水平。结果:造模后模型组不同时间点的步态评分和关节肿胀指数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木犀草素组可减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踝关节肿胀(P<0.05),并且显著降低IL-1β、IL-17、TNF-α、IL-6的水平(P<0.01)。结论:木犀草素可减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炎症反应,有望成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棒皮苦胆四妙汤联合西药对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尿酸(UA)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G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棒皮苦胆四妙汤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及炎性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UA、ES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肿胀、关节活动、关节压痛评分以及ESR、UA、TNF-α水平均降低,且实验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棒皮苦胆四妙汤联合西药可提高GA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GA)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GA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依托考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中药方进行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 d后进行疗效评价。治疗前后抽取晨起空腹静脉血,离心提取血清,分别测定血尿酸(UA)、红细胞沉降率(ES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环氧化酶-2(COX-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并进行关节症状、体征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UA、ES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1β、COX-2、IL-6、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能够通过抑制急性GA患者机体炎症反应而阻断或减轻关节局部炎性反应,从而抑制病程的发展,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自拟清热利湿通络方联合依托考昔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武汉大学恩施临床学院中医部收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9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依托考昔片,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另给予自拟清热利湿通络方,2组均持续治疗1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关节功能)评分、生化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尿酸(BUA)]、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1β、IL-8、IL-10],观察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83%vs.81.25%,χ~2/P=5.031/0.025);治疗1周后,2组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关节功能评分、ESR、BUA均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P=2.929/0.004、2.591/0.011、2.436/0.017、14.394/<0.001、11.210/<0.001);治疗1周后,2组血清TNF-α、IL-6、IL-1β、IL-8、IL-10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t/P=9.758/<0.001、12.054/<0.001、8.203/<0.001、10.532/<0.001、10.833/<0.001);治疗期间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热利湿通络方联合依托考昔片治疗能减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相关症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洛芬待因缓释片联合苦参散外敷治疗急性期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9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60例急性发作期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予非甾体类抗炎药洛芬待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苦参散外敷治疗,疗程为5 d。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及血尿酸(UA)、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ESR、CRP、UA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ESR、CRP、U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治疗后关节疼痛评分、关节肿胀评分、关节压痛评分、关节皮温评分及关节功能评分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关节疼痛评分、关节肿胀评分、关节压痛评分、关节皮温评分及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60.00%,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湿热蕴结型)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洛芬待因缓释片配合中药苦参散患处外敷,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盐酸氨基葡萄糖、透明质酸钠联合臭氧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笔者医院骨科就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透明质酸钠膝关节腔注射)和观察组(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透明质酸钠结合臭氧膝关节腔注射),每组60例。治疗期8周,治疗前后观察指标:WOMAC评分,透明质酸(H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关节肿胀、压痛评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WOMAC疼痛、僵硬和日常生活受限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下降,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肿胀和压痛评分均明显下降,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关节液中HA水平升高,TNF-α和IL-1β水平下降,且观察组患者关节液中HA水平高于对照组,TNF-α和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三联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改善患者膝关节肿胀、压痛、疼痛、僵硬和日常生活方面明显优于单独单独用药或二联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艾痛风灵免煎颗粒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造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观察白艾痛风灵免煎颗粒剂对兔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关节液中TNF-α、IL-1β含量的影响,并与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和正常组进行对比。结果模型组关节液中TNF-α、IL-1β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白艾痛风灵组和秋水仙碱组TNF-α、IL-1β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白艾痛风灵组和秋水仙碱组TNF-α、IL-1β的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艾痛风灵免煎颗粒剂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虹  罗干  熊梓汀  李巧玲  陈雄斌  王勇 《医学研究杂志》2020,49(1):104-107,103
目的 观察黄柏苍术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尿酸盐晶体诱导的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在致炎后动态观察关节肿胀值,连续给药3天后处死大鼠,收集关节液,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关节液中TNF-α、IL-1β、IL-8、IL-6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黄柏苍术高剂量组、黄柏苍术中剂量组、黄柏苍术低剂量组、秋水仙碱组大鼠的关节肿胀值在6、12、24、48h均高于正常组(P<0.05);在注射后72h正常组的关节肿胀值与秋水仙碱组、黄柏苍术汤中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模型组、黄柏苍术高剂量组、黄柏苍术低剂量组与正常组间比较均大于正常组(P<0.05),同时黄柏苍术高剂量组和黄柏苍术低剂量组关节肿胀值显著小于模型组(P<0.05)。处死后黄柏苍术高剂量组、黄柏苍术中剂量组、黄柏苍术低剂量组、秋水仙碱组大鼠、正常组的关节液中TNF-α、IL-1β、IL-8、IL-6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其中黄柏苍术中剂量组、秋水仙碱组的TNF-α、IL-1β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黄柏苍术高剂量组和黄柏低剂量组(P<0.05)。结论 黄柏苍术汤可能通过抑制炎性细胞释放炎性因子TNF-α、IL-1β、IL-8、IL-6,从而明显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炎性反应,其抗炎反应强度可能受药物浓度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栀黄止痛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栀黄止痛散组和安康信组各30例。安康信组给予口服安康信,栀黄止痛散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外敷栀黄止痛散,两组均治疗两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3天、第7天、第14天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7天、第14天血尿酸(uric acid,UA)、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8、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栀黄止痛散组有效率为96.6%,安康信组有效率为8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天,栀黄止痛散组的VAS低于安康信组(P<0.05);治疗第7天,栀黄止痛散组UA、CRP、ESR、IL-6、IL-8、TNF-α和IL-1β均低于安康信组(P<0.05);治疗第14天,栀黄止痛散组UA、ESR、CRP水平低于安康信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以上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栀黄止痛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ESR、CRP、UA水平,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剂量甲泼尼龙片联合苯溴马隆及碳酸氢钠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苯溴马隆联合碳酸氢钠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甲泼尼龙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ESR)及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尿酸、ESR、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尿酸、ESR、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甲泼尼龙片联合苯溴马隆及碳酸氢钠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尿酸、ESR水平及复发率,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11月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收治的76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口服依托考昔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加味四妙勇安汤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生化指标、炎症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VAS疼痛评分及关节肿胀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ESR、UA、Cr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ESR、UA、C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RP、TNF-α、IL-1β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89.47%)高于对照组(65.79%)(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四妙勇安汤能有效减轻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指标,提高临床疗效,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虎加桂枝汤联合苯溴马隆片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收治的86例高尿酸血症合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口服苯溴马隆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白虎加桂枝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WOMAC评分、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沉(ESR)、尿酸(UA)、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ESR、UA、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急性红肿、关节活动障碍评分及总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WOMAC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WOMA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白虎加桂枝汤联合苯溴马隆片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少炎性因子释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依托考昔治疗原发性急性重度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原发性急性重度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给予依托考昔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观察两组关节疼痛和关节肿胀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Hs-CRP、关节疼痛评分、关节肿胀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考昔治疗原发性急性重度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双氯芬酸钠,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可能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临床与依托考昔比较,观察蠲痹历节清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主要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明确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蠲痹历节清方治疗,对照组采用依托考昔片干预。观察治疗前后红肿疼痛等症状体征、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1周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红肿疼痛等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两者比较对照组改善症状方面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红肿总积分两者接近;治疗后CRP、ESR较前明显改善(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1β、IL-6均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蠲痹历节清方可以有效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症状体征,改善其CRP、ESR,抑制血清TNF-α、IL-1β、IL-6的表达,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药,值得临床借鉴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秋水仙碱脂质体凝胶对急性发作期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用尿酸钠诱导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用自制的秋水仙碱脂质体凝胶进行治疗,并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凝胶组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受试关节周径、关节腔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关节腔积液白细胞数量.结果 秋水仙碱脂质体凝胶可使模型大鼠受试关节周径明显缩小,肿胀率下降,关节腔中PGE2、TNF-α含量及白细胞数量明显下降.结论 秋水仙碱脂质体凝胶对尿酸钠所致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通络中药外用与西药联合治疗对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症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在石家庄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07例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临床治疗方案的差异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53例给予甲氨蝶呤和塞来昔布治疗,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清热利湿通络中药外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沉(ESR)、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类风湿因子(RF)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1 d后,两组患者CRP、IL-1、TNF-α、ESR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CRP、IL-1、TNF-α与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关节肿胀度、关节压痛、关节发热度、晨僵时间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关节肿胀度、关节压痛、关节发热度、晨僵时间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RF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RF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通过清热利湿通络中药外用与西药联合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减轻炎症反应,控制RF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托珠单抗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57),对照组使用来氟米特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托珠单抗进行治疗,疗程均为12周。评价功能指标、血沉(ESR)、类风湿因子及炎性因子,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度评分、关节肿胀度评分、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IL-6、IL-8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的水平有所降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度评分、关节肿胀度评分、ESR、CRP、RF、TNF-α、IL-1、IL-6、IL-8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水平(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4%,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4%,托珠单抗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运用托珠单抗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这可能与显著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1、IL-6、IL-8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比挑刺法与常规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探讨挑刺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优势和原理,为临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提思路和实验依据。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挑刺组和西药对照组,每组各35例。挑刺组采用挑刺法治疗,药物对照组采用口服秋水仙碱治疗,连续治疗3 d。采用血尿酸(Uric Acid,UA)、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红外温度、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不良反应作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结束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组内前、后VAS、UA、IL-2、IL-8、TNF-后及红外温度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VAS评分、UA、IL-2、IL-8、TNF-度及红外温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挑刺组总有效率为85.7%,药物对照组为82.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第1 d后、治疗第2 d后,组间VAS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挑刺法与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挑刺法能较快的缓解疼痛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膝关节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3 d,观察组患者的尿酸(UA)、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观察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膝关节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且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