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光明中医》2021,36(19)
目的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 2. 1)分析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0年10月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相关文献,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文献,通过应用Note Express软件进行文献管理,建立符合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数据库,从而建立Excel数据表,将相关数据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并进行分析中药处方中各种中药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 共筛选出154首处方涉及中药172味,其中使用频次≥30的中药为高频药物,主要为甘草、白芍、延胡索、陈皮、木香、半夏等,药味以苦为主,药性以温居多,归经多属脾、胃、肺经,并演化得出茯苓-甘草,白芍-甘草,白芍、延胡索-甘草,陈皮-甘草等核心组合10个;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推演出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新处方共计4个。结论 通过对药物频数、药物聚类分析、药物关联规则,可以揭示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孙艳淑 《光明中医》2014,29(1):75-76
目的探讨中药银翘散结止痛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6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3例采用中药银翘散结止痛汤治疗,对照组93例采用西药抗感染药物治疗,1周后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74.19%,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腹痛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艳平  宁利波  郭新玲 《陕西中医》2009,30(11):1474-1474
目的:探讨软坚散结、论瘀通络类中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对照组93例用西医治疗,治疗组93例用西药加中药散结止痛汤(白花蛇舌草、黄芩、夏枯草、昆布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6%,对照组总有效率75.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明显优于西医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加味芍草平胃汤联合中药热包外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于石家庄市中医院儿科收治的7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证属湿热瘀阻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人。对照组使用枫蓼肠胃康颗粒治疗,治疗组则使用加味芍草平胃汤联合中药热包外敷治疗,2组均治疗2 w。研究2组小儿主症与次症积分的变化,对2组患儿的有效率、腹部彩超显示淋巴结纵径与横径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 w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1);治疗组主症及次症积分相比于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的淋巴结肿胀的缩小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加味芍草平胃汤联合中药热包外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湿热瘀阻证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疾病,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彩超技术的提高,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检出率直线上升。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中医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用药特点及组方配伍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中医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处方,录入并建立用药数据库,分别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和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处方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结果筛选处方100个,共涉及中药128味,其中使用频次≥30的中药共6味,依次为甘草、延胡索、白芍、陈皮、半夏、木香;发现潜在新组合14组,挖掘新处方7首。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为本虚标实证,用药以理气活血、燥湿化痰、缓急止痛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香芍止痛丸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病机,研究中药的防治机理,寻求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防治新药.方法:将2013年2月-2013年12月本院儿科门诊的12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中医辨证为寒凝气滞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香芍止痛丸,对照组口服头孢克洛,观察用药前后患儿主要症状、体征、发作次数、腹痛程度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香芍止痛丸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有效药物,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进音乐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小儿腹痛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病症,其病因多种多样,其中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由于高分辨率超声仪的广泛应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确诊率升高,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机会.近2年来,笔者用疏肝柔肝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5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痛方穴位贴敷配合小儿推拿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效果。方法:100例用掷币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观察组用腹痛方穴位贴敷配合小儿推拿治疗。结果: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肠系膜淋巴结直径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痛方穴位贴敷配合小儿推拿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能快速缓解症状,缩小淋巴结直径,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痛方外敷结合小儿推拿治疗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0例。2组均使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小儿推拿,观察组加用腹痛方外敷结合小儿推拿,7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直肠淋巴结指标水平、中医证候积分水平,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直肠淋巴结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0%,显著低于对照组为26.00%(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8.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为70.00%(P<0.05)。结论腹痛方外敷结合小儿推拿治疗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能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疗效满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6,(2):119-120
目的 :研究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中医体质类型,为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通过对200例符合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标准的患儿进行《小儿中医体质及健康状况自填式问卷》(家长填)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及舌脉,总结并分析患儿的体质类型。结果:200例患儿中平和质21例(10.5%)、偏颇体质179例(89.5%),其中单纯偏颇体质73例(36.5%),兼夹偏颇体质106例(53.0%),单纯偏颇体质及兼夹偏颇体质中实热质均最多,比例为58.0%,其次为气虚质,占45.5%,其后依次为阴虚质、痰湿质及特禀质。结论 :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体质表现为虚实夹杂,以实热质及气虚质为主。  相似文献   

12.
崔文成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验案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崔文成教授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经验。认为本病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从湿热腹痛、食滞腹痛、脾虚腹痛辨治。并附验案3则。  相似文献   

13.
孙岚萍  顾志荣  马转霞  吕鑫  张锐  许爱霞  葛斌 《中草药》2020,51(18):4712-4718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中医药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发表的中医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相关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 V 2.5)统计用药频次、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采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对药物关联规则及核心药物组合进行分析,采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进行新处方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156首,涉及中药199味,使用频次≥10的中药有川芎、茯苓、丹参、天麻、黄芪等46味,主要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平肝熄风药及补虚药;挖掘共得到高频药物组合33个,出现频次前5位的组合是茯苓-天麻、川芎-当归、川芎-黄芪、红花-川芎及川芎-天麻;演化共得到核心药物组合20组,潜在新处方10个。结论中医药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多使用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平肝熄风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及补虚药,组方显示了以化痰降浊、活血化瘀为主,兼以益气健脾、利水渗湿、祛痰宽胸的治法,体现了标本兼治的中医特色。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文献数据分析和探讨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辨治规律。方法:检索筛选CNKI中运用中医药处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文献,构建中医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近11年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方剂组方规律。结果:筛选出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文献187篇,处方327个,其中中药190味,处方中药物出现频次≥30次的药物39味,得出常用药物组合42个,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4个,新处方7个。结论:DOR的根本病因为肾虚,肝失调达、气血失调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中医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用药以补益肝肾为主,同时可伍以疏肝解郁、化瘀通络、健脾祛湿、交通心肾、清热化痰等治法,为临床用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反复发作、长期迁延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中医药治疗UC疗效整合、确切,具有多靶点系统调控、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其药理学特征表现为抗炎、调节免疫、改善肠道菌群、保护肠道黏膜屏障等作用。通过对大肠湿热、脾虚湿阻、脾肾阳虚、肝郁脾虚、瘀阻肠络、寒热错杂、热毒炽盛证7种临床常见证型,及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健脾温肾、温阳化湿,疏肝理气、健脾和中,活血化瘀、理肠通络,温中补虚、清热化湿,清热解毒、凉血止痢7种治法所对应的临床优效16首经典名方、8个中成药品种的药理学特征、作用机制及临床适用范围进行综述,以期建立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的优效方药治疗UC的药理学特征和临床疗效评价的科学体系,从源头促进中医药在UC临床中西医治疗领域的科学应用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尿病前期的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特点。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三大数据库中收录的自建库以来有关糖尿病前期证型的临床研究文献,对中医证型进行规范整理,建立数据库,提取证素,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分析、聚类分析探究证素分布规律。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总有效病例1620例,证型经规范处理后整理为18个,主要证型为脾虚痰湿证。共提取证素13个,主要病位证素为脾,主要病性证素为气虚、湿和痰,关联分析显示脾—湿支持度和置信度最高,聚类分析结果可得到3个聚类组。结论 糖尿病前期病位在脾,气虚、脾、痰、湿是常见证素,临床诊治糖尿病前期应注重从脾论治,需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并总结出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运用中药处方治疗痛风性肾病的文献,筛选并录入中药处方,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痛风性肾病的处方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治疗痛风性肾病处方共166首,涉及中药219味,得出药物用药频次,将支持度设置为24,得出常用药物组合34个,演化出核心组合43个,新处方10首。结论:CNKI中治疗痛风性肾病的处方以健脾益肾、清热祛湿化痰、泄浊化瘀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儿童单纯性肥胖症证素、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 检索1990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所收录的儿童单纯性肥胖症中医证型相关研究文献,收集证候,将证候分解为病位证素和病性证素.运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统计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研究张素芳教授推拿治疗小儿泄泻的选穴特点。方法:收集整理张教授2014年至2016年门诊治疗的小儿泄泻病案,运用Excel软件建立病案数据库并进行频数分析,应用Liquorice软件制作复杂网络图,分别对该病的症状、治疗处方以及五个证型的核心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共统计分析病案615例,涉及推拿处方操作115个,通过频数统计和复杂网络研究,得到该病及寒湿泻、湿热泻、伤食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五个证型的核心处方共6首,得出了疾病-症状、疾病-证型、疾病-穴位、症状-穴位之间的关系。结论:张教授推拿治疗小儿泄泻,重在健脾和胃、化湿行气、清肠止泻,调理脾、胃、大肠的功能,治疗时遵循辨病选穴、对症选穴、辨证选穴原则。核心处方为:补脾经、掐揉四横纹、清大肠、按揉脾俞、按揉胃俞、按揉大肠俞。并针对各证型辨证加减取穴与采用不同手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5期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多中心调查的MHD患者2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方法,收集一般资料及中医症状信息,同时采用舌象仪采集舌象信息,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症状及舌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综合公因子中医证候含义。结果:共提取12个公因子,病位证素有肾、脾、肝、心、胃,以肾、脾、肝为主,病性证素有气虚、阴虚、阳虚,以气虚、阴虚为主,病邪证素有湿、热、血瘀、风动,以湿、热、血瘀为主。结论:CKD5期MHD患者本虚标实并见,本虚包括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实证包括肾络瘀热、肝胆湿热,虚实夹杂包括脾虚湿浊、肾虚湿热、气虚血瘀、阴虚风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