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比较系统性硬皮病患者(systemic sclerosis,SSc)与正常人外周血外泌体(exosome)中microRNA-21-5p(miR-21-5p)的表达差异,评估外周血中外泌体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提取SSc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外泌体,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21-5p表达情况;外泌体刺激人皮肤成纤维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免疫印迹检测CollagenⅠ,Ⅲ及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水平。结果 SSc患者外周血外泌体中miR-21-5p显著高于正常人。与正常人相比,患者外泌体可明显增强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及上调CollagenⅠ,Ⅲ,α-SMA的水平,上述作用可被转染miR-21-5p抑制剂阻断。结论 SSc患者循环外泌体通过转运miR-21-5p介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miR-21-5p可能是SSc潜在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系统性硬皮病患者(systemic sclerosis,SSc)与正常人外周血外泌体(exosome)中microRNA-21-5p(miR-21-5p)的表达差异,评估外周血中外泌体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提取SSc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外泌体,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21-5p表达情况;外泌体刺激人皮肤成纤维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免疫印迹检测CollagenⅠ,Ⅲ及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水平。结果 SSc患者外周血外泌体中miR-21-5p显著高于正常人。与正常人相比,患者外泌体可明显增强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及上调CollagenⅠ,Ⅲ,α-SMA的水平,上述作用可被转染miR-21-5p抑制剂阻断。结论 SSc患者循环外泌体通过转运miR-21-5p介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miR-21-5p可能是SSc潜在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sis, SSc)是以皮肤及各内脏器官慢性纤维化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SSc发病中,固有免疫应答在激活免疫系统和纤维化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固有免疫系统一方面通过抗原提呈作用,建立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桥梁;另一方面通过分泌和调节关键的细胞因子促进炎症反应和组织纤维化过程。本文针对固有免疫系统中关键的单核/巨噬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细胞成分,以及近年来重点关注的Toll样受体及其配体和IL-4、IL-6、TGF-β等细胞因子进行综述,旨在阐明固有免疫应答在SSc发病中的作用,以助于本病的临床评估及靶向分子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五倍子瘢痕膏对瘢痕疙瘩miR-21/mTOR信号通路关键分子miR-2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10号染色体张力缺失蛋白磷酸酶(PTEN)、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裸鼠瘢痕疙瘩模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治疗组涂抹五倍子瘢痕膏,对照组仅涂抹制作五倍子瘢痕膏的基质,3次/d,连续30 d。然后分别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治疗组、对照组及正常皮肤组中miR-21和PI3K、PTEN、Akt、mTOR的表达。结果RT-PCR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和正常皮肤组miR-21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24),但二者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76、2.8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PI3K、Akt、mTOR在对照组中高表达,而在治疗组和正常皮肤组中低表达;PTEN在对照组中低表达,而在治疗组和正常皮肤组中高表达。结论五倍子瘢痕膏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机制可能与其通过抑制miR-21表达而上调PTEN表达,进而下调mTOR信号通路中PI3K、Akt、mTOR表达有关。其中PTEN是负反馈调节因子;下游的核糖体蛋白S6激酶(S6K)、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4EBP),二者均是蛋白翻译的关键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硬皮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硬皮病(SSc)是一种以皮肤及各系统胶原纤维硬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疾病,临床上以皮肤增厚和内脏组织进行性纤维化为特征,常表现为雷诺现象、肺动脉高压、肺组织纤维化及多器官受累。SSc的治疗以免疫抑制剂为基础。随着各相关学科的发展,新型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和干细胞移植等相继用于治疗SSc,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且对SSc的治疗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本文就近年来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硬化病(SSc)是一种以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同时伴有内脏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SSc的发病机制目前仍然不明,通常认为与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而血管损伤、免疫功能失调、多器官纤维化及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则是导致SSc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该文主要从上述3个方面总结归纳了其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主要进展,对内皮细胞活化及效应因子的释放、免疫细胞激活及相关免疫因子的表达、基质细胞的激活及促纤维化因子的分泌,以及三者之间的关联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微小RNA(miR)-21、miR-223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就诊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142例HIV/AIDS患者为观察组,根据其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n=110)和无效组(n=32);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39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PBMCs中miR-21、miR-223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IV/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PBMCs中miR-21、miR-223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无效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的PBMCs中miR-21、miR-223表达水平均高于有效组(P<0.05)。有效组随治疗时间延长,PBMCs中miR-21、miR-223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无效组治疗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分期3期患者比例高于有效组(P<0.05)。miR...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sis, SSc)是一种典型的纤维化疾病,可累及皮肤、心脏、肺、胃肠道等多个器官。SSc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SSc发病的主要机制是成纤维细胞异常活化,分泌过多的细胞外基质所致,但成纤维细胞持续活化的机制仍不明确。已有研究表明多种信号通路参与了成纤维细胞活化,如Hedgehog(Hh)、Wnt/β-catenin、Notch、TGF-β等。本文主要针对Hh信号通路及其在SS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探讨系统性硬皮病纤维化的可能发生机制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临床皮肤科杂志》2021,50(8):454-459
目的:探讨MicroRNA(miR)-21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miR-21抑制物(inhibitor)及阴性对照(NC)序列转染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后,反转录(RT)-PCR检测miR-21及10号染色体张力缺失蛋白磷酸酶(PTEN)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m TOR信号通路关键分子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p-Akt,又称Akt)及p-mTOR蛋白的表达。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21与PTEN mRNA 3′-UTR结合位点,并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21对PTEN m RNA的靶向作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结果:miR-21能够靶向调控PTEN m RNA表达,抑制miR-21表达可导致PTEN的m RNA和蛋白表达增加,进而抑制p-Akt及p-mTOR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结论:miR-21可通过靶基因PTEN调控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mTOR信号通路关键分子p-Akt和p-mTOR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蛋白质的单链小分子RNA,其参与了生物体的多种生物学过程.近来研究显示,miRNA与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炎症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相关联.其中miR-203为表皮特异性miRNA,其在银屑病中特异性高表达;MiR-146a参与了固有免疫应答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通路的调节,其在银屑病中也呈现特异性高表达;miR-125b在TNF-α通路中也起调节作用,但其在两种疾病中都呈现低表达.  相似文献   

11.
《中国性科学》2021,(3):30-32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miR-224及miR-94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8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CIN组)和60例健康体检正常女性(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三组的血清miR-224及miR-944表达水平。应用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24及miR-944表达水平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miR-224与miR-944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血清miR-224及miR-94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IN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组血清miR-224及miR-944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CIN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224+miR-944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单用血清miR-224及miR-4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血清miR-224及miR-944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血清miR-224与miR-944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47,P0.01)。结论血清miR-224及miR-944表达水平在宫颈癌患者中明显升高,两项联合检测对宫颈癌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组织中miR-21和程序性死亡因子-4(PDCD4)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4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26例前列腺癌患者,术中分别取患者前列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前列腺组织各26对。采用荧光定量PCR对所取组织进行检测,检测所取标本中miR-21以及PDCD4 mRNA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前列腺癌及癌旁组织中PDCD4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miR-21与PDCD4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中miR-21表达水平相对于癌旁组织来说更高(P0.05);而PDCD4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癌旁组织PDCD4蛋白表达灰度值比值明显高于前列腺癌(P0.05)。前列腺癌miR-21与PDCD4 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PDCD4蛋白表达水平也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miR-21可能通过下调PDCD4表达水平从而参与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从而引起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硬皮病皮损CTGF,COL-Ⅰ Ⅲ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硬皮病(SD)发病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Ⅰ,Ⅲ型胶原(COL-Ⅰ,Ⅲ)表达的关系,探讨硬皮病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SD患者皮损中CTGF蛋白及COL-Ⅰ,Ⅲ蛋白表达,18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①CTGF在SD患者皮损的表达强于对照组,在系统性硬皮病(SSc)表达高于局限性SD(P均<0.001);②COL-Ⅰ在SD患者皮损的表达强于对照组,但在SSc组、局限性SD组间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COL-Ⅲ在SD患者皮损的表达与对照组相近(P>0.05);相关分析表明COL-Ⅰ与CTGF的表达呈正相关(r5SC=0.728,rSD=0.71,P均<0.01)。结论COL-Ⅰ与CTGF在SD患者皮肤硬化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可能与SD的病理纤维化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梅毒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1204的表达及其潜在功能,为进一步研究miR-1204在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生物学功能以及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收集梅毒患者外周血83例、健康人12例,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s,采用RT-qPCR检测miR-1204;采用Target Scan7.1和DIANA对miR-1204靶基因进行预测并取交集的基因集合,最后通过Consensus PathDB对基因集合进行GO功能及KEGG信号转导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一期梅毒患者PBMCs中miR-1204表达水平显著上调,高于二期梅毒患者(P0.05)、血清治愈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iR-1204在现症梅毒组中表达水平高于血清学治愈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miR-1204靶基因主要参与调节细胞发育、细胞分化、血管通透性、趋化性、抗原刺激的炎症反应等生物学过程。信号转导通路富集分析显示miR-1204 Top10信号转导通路为间隙连接、趋化因子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GnRH信号通路、非洲锥虫病、松弛素信号通路、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乙型肝炎、磷脂酶D信号通路、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结论 miR-1204可能成为一期梅毒/评估梅毒治疗效果潜在的分子标志物,参与早期梅毒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系统性硬化症(SSc)是一种罕见的伴有内脏器官纤维化的慢性结缔组织病,其并发的间质性肺病(ILD)是SSc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SSc相关ILD发病隐匿,不及时治疗进展迅速,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明显下降。本文综述SSc-ILD早期诊断方法和治疗时机,并对传统的免疫抑制剂和新近出现的靶向药物、造血干细胞移植、肺移植等治疗方法做出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miR-29a是否调节MMP2的表达参与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增殖过程。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和免疫印迹法(WB)检测在正常前列腺上皮RWPE-1细胞和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DU-145细胞内miR-29a、MM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9a与MMP2 3′-UTR的调控关系。miR-29a mimics(模拟剂)、 miR-29a inhibitor(抑制剂)和miR-NC (对照)转染DU145细胞后分组为、miR-29a mi模拟组、miR-29a in抑制组和miR-NC对照组,检测各组细胞中miR-29a、MM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细胞划痕实验和侵袭实验(Transwell小室)检测各组细胞迁移和侵袭;增殖实验(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结果与RWPE-1细胞相比,DU145细胞中miR-29a的表达减少、MM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miR-29a模拟剂转染细胞后,miR-29a表达升高,MMP2表达降低;miR-29a抑制剂转染细胞后,miR-29a表达降低,MMP2表达升高。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了MMP2为miR-29a的靶基因。MiR-29a过表达能抑制DU145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增殖;MiR-29a抑制表达能促进DU145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增殖。结论在前列腺癌DU145细胞中,miR-29a调节MMP2的表达,进而参与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增殖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miR-21及miR-31的表达量,分析HPV感染与miRNA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miR-31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采用HPV DNA检测试剂盒和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CSCC组和正常对照组中HPV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测定HPV阳性和阴性CSCC组织中miR-21及miR-31的表达量,免疫组化检测CSCC组织中Ras GTP酶激活蛋白(RASA)1表达水平。结果:CSCC组织中HPV检出率为18.29%(15/82)。miR-21和miR-31在CSCC组织中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750±0.2280和0.0130±0.022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0.0110±0.0190、0.0002±0.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ASA1蛋白在CSCC组织中表达明显减少(P0.05)。在HPV阴性组织中RASA1蛋白表达与miR-31水平呈负相关(r=-0.588,P0.05)。结论:HPV可能在CSCC发展早期起一定作用;miR-31可能是HPV相关性miRNA;高表达的miR-31可能通过下调RASA1促进细胞增殖,参与CSCC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尖锐湿疣(CA)患者皮损组织中miR-143、miR-155表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2例C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选择同期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其中43例为包皮环切术留取包皮组织,17例为接受女性外阴整形术留取外阴组织。提取研究组皮损组织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miR-143、miR-155表达水平。分析miR-143、miR-155与研究组临床参数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其对CA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皮损组织miR-143、miR-155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皮损组织miR-143、miR-155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皮损部位、疣体数目无关(P0.05);病程≥3个月、疣体团块直径≥10mm、HPV混合感染的miR-143、miR-155表达水平较低(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皮损组织miR-143、miR-155表达水平对CA的诊断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7、0.765,灵敏度分别为74.50%、74.75%,特异度分别为71.35%、71.75%(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皮损组织miR-143、miR-155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80,P=0.013)。结论 miR-143、miR-155在CA皮损组织中呈低表达,且对CA有一定诊断价值,可能参与了CA的发生、发展过程,两者可能存在协同调节的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硬化病(SSc)是以皮肤和受累器官的胶原纤维过多的积聚为特征。目前,SSc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但有许多细胞因子在组织纤维化的过程中起作用。在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硬皮病的血管病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硬皮病(SSc)是一种不明病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进行性的皮肤和内脏纤维化、微血管系统改变和多种细胞、体液免疫异常为特征。SSc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从局限的皮肤硬化、轻微的内脏损害到严重的皮肤及多内脏纤维化,形成一个范围较广的病谱.血管病变是SSc多数临床表现的病理学改变基础本文就SSc血管结构及功能的改变、血管活性相关的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抗内皮细胞抗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