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正B族链球菌(GBS)即无乳链球菌感染是造成孕产妇生殖道感染的重要原因,严重时更可引起如泌尿系感染、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等。早产、胎膜早破和新生儿败血症等均与其感染有密切关系[1]。王兆莉等[2]的研究发现未发生胎膜早破的正常产妇其生殖道中GBS感染率远低于发生胎膜早破的产妇。孙瑜等[3]研究认为阴道感染GBS后,该菌可继续上行造成宫腔内感染,引起绒毛膜羊膜炎,甚至造成胎儿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GBS)带菌情况及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妇产科门诊产检妊娠晚期孕妇1 628例,采集阴道分泌物及直肠分泌物拭子,进行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分泌物GBS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药敏)检测,并对GBS培养阳性的孕妇根据自愿原则分为干预治疗组和非干预治疗组,GBS检测阴性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妊娠结局。结果 1 628例妊娠晚期孕妇GBS培养阳性率为13.6%(221/1 628),高龄、阴道清洁度异常及霉菌性阴道炎的孕妇GBS携带率较高;GBS阳性标本药敏结果显示,其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头孢噻肟、氨苄青霉素及青霉素敏感率较高(97.3%~100.0%),对红霉素敏感性最低(38.9%);非干预治疗组孕妇胎膜早破、宫内感染、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产后出血及产褥期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GBS培养阴性组(P0.05),干预治疗组孕妇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产后出血及产褥期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干预治疗组(P0.05)。结论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妊娠晚期孕妇进行GBS常规筛查具有临床价值,能有效降低新生儿GBS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孕晚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阳性情况,探讨GBS阳性与胎膜早破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因胎膜早破住院的宫内单胎妊娠妇女124例作为研究组,并随机选取孕周与年龄与研究组相匹配的正常孕妇1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阴道分泌物GBS阳性率。将研究组中GBS阳性孕妇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观察产褥感染、早产、新生儿败血症、脑膜炎等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孕妇GBS阳性24例,阳性率为19.35%,对照组阳性7例,阳性率为1.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BS阳性未治疗组产褥感染、早产、新生儿败血症、脑膜炎等发生率均明显高于GBS阳性治疗组和GBS阴性孕妇(P<0.05)。结论孕妇生殖道GBS感染是胎膜早破的危险因素,抗GBS治疗可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娩期全程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 section,TOLAC)孕妇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TOLAC的孕妇5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拟定的分娩期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及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阴道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及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分娩期全程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TOLAC孕妇的阴道分娩成功率,减少出血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与胎膜早破及并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方法:采用快速层析法、美国PIP Test Card技术对胎膜早破患者110例(观察组),健康孕妇80例(对照组)进行宫颈阴道分泌物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脯氨酸氨基肽酶活性检测,胎盘胎膜标本进行绒毛膜羊膜炎病理诊断。结果:观察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检测均阳性,对照组均阴性。②PIP Test Card测定的阳性率及阴性率与Amsel方法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观察组并绒毛膜羊膜炎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④细菌性阴道病并绒毛膜羊膜炎阳性率显著高于无细菌性阴道病者(P〈0.01);观察组细菌性阴道病阳性者并绒毛膜羊膜炎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菌性阴道痛阳性者(P〈0.01)。结论:细菌性阴道痛与胎膜早破及并绒毛膜羊膜炎具有相关性,在妊娠期进行PIP Test Card测定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快速免疫层析法检测,有助于发现或减少胎膜早破及并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94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8例,在2组治疗措施相同的情况下,实验组采用整体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比较2组孕妇血压下降情况、延长妊娠周数情况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实验组孕妇血压变化、妊娠时间、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体护理可提高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疗效,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7.
唐靖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1):4820-4822
目的观察和分析足月胎膜早破(PROM)孕妇的破膜时间长短与其分娩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130例足月PROM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破膜至产程发动时间间隔短于12h的孕妇列为A组,共纳入83例孕妇;将其中破膜至产程发动时间间隔达到或超过12h的孕妇列为B组,共纳入47例孕妇。对两组孕妇的阴道产率、剖宫产率及原因、产后24h出血量、绒毛膜羊膜炎发病率以及新生儿出生后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肺炎发病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B组孕妇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A组(χ2=7.915,P0.05),A组中因头盆不称和胎儿窘迫原因行剖宫产术分娩的孕妇比例显著高于B组(χ2=4.506、3.965,P0.05);两组孕妇产后24h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5、1.017,P0.05),而B组孕妇的绒毛膜羊膜炎发病率显著高于A组(χ2=6.036,P0.05);两组孕妇的新生儿出生后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以及新生儿肺炎发病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13、0.164,χ2=0.011,P0.05)。结论较长的破膜时间可导致足月PROM产妇的剖宫产率上升,头盆不称和胎儿窘迫是其主要原因,此类孕妇的绒毛膜羊膜炎发病率也会出现上升,临床医生应尽早采取积极主动的处理措施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查该院就诊孕妇B群链球菌(GBS)携带情况,并分析其耐药特征及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采集该院500例孕妇阴道拭子标本,并采用Todd-Hewitt肉汤培养基、哥伦比亚血平板(BAP)培养基及GBS显色(STRB)培养基进行培养,并对其分离的GBS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将确诊为GBS携带者76例纳入观察组,未携带GBS者424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结局。结果该院孕妇GBS携带率为15.2%,观察组中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新生儿脑膜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BS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奎奴普丁、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等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达到了90%以上,而对环丙沙星(53.95%)、左氧氟沙星(50.00%)、红霉素(57.89%)、四环素(78.95%)等抗菌药物耐药性相对较高,且2016-2017年与2017-2018年所分离的GBS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不大。结论孕妇GBS携带率较高,且容易感染母体及新生儿,建议把GBS筛查列入育龄期女性备孕及孕妇产前检测的常规项目,对GBS携带者尽早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性治疗,以降低新生儿感染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00例孕妇阴道细菌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4年11月于我院产科门诊就诊并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的200例孕妇作为BV组,选择同期于产科门诊就诊的正常孕妇80例为对照组。取阴道分泌物做细菌涂片镜检及培养,并对140例BV孕妇进行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未治疗组患者60例。对所有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随访,并对不同妊娠结局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V患者阴道分泌物一般为稀薄、匀质带有鱼腥味的灰白色分泌物,镜检可见线索细胞及少量白细胞。阴道菌群主要以加德纳菌为主。200例BV孕妇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997,χ2=5.536,χ2=3.861,P均0.05)。BV治疗组孕妇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68,χ2=10.992,χ2=4.344,P均0.05)。结论孕期细菌感染可导致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出血等,规范治疗可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孕妇的舒适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1月我院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整体护理;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5月我院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孕妇3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舒适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孕妇实施舒适护理,可提高其舒适度、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基于任务词条创建的教育模式对新生儿家长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4例新生儿(94名家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47名),对照组家长接受常规新生儿护理教育,观察组家长接受任务词条创建法教育,干预后对两组新生儿护理知识技能、健康宣教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家长干预后新生儿护理知识技能评分、健康宣教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任务词条创建法对新生儿家长实施健康宣教干预,可显著提高该类家长的新生儿护理知识技能水平,是一种深受家长高度认可的健康宣教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孕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5例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孕妇(A组)、20例胎膜早破无绒毛膜羊膜炎孕妇(B组)及20例正常足月无胎膜破裂未临产孕妇(C组)血清中TNF-α及IL-10的表达。3组孕妇均于剖宫产术后留取胎膜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A组血清中TNF-α表达显著高于B组及C组(P均<0.05),IL-10表达显著低于B组及C组(P均<0.05)。B组血清中TNF-α及IL-10表达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胎膜早破血清中TNF-α水平升高及IL-10水平降低与绒毛膜羊膜炎有关,孕妇血清中TNF-α及IL-10水平可作为评估绒毛膜羊膜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早期生殖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筛查及干预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将从1 000例早孕孕妇中筛查出来的66例GBS检测阳性的孕妇依据是否愿意接受阴道用药治疗分为接受引导用药治疗的A组45例及未接受阴道用药治疗的B组21例;另选取同期100例GBS检测阴性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孕妇的围产结局。结果 A组、对照组围产结局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早期孕妇生殖道GBS筛查及干预可以降低流产、早产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改善围产结局,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特征,观察护理干预措施对胎膜早破孕妇的作用.方法 将本院采取护理干预前收治的胎膜早破孕妇作为对照组,将采取护理干预后收治的胎膜早破孕妇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母婴结局及孕妇心理状况.结果 观察组孕妇心理状况与新生儿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阴道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产妇心理压力,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降低产妇与新生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妇女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 558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孕妇均于36~38孕周进行取材,采用肉汤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根据细菌溶血情况、培养菌落特征、显微镜图像和各种生化反应等多种方法鉴定其为链球菌。并结合免疫学检查确定为GBS。分析GBS感染对孕妇发热、产褥感染、胎膜早破和羊水污染的影响,探讨GBS感染对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产后出血和产钳助产及肺炎、病理性黄疸、胎儿窒息和败血症的影响。结果 GBS阳性组孕产妇中羊水污染和胎膜早破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BS阳性组孕产妇产褥感染和发热虽低于阴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BS阳性组产妇剖宫产和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BS阳性组产妇产后出血和产钳助产发生率虽高于阴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BS阳性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胎儿窒息、肺炎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阴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均未发生败血症。结论 GBS感染可增高孕产妇羊水污染和胎膜早破及新生儿感染、胎儿宫内窘迫和黄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 方法回顾2020年1~12月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分娩的足月胎膜早破孕妇192例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155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影响因素,探讨早期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化验指标;同时比较其对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 结果孕前超重,孕期增重超标,院前破水,孕期贫血,孕晚期超声羊水指数<8 cm,胎膜早破(PROM)后阴道操作引产以及产时破水>24 h是足月PROM产妇发生CAM的高危因素。2组患者发热前或分娩前24 h内末次白细胞计数(WBC)≥12×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NE%)≥75%,C-反应蛋白(CRP)≥6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NE%≥75%及CRP≥6 mg/L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较高。2组患者剖宫产率,分娩出血量,产后出血率,产褥感染/切口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围产儿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绒毛膜羊膜炎严重影响母婴分娩结局,应加强宣教孕前控制体重,孕期注意体重管理,注意孕期贫血的纠正,普及院前胎膜早破正确处理方法,重视孕晚期超声检查;应尽量减少阴道操作同时注意无菌操作。分娩前血常规及CRP检查对于发现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有重要意义。建议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尤其是合并高危因素者,定期动态监测血常规及血清CRP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胎膜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κB)和环氧化酶-2(COX-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在胎膜早破(PROM)发病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HE染色镜检胎膜病理切片,将病例分为非绒毛膜羊膜炎组和绒毛膜羊膜炎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PROM和20例正常孕妇胎膜组织中NF-κB和COX-2的表达。结果所有PROM胎膜标本,正常组胎膜感染占10.00%,绒毛膜羊膜炎者占46.88%;3组PROM组孕妇胎膜组织中NF-κB、COX-2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P〈0.05);绒毛膜羊膜炎孕妇组胎膜NF-κB、COX-2表达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孕妇组(P〈0.05);在PROM胎膜组织中NF-κB/p65阳性表达与COX-2阳性表达成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NF-κB、COX-2参与了PROM的发生过程。COX-2基因的表达可能受NF-κB的调控。NF-κB活化与PROM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唇腭裂孕妇家庭在产前国际认证泌乳顾问(IBCLC)参与喂养指导宣教支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胎儿为唇腭裂的孕妇5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孕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研究组予以产前IBCLC参与喂养指导宣教支持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干预前后孕妇心理状况及新生儿家长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新生儿呛咳、呕奶、窒息、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IBCLC参与喂养指导宣教支持应用于唇腭裂孕妇家庭中的效果显著,有利于减少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缓解孕妇负性情绪,同时可显著提高新生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人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26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人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症处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在孕妇住院治疗期间对病人的护理风险进行预见性评估并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病人的妊娠结局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并发子痫、新生儿窒息、胎盘早剥以及产后出血方面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人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提高胎儿的存活率,减少产后出血、子痫、新生儿窒息等严重的产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新生儿出现皮肤抓伤及管道脱落的原因,并制定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5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改革组与普通组各25例,普通组新生儿接受院内标准护理流程,改革组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过往新生儿出现皮肤抓伤及管道脱落的因素并制定相关护理干预手段,观察2组意外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家长对临床服务的主观满意结果。结果改革组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显著少于普通组(P0.05);改革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总结临床新生儿意外事件发生原因,并制定针对性护理预防措施,可降低新生儿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