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王燕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820-4820
自发性气胸是临床常见疾病,可使胸膜腔内压力增高、肺组织受压,引起肺萎缩,而产生胸闷、胸痛、憋喘,严重者纵膈向健侧移位,肺组织和大静脉受压而产生呼吸和循环障碍,甚至危及生命。自发性气胸常需要进行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减轻压迫症状,使肺复张,但反复胸腔穿刺抽气及传统外科胸腔闭式引流对患者创伤大,增加患者痛苦。我科自2004年开始使用胸腔内留置改良中心静脉导管取代传统外科胸腔闭式引流。临床实践证明: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穿刺置入胸腔闭式引流效果好,创伤小,患者满意度高。现以2007年7月至2008年1月31例单纯性气胸为例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经X线、CT确诊为自发性气胸的31例患者,男29例,女2例,年龄12岁~65岁,平均年龄25岁。其中左侧气胸18例,右侧气胸13例,单侧肺压缩50%~95%,本组病例均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1.2材料南海市百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艾贝尔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包一个,其内包括:穿刺针、导丝、扩张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一次性手术刀片、医用缝合针、医用橡胶手套、消毒刷、医用纱布、孔巾、中单、医用棉球。江苏康进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一次性输血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自发性气胸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插管闭式引流结合持续低负压吸引的治疗效果。方法120例自发性气胸病人,男105例,女15例;年龄16岁~70岁,其中16岁~40岁92例,占76.7%。肺受压程度小于20%者15例,20%~50%者55例,50%以上者50例。所有病例均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内置管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果120例自发性气胸病人行胸腔闭式引流88例,胸腔闭式引流电动负压吸引30例,2例需应用常规胸腔闭式引流,平均住院时间为4.8天,均治愈出院。结论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内插管闭式引流术,安全有效,操作简捷,胸膜组织损伤小,避免了反复穿刺造成的胸膜多处损伤、出血、皮下气肿、复张性肺水肿及循环障碍等,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了治疗疗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马太容  邵洪淑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4):571-572,574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闭式引流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基安全性。方法:对4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胸片检查后以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闭式引流。结果:4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有43例安全有效,症状迅速缓解,肺复张后拔管出院,2例引流欠佳,改用传统粗管引流后治愈出院,1例为张力性气胸,先以粗针头穿刺排气后再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闭式引流。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闭式引流在自发性气胸诊治中简便、安全、有效,值得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科常见病,治疗方法包括胸腔穿刺抽气和胸腔闭式引流,前者大量气胸需反复多次胸腔穿刺,而后者克服了上述缺点,但患者痛苦较大,操作相对复杂。为此我院采用一次性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共计31例,结果证明应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自发性气胸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锁骨下静脉留置针在胸腔闭式引流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三贵  周平义  田晓 《右江医学》2001,29(5):441-441
胸腔积液、积气是胸部外伤、肺及胸膜疾病的常见并发症 ,常规的处理原则是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术 ,但传统的闭式引流创伤大、引流管较粗、刺激胸膜及肺脏引起疼痛不适 ,而胸腔穿刺常需反复多次进行。近年来我们将锁骨下静脉留置针技术应用到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术中 ,方法简单易行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1998年 5月~ 2 0 0 0年 6月收治胸腔积液和积气患者 5 8例 ,均采用锁骨下静脉留置针行胸腔穿刺闭式引流 ,其中男 43例 ,女 15例 ,年龄 12~ 83岁。外伤性气胸 2 7例 ,外伤性血胸 8例 ,外伤性血气胸 10例 ,自…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闭式引流和常规胸腔穿刺。结果: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有效率为86.7%,明显优于常规胸腔穿刺组的70%(P〈0.01).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闭式引流的不良反应少于常规胸腔穿刺组。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简便有效,创伤小,能缩短疗程,并发症少,医疗费用较低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秀娥  李海东 《实用医技》2008,15(3):361-362
自发性气胸的常规治疗,一是胸腔穿刺抽气,二是胸腔闭式引流。前者大量气胸需反复多次胸腔穿刺,如遇有交通型气胸.则此方法无效,而后者克服了上述缺点,但患者痛苦大,而且护理上也较复杂。为此,我院自2002年3月以来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共计36例,结果证明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闭合性气胸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并分析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与常规胸腔穿刺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9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自发气胸的典型患者60例,按照患者意愿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患者。A组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法治疗自发性气胸,即为试验组;B组患者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法治疗自发性气胸,即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式后的治疗情况、复发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利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方法治疗此病与利用常规胸腔穿刺疗此病相比有效率高,引发血气胸、纵膈气肿的可能也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对于治自发性气胸有更积极的影响,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自发性气胸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作微创胸腔闭式引流结合持续低负压吸引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3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均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作微创胸腔闭式引流的新方法。结果:43例自发性气胸病人行胸腔闭式引流34例,胸腔闭式引流电动负压吸引7例,2例需应用常规胸腔闭式引流,平均住院时间为4.8天,均治愈出院。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内插管闭式引流术,安全有效,操作简捷,胸膜组织损伤小,避免了反复穿刺造成的胸膜多处损伤、出血、皮下气肿、复张性肺水肿及循环障碍等,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了治疗疗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并接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将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接负压吸引和常规胸腔穿刺。结果: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发性气胸的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常规穿刺组的56%(P<0.01)。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的不良反应少于常规组。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闭式引流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手段,操作安全,简便,肺复张完全、能缩短疗程,患者有良好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翟秀梅  韩笑  周海存 《中外医疗》2010,29(29):105-105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的最佳疗法。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11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其中40例进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闭式引流,与同期进行多次胸腔穿刺抽气治疗34例、外科切开粗管肋间插管闭式引流治疗38例)的疗效、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闭式引流与多次胸穿抽气、外科切开粗管肋间插管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比较,疗效显著,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少,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行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是安全、效佳、损伤小、患者易于接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自发性气胸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插管闭式引流结合持续低负压吸引的治疗效果。方法120例自发性气胸病人,男105例,女15例;年龄16岁-70岁,其中16岁-40岁92例,占76.7%。肺受压程度小于20%者15例,20%-50%者55例,50%以上者50例。所有病例均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内置管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果120例自发性气胸病人行胸腔闭式引流88例,胸腔闭式引流电动负压吸引30例,2例需应用常规胸腔闭式引流,平均住院时间为4.8天,均治愈出院。结论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内插管闭式引流术,安全有效,操作简捷,胸膜组织损伤小,避免了反复穿刺造成的胸膜多处损伤、出血、皮下气肿、复张性肺水肿及循环障碍等,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了治疗疗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虞敏  戴晓艇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0Z):126-127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并接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将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接负压吸引和常规胸腔穿刺。结果: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发性气胸的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常规穿刺组的56%(P〈0.01)。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的不良反应少于常规组。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闭式引流是治疗白发性气胸的有效手段,操作安全,简便,怖复张完全、能缩短疗程,患者有良好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殷明  蔡敏  陈泓  苏士成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1):896-897,900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插管治疗自发性气胸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对3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静卧吸氧、胸穿抽气及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或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等方法治疗。结果35例气胸患者痊愈,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较传统胸腔闭式引流住院时间、置管时间短。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病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总结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治疗26例新生儿气胸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自发性气胸1例,医源性气胸4例,病理性气胸21例,其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0例,胎粪吸入综合征9例,新生儿肺炎2例。25例为单侧气胸,其中7例肺压缩〈30%给予保守治疗,18例肺压缩〉30%,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12例给予静脉留置针胸腔穿刺排气后接水封瓶行闭式引流,6例行胸壁切开胸腔闭式引流)。24例治愈,1例死亡,1例双侧气胸合并其他广泛性气漏,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新生儿气胸主要由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胎粪吸入综合征所致,因此防治措施主要是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窒息发生,正确复苏,正确应用机械通气。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胸腔穿刺闭式引流和胸壁切开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新生儿气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ICU中突发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中突发气胸患者36例,采取2%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之后,采取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法进行治疗。治疗后3-5天对患者进行X线片检查治疗效果。结果 36例患者治疗7-10天之后,有31例患者肺完全复张,临床效果良好,治愈率为86.11%;其中有5例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占13.89%。这5例患者改用粗管进行再次引流,治疗5-7天后,肺完全复张,但是其中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均出现了皮下气肿,对其进行了切开皮肤挤压,给予高浓度氧处理之后恢复。本组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穿刺点出血、穿刺点感染和血性引流物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方式治疗ICU中突发气胸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损伤较小、护理方便、并发症较少、治疗费用较低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气胸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6例气胸均采用了经皮穿刺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闲式引流。结果本组36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一次成功。30例引流顺利,4d内拔管;6例加用负压吸引引流,5例6d内拔管;无一例并发症;其中1例转外科治疗。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液气胸.方法:86例液气胸患者,其中气胸患者57例,胸腔积液患者29例,采用中心静脉管置管闭式引流,效果良好.结论: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液气胸具有创伤小,安全,减轻患者患者痛苦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单侧闭合性气胸胸腔排气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闭合性气胸的治疗 ,除对原发疾病治疗外 ,常采用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1〕。为比较穿刺抽气和闭式引流两种方法对单侧闭合性气胸的治疗效果 ,我们对 1996~ 2 0 0 1年 5 3例气胸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经X线胸片和胸腔穿刺测压确诊的单侧闭合性气胸住院病例 5 3例 ,肺压缩体积均大于 5 0 % ,其中男性 4 4例 ,女性 9例 ,平均年龄39 .80± 2 0 .2 0岁。 5 3例中 ,肺结核并发气胸 5例 ,肺气肿并发气胸 3例 ,特发性气胸 4 5例。除原发病的治疗外 ,气胸的治疗分别采用胸腔穿刺抽气和胸腔闭式引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各种胸腔积液和气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长约30 cm硅胶引流管、引流瓶组成密闭的引流系统,对65例自发性气胸和76例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包括外伤性血气胸或自发性液气胸37例、胸腔积液或恶性肿瘤伴胸腔积液39例,共计141例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术。结果:胸腔积液有效率为94%;65例气胸除2例行切开闭式引流外,其余均治愈,有效率95%。结论: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管、引流瓶组成的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可靠、患者容易接受的治疗胸腔积液和气胸的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