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简称17-羟)主要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皮质醇、皮质素和它们的代谢产物,主要由肾脏排出。所以,测定尿中17-羟是反映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一项比较简单而可靠的指标。由于该激素主要在肝脏代谢失活,由肾排出,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脏功能状态。又因肾上腺皮质的活动直接受下丘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控制,所以亦能间接地反映下丘脑、垂体前  相似文献   

2.
肾阳虚(阳虚偏重的肾阴阳两虚)病人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研究已为国内重视。慢性气管炎重症肾阳虚(阳虚偏重的肾阴阳两虚)者尿17羟皮质类固醇(以下简称尿17羟)白天12小时值显著下降,从而提出一个假说,认为这是脑有关部位激发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HHACS)机能减退的  相似文献   

3.
阴虚和阳虚,是中医病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类病理状态.上海第一医学院脏象研究室顾天爵等~([1])曾观察到肾阳虚患者的尿17羟皮质类固醇(简称尿17羟)的排泄量显著低于正常值.经中医温肾、补肾等法治疗后,随着肾阳虚症候的改善,其尿17羟排泄量又可恢复至正常范围.肾阴虚患者的尿17羟排泄量的变化幅度较大,高低不一.阴虚和阳虚,在中医病理学上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种病理状态.既然尿17羟排泄量的降低是反映肾阳虚的客观指标之一,那么,为什么与肾阳虚相对的肾阴虚,它的尿17羟排泄量的幅度会如此之大呢?为此,我们于1975年起,重复了这个实验,先后观察了57  相似文献   

4.
八味地黄丸与尿中类固醇的代谢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4小时尿中17-KS(17-酮类固醇)及17-OHCS(17-羟皮质类固醇)量为指标,探讨了治疗肾阳虚的代表方剂八味地黄丸对类固醇代谢的影响。对13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连续给予八味地黄丸提取剂(7.5g/d) 7  相似文献   

5.
已知17-羟类固醇(17-OHCS)的分泌有很明显的昼夜节律,正常参考值的高低相差太大。究其原因是与昼夜分泌节律有关,以及个体差异有关。但是否与年周期有关,未见资料报告。为此,我们对健康人群进行年周期分泌节律的正常参考值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脾虚泄泻患者肾上腺皮质类固醇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等对140例脾虚泄泻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脾气虚弱、脾阳不足、脾肾阳虚三型,分别测定尿中17羟、17酮类固醇,以观察其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鹿倩  杨莉  王峥涛 《中草药》2018,49(15):3710-3720
内源性类固醇激素作为内分泌系统重要的组成成分,在机体发育、免疫调节及生育控制方面均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准确测定对于临床内分泌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十分重要。近年来生物体内源性类固醇激素的测定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主要针对2013—2018年最典型的血液中类固醇激素常用的分析方法进行归纳对比,以期为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准确测定提供更多的思路,也为后期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各种疾病的肾阳虚证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国内已有过报导。近年来我们在防治研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和冠心病的过程中也发现,这些疾病的中医本虚属肾阳虚证患者日夜24小时尿17—羟和17—酮总排出量显著降低,且17—羟的昼夜排出节律发生改变,两者采用穴位治疗可得部分恢复。这些结果说明不同疾病的中医肾阳虚证均共同存在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心功能的降低和紊乱。现将主要实验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9.
已知17-羟类固醇的分泌有很明显的昼夜节律,正常参考值的高低相差太大。究其原因与昼夜分泌节律有关,以及个体差异有关。但是否与年周期有关,未见资料报告。为此,我们对健康人群进行年周期分泌节律的正常参考值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Ⅱ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患者24h尿17-羟、尿17-酮类固醇测定与正常人间无明显差异。说明该型糖尿病患者虽出现胰岛素分泌延缓或不足,且肾上腺皮质和髓质功能无明显增强表明,临床体征较轻,但在临床上以益气养阴佐以活血化瘀之方药治之,可获满意效果,亦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温肾Ⅰ号对激素依赖性难治性肾病患者血、尿17-酮类固醇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激素依赖性难治性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自激素减至小剂量(20 mg/d)时即加用中药治疗, 以后激素每2周递减2.5 mg至维持阶段,维持量服用0.5~1年;对照组单纯激素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激素减完为止.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总蛋白、白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24 h尿17-酮类固醇、血17-酮类固醇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者含量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对照组24 h时尿17-酮类固醇、血17-酮类固醇含量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结论:温肾Ⅰ号可提高激素依赖性难治性肾病患者的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慢性肾炎患者看中医阴虚、阳虚的病理生化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国内已有很多研究。我们曾从慢性肾炎、高血压病、甲亢、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研究中,观察到阴虚火旺者尿肌酐、尿尿素氮、尿儿茶酚胺明显增高。初步提出阴虚火旺者能量代谢较高,摄入营养较多的看法;另外,还提出慢性肾炎阳虚的患者,其症状群的出现和营养素摄入不足及体内能量代谢降低有关。本文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从内生肌酐清除率、肌酐系数、体温、皮肤蒸发水、血和尿中无机盐、尿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等指标观察阴虚、阳虚与肾功能、能量代谢、营养的关系;进一步说明:中医阴虚、阳虚的病理生化学基础是能量代谢和营养状况的异常。  相似文献   

13.
根据15例初练气功的患者及10例练功一年左右的患者的尿分析,初步得出气功与肾上腺皮质功能间的关系如下:1.肾阳虚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24小时尿17-酮类固醇含量处于低水平;练功2周效果良好者,其值可升高到正常范围内。2.练功一年左右的老病员,停练气功一天,其上午六小时的尿中性17-酮类固醇即明显减少。3.练功对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可能在改善患者的肾上腺皮质机能状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复发性口疮383例,并在治疗前后测定唾液量、尿17-酮类固醇及血清胆碱酯酶。结果发现肾阴虚型患者尿17-酮类固醇值低下(男8.92±2.81,女6.43±1.31),治疗后有所回升(男16.02±2.56,女10.82±0.18);脾虚湿热型患者唾液量较健康人高(4.48±0.90),血清胆碱酯酶值升高(9.27±4.76),治疗后均显著下降(分别为2.76±0.35,1.41±1.03)。治疗前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均<0.01),在临床上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阴虚火旺与肾上腺皮质、髓质激素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肾阴虚、肾阳虚的研究,上海第一医学院曾报导肾阳虚患者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紊乱,尿17羟皮质类固醇(以下简称尿17羟)低于正常;肾阴虚患者尿17羟变化幅度很大,高低不一.我院曾观察了43例阴虚患者尿17羟排泄量的变化,发现其高低不一的原因,似乎与阴虚的火旺程度以及不同脏腑的火旺有关.肝肾阴虚肝火旺患者尿17羟大多增高,经用滋阴降火药(生地、玄参、黄芩、夏枯草、知母、黄  相似文献   

16.
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在糖皮质激素的同化作用中起关键作用。抑制该酶的活性可引起糖皮质激素在循环系统及特殊的细胞及组织中的蓄积。甘草中的甘草次酸是一种11β-HSD强抑制剂,可引起和假高醛固酮血症相似的高血压症,  相似文献   

17.
一、金匮肾气汤治阿狄森氏病周××,男,47岁,干部。1987年7月初诊。患者于1984年2月开始出现形体消瘦,皮肤发黑,神疲乏力,畏冷欲衣,足冷足肿,纳食不馨,曾服中药数剂疗效不显,后到省××医院检查:17—羟类固醇4.7毫克/24小时,17—羟皮质类固醇4.9毫克/24小时,诊断为阿狄森氏病,遂转我科治疗。证见形体消瘦,全身皮肤黧黑,倦怠乏力,短气,自汗,形寒肢冷,牙龈灰黑,大便溏薄,小便短少。舌质淡而胖,苔薄白,脉沉细弱。证属肾阳虚  相似文献   

18.
用地黄治疗席汉氏综合征10例取得的显著疗效。经3~5个月治疗,子宫恢复正常大小者3例,1例恢复月经,2例恢复生育能力,10例尿17羟皮质类固醇和17酮类固醇排出量均见增加。认为此法较激素补偿疗法合理,作用部位在下丘脑垂体系统。  相似文献   

19.
<正> 班××,女,43岁,已婚。一九八二年二月十日初诊。患者于十六年前足月顺产一男婴,产时失血过多,产后闭经,乳汁不下,毛发逐渐脱落。现倦怠乏力,气短,畏寒肢冷,嗜睡纳差,面黄肌瘦,皮肤干燥,性欲减退,大便干,日一次。有时小腹隐痛不适。西医确诊为“席汉氏综合征”。曾反复应用激素治疗,症状反而加重。检查:尿17—羟类固醇0.7毫克,17—酮类固醇1.3毫克。粗测基础代谢率基本正  相似文献   

20.
甲亢阴虚火旺证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状腺机能活动明显影响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代谢。通常,甲亢患者肝中11-β脱氢酶和■还原酶活性增强,皮质激素灭活加速,使血浆皮质醇转化率和清除率增加,引起血浆皮质醇浓度和尿中17-羟类固醇(17-OHCS)排量发生变化。由于甲亢患者常伴有阴虚火旺的证侯,因而设想阴虚火旺证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