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一次性侧孔针降低斜面针头加药污染药液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 0 1~ 2 0 0 3年 ,我院应用一种一次性侧孔针头用于加药 ,并进行了临床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凡使用一次性侧孔针加药的溶液不溶性微粒明显减少 ,降低了不溶性微粒造成的药液污染 ,现介绍如下。材料与方法1.材料。 (1)符合国家标准的英国库尔特微粒计数仪(库尔特仪 )。 (2 )一次性侧孔针头 (北京长川医用技术公司 ) ,普通一次性斜面针头 (山东威高集团 )。 (3)带乳胶盖的药物 ,头孢呋辛钠 1.5g 80支 (上海新亚药业公司 ) ,生理盐水10 0ml共 80瓶 (四平巨能药业公司 )。2 .方法。 (1)药品分组。将头孢呋辛钠 1.5g 4 0支生理盐水 10 0ml 4 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输液过程中微粒的来源及相关因素,探索减少输液过程中微粒污染的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了一次性侧孔针注射器、一次性斜面针注射器在治疗室环境及净化操作台上,在加药与不加药条件下逐瓶检验计数微粒数,每组各30例比较产生的微粒数,观察何种情况可减少微粒的产生。结果在治疗室环境下穿刺瓶塞可明显增加液体中微粒数(P〈0.01),同时加药可导致微粒数激增(P〈0.01)。而在净化操作台操作产生的微粒数明显低于治疗室环境(P〈0.05)。在相同情况下,侧孔针注射器穿刺瓶塞可减少橡胶塞微粒的产生(P〈0.01)。结论采用侧孔针注射器溶药、加药产生的不溶性微粒数明显少于斜面针注射器,同时穿刺本身、粉针剂药物及空气中所含微粒数也对液体中微粒数产生重要影响,在日常操作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输液过程中微粒的来源及相关因素和减少输液过程中微粒污染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一次性侧孔针注射器、斜面针注射器,在治疗室及净化操作台上,加药与不加药条件下逐瓶检验微粒数,比较不同情况下微粒数的变化。结果在治疗室环境下穿刺瓶塞可明显增加液体中微粒数(P<0.001),同时加药可导致微粒数剧增。在相同情况下,侧孔针注射器穿刺瓶塞可减少橡胶塞微粒的产生(P<0.05)。结论采用侧孔针注射器溶药、加药产生的不溶性微粒数明显少于斜面针注射器,粉针剂药物本身所含微粒及空气中所含微粒也对液体中微粒数产生重要影响,在日常操作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输液过程中微粒的来源及相关因素,探索减少输液过程中微粒污染的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了一次性侧孔针注射器、一次性斜面针注射器在治疗室环境及净化操作台上,在加药与不加药条件下逐瓶检验计数微粒数,每组各30例比较产生的微粒数,观察何种情况可减少微粒的产生. 结果在治疗室环境下穿刺瓶塞可明显增加液体中微粒数(P<0.01),同时加药可导致微粒数激增(P<0.01).而在净化操作台操作产生的微粒数明显低于治疗室环境(P<0.05).在相同情况下,侧孔针注射器穿刺瓶塞可减少橡胶塞微粒的产生(P<0.01). 结论采用侧孔针注射器溶药、加药产生的不溶性微粒数明显少于斜面针注射器,同时穿刺本身、粉针剂药物及空气中所含微粒数也对液体中微粒数产生重要影响,在日常操作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王秀合  张桂萍  鲍秀敏  张华民 《护理研究》2004,18(13):1197-1197
液体疗法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但在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的污染反应依然存在。为严格控制微粒进入人体而造成的近远期危害,我们研制了一次性过滤针头。1 一次性过滤针头的结构特点  一次性过滤针头是在针栓和针梗之间增加一过滤器,该过滤器符合C -B3 68-98g一次性输液器的要求,对15ml以上微粒的清除率达到80 %以上,加药时空针乳头连接过滤头用于吸药,再更换一过滤针头向液体内加药,使用两个过滤针头完成配药。加药过程形成第一道防线,有效地降低了微粒及皮塞造成的不良反应。见图1。2 优点  一次性过滤针头减少了输液微粒对药液污染的…  相似文献   

6.
使用一次性侧孔针与斜面针穿刺胶塞微粒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爱玲  刘幼卿  周玉玲  刘海燕 《护理研究》2008,22(12):3263-3263
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之一,而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的污染,给人体造成了广泛而持久的危害,主要包括血管栓塞、肉芽肿、静脉炎、变态反应、血小板减少等。不溶性微粒主要来自配制液体操作、输液器具和环境污染,而配制液体过程中针头对橡胶塞的切割是最主要的来源。我院自1999年底引进北京市长川医用技术研究所生产的一次性使用侧孔溶药针(以下简称侧孔针)配液,与传统使用的金属斜面针相比,肉眼所见橡胶屑大为减少,且具有抽吸药液完全、无阻塞针孔现象等优点。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配药技术对静脉输液过程中的不溶性微粒污染的控制情况。[方法]检测0.9%无菌氯化钠注射液在净化工作台上穿刺加药前、加青霉素后及穿刺空药瓶后微粒数并比较;比较治疗室和净化操作台下穿刺空药瓶后再穿刺0.9%无菌氯化钠注射液中橡胶微粒产生的情况;比较一次性9号针头和12号钟头分别直刺和斜刺方法下橡胶微粒产生的情况。[结果]在净化工作台上操作产生的微粒数明显低于治疗室环境(P〈0.05),加药可导致微粒数剧增(P〈0.01);一次性9号针头较一次性12号针头、斜刺较直刺显著减少橡胶微粒的产生(P〈0.01)。[结论]采用小型号针头注射器配药产生的不溶性微粒数明显少于大型号针头注射器;直刺时容易对橡胶塞造成切割.使橡胶微粒增加.而斜角进针可减少橡胶微粒的产生。同时.穿刺本身、粉针剂药物及空气中所含微粒数也对液体微粒数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熊碧文 《护理研究》2008,22(36):3351-3353
[目的]探讨配药技术对静脉输液过程中的不溶性微粒污染的控制情况.[方法]检测0.9%无菌氯化钠注射液在净化工作台上穿刺加药前、加青霉素后及穿刺空药瓶后微粒数并比较;比较治疗室和净化操作台下穿刺空药瓶后再穿刺0.9%无菌氯化钠注射液中橡胶微粒产生的情况;比较一次性9号针头和12号针头分别直刺和斜刺方法下橡胶微粒产生的情况.[结果]在净化工作台上操作产生的微粒数明显低于治疗室环境(P<0.05),加药可导致微粒数剧增(P<0.01);一次性9号针头较一次性12号针头、斜刺较直刺显著减少橡胶微粒的产生(P<0.01).[结论]采用小型号针头注射器配药产生的不溶性微粒数明显少于大型号针头注射器;直刺时容易对橡胶塞造成切割,使橡胶微粒增加,而斜角进针可减少橡胶微粒的产生.同时,穿刺本身、粉针剂药物及空气中所含微粒数也对液体微粒数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多侧孔加药针头防止胶塞微粒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求减少静脉点滴液中胶塞微粒的途径。方法:使用自行研制的锥形多侧孔针头与普通注射针头分别配制点滴液.观察配制之点滴液中的胶塞微粒量。结果:两组点液中胶塞微粒量有显差异。结论;锥形多侧孔针头可有效地减少胶塞微粒.防止发生输液反应,同时针头侧孔抽吸完全.多孔同时喷液,加快药物溶解速度,节省加药配成时间。  相似文献   

10.
输液器多功能终端滤器截流微粒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改进临床使用的普通一次性输液器,使其终端过滤器一管多用,减少静脉用药不溶性微粒污染。方法 在过滤器侧上方,设计一倾斜带帽状开关的侧管,管径的大小与注射器乳头或输液三通管相衔接,既能过滤静脉输液药液微粒,又能过滤静脉推注药液的微粒。结果 经过滤过的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的药液中不溶性微粒显著减少,直径≥10 μm微粒数分别为2.786±1.805、1.267±0.249,与经普通输液器滤过的药液微粒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一次性多功能过滤器可有效截留静脉滴注联合静脉推注药液不溶性微粒,提高静脉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江波  陆瑾  徐俊  戴建静 《护理研究》2013,27(4):331-333
[目的]探讨不同加药方法对中药注射剂配伍后溶液不溶性微粒数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加药法与改良加药法将丹红、生脉、痰热清3种中药注射液常规剂量20mL分别加入生理盐水250mL或5%葡萄糖250mL溶媒中,用微粒分析仪检测其配制后溶液的微粒数含量。[结果]生理盐水250mL+丹红注射液20mL或生理盐水250mL+痰热清注射液20mL配制后,两种加药法比较直径≥5μm、≥10μm、≥25μm的不溶性微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5);5%葡萄糖250mL+丹红注射液20mL或5%葡萄糖250mL+痰热清注射液20mL配制后,两种加药法比较,直径≥5μm、≥10μm、≥25μm的不溶性微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加药法有减少微粒的趋势;生理盐水250mL+生脉注射液20mL或5%葡萄糖250mL+生脉注射液20mL配制后,两种加药方法比较,直径≥5μm、≥10μm的不溶性微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25μm的不溶性微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加药法能有效减少中药注射剂配伍后溶液的不溶性微粒的数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侧孔针与斜面针溶药对输液微粒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常将各种药物加入液体中静脉输注。而在添加药物的过程中 ,常因溶药注射针头多次穿刺瓶塞 ,将瓶塞中的不溶性颗粒及内衬薄膜带入液体。这些不溶性微粒可致小血管堵塞而发生继发性血栓及肉芽肿 ,有的还会引起注射部位局部组织反应及热原样反应。有人建议用侧孔针取代传统的斜面针添加药物 (我院已经使用 ) ,以减少液体微粒的污染。为探讨其可行性 ,我们做了以下观察 ,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  12号一次性侧孔溶药针 (简称侧孔针 ,北京市长川医用技术研究所生产 ,批号 :2 0 0 0 12 0 1) ,12号斜面针 (杭州龙德医用器械有…  相似文献   

13.
一次性注射器与玻璃注射器不溶性微粒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抽取一次性注射器及灭菌玻璃注射器各30副,对其不溶性微粒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0 ̄25μm不溶性微粒的含量前者高于后者(P〈0.01),25 ̄50μm不溶性微粒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随机抽取一次性注射器及灭菌玻璃注射器各30副,对其不溶性微粒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0~25μm不溶性微粒的含量前者高于后者(P<0.01),25~50μm不溶性微粒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使用一次性侧孔针与斜面针穿刺胶塞微粒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爱玲  刘幼卿  周玉玲  刘海燕 《护理研究》2008,22(35):3263-3263
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之一,而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的污染,给人体造成了广泛而持久的危害,主要包括血管栓塞、肉芽肿、静脉炎、变态反应、血小板减少等.不溶性微粒主要来自配制液体操作、输液器具和环境污染,而配制液体过程中针头对橡胶塞的切割是最主要的来源.我院自1999年底引进北京市长川医用技术研究所生产的一次性使用侧孔溶药针(以下简称侧孔针)配液,与传统使用的金属斜面针相比,肉眼所见橡胶屑大为减少,且具有抽吸药液完全、无阻塞针孔现象等优点.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减少橡胶微粒污染输液液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橡胶塞微粒的来源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了一次性12号针头(斜面针),一次性输液器(斜面针),一次性输液器(侧孔针),采取不同的穿刺方法,即直刺与斜刺,观察哪种方法可减少橡胶塞微粒数,结果:一次性12号针(斜面针),一次性输液器(斜面针)直刺与斜刺比较,经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斜刺比直刺的橡胶微较少;一次性输液器(侧孔针),直刺与斜刺比较,经t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直刺与斜刺都一样,结论:一次性针(斜面针)很锋利,直刺时容易对橡胶塞造成切割,使橡胶微粒增多,斜角进针,可减少橡胶塞微粒和其他杂质落入瓶中。  相似文献   

17.
液体疗法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但在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的污染反应依然存在。为严格控制微粒进入人体而造成的近远期危害,我们研制了一次性过滤针头。  相似文献   

18.
静脉用药能快速、有效地达到治疗目的,静脉加药方法是护士工作常用的操作技能,目前静脉加药常用三种方法,即将药加入液体瓶中;将药加入一次性液体分装袋(简称分装袋)中;直接从一次性输液器侧管中加药或直接从针头推药。为弄清楚哪种静脉加药方法安全有效污染少、操作简便,我们进行厂液体瓶内加药方法与分装袋侧孔加药方法的细菌监测与探讨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加入药物浓维生素C注射液、每支安瓿2ml含维生素C0.5g,四川省长征制药厂生产批号970587。1.1.25%糖盐水100瓶,每瓶250ml批号970617,本院制药组自制。1…  相似文献   

19.
为防止微粒污染,提高静脉用药安全性,我们通过实验改进了现有的一次性注射器,在注射器的乳头端安装了过滤装置,并对加药后液体中的微粒数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静脉用药器具与压力对药液微粒污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探讨注射器具和注射压力对静脉用药中药液微粒污染的影响,采用ZWF-4型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检测静脉输注联合静脉注射的器具及加压后药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数目。结果:一次性注射器及一次性头皮针对药液微粒污染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一次性输液三通管在无加压的情况下有滞留药液微粒的作用,加压后微粒显著增加,提示;应重视静脉用药时压力对药液微粒污染的影响,尤其是静脉输注联合静脉推注药液时应加过滤装置,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