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广西大型艾滋病预防展览短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评价艾滋病预防展览效果,说明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在预防HIV中的作用。方法 1998年5月16-23日在南宁调查参观展览的市民和大学生322名,各分参观前后两组,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分析展览会对观众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结果后市民预防知识总分增加17.0%,学生8.6%,非传播途径正确回答率明显高于参观前,观众防范意识增强,96%的市民和99%的学生认识到ADIS离我们并不遥远。  相似文献   

2.
部队在校学员与基层士兵掌握艾滋病知识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部队在校学员和基层士兵掌握艾滋病知识的情况,为制定部队在校学员和基层士兵的艾滋病教育、训练内容和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1年8月~9月采用现场试卷问答、专题讲课的方法,对224名在校学员和194名基层士兵进行了艾滋病知识的考核调查。结果(1)对艾滋病基础知识的认识,如性传播、经血传播、垂直传播等主要传播途径和采用安全套进行预防等知识学握的较好,分别为 94.0%以上、85.7%以上。有80%以上的受试人员能选准六种以上高危人群;(2)有73.0%的人员认为应同情和关心艾滋病病人,70%~95%的人员能够选择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行为,有31.7%的学员、45.4%的战士不敢肯定自己不得艾滋病;(3)对艾滋病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学员组明显高于战士组,P<0.005,战士组经授课后正确率明显高于学员组,P<0.001。结论 通过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可使广大指战员的艾滋病知识有较大的提高,增大宣传教育的范围和力度是预防艾滋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部队在校学员和基层士兵掌握艾滋病知识的情况,为制定部队在校学员和基层士兵的艾滋病教育、训练内容和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1年8月-9月采用现场试卷问答、专题讲课的方法,对224名在校学员和194名基层士兵进行了艾滋病知识的考核调查。结果 (1)对艾滋病基础知识的认识,如性传播、经血传播、垂直传播等主要传播途径和采用安全套进行预防等知识掌握的较好,分别为94.0%以上、85.7%以上。有80%以上的受试人员能选准六种以上高危人群;(2)有73.0%的人员认为应同情和关心艾滋病病人,70%-95%的人员能够选择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行为,有31.7%的学员、45.4%的战士不敢自己不得艾滋病;(3)对艾滋人员能够选择正确的掌握程度学员组明显高于战士组,P<0.005,战士组经授课后正确率明显高于学员组,P<0.001。结论 通过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可使广大指战员的艾滋病知识有较大的提高。增大宣传教育的范围和力度是预防艾滋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在流动小姐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为了评价在流动小姐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我们对旅服部门中的流动小姐于开展教育干预前、后两次分别对她们进行艾滋病、性病的知识、态度、信念、行为调查。基线调查结果表明,这组人群知识艾滋病三条传播途径者为73% ̄78%,知识安全性者占44.3%。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干预效果,为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条件接近的两个地区作为干预地区和对照地区,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研究。干预措施包括举办讲座和发放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宣传资料等。通过干预前及干预后的两次问卷调查,了解孕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及艾滋病一般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变化,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共完成1 541名孕妇的调查,其中干预组933人,对照组608人。干预前两组对象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对艾滋病一般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干预组。实施干预后,干预组孕妇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及艾滋病一般防治的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高了孕妇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的提高较为明显,因此,应继续开展综合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6.
在流动小姐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在流动小姐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我们对旅服部门中的流动小姐于开展教育干预前、后两次分别对她们进行艾滋病、性病的知识、态度、信念、行为(下称KABP)调查。基线调查结果表明,这组人群知道艾滋病三条传播途径者为73%~78%,知道安全性行为者占44.3%。能在性活动中使用避孕套预防疾病者为19.2%。接受健康教育之后,对艾滋病的知识提高了11.3~18.8个百分点。对性病的知识提高了2.5~13.4个百分点。使用避孕套的比例较干预前增加了5~9个百分点。说明一次性干预尽管有效,但作用甚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广东省吸毒者的吸毒行为以及他们对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和态度,为广东省在该人群中开展强有力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获取基础和干预后资料,采用讲课、发放艾滋病预防宣传折页和小组咨询讨论等方法进行干预。结果 干预前吸毒者对艾滋病有关知识的正确认识率最低为 52%,最高为98%,干预后有不同程度的增加;61%的人担心会感染上艾滋病病毒;55.1%为静脉吸毒,其中41.1%有用过别人的注射器;68.8%的人声称有多性伴,而且 63.3%的人在最近 3次婚外性生活中没用安全套。结论 该人群在健康教育前对艾滋病知识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仍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行为,因此如何来改变他们的行为不仅仅是宣传教育的问题,它将涉及到我国目前的一些政策和法律法规,这也将是目前HIV/AIDS控制策略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8.
1998年12月1日~20日,由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北京市卫生局主办,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承办,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北京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香港爱滋病基金会、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中华预防医学会、北京计划生育宣教中心、《健康报》社协办,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南方宣教中心、广州旅游规划设计研究所设计制作的’98北京预防艾滋病教育展览在首都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举行。来自北京及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约12万名观众参观了本届展览。本届展览有以下几个特点:正参…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天津市高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现状 ,针对学生需求进行健康教育 ,并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同时 ,为高校制定艾滋病健康教育规划提供参考。 方法 抽取天津师范大学和外语学院 2 0 0 0年入学新生 ,通过集体讲座 ,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在教育前后分别调查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 ,并利用EPIinfo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天津市高校一年级学生对艾滋病性质、主要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相对较高 ,能够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教育前后学生对性行为的态度无明显改变。学生希望获得艾滋病知识的前四位方式均为电视、报刊书籍、卫生课和医生。 结论  从国情和现实需要出发 ,在大学生中开展适时、适度、适量的性健康教育和健康行为教育 ,对预防性病艾滋病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青岛市监狱服刑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调查青岛市在押人员艾滋病(AIDS)防治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并探讨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可行性。方法对青岛市两所监狱新人狱的862名服刑人员,用A、B两种问卷进行艾滋病知识匿名调查,由艾滋病防治专业人员集中对其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讲解及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结果在押人员入狱前有婚外(非配偶)性行为的占52.9%,吸毒的占13.1%,入狱后有同性性行为的占3.2%。通过进行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在押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态度有显著的改变。结论在押人员是艾滋病传播的高危行为人群,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是可行的,可减少狱中和刑满释放后的高危行为,减少危害,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福建省高校医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及对同性恋的认知、态度和同性性行为情况,为在高校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工作和大学生中同性恋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医学院校49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均超过85%;而对蚊虫叮咬不会传播的知晓率只有64.0%。对同性恋的认知与态度,37.6%的学生认为是正常的生活方式,42.1%认为社会应该接纳同性恋现象,63.4%认为有必要在学校增加有关同性恋方面的健康教育。8.3%的学生承认有过性行为,0.6%的学生承认尝试过同性性行为。结论高校医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还存在较多误区,有必要进行同性恋相关健康教育,应结合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甘肃省兰州市高校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以匿名问卷方式对兰州市7所高校的9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实施资料干预后再对73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是传染病"、"艾滋病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单从一个人的外貌感观不能判断他/她是否携带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不是一回事"、"目前无预防艾滋病的疫苗"、"目前无治愈艾滋病的有效药物"基本上有正确的认识,正确认识率分别为94.3%、97.3%、79.5%、79.4%、72.9%、83.2%。大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总体认识较高,性途径、血液途径、母婴途径的认识分别为99.2%、97.6%、95.7%,但能认识到生活途径不传播艾滋病的比率仅为55.44%。不同性别、年级、专业,不同性质学校和交往过男/女朋友的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认识都存在差异。资料干预后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基本知识掌握提高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学生最希望通过讲座及和医生的交流获取知识。结论兰州市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识正确率较高,但对艾滋病全面知识的认识较低。目前常规宣传材料干预方法调查分析显示其效果较差,有必要对大学生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宣传教育,使其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艾滋病。  相似文献   

13.
739名暗娼STD/AIDS危险行为监测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掌握曲靖市暗娼的性传播疾病/艾滋病(STD/AIDS)危险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绘制娱乐场所分布图,采用三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调查对象,进行一对一匿名调查。结果调查739名暗娼,平均年龄23.66岁,AIDS知识平均知晓率为57.36%。首次性行为年龄18.51岁,每周平均客人数3.19人。最近一次与客人使用安全套的占53.86%,与客人每次都用安全套的占10.42%。39.64%的人在半年内有过生殖器的异常,27.30%的人到正规医院就诊,44.71%的人自己买药,22.53%的人到私立诊所就医。自愿做过艾滋病病毒(HIV)检查的占2.84%,认为自己有感染HIV可能性的有9.47%,HIV感染率为1.23%。结论暗娼对AIDS知识认识少,且未充分认识AIDS的危害。暗娼感染和传播HIV的危险行为有多性伴,性交频次多,首次性交年龄较小,无保护性行为多,性病患病率高,吸毒兼卖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河南省以社区为依托的艾滋病(AIDS)综合防治(艾防)模式,为制定艾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并完善现有的县-乡-村医疗卫生体系,科学地开展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管理、患者追踪、实验室检测、母婴阻断、高危干预、健康教育和医疗救治。结果截至2008年底,河南省艾滋病病死率下降至4.57%,母婴传播率降为4.16%,单阳性配偶阳转率为1.13/100人年,病人治疗12个月后仍坚持治疗的比例达到85.2%,大众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2.3%,暗娼中艾滋病预防服务覆盖率为96.98%,娱乐场所暗娼在最近一次商业性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89.54%,暗娼中能够正确识别艾滋病经性传播的途径并摒弃艾滋病传播主要错误观点的比例达81.17%,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HIV/AIDS病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达92.57%。结论河南省基于农村社区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效果显著,建议在HIV/AIDS病人相对较为集中的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基层医务人员艾滋病基本知识、态度和个人性行为。方法 对某地五个县(市)的县、乡两级医疗卫生单位医务人员进行分层随机抽样,用匿名调查表收集有关个人背景、艾滋病知识、态度和个人性行为资料。计算县、乡两级医务人员各项艾滋病知识正确率和不同态度的分布情况及危险性行为。结果 共调查296名医务人员。三条传播途径知识为44.44%~97.24%,非传播途径知识为62.28%~86.85%,两条预防方法知识为59.3%~63.76%,非预防方法知识为68.51%~85.07%。24.41%的人知道“普遍性防护原则”。65.52%的人认为开展艾滋病抗体检查有助于预防艾滋病传播。认为应该公开感染者身份和允许感染者继续工作的人分别占33.79%和42.76%。多数知识和态度问题县、乡两级间无明显差别。未婚者与至少2个人发生过性行为者占14.29%,已婚者过去6个月发生婚外性行为者为3.88%。结论 基层医务人员艾滋病基本知识比较低,要加强艾滋病预防专项培训工作,特别是“普遍性防护原则”的培训及具体实施,以减少艾滋病医源性传播。  相似文献   

16.
对北京某大学1000名学生进行了性病、艾滋病的态度和有关知识及预防方法的调查。结果表明对性病、艾滋病的不同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分别为29.36%和97.32%,知道世界艾滋病宣传日者占76.54%,反对婚前性行为者占79.09%。67.43%的大学生认为使用避孕套能预防性病、艾滋病;79.22%的大学生愿意更多地了解有关性病、艾滋病知识。  相似文献   

17.
暗娼人群STD/AIDS危险行为认知状况及求医现状分析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目的 了解影响暗娼性传播疾病 /艾滋病 (STD/AIDS)流行的行为危险因素、认知状况和防治需求 ,为建立可行的预防、治疗和关怀护理模式 ,制定相关政策和资源分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小组访谈、个人深入访谈以及流行病学问卷等方法 ,对试点省 (四川、云南省 )暗娼人群STD/AIDS相关的行为、认知状况和求医现状进行调查和访问。结果 两试点省暗娼人群对STD/AIDS相关知识认识不全面 ;性交易时预防性病的措施不正确 ,安全套使用率低 ;患性病时常到个体诊所进行不正规治疗。结论 暗娼人群对STD/AIDS高危行为的认识和预防措施有待提高 ,求医方式需加以正确的引导 ,建立相应的社会支持系统是暗娼性健康教育之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湖北省中学生艾滋病(AIDS)认知和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明确湖北省将艾滋病预防知识纳入中高考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结果共调查1 272名中学生,总体正确率为73.5%,较低于高发区和示范区,但高于其他地区;90%以上的学生对艾滋病预防意识较强;71.5%的学生选择关心和帮助艾滋病感染者;学生喜欢的教育形式较分散;知识与态度成正相关,与行为相关性较小。结论湖北省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中高考的政策措施,能够对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教育的全面性和教育形式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9.
Students from a nursing school of Delhi were surveyed anonymously using a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to explore various AIDS-related apprehensions and their possible reasons. The observations revealed that, majority of the students and their families/friends feared that these students were at risk of contracting HIV infection while providing routine patient care. A large number of students also opined that they would feel uncomfortable while talking, hugging, shaking hands, and sharing a room with an HIV positive person.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ir apprehensions were unsatisfactory anti-AIDS campaigning by the government, non-availability of sufficient protective measures in the health care settings, inadequat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related to prevention of HIV infection, and increase in HIV transmission following false sense of security due to excessive condom promotion. Findings of the study imply imparting factual knowledge addressing the concerns and removing misconceptions which influence attitudes and willingness of the nursing students to provide care to the HIV positives/AIDS patients, facts regarding efficacy of various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provision of counselling services in the event of expos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