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像导航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引导椎体成形术辅助短节段椎弓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应用的有效性和效果。方法对18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采用导航引导下的短节段椎弓钉固定结合钙磷骨水泥灌注椎体成形术,内植完成后即做X线片正侧位摄片与导航路径进行吻合测量。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内植物位置理想,椎弓钉位置评级理想68枚(94%),3枚突破椎弓根外侧皮质(4%),II级1枚。术后1周离床负重行走。椎体高度丢失恢复40%,随访12个月后显示椎体高度平均改变0.15%,过伸过屈动力摄片显示固定段无异常活动,未发现有椎弓钉松动、断裂病例。结论导航引导椎弓钉植入及钙磷骨水泥灌注椎体成形术,只需1次X线片成像就能做出虚拟的手术环境和路径;使内植物精确植入最佳位置,提高了椎弓钉植入及椎体成形手术的安全性,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预防胸腰段骨折术后出现继发性后凸畸形、避免椎弓钉断裂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 2 0例胸腰段椎体不稳定爆裂骨折采取短节段椎弓钉固定结合钙磷骨水泥灌注椎体成形术。结果 本组术后 1周离床负重行走 ,3个月后腰背疼痛VAS评分平均减少 6分 ,术后X线摄片显示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 14° ,椎体高度丢失恢复 4 0 % ,随访 12个月后显示Cobb角只丢失0 4° ,椎体高度平均改变 0 15 % ,过伸过屈动力摄片显示固定段无异常活动 ,未发现有椎弓钉松动、断裂病例。结论 短节段椎弓钉固定结合钙磷骨水泥灌注椎体成形术可以使胸腰段爆裂骨折的稳定重建 ,提高手术疗效 ,避免术后内固定失败 ,预防继发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二维X线导航模拟椎体三维影像的方式在引导胸腰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6例胸腰段骨折和腰椎疾病患者行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撑开复位手术,采用改良二维导航的方法获取手术椎节的正侧位及斜位片,虚拟成椎体的正侧位及椎弓根轴位片,引导椎弓根钉植入术。结果术中共植入280枚椎弓根钉,导航虚拟路径与实际椎弓根钉影像之间的平均位置差为1.5mm,角度平均偏差1.0°。术后CT显示,全部椎弓根钉均位于椎弓根内,未出现涉及或突破皮质的现象;椎弓根钉与椎体纵轴角度平均偏差2.0°。结论采用改良二维X线导航模拟椎体三维影像的方法引导胸腰段椎弓根内固定,提高了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简便可行,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段不稳定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CHC)作为充填材料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不稳定椎体压缩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2例胸腰段椎体不稳定压缩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撑开复位和内固定,通过骨折椎体的椎弓根进行椎体成形术,在椎体内注入CHC增强椎体,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CHC固化后充填在椎体中前柱,与骨界面结合紧密,椎体的高度平均恢复到80%~100%(95%±3·6%)。随访24~36个月,均未出现椎弓根钉棒断裂和弯曲。结论胸腰段椎体不稳定压缩骨折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同时行椎体成形术,椎体充填CHC可以有效恢复椎体前柱力学强度,降低椎弓根钉棒断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经伤椎置钉辅以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伤椎置钉辅以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36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结果 随访12~18个月,术前Cobb角、伤椎相对高度分别是21.5°、46.5°,术后分别是2.4°、3.4°,术前术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所有骨折复位满意,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经伤椎置钉辅以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不仅骨折复位满意,而且降低了内固定松动和断裂概率,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二侧置钉辅以经二侧椎弓根椎体内同种异体骨颗粒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伤椎椎弓根二侧置钉辅以经二侧椎弓根椎体内同种异体骨颗粒植骨方法 治疗21例老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结果 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Cobb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分别是310、38.5%,术后分别是2.50、95%,术前术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摄片复查,所有骨折复位及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术后随访均未见伤椎高度明显丢失和内固定松动、断裂现象发生.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二侧置钉辅以经二侧椎弓根椎体内同种异体骨颗粒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不仅骨折复位及椎体高度恢复满意,而且降低了内固定松动和断裂概率,是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骨水泥灌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46例胸腰椎骨折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的同时,经椎弓根注入骨水泥或钙磷骨水泥.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12~28 个月,术后1周内离床负重,3个月后腰背疼痛VAS评分2~5 分,术后X线摄片显示后凸Cobb角0°~15°(平均5.5°,矫正15.5°),椎体高度丢失5%~20%,随访12个月后X线摄片显示后凸Cobb角0°~18°,动力位X线片显示固定段无异常活动,未发现椎弓钉松动、断裂.椎体高度较术后平均改变0.15%,12个月后的Frankel分级较术前平均上升2级.结论 椎弓根系统对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经椎弓根注入骨水泥或钙磷骨水泥在后路手术不加大创伤的同时,能即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使病人能早期活动,减少内固定物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棒,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胸腰椎爆裂骨折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疾患.占脊柱外伤的10%~20%。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short-segment pedicle instrumentation,SSPI)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但存在较高的内固定失败率。利用SSPI复位固定后实施椎体成形术是近年来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新进展。一些椎体成形术用于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后显示出良好的近期疗效。现就椎体成形术与SSPI相结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导航辅助脊柱胸腰段椎弓根钉植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运用计算机影像导航技术引导脊柱胸腰段椎弓根钉植入的准确性。方法2003年5月-2007年5月,29例患者接受116枚计算机影像导航技术引导脊柱胸腰段椎弓根钉植入手术治疗,T10-T1250枚胸椎弓根钉,L1-L3 66枚腰椎弓根钉。术中记录椎弓根钉植入所需时间及C-臂透视工作次数,椎弓根钉植入完成后,即行C-臂正侧位摄片并与导航路径进行比较测量。术后CT进行椎弓根层面扫描,根据椎弓根钉与椎弓根皮质问关系分为四级:A=在椎弓根内;B=突破皮质,〈2mm;C=突破皮质,2-4mm;C=突破皮质,〉4mm。结果术后CT椎弓根位置扫描显示:A级101枚(87.07%);B级10枚(8.62%);C级2枚(1.72%);D级3枚(2.59%)。1枚椎弓根钉植入平均所需时间:2.73±0.64min(1.15~4.02min)。下胸椎9枚(7.75%)胸椎弓根钉突破皮质,上腰椎6枚(5.17%)腰椎弓根钉突破皮质,且临床观察未发现与椎弓根钉突破皮质相关的神经血管等并发症。植入的椎弓根钉C-臂正侧位摄片与导航路径吻合比较,进钉点均差2.6mm(最大3.1mm),角度均差3.3°(最大5.4°)。结论计算机影像导航辅助脊柱胸腰段椎弓根钉植入,提供二维、多平面实时显示,保证了脊柱胸腰段椎弓根钉植入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明显减少放射线的暴露强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7—2015-06经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21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比较手术前后伤椎后凸角、椎体前缘压缩率、椎管占位率。采用VAS评分、ODI指数评估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21例均获得随访8~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6个月时所有植骨均融合。术后2周、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伤椎后凸角、椎体前缘压缩率、椎管占位率、VAS评分、ODI指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在重建前中柱高度、改善椎管容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避免进展性后凸畸形及预防内固定失效方面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