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 1.八物君子汤:人参10克,黄芪、白术、白芍药、当归、川芎、陈皮、甘草各5克,姜3片,枣2枚。 2.黄芪桂枝汤:枝枝15克,白芍药10克,川芎、苍术、陈皮、甘草各5克,姜3片,枣2枚。 3.补中益气汤:人参、黄芪各15克,甘草、白术、当归、陈皮各5克,藿香、苏叶各2克,姜3片,枣2枚。 4.升阳益气汤:人参、黄芪、白芍药、桂枝各10克,白何首乌、官桂、当归、甘草各5克,姜3片,枣2枚。 5.升阳益气附子汤:人参、桂枝、白芍药、黄芪各10克,白何首乌、官桂、当归、甘草各5克,炮附子5克~10克,姜3片,枣2枚。 6.芎归香苏散:香附子10克,紫苏叶10克,川芎5克,苍术5克,陈皮5克,甘草5克,葱白5茎,生姜3片,枣2枚。  相似文献   

2.
报道:方一:菊花15克,银花10克,牛蒡子10克,葛根15克,薄荷3克,石斛10克,木香10克,神曲15克,青蒿15克,荷叶15克,淡竹茹10克,甘草5克。用于病程前期小于8周者。方二:银花10克,公英15克,黄芩10克,荷叶15克,薏苡仁15克,神曲15克,枳亮10克,太子参10克,滑石10克,甘草5克。用于长期发热,病程大于3周以上者。方三:公英10克,连翘10克,石斛10克,赤茯苓10克,枳壳5克,太子参10克,红枣10克,麦冬10克,神曲15克,甘草5克。用于病久体虚,热退之后巩固疗效者。笔者多年来应用上方治疗小儿夏季  相似文献   

3.
笔者几年来应用加味麻杏甘石汤观察治疗一些咳喘病例,收到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方剂组成:炙麻黄3~10克,杏仁(去皮尖)3~10克,生石膏10~30克,生甘草3~10克,地龙3~10克,炒苏子3~10克,前胡3~10克,白前3~10克,薄荷3~6克。水煎温服,每日1剂,分2次服,小儿酌减。喘急较重加葶苈子3~6克,桑皮3~10克;高热心烦口渴,肺胃热重加黄芩3~10克,知母3~12克,栀予3~10克,连翘5~15克;痰多黄稠加天竺黄3~10克,瓜蒌5~18克,浙贝3~10克;痰中带血加白茅根4~15克,海浮石3~10克。小儿可酌加三仙10~15克,炒菜菔子3~6克以助消化。病案举例:患者乔××,男,成人,农民,1979  相似文献   

4.
自1979年以来,我们用水疝汤(秘方)治疗9例小儿鞘膜积液,其中11个月1例,1~3岁6例,4~8岁2例,均收到满意效果。基本处方及用法沙参10克橘红10克橘皮10克橘核10克猪苓5克茯苓10克青皮5克川楝子7.5克小茴香5克车前子15克木香2.5克黄柏5克佛手10克黄芪5克防风2.5克升麻5克。以上为3岁患儿用量,可依据年龄酌情增减。治疗初期一般用前11味药,待积液部分吸收后、可酌情减猪苓、车前子用量,增加黄柏、防  相似文献   

5.
<正> 方药组成及加减滑石10克,米壳3克。甘草5克,车前10克。水煎频服1日1剂。发热加黄连5克;呕吐加半夏3克;脾虚加炒薏米5克;风寒表证加防风5克,偏寒加炒车前  相似文献   

6.
药物组成:杏仁6克,紫苑10克,百部10克,半夏10克,橘红5克,代赭石(先煎)15克,蜈蚣3克,甘草3克。水煎,每日一剂。  相似文献   

7.
处方;当归10克川芎6克白芍10克生黄芪15克菟丝子10克甘草6克川贝母5克厚朴4克枳壳4克艾叶6克荆芥穗5克羌活4克生姜3克水煎服,日服一剂。三年来,我以本方治疗10例胎异位孕妇,均服3~6剂而胎位正常。例如:张某,25岁,  相似文献   

8.
二十余年,余遵师训,用申氏祖传十三代秘方“垫升汤”治疗温病二百余例,效颇佳,现谈一点肤浅体会。方药:玄参10克,花粉10克,白干葛12克,青皮5克,石菖蒲3克,白芷3克,薄荷3克,生石膏15克,生姜5片,葱叶3节。  相似文献   

9.
桑叶5克、沙参10克、杏仁6克、尖贝5克、百部6克、青黛3克、马勃3克、麻黄3克、葶苈6克、桔梗6克、木通6克、冰糖10克、茅根10克。此方由《温病条辨》桑杏汤加减而来,笔者运用此方治疗百日咳78例,有76例服药一剂痉咳的次数和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其中  相似文献   

10.
处方:黄芪10克,白术5克,防风4克,青蒿8克,金银花10克,竹叶3克,鲜荷叶10克,鳖甲6克,秦艽5克。加减:神疲甚者加太子参10克,烦燥不安则用沙参15克,高热不退加钩藤、蝉蜕各5克。  相似文献   

11.
羚羊地黄汤     
一、药物组成:羚羊角3~5克(另包),生地15克,白芍10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龙胆草10克,桑白皮10克,金银花20克,蒲公英30克,茺蔚子10克,蔓荆子10克,甘草5克。二、适应证:瞳神紧小症。三、制法:用水先煎羚羊角30分钟左右,后纳入诸药,煎取250毫升,再加水煎取200  相似文献   

12.
处方及服法齿痛验方的基本方为:补骨脂15克细辛5克荆芥10克薄荷10克连翘15克赤芍15克牛蒡子10克升麻7.5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服3次。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拟驱蛔汤治疗胆道蛔虫病20例,两天内治愈者7例,4天内治愈者13例(其中4例同时加用驱蛔灵3克,一次顿服),简介如下: 方药及用法:茵陈30克、槟榔30克、使君15克、花椒(川椒为佳)5克、细辛3克、干姜10克、延胡(醋炒)10克、郁金10克、乌药10克、川楝子10克、大黄5克。并发胆道感染者,本方加银花15克、栀子15克、黄芩10克、金钱草30克;大便结燥加芒硝5克,一次冲服。上方加水适量煎15分钟后约200毫升,分  相似文献   

14.
报道:以自拟消黄汤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100余例,疗效满意。一般6-10剂黄疸即可消尖,10天左右肝功能即可恢复正常,且药简价廉,颇受欢迎,现介绍如下: 药物组成:西茵陈8克,北秦艽5克,青蒿草5克,金钱草8克,漂白术5克,川厚朴5克,广陈皮5克,鸡内金3克,五谷虫5克,生麦芽10克,粉甘  相似文献   

15.
来稿摘登     
<正> 邵续棠(江西省景德镇中医院)报道:应用地芍汤(生地30克,白芍30克,旱莲草10克,女贞子10克,生大黄5克,莲子心3克,茅根10克,藕节10克)  相似文献   

16.
自1963年2月至1982年3月,笔者用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产后癃闭24例,疗效满意。处方:朝鲜参5~10克(另炖冲服),黄芪10~30克,白术10~15克,当归10~15克,炙甘草3~5克,陈皮3~5克,升麻3克,柴胡3克,茯苓15~30克,车前子(或冬葵子)10克。用法:朝鲜参用开水半碗隔水炖2小时,其他药物用水2大碗(约600毫升),煎成八分,去渣,冲入朝鲜参,一次服。方中用朝鲜参,如无可用红参15克,若党参则无效。疗效观察:24例中22例产钳分娩,2例顺产者产  相似文献   

17.
组成:麻黄3—6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葛根15克,甘草6克,茯苓、白术各15克,生姜3片,大枣5枚。主治:腰痛(风寒湿型)。对腰肌劳损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方 处方:黄芪30-50克,知母10克,柴胡5克,桔梗5克。升麻3克。  相似文献   

19.
乌马龙合剂治疗寒痹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处方:炙川乌4克,炙草乌3克,炙马前子3克,黄芪25克,党参20克,荆三棱10克,蓬莪术10克,麻黄15克,桂枝15克,地龙20克,细辛5克,甘草10克。用法:水煎100毫升,早晚分服。本方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及神经性关节疼痛。证见遇寒痛甚,年老气虚可加人参5~10克,上肢痛者加白芷10克,威灵仙10克,下肢痛者加独活、牛膝各15克,腰痛者加寄生30克,川断10克。例案:徐××,女性,26岁,庄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腮腺炎,多发于冬春季节,尤多见于儿童。现将几年来采用中药内服和土方外敷治疗本病的方法介绍如下: 一内服法:以加减普济消毒饮为基本法:黄芩6克黄连6克玄参15克板蓝根10 克连翘6克牛蒡子3克薄荷3克(后下)僵蚕6克升麻3克柴胡6克桔梗6克银花10克马勃6克陈皮5克炒麦芽10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日一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