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高原移居人群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的患病率,为制定该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移居海拔4 300 m的西藏阿里地区某部官兵进行睡眠问卷调查,分别统计不同年龄、移居高原不同时间、进入高原不同次数人群中不同程度打鼾的发生率,并对被调查者白天的嗜睡情况进行评分。结果在调查的571人中打鼾的发生率为46.76%,其中中、重度打鼾者占14.01%。吸烟和饮酒与打鼾程度相关。随着高原暴露时间的延长,轻度打鼾者增多(χ2=35.909,P=0.000)。进入高原环境1次以上者较首次进入高原者轻、中度打鼾发生率有升高趋势,但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χ2=7.665,P=0.053)。不同程度的打鼾患者,日间的嗜睡评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F=16.952,P=0.000)。结论如果仅依据日间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9分为标准,保守估计海拔4 300 m高原移居青年SAHS的患病率为6.83%,是影响高原移居者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海拔3700m移居青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高原移居青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的患病率,为制定该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移居海拔3 7 0 0 m的某部官兵进行睡眠问卷调查,分别统计不同年龄、移居高原不同时间、进入高原不同次数人群中打鼾的发生率,并对被调查者白天的嗜睡情况进行评分。结果在调查的433人中打鼾的发生率为48.96%,其中中、重度打鼾者占16.86%。随着移居时间的延长,鼾症发生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移居6个月以上青年轻、重度打鼾发生率增高明显(χ2=12.774,P=0.047)。进入高原环境1次以上者较首次进入高原者打鼾发生率有所增高,尤其是轻、中度鼾症较为明显,但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χ2=7.295,P=0.063)。不同程度的打鼾患者,日间的嗜睡评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F=16.765,P=0.000)。结论如果仅依日间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9分为标准,保守估计海拔3 700 m高原移居青年SAHS的患病率为11.55%,是影响高原移居者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海拔1400m某部官兵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调查某部官兵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的患病率,为进一步了解移居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时间人群的患病情况提供参照,并为制定该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驻守海拔1 400 m的某部官兵进行睡眠问卷调查,根据打鼾程度及日间嗜睡评分保守估计人群SAHS患病率。结果在调查的348人中打鼾的发生率为39.08%,中度打鼾者占5.17%,无重度鼾症患者。吸烟和饮酒与打鼾程度相关。有高原接触史的被调查者打鼾发生率高于未曾上过高原者(χ2=7.122,P=0.028)。不同程度的打鼾患者,日间的嗜睡评分有显著性差异(F=3.689,P=0.013)。结论如果仅依据日间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9分为标准,保守估计驻守海拔1 400 m某部官兵的SAHS患病率为4.02%,打鼾及SAHS是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之一,但未引起人们的重视,需要搞好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高原594例移居健康人SaO2变化与移居时间关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移居时间长短对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的影响。方法 :对移居海拔 4 5 0 0m以上 5 94例健康人群 ,按移居时间分成≥ 3年 (观察组 )和 <3年 (对照组 )两组 ,用SaO2 监测仪逐个测定SaO2 ,就其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现观察组人群SaO2 降低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χ2 =10 5 2 7,P <0 0 1)。结论 :在海拔5 2 0 0m以下 ,随着移居时间的延长 ,其高原缺氧习服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鼾症患者颈围与体质量指数(BMI)测量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13例睡眠打鼾者按打鼾的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组,测量其身体参数(包括颈围、身高和体质量),并与781例正常对照组的颈围、体质量指数(BMI)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鼾症组不仅打鼾的程度,其颈围、BMI也均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打鼾在不同肥胖程度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显示超重和肥胖型的鼾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体型人群。结论颈围是衡量上半身皮下脂肪的有效指标,颈围粗是鼾症发病的相关因素,肥胖且颈围粗的睡眠打鼾者可视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6.
高原低氧环境对健康移居人群血清肌钙蛋白I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原低氧环境健康移居人群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海拔 4 70 0m地区 10 0名健康男性 (部队官兵 )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结果 :10 0名健康男性血清cTnI测定值均 >10 0 0ng/L ,平均为 (1370± 180 )ng/L ,与该方法正常人参考值比较 ,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在高原低氧环境中 ,健康移居人群的心肌细胞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哈振德 ,等 .中华内科杂志 ,2 0 0 4 ,4 3(5 ) :36 8~ 370 )  由于睡眠呼吸疾病的高发病率和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危害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但有关高原低氧环境条件下睡眠结构改变对机体的影响在国内却报道甚少。为此本文通过监测移居海拔 370 0m高原 30天青年的睡眠结构 ,并与富氧条件下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 ,旨在初步探讨高原低氧环境对睡眠结构的影响 ,分析高原移居者在富氧室前后睡眠结构的变化 ,初步评估富氧室对高原移居者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作者首先在海拔 370 0m建立富氧室 ,选取 12例移居高原 30天的健康汉族青年入室休息和睡…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对1991年10月—2004年12月期间有完整病历资料的高原世居藏族、高原移居汉族和高原急进汉族中度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高原藏族、汉族中度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对液体承受能力的差别及对策。作者通过对332例高原世居藏族(A组)、216例高原移居汉族(移居高原3个月以上,B组)和18例急进高原汉族(进入高原1周以内,C组)中度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有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找出他们的早期液体复苏的特点及规律。结果:C组患者早期可耐受晶体液为失血量的(1~1.5)倍,维持血压所需的胶体液用量约为失血量的(1~…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高原移居者返回平原地区后高原脱适应症的发生状况及趋势。方法对293名(年龄40~75岁,平均55.5岁)移居西藏拉萨地区(海拔3650m)和青海格尔木地区(海拔2780m)5~35年,并在近2年返回平原地区的高原移居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293名移居者中220名(75.1%)出现脱适应症状,涉及神经、呼吸、消化、循环等多个系统。自高原返回昆明(2200m)、北京(40m)、郑州(100m)三地的移居者的高原脱适应症发生率分别为61.0%、83.7%、82.4%,其中返回北京及郑州地区者的高原脱适应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返回昆明地区者(P<0.01)。移居高原20年以上组返回昆明、北京、郑州后高原脱适应发生率分别为69.2%、94.2%、93.3%,明显高于移居高原10年组(分别为47.5%、67.6%、66.7%)。拉萨地区移居者返回昆明、北京、郑州后高原脱适应症发生率分别为68.8%、92.0%、89.7%,明显高于青海格尔木地区移居者(分别为48.8%、72.2%、72.7%)。结论高原移居者从高原返回平原地区的海拔高度差越大、在高原居住的时间越长、移居地海拔高度越高,返回平原后高原脱适应症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在格尔木地区对590人(男416人,女174人)进行了高原脱适应症发生率及有关因素的调查。结果,发生率37.80%。发生率与年龄大小,移居高原时间长短,劳动种类有密切关系。移居高原时间长,年龄大,发生率高,从事体力劳动者较脑力劳动者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高原移居居民血小板血液含量.方法:海拔2800m、3650m、4250m健康体检者共11501名.采用贝克曼/库尔特diff2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外周血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检测.结果:随海拔梯度的升高,PLT人群均值显著递减、生理低限界值检出率显著递增(P<0.05 or p<0.01 or ...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 altitudepohycythemia,HAPC)的发病机理,了解不同性别高原移居人群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rgthropoietin Epo)的变化,本文对高原移居人群男女各15名血清Epo含量进行了检测,并同平原值做了比较,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高原男性组:15名汉族,年龄22.32±4.38岁,高原女性组:15名汉族,年龄为20.48±3.10岁;平原男性组:15名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下,急进高原人群不同时相凝血及纤溶系统变化的基本规律.方法对从平原地区急进3 650 m高原前、急进高原后第3 d、第7 d第15 d及第30 d的30名健康青年血浆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活性(PAI)、纤溶酶原(PLG)、D-二聚体含量(DD)进行检测,并与30名世居者作对照.结果健康青年急进高原3 d后其PT、APTT出现延长,t-PA活性增高,而PAI、Fg含量降低,与平原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急进高原后7~30 d,其PT、APTT随移居时间延长而逐渐缩短,t-PA活性则逐渐降低,PAI、Fg逐渐增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急进高原30 d后,与平原人及世居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高原环境下,急进高原青年凝血系统出现紊乱,表现为早期凝血与纤溶被激活,而后出现继发性纤溶受抑,凝血及纤溶的平衡被破坏,而使血液呈现高凝和继发纤溶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原世居人及高原移居人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及缺氧性肺动脉增压反应. 方法: 采用右心漂浮导管术,观察了5例高原世居藏族及5例移居汉族在静息吸入室内空气、100.0%纯氧及14.0%低氧后的肺动脉压变化. 结果:5例高原世居者及4例高原移居者的静息肺动脉压在平原值的正常范围内,仅有1例高原移居者出现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吸入14.0%低氧时,世居藏族及移居汉族均存在缺氧性肺动脉增压反应,其中移居汉族在吸入低氧1 min时,肺动脉压即明显升高;而世居藏族在吸入低氧3 min后,肺动脉压才开始上升.相反,世居藏族在停止吸入低氧1 min后,增高的肺动脉压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而移居汉族在停止吸入低氧10 min后,增高的肺动脉压才恢复正常. 结论:适应良好的高原世居藏族及移居汉族未发现有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而高原世居者及移居者均存在低氧性肺动脉增压反应,但二者的这种增压反应存在着明显的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15.
高原移居汉族凝血纤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高原环境下移居汉族血液凝血纤溶系统的状态。方法 检测 4 8例移居汉族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AI)和纤维蛋白原 (Fbg)含量 ,并与内地健康人进行比较。 结果 与内地健康人比较 ,移居者组t-PA活性降低 (P <0 .0 5 ) ,PAI活性升高 (P <0 .0 5 ) ,Fbg含量升高 (P <0 .0 5 )。 结论 高原环境下移居汉族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高原世居藏族产妇与移居汉族产妇胎盘重量、新生儿体重和胎盘系数,了解高原环境对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检测和比较生活在海拔3480m高原的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初产妇分娩的胎盘重量、新生儿体重及胎盘系数,并与平原汉族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比较移居高原汉族初产妇和经产妇分娩的胎盘重量、新生儿体重及胎盘系数。结果:移居汉族初产妇新生儿低体重出生率显著高于世居藏族(P<0.01);世居藏族初产妇胎盘重量与移居汉族初产妇无显著差别(P>0.05)、新生儿体重高于汉族,差异有显著性(P<0.01);移居汉族初产妇胎盘系数显著高于世居藏族(P<0.05)。移居汉族初产妇胎盘重量和胎盘系数显著高于移居汉族经产妇(P<0.01),二者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别无显著性(P>0.05);藏族新生儿体重与平原汉族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移居汉族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在高原分娩的新生儿体重低于世居藏族和平原汉族,胎盘系数显著高于世居藏族,说明高原环境影响移居汉族胎儿宫内的生长发育。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高原环境对移居汉族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以利于加强移居者围产期保健,降低高原缺氧环境对移居者胎儿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复方红景天对居住海拔5 380m一年青年睡眠呼吸障碍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原低氧、低气压、寒冷等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睡眠又加重了机体的低氧及高碳酸血症,导致夜间反复发作的周期性呼吸(PB)及呼吸暂停(SA),严重影响着高原居住人群的睡眠质量,也是引发急慢性高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移居海拔5380m高原一年青年服用复方红景天前后进行睡眠呼吸监测,旨在进一步了解高海拔地区居住人群睡眠呼吸障碍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高原低氧环境对男性睾酮(T)、雌二醇(E2)的影响,探讨性激素与高原低氧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在平原及从平原移居拉萨(海拔3 658m)地区不同年限的汉族666例男性正常人的血清睾酮(T)、雌二醇(E2)浓度进行测定。结果:移居海拔3 658m一年内,T为(564.60±248.04)ng/dL、E2为(19.88±10.04)pg/mL,较平原组的T(724.31±231.26)ng/dL、E2为(36.71±14.64)pg/mL降低,差别有极其显著性(P<0.001);居(10~<10)年及(10~<20)年T分别为(680.20±140.38)ng/dL,和(894.66±259.73)ng/dL,E2分别为(25.28±15.70)pg/mL和(40.00±9.88)pg/mL,较一年内有所回升,差别也有非常显著性(P<0.01,P<0.001);移居(10~<20)年的T、E2水平与平原组相比,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移居高原(20~<30)年及超过30年的T分别为(631.27±180.20)ng/dL和(524.78±118.26)ng/dL,E2分别为(31.66±11.23)pg/mL和(19.41±8.94)pg/mL又呈下降趋势,与移居(10~<20)年相比较,差别比较显著(P<0.05,P<0.001)。结果表明,移居高原低氧环境,T、E2水平较平原组降低,且随居住时间的延长有所回升,当居住时间超过20年时,激素水平又呈下降趋势。结论:高原低氧是导致睾酮、雌二醇水平产生变化的原因,男性人群的性激素水平的差别是一种适应性和代偿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平原人移居高原后,为补偿低氧环境所导致的组织缺氧,红细胞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会代偿性增生,高原移居人群和南美高原世居民族都是以这种方式来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高原世居藏族Hb含量低于移居汉族和其他高原世居民族,且并不高于平原世居民族。Hb是由两条α与两条β珠蛋白链构成的四聚体分子,是结合与运输氧的重要载体,在高原低氧适应中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目前已在许多高原土生动物和迁徙鸟类(斑头雁)的Hb中,发现氧亲和力增高的突变,  相似文献   

20.
脑是对缺氧最敏感的器官。缺氧可引起脑细胞线粒体结构受损、细胞能量代谢障碍、膜电位异常等,使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发生障碍。平原人进入高原后,高原特殊的气候特点,可严重影响移居高原人群的劳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