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诊断在区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31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31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1例老年人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行MRI扫描,并对其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D组患者大脑萎缩及海马萎缩的发生率显著高于V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左右两侧海马体积、颞叶沟回间距、大脑左右径及二者比值均显著少于VD组及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D组及对照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诊断可通过测量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左右两侧海马体积及颞叶沟回间距来区分患者的疾病类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核磁诊断区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痴呆患者60例,根据治疗目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为AD患者,B组为VD患者,同时选取30例健康患者为C组,采用MRI进行扫描并对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A组海马体积明显小于B、C两组(P0.05);B、C两组海马体积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的颞叶沟回间距明显高于B、C两组(P0.05)。A组大脑萎缩26例,B组19例,A组大脑萎缩发生率明显多于B组(P0.05)。A组海马萎缩18例,B组10例,A组海马萎缩发生率明显多于B组(P0.05)。结论:MRI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能够从影象学角度活体区分AD、VD,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价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白质微结构改变的应用价值及该结构改变与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老年AD患者(AD组)及同期接受MRI检查无神经系统疾病或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30例,所有受检者均进行神经科查体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测试,对常规脑部MRI脑白质表现正常的部位行DWI检查,测量额叶白质、颞叶白质、顶叶白质、枕叶白质、胼胝体膝部和胼胝体压部6个兴趣区的平均弥散系数(ADC),并分析各部位ADC值与MMSE评分的关系.结果:AD组额叶自质、胼胝体压部、颞叶、顶叶的ADC值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3.087、2.931、2.441和3.909,P<0.05或P<0.01),胼胝体膝部和枕叶ADC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025和1.260,P>0.05).AD组MMSE评分为(24.1±0.8)分,AD组顶叶白质、胼胝体压部、额叶白质的ADC值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867、-0.670和-0.472,t分别为9.207,4.776,2.833,P<0.05或P<0.01),胼胝体膝部、颞叶白质、枕叶白质的ADC值与MMSE评分无直线相关性(r分别为-0.301、-0.308和-0.297,t分别为1.670,1.713,1.646,均P>0.05).结论:对AD患者行定量DWI分析有助于评价AD常规MRI检查正常区域的微结构改变.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衰退与白质微结构密切相关,顶叶脑白质ADC值异常在认知功能损害早期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磁共振DTI技术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早期患者的脑白质进行研究,探讨AD早期脑白质的DTI改变.方法 选取AD早期患者和对照组各35例进行DTI序列扫描,通过设置脑白质感兴趣区,测量两组的MD、FA值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AD组的MD值较对照组增高,在穹隆、左侧颞叶有统计学差异;AD组的FA值较对照组减低,在穹隆、左侧颞叶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穹隆和左侧颞叶是AD早期DTI检查的敏感结构,可反映AD早期脑白质微观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头颅磁共振在脑血管性痴呆患者中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磁共振成像仪对两组患者实施头颅磁共振检查。分析两组患者的左侧和右侧海马体积、左侧和右侧的颞叶沟回间距。计算两组患者海马体积情况,测算两组患者颞叶沟回间距大小和大脑左右经大小。结果两组患者的大脑左右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颞叶沟回间距小于对照组的颞叶沟回间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颞叶沟回间距和大脑左右径比值小于对照组的颞叶沟回间距和大脑左右径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左侧海马体积大于对照组的左侧海马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右侧海马体积大于对照组右侧海马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颅磁共振检查有助于脑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诊断,利于对脑血管性痴呆和其他类型痴呆进行鉴别,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韦建武  方达  巨喜焕  付晓燕  魏宏晨 《河北医药》2012,34(15):2266-2268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VD)和阿尔茨海默病(AD)脑部MRI的特点,为临床对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的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对104例经临床拟诊为VD患者(VD组)及116例AD患者(AD组)进行脑部MRI平扫并对比分析其MRI图像特征.结果 AD组的海马体积显著小于VD组(P<0.05).VD组分为大血管病变和小血管病变,VD组脑白质疏松(LA)3~4分出现率高于AD组(P<0.05).结论根据VD和AD不同的脑部MRI特点,结合临床有助于对这两种痴呆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MRI图像研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HC)两两组间灰质和白质体积改变的特点。方法:利用DARTEL算法对14例AD患者(AD组)、21例MCI患者(MCI组)及23例健康对照组(HC组)的MRI图像(数据均来于于ADNI数据库)进行预处理,再对MCI组、AD组和HC组的全脑灰质和白质体积进行基于体素的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灰质变化:与HC组比较,AD组的双侧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丘脑、颞中回、尾状核及右侧岛叶、梭状回、前扣带皮层、舌回、内嗅皮层、左侧豆状壳核和顶下小叶等结构灰质体积萎缩。MCI组右侧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楔前叶、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和豆状壳核等结构的灰质体积萎缩。AD组相较于MCI组在右侧海马、丘脑、楔叶的灰质体积萎缩。白质变化:与HC组比较,AD组双侧Extra-Nuclear、Sub-Gyral、胼胝体、前扣带回和右侧海马旁回白质体积萎缩。MCI组双侧海马旁回、右侧丘脑、Extra-Nuclear和左侧梭状回白质体积萎缩。AD组相较于MCI组在双侧Sub-Gyral、右侧前扣带回、左侧中央后回白质体积萎缩。结论:基于体素的MRI形态学测量能够客观揭示MCI和AD早期阶段的脑灰质和白质结构萎缩,对于AD的早期诊断和监测MCI向AD的转变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阐明阿尔茨海默病(AD)脑白质微结构平均弥散系数(ADC)的变化,进一步探讨脑白质微结构改变与认知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AD组及对照组各30例。所有受检者均进行神经科查体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测试,对常规脑部MRI脑白质表现正常的部位行DWI检查,测量不同兴趣区的平均弥散系数(ADC),选择额叶白质、颞叶白质、顶叶白质、枕叶白质、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5个兴趣区,定量测量ADC值。结果老年痴呆组ADC值与对照组比较,在额叶白质(ADC:t=-0.050,p<0.01)、胼胝体膝部(ADC:t=-0.012,p>O.05)、胼胝体压部(ADC:t=-0.028,p<0.05)、颞叶(ADC:t=-0.062,p<0.01)、顶叶(ADC:t=-0.057,p<0.01)、枕叶(ADC:t=0.000,p>0.05)。老年痴呆组顶叶白质、胼胝体压部、额叶白质的ADC值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相关,尤其是顶叶白质的ADC值相关更显著(r=-0.867,p<0.01)。结论 老年痴呆的定量DWI分析,有助于评价AD常规MRI检查正常区域的微结构改变。顶叶脑白质ADC值的异常在认知功能损害早期更明显,DWI功能与结构的结合,表明老年痴呆认知功能的衰退与白质微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颅磁共振成像在脑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诊断中方法及使用价值。方法通过运用头颅磁共振成像对所选取的三组患者进行检测,对比海马体积、大脑左右径、颞叶沟回间距以及颞叶沟回间距/大脑左右径比值。结果脑血管性痴呆患者(A组)的海马体积比对照组小,但比阿尔兹海默病(B组)的海马体积大;脑血管性痴呆患者(A组)的大脑左右径、颞叶沟回间距以及颞叶沟回间距/大脑左右径比值与对照组,并不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结论头颅磁共振成像在脑血管性痴呆诊断中应充分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确保诊断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固定联合阔筋膜"V"形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石家庄市藁城中西医结合医院2008-2019年收治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阔筋膜"V"形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术后3、12、24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前、术后12个月肩锁间距、喙锁间距。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12、24个月两组肌力、日常活动评分比较,术后12、24个月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24个月观察组活动范围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观察组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肩锁间距、喙锁间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肩锁间距、喙锁间距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骨钩钢板固定联合阔筋膜"V"形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恢复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探讨MRI在鉴别诊断痴呆中作用。方法选取2011~2013年住院治疗的痴呆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D 41例,VD 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MRI检查发现海马萎缩、脑萎缩、脑室改变、脑梗死、脑出血、脱髓鞘改变及无异常的发生比例。结果 AD组患者海马体积显著小于VD组,脑萎缩以颞、顶叶明显;VD可分为多发性脑梗死痴呆(MID)和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D),分别表现为双侧半卵圆中心、双侧基底节及脑室旁白质对称或不对称的片状脑白质病变,脑萎缩呈全脑萎缩或局限性脑萎缩。结论根据AD和VD不同的颅脑MRI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有助于对2种痴呆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Alzheimer病的MRI定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雪宁  陈希颖  冯丽莎  薛新生  杨连海 《天津医药》2002,30(9):522-523,F004
目的:寻找可预测Alzheimer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神经影像学指标。方法:对20名AD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MRI测量,包括:两侧海马结构、杏仁核、内嗅皮层。所得数值经部分颅内体积标准化处理,然后用社会科学统计程序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D患者上述脑实质结构均明显萎缩,有效判别指标依次为:内嗅皮层、海马结构、杏仁核。结论:上述MRI体积测量是区分AD与正常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血流变化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患者脑血流灌注显像特点。方法分别对1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13例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VaMCI)患者和11名正常对照(NC)组进行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局部脑血流灌注显像,定量分析各脑区血流灌注情况。结果D组和VaMCI组与对照组相比;VD组与VaMCI组相比额叶、颞叶、顶叶,基底节局部脑血流灌注减少(P<0.05)。尤以额叶、颞叶血流灌注减低最为显著(P<0.01),额叶、颞叶血流灌注减低与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间呈正相关(r额=0.981,P<0.01,r颞=0.76,P<0.05),尤以额叶更显著。结论SPECT对VD患者有早期辅助诊断价值,即使对VaMCI患者SPECT也同样敏感。其对于VD的预测、早期治疗以及VCI与阿尔茨海默病的高危人群轻度认知障碍(MCI)的鉴别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石杉碱甲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轻、中度AD患者随机分为石杉碱甲组(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石杉碱甲片0.2 mg,2次/d口服;对照组口服安慰剂,2次/d口服。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记忆商(Memory Quo-tient,MQ)、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长谷川痴呆修正量表(HDS-R)、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AD患者MQ、MMSE积分显著提高(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L积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石杉碱甲片对轻、中度AD有较好疗效,且副作用较少,是安全性较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单用及与美金刚联用治疗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东院)就诊的100例中、重度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单药治疗(初始剂量为5 mg/d,睡前服用;4周后剂量改为10 mg/d,睡前服用,服药时间共为6个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美金刚治疗(初始剂量为5 mg/d,如无不良反应者每周剂量增加5 mg,直至增加至20 mg/d,服药时间共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oCA、MMSE和ADL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MoCA、MMSE、ADL评分和总有效率均显著升高(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多奈哌齐联合美金刚相较于多奈哌齐单药治疗中、重度AD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更有助于改善AD患者的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美金刚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伴精神障碍患者的认知改善和精神症状减轻的疗效。方法采用开放性对照研究,诊断入组标准采用美国国立神经病、语言交流障碍和卒中研究所-老年性痴呆及相关疾病学会(NINCDS-ADRDA)制定的"很可能AD"诊断标准。共纳入60例AD患者,按就诊或住院顺序分为美金刚组及传统治疗组(服用吡拉西坦),连续服药12周。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和神经精神症状问卷(NPI)和护理者苦恼分级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58例患者完成实验。美金刚组治疗后12周患者认知功能显著改善,MMSE评分显著增高,NPI评分显著降低,护理者苦恼分级评分显著降低。与传统治疗组比较,美金刚组MMSE评分变化、NPI评分变化以及护理者苦恼分级评分变化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美金刚可改善中、重度AD患者的认知功能,尤其明显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并减轻照料者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盐酸美金刚片治疗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盐酸关金刚片治疗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中、重度A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10mg·d,试验组给予盐酸美金刚片20mg·d,疗程16周,每4周随访1次,评估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结果盐酸多奈哌齐组MMSE、ADAS-cog、ADL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美金刚片组ADL、ADAS-cog和MMSE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各量表评分比较(P〉0.05)与治疗16周后2组评分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不良反应率为6.25%。结论盐酸美金刚片可以改善中、重度AD患者的症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8.
刘睿  叶斌  张干 《淮海医药》2014,(2):109-111
目的: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 aMCI)与阿尔兹海默病( AD)患者及正常人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其亚成分的特征。方法应用ERP-P300检测对阿尔兹海默病、aMCI和正常对照组各20名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比较分析3组受试者P300及其亚成分的变化特征及组间差异。结果 AD组的P300潜伏期较aMCI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波幅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与MMSE得分呈正相关;AD组,aMCI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三者双峰出现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aMCI组和正常对照组对比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无差异性(P>0.05),而双峰出现率有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分析提示:AD和aMCI及正常组对照其P3a、P3b的潜伏期延长、波幅减低有统计学差异( P<0.01)。结论 P300及其亚波分析可以作为阿尔兹海默病及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早期诊断的客观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