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髋臼双柱合并后壁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 对29例髋臼双柱合并后壁骨折采用双切口分步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 按Matta标准,解剖复位21例,满意复位5例,不满意复位3例.随访13~38个月,平均19个月,关节功能按d'Aubinge-Possel评分系统评定,优17例,良6例,可3例,差3例.结论 双切口分步入路,重建钢板固定是治疗髋臼双柱合并后壁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髂骨翼重建髋臼后壁联合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4—2017-12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髂骨翼重建髋臼后壁联合内固定治疗6例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根据3D打印的后壁缺损骨块实物模型,在患侧选取合适长度、宽度、厚度及弧度的髂骨翼,用磨钻打磨使之与模型相符,将其弧度凹侧面向股骨头复位后选用螺钉或钢板固定。结果 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4~15)个月。1例合并坐骨神经损伤者3个月后功能恢复。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效、关节脱位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疗效按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2例,良3例,可1例。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髂骨翼重建髋臼后壁联合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简单有效,但是其远期效果及大量应用的临床效果仍有待于观察。另外,髂骨翼重建髋臼后壁虽然恢复了部分解剖结构,形成了有效骨性关节面结构,但其软骨面修复仍是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K-L入路采用3.5 mm重建钢板+T型弹性钢板交叉固定治疗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粉碎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K-L入路重建钢板交叉固定治疗25例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粉碎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2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Matta影像学评分:优19例,良4例,差2例。关节功能Merle d'Aubigné评分:优18例,良3例,可2例,差2例。结论 3.5 mm重建钢板+T型弹性钢板交叉固定能够为髋臼后壁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是治疗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粉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髋臼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在髋臼后壁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5年9月至2008年9月采用髋臼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治疗髋臼骨折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24-62岁,平均40.2岁。其中髋臼后柱、后壁横断性骨折17例,粉碎性骨折18例。结果本组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27例达解剖复位,8例为满意复位。术后4例出现并发症。参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标准进行功能评价,优25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94.3%。结论髋臼记忆合金内固定系统为髋臼后壁骨折的解剖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骨盆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及股骨头后脱位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及股骨头后脱位采用Kocher-Langenbeck和髂腹股沟联合入路,应用专用骨盆髋臼复位器械行骨盆重建钛板和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骨折复位质量按照Matta标准评价:解剖复位18例,满意复位4例。术后随访12~38个月(平均25个月),采用Modified d'Aubigne and Postel功能评定标准判定:优17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5.6%。结论选择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及股骨头后脱位中前方骨折线高且移位大者采用前后联合入路行内固定治疗,可使髋臼骨折达到最大限度的复位并获得理想的髋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涉及髋臼顶的髋臼后壁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017年髋臼后壁及髋臼顶骨折的36例患者,观察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疗效。结果骨折复位按照Matta标准评价:解剖复位24例,复位满意10例,复位欠佳2例,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骨折均固定愈合,内固定无松动,骨折移位2例,髋臼顶再骨折1例,评定关节功能参照Epstein标准,关节功能优22例,良8例,一般4例,差2例,结论涉及髋臼顶的髋臼后壁骨折不仅需要解剖复位,还需要对髋臼顶进行坚强的固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2年2月~2007年6月,应用重建钢板和张力带钢丝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73例,重建钢板35例,张力带钢丝38例.根据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外观畸形、局部疼痛以及体力劳动受限等情况评定疗效.结果 重建钢板治疗:优30例,良4例,差1例.张力带钢丝治疗:优23例,良7例,差8例.结论 重建钢板内固定疗效明显优于张力带钢丝内固定.  相似文献   

8.
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45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红卫  赵钢生 《中国骨伤》2008,21(9):674-675
目的:探讨应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经手术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髋臼后壁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1例,女14例;年龄19~68岁,平均37.6岁。合并髋关节脱位者41例。全部后侧Kocher-Langenbeck切口。结果:4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平均26个月。按Matta的X线复位标准和Matta改良的d'Aubigne临床标准评估,解剖复位38例,满意复位7例;临床结果优30例,良10例,一般5例,优良率为88.9%。本组中发生创伤性关节炎4例,股骨头坏死2例,异位骨化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无切口感染和骨不愈合。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骨折复位质量、伤后至手术时间、骨折粉碎程度、手术经验是影响髋臼后壁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内固定物的选择及手术策略。方法分别采用髋臼重建钛板螺钉系统及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治疗髋臼骨折22例,其中重建钛板螺钉系统固定13例,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9例。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按Merle d Aubigue临床评定标准,重建钢板螺钉组:优7例,良2例,一般3例,差1例。记忆合金组:优6例,良1例,一般2例。两组间优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523)。1例5岁儿童因横行髋臼骨折行钛板螺钉系统固定,术后骨折移位,畸形愈合,临床评定差。结论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操作简便,固定确实可靠,但不适于严重粉碎骨折;儿童髋臼骨折应解剖复位,牢固固定,必要时可跨骨骺固定,以恢复髋臼的正常结构和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钛网结合重建钢板治疗伴有四方区粉碎的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采用重建钢板加钛网治疗9例累及四方区粉碎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24~52岁,平均年龄42.5岁;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双柱骨折7例、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25 d,平均时间9 d。末次随访时按Matta复位标准和改良Merle D'Aubigne标准分别评估患者术后骨折复位质量和髋关节功能。结果 9例患者随访9~3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5个月;患者髋臼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愈合时间3.6个月。末次随访时Matta骨折复位评价:解剖复位4例、满意复位2例、不满意复位3例;Matta髋臼骨折评分为12~18分(平均16.3分),优3例、良4例、可1例、差1例。深静脉血栓1例,治疗4周后好转;异位骨化2例,无明显不适,未予处理;创伤性关节炎2例,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后缓解;无切口感染、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螺钉松动、钛网松开或断裂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伴有四方区粉碎的复杂髋臼骨折,采取钛网结合重建钢板可维持复位,恢复髋臼正常匹配关系,是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盆重建钢板结合分叉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2010-05—2012-08采用骨盆重建钢板结合分叉钢板内固定治疗15例髋臼后壁骨折。选用4孔以上的1/3管型钢板将最后1孔折弯至60°~85°,并把折弯部分修剪成叉,钢板塑形,轻度过弯,保留一定的弹性及长度,至少确保能上1枚螺钉。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6~30个月,平均15个月。按Matta X线复位标准:解剖复位9例,满意复位5例,不满意复位1例。髋关节功能根据Matta改良的dAubigne-Postel评分标准评定:优9例,良4例,可2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1例,移位骨化2例。1例出现腓总神经麻痹,经非手术治疗4个月后完全恢复。末次随访发现1例复位后骨折移位4 mm,考虑为伤后至手术时间过长,局部骨痂影响准确复位。结论骨盆重建钢板结合分叉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利用髋臼结构的力学原理,创伤较传统手术少,可最大限度修复髋臼结构及恢复髋关节功能,减少致残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尖钢板在治疗髋臼后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2年7月应用双尖钢板技术治疗的11例髋臼后壁骨折,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2 ~ 53岁,平均35.3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9d,平均7.8d.所有患者均采取Kocher-langenbeck入路,取AO1/3管型钢板制成双尖钢板,结合重建钢板固定后壁骨折块.术后采用Matta复位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采用改良Merled'Aubigne和Postel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 本组11例患者获得平均25个月(12 ~33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末次随访时骨折复位质量:优7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0.9%;根据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评定患者疗效:优6例,良3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81.8%.其中术后1例患者发生异位骨化;无感染、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无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对于髋臼后壁存在无法用螺钉固定的骨折块或存在臼缘小型骨折块时,双尖钢板结合重建钢板可以提供坚强、牢靠的固定,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好,是一项有效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3.
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伴股骨头脱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伴股骨头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髋臼后壁骨折伴股骨头脱位患者全部采用K-L入路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手术时间60~120(90±30)min,失血量200~480(340±140)ml,18例均获随访,时间18~53(35.5±17.5)个月。采用Matta改良的d′Anbigne和Postel临床评价标准:优12例,良3例,可3例。结论髋臼后壁骨折伴股骨头脱位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股骨头脱位复位越早越好,对伴有广泛粉碎性骨折者出现较差结果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髌骨针结合钢缆或钛缆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髌骨针结合钢缆或钛缆内固定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24个月。骨折均在3~4个月愈合。术后8个月根据Bostman髌骨骨折评价标准评定疗效:优48例,良11例,差3例,优良率为95.2%。结论应用髌骨针结合钢缆或钛缆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术后无需外固定,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改良髋臼后壁解剖万向覆压型固定钢板内固定与普通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2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分别行改良髋臼后壁解剖万向覆压型钢板内固定术(万向组,20例)与重建钢板内固定术(重建组,22例)。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与万向组比较,重建组手术出血量多、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髋关节功能:重建组优14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万向组优16例,良3例,可1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改良髋臼后壁解剖万向覆压型钢板治疗髋臼后壁骨折术中螺钉固定方便、牢固,术后功能恢复好,术后并发症少,可作为髋臼后壁骨折手术治疗的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后壁负重区加用管型钢板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传统3.5 mm纵向重建钢板固定治疗18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在后壁负重区加用管型钢板固定。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21个月。术后根据Matta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2例,良好5例,差1例。术后完全负重时间10~14周。骨折均愈合,时间12~20周。术后1例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导致髋关节慢性疼痛,于术后1年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其余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生骨折再移位、切口深部感染、螺钉穿透、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d′Aubigne-Postal评分评价患髋功能:优9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15/18。结论 在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中,对累及负重区的后壁骨折块加用管型钢板固定,有利于中和该区域巨大的应力,减少内固定失效的风险,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5例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骨折的患者采用K-L入路、AO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35例均获随访,时间2年~5年4个月。采用改良Merle d’Aubingne-Postel评分系统评价:优16例,良12例,一般4例,差3例。Matta影像学分级:优13例,好16例,一般5例,差1例。临床结果与X线分级呈显著正相关。患者年龄≥55岁、复位时间≥12 h及复杂性骨折患者中临床评分明显降低。结论对于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骨折,及时确诊和满意复位、恢复髋臼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取得满意手术疗效的关键;患者年龄、复位时间、骨折类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实施闭合复位钛针固定、腓骨、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胫骨术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2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30个月,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未出现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按Mazur et al评分标准:优17例,良6例,可1例,差1例。结论闭合复位钛针固定联合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伴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伴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6例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伴髋关节脱位患者行Kocher Langenbeck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15例,1例失访,随访时间6个月~5年。根据改良的d′Aubingne和Postel的髋臼骨折临床结果评分标准,优6例,良7例,可2例。结论对各种类型的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伴髋关节脱位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髋臼后壁骨折合并股骨头后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本组25例患者,伤后均急诊行手法复位.多数在伤后5~7天应用Kocher—langenback切口行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复位后,应用螺丝钉或加钢板内固定,必要时植骨。结果全部患者均随诊6~36个月.根据相关资料评定:X线评定结果优19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2%。临床功能评定优13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结论髋臼后壁骨折并关节脱位解剖复位及手术内固定可提高此类损伤疗效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