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脑卒中患者营养泵应用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静 《天津护理》2005,13(1):6-6
目的:探讨用营养泵进行肠内营养摄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营养泵控制肠内营养液的速度进行管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用20mL注射器灌注营养液,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返流、腹泻、吸人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营养泵进行肠内营养的摄入,可有效地预防食物返流等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准确无误地记录患者的进食量,操作简便、省力、实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ICU内危重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泵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本院EICU中96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肠内营养泵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肠内营养支持,两组患者分别按照肠内营齐支持的护理措施给予对症护理,对照观察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采用肠内营养泵行肠内营养支持的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肠内营养泵行肠内营养支持,并辅以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泵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 90例行肠内营养支持的老年患者分为3组,实验组采用肠内营养泵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分别采用注射器间断灌注和肠内营养输液器间歇滴注,对照观察3组患者的并发症,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采用肠内营养泵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肠内营养泵,并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合理应用营养输注泵对减少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通过营养输注泵进行鼻饲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用注射器分次鼻饲相同流质的方法.比较两组发生腹泻、返流、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发生腹泻、返流、吸入性肺炎、低血糖、胃管堵塞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营养输注泵实施持续滴注的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使机械通气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合理应用营养输注泵对减少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通过营养输注泵进行鼻饲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用注射器分次鼻饲相同流质的方法.比较两组发生腹泻、返流、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发生腹泻、返流、吸入性肺炎、低血糖、胃管堵塞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营养输注泵实施持续滴注的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使机械通气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合理应用营养输注泵对减少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通过营养输注泵进行鼻饲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用注射器分次鼻饲相同流质的方法.比较两组发生腹泻、返流、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发生腹泻、返流、吸入性肺炎、低血糖、胃管堵塞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营养输注泵实施持续滴注的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使机械通气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改良鼻饲法在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合理应用营养输注泵对减少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通过营养输注泵进行鼻饲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用注射器分次鼻饲相同流质的方法.比较两组发生腹泻、返流、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发生腹泻、返流、吸入性肺炎、低血糖、胃管堵塞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营养输注泵实施持续滴注的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使机械通气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合理应用营养输注泵对减少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通过营养输注泵进行鼻饲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用注射器分次鼻饲相同流质的方法.比较两组发生腹泻、返流、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发生腹泻、返流、吸入性肺炎、低血糖、胃管堵塞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营养输注泵实施持续滴注的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使机械通气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合理应用营养输注泵对减少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通过营养输注泵进行鼻饲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用注射器分次鼻饲相同流质的方法.比较两组发生腹泻、返流、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发生腹泻、返流、吸入性肺炎、低血糖、胃管堵塞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营养输注泵实施持续滴注的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使机械通气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合理应用营养输注泵对减少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通过营养输注泵进行鼻饲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用注射器分次鼻饲相同流质的方法.比较两组发生腹泻、返流、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发生腹泻、返流、吸入性肺炎、低血糖、胃管堵塞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营养输注泵实施持续滴注的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使机械通气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改进鼻饲的方法,减少腹泻、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选择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140例,按采用的鼻饲法分为对照组50例,实验组9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鼻饲方法,实验组应用电脑输液泵控制鼻饲滴速,比较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将实验组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在营养液及总量相同的情况下,分别维持10,16,18 h,观察各时间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腹泻、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在3个时间段中腹泻、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使用电脑输液泵控制鼻饲滴速,可明显降低腹泻、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鼻饲营养液在电脑输液泵控制下不必维持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两种鼻饲肠内营养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营养输注泵鼻饲肠内营养法组(研究组80例)和传统鼻饲肠内营养法组(对照组80例)两组,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高血糖发生情况及发生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高血糖发生率、高血糖发生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呕吐、反流、腹泻、便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患者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输注泵鼻饲肠内营养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鼻饲肠内营养法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营养泵在气管切开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用营养泵行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护理方法。方法将7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营养泵控制肠内营养液的速度行持续泵入法,同时使用加温器保持营养液温度在35~40℃。对照组采用传统30ml注射器缓慢推注营养液的方法。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反流、呕吐、呛咳、腹泻、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应用营养泵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可有效降低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且应用简便、省力、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持续鼻饲与间歇鼻饲的利弊,为临床正确选择鼻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重症监护室鼻饲患者1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6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持续鼻饲,观察组采用间歇鼻饲的方法 ,记录两组患者腹胀、腹泻、胃潴留、呛咳、反流等并发症发生的次数,胃液pH值。结果持续鼻饲与间歇鼻饲方法在腹胀、腹泻、反流、呛咳、胃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鼻饲方法患者的胃液p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鼻饲胃液pH值更接近生理值。结论间歇鼻饲优于持续鼻饲,对胃液pH值影响更小,有利于患者营养的吸收,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对进入NICU病房极低体质量新生儿胃肠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62例在本院NICU病房进行住院治疗的极低体质量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进入NICU时间的先后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新生儿仅给予单纯胃管喂养,观察组的新生儿则在胃管喂养间隙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对2组新生儿的体质量变化以及胃肠功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出生时2组新生儿的体质量水平无差异(P0.05),出生后7、14、28 d,观察组新生儿的体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排便情况以及喂养相关情况上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新生儿在喂养期间出现的呕吐、腹胀、胃潴留和血糖异常的概率均低于对照组,而上述症状的改善时间也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促进了极低体质量新生儿胃肠功能的发育成熟,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减少,从而加快了极低体质量新生儿早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静脉自控镇痛泵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静脉自控镇痛泵镇痛与肌肉注射镇痛药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和剖宫产术后48 h内母乳喂养时间、睡眠时间及第1次排气时间,总结护理对策.[方法] 将18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90例,产妇术后用自控镇痛泵镇痛,对照组90例,产妇术后实行肌肉注射镇痛药的方法镇痛,采用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疼痛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尿潴留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48 h内母乳喂养时间和睡眠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静脉自控镇痛泵镇痛明显优于肌肉注射镇痛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长期鼻饲病人在鼻饲液中加入米曲菌胰酶片(慷彼申)的疗效.方法 将80例采用鼻饲饮食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方法鼻饲组和鼻饲液中加入米曲菌胰酶片实验组.观察鼻饲期间堵管、误吸、胃潴留、腹胀、腹泻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堵管发生频率、胃潴留、腹胀、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误吸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长期鼻饲病人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时,采用鼻饲液中加入米曲菌胰酶片(慷彼申)发生鼻胃管堵塞、胃潴留、腹胀发生率低,减轻因反复留置胃肠管和腹胀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值得在临床老年鼻饲病人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将32例超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体质量变化情况及呕吐、哭闹、胃潴留、腹胀、呼吸暂停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1周、2周、3周、1个月的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呼吸暂停、呕吐、哭闹、胃潴留、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提高超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通过微量泵口饲管持续均匀泵奶喂养联合腹部按摩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微量泵通过口饲管持续均匀泵奶喂养法,实验组在喂养过程中每2~3小时给予腹部按摩1次,观察5d中两组早产儿排便、胃残余奶量、呕吐、腹胀、每日体重增长、黄疸消退情况、出现低血糖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早产儿首次排便时间1d以上5例,对照组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P〈0.05);实验组早产儿第2天黄疸指数(123.44±10.25)μmol/L,对照组(128.76±11.31)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P〈0.05);实验组早产儿出现低血糖2例,对照组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P〈0.05)。结论微量泵持续泵奶喂养联合腹部按摩有利于早产儿胃肠功能的成熟和营养吸收,增加体重,提高其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20.
崔传英  郭淑梅 《护理研究》2005,19(20):1836-1837
[目的]寻求一种有利于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法,解决管饲喂养的不足.[方法]观察组采用经口喂养法,对照组应用管饲方法,观察两组患儿胃肠功能、并发症发生及体重增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生腹胀、呕吐者明显减少(P<0.05),黄疸持续时间、吸吮动作出现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但两组体重增长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口喂养法经济方便,并且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