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反式维甲酸 ( ATRA)和三氧化二砷 ( As2 O3 )的应用 ,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APL )的治疗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尽管如此 ,仍有一部分患者死于治疗前的出血、治疗无效和早期复发 〔1〕。研究分析表明 ,不良的预后与外周血白细胞过高、血小板过低和存在 S型 PML- RARa融合基因有关〔2〕。近来的研究表明 ,CD56的表达与 APL预后不良亦有直接关系〔3〕。国内目前尚未见 CD56+ APL的报道。我院 1 995~ 1 999年收治 CD56+ APL患者 6例 ,现将其血液及临床特征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本组 46例 ,经 MIC分型符合 …  相似文献   

2.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机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细胞凋亡是一种编序的细胞死亡过程 ,是在基因调控下细胞的主动死亡。本研究通过对 1 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患者在使用三氧化二砷 (As2 O3)治疗前后进行程序化细胞死亡 (PCD)检测及形态学数据综合分析 ,来探讨应用 As2 O3治疗APL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APL患者 1 8例 ,男 7例 ,女 1 1例 ;平均年龄2 9.3岁。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及形态学检查确诊。1 .2   治疗方法1 .2 .1   治疗方案 :持续每日给予 0 .1 % As2 O3注射液 1 0 ml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 50 0 ml中静脉滴注 ,每次静滴时间约 2 h,2 …  相似文献   

3.
砷剂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砷化物治疗肿瘤已有数百年的历史。1865年Lissauer首先用亚砷酸钾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1992年起单用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取得良好效果,完全缓解率达65%。对复发、难治病例亦有良好疗效,且与维甲酸(retinoicacid,RA)无交叉耐药〔1〕。1 砷剂治疗APL的两种作用及其机制95%以上APL病例有t(15;17)染色体易位。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白血病(promyelocyticleukemia,PML)基因编码的PML蛋白是一转录因子,其N-端有3个半胱氨酸富集区,具生长和转化抑制活性,位于核…  相似文献   

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经历了蒽环类药物为主的联合化疗,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亚砷酸(As2O3)治疗3个阶段,由于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上存在PML/RARα融合基因,ATRA和As2O3作用于PML/RARα融合基因诱导分化及凋亡,使APL在治疗上有很大的突破,甚至可以治愈。尽管如此,仍有约12%~30%的患者在早期诱导缓解失败、复发或死于相关并发  相似文献   

5.
三氧化二砷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抗血管新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的抗血管新生作用。方法 用ELASA法检测As2O3治疗前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As2O3治疗前后NB4细胞、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及bcl-2表达的改变。结果 (1)AP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VEGF的分泌量大于对照组。完全缓解时VEGF降为正常;(2)As2O3以时间-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HUVEC和NB4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抑制bcl-2蛋白表达;加入VEGF可部分纠正上述改变。结论 APL中VEGF的分泌增加,抑制血管新生是As2O3的抗白血病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诱导NB4细胞TRAIL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或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NB4细胞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的表达及其治疗APL的机制。方法:采用RT—PCR检测TRAIL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10^-6mol/L的ATRA作用6h或10^-6mol/L的As2O3作用12h,即可诱导TRAIL基因表达。结论:ATRA或As2O3能诱导NB4细胞TRAIL基因表达,TRAIL基因可能以类似“旁分泌”的作用方式杀伤NB4细胞。诱导TRAIL基因介导的细胞凋亡可能是ATRA或As2O3治疗APL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三氧化二砷(As2O3)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中易发生高白细胞血症(高白)严重影响患者早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高白引发脑血管事件致死和中枢浸润屡见报道[1]。As2O3静脉给药产生与维甲酸相似的促分化作用是导致高白的基础[2]临床证实As2O3持续缓慢静脉输注减轻高白[3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小剂量As2O3治疗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研究其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江苏省沭阳仁慈医院血液科18例复发的APL接受小剂量As2O3治疗,方法为As2O35mg/d(0.08mg/kg)静脉点滴,连续28d为一疗程,如未达完全缓释(CR),中间间歇14d,再进行第二疗程,若病情进展,则停止治疗。结果1~2个疗程后,14例(77.8%)达CR,2例死亡,2例未缓解(NP)。小剂量As2O3毒副反应较小,与传统剂量相比(10mg/d),其毒副反应明显减轻。结论小剂量As2O3是治疗复发APL有效方法,其作用机制主要是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9.
<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急性白血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其早期病死率高达9.6%~10.6%,其中死于出血的患者占早期死亡患者的60.0%~67.0%[1]。自从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及三氧化二砷(As2O3)被用于治疗APL后,完全缓解率大大提高[2]。我院用ATRA加As2O3联合去甲氧柔红霉素(idarubicin,IDA)治疗初治APL患者21例,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完全缓解(CR)率和不良反应。方法ATRA25mg.m-2.d-1,As2O3(0.1%溶液)10mL/d联合治疗初发APL直至CR。根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维甲酸综合征,以及肝功能变化调整ATRA和As2O3的剂量。结果29例初发APL患者,早期死亡2例,27例获得CR,CR率93.1%。获得CR的平均时间为(25.2±3.5)d。没有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ATRA联合As2O3治疗初发APL疗效好,不良反应患者能耐受。  相似文献   

11.
三氧化二砷对非APL急性白血病细胞的毒性作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明  卢学春  楼方定 《山东医药》2003,43(34):20-21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以外的急性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性及其与其他化疗药物相互作用情况。方法 用噻唑蓝(MTT)法检测0.1μmol/L、0.5μmol/L、1.0μmol/L,和6.0μmol/L的As2O3对2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观察了1.0μmol/L的As2O3与柔红霉素(DNR)、阿糖胞苷(Ara-C)、依托泊甙(VP-16)、长春新碱(VCR)和三尖杉酯碱(H)的相互作用。结果 0.5μmol/L,以上浓度的As2O3可抑制非APL急性白血病细胞生长,与DNR、Ara-C、H和VP-16联合作用时协同和相加作用占优势,分别占59.3%、74.1%、85.7%和51.9%,而与VCR联用时拮抗作用占优势,占59.3%。结论 As2O3是治疗非APL急性白血病的潜在药物,As2O3可与DNR、Ara—C、H或VP-16联合组成新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心脏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Zhou J  Meng R  Wang W  Lü CF  Yang BF 《中华内科杂志》2003,42(11):785-788
目的 研究治疗量的三氧化二砷 (As2 O3 )对心脏的毒性。方法 通过对 2 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患者临床症状、基础心率、心电图的动态观察和As2 O3 作用于豚鼠单个心肌细胞后 ,动作电位、L 型钙电流 (ICa L)、外向整流钾电流 (Ik)的即刻变化 ,分析静脉滴入As2 O3 引起心脏毒性的可能机制。结果  2 8例APL患者中 ,有 71 4 %的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脏毒性反应 ,表现为心率加快和心电图上QT间期 (QTc)延长。膜片钳显示As2 O3 1μmol/L使豚鼠心肌细胞 90 %动作电位时程从 (5 6 3 0± 5 5 8)ms延长至 (737 7± 131 7)ms(P <0 0 5 )。使ICa L和Ik 增加。结论 As2 O3 可使部分APL患者出现心动过速和QTc延长 ,并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As2 O3 延长豚鼠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 ,影响ICa L和Ik 可能是导致QTc延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与三氧化二砷(As2O3 )联合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As2O3 联合ATRA治疗初治APL患者16 例,As2O3 0.1%注射液1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静脉点滴,持续4~5 h,1 次/d;ATRA 25 mg·m-2·d-1,分3 次口服,观察CR率、获得CR所需时间、不良反应。结果:15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CR率93.8%,获得缓解时间(27.3±3.6) d,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As2O3 联合ATRA治疗初发APL患者疗效好,能缩短CR的时间,长期CR时间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应用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获得了较高的缓解率[1],但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中由于其诱导分化作用,部分患者会出现白细胞过多综合征(HLS)[2].对此,我们在As2O3诱导治疗APL过程中出现高白细胞现象的患者加用小剂量化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发现三氧化二砷(arsenictrioxide,As2O3)对白血病的治疗很有效,尤其是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治疗更有效。As2O3的作用机制不很清楚,但体外及体内实验均已证明诱导细胞分化或促进细胞凋亡是其发挥疗效的两种主要方式[1]。已有的研究表明,As2O3诱导细胞凋亡可能和一些常见的  相似文献   

16.
亚砷酸(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效果肯定,但由于砷的中枢神经毒性,能否用其治疗白血病中枢浸润尚未知,我们对原代人脑皮层神经元细胞与NB4细胞株的体外染砷后凋亡情况进行了对比,并对神经原损伤标志物进行了检测,为As2O3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提供体外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Zhang X  Zhou H  Song S  Qiao Z  Yang L  Hu Y 《中华内科杂志》2001,40(12):829-833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或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对患者凝血异常的作用,探讨APL患者出血形成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PL细胞凝血酶调节蛋白(TM)和组织因子(TF)mRNA的转录;同时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治疗期间血浆的相关凝血参数及细胞促凝活性(PCA)的改变,临床监测APL患者出血症状变化.结果 APL患者在ATRA治疗期间血浆及APL细胞表面TM表达均显著上调,从治疗前血浆含量(5.07±0.53) μg/L,渐进上升到治疗后第5天(21.86±5.32) μg/L,达完全缓解(CR)后接近正常水平;而TM抗原由治疗前的(14.31±1.60)ng /107到治疗后20天上升至(21.61±6.82)ng /107细胞;血浆P选择素、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和D-二聚体(D-D),在As2O3或ATRA治疗APL患者期间,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值均<0.01);同时发现APL细胞TFmRNA异常表达增高,用ATRA或As2O3治疗APL患者期间均具有下调TF mRNA和蛋白表达的作用,在ATRA或As2O3治疗期间,TF抗原由治疗前的(14.81±6.23)ng/L,均呈显著下降,治疗20天后均未能检测到TF的表达 (P<0.01),APL细胞的PCA亦呈显著下调,同时伴随临床出血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As2O3或ATRA均可显著下调TF mRNA及其表达,减低PCA从而迅速纠正APL患者严重的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12-氧-十四烷酰醇-13-乙酸酯(TPA)和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应用对白血病细胞凋亡有无协同作用,并初步探讨其诱导凋亡的机制,为As2O3和TPA联合用于白血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As2O3联合TPA作用于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分析不同浓度的As2O3联合TPA对HL-6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检测法检测JNK活性.结果 TPA联合2.0×10-6 mol/L的As2O3对HL-6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增强,抑制程度大于单用As2O3组(P<0.05).2.0×10-6 mol/L As2O3组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的比率高于对照组,而TPA联合2.0×10-6 mol/L As2O3组引起的细胞凋亡率高于单用As2O3组(P均<0.05).TPA和As2O3均能激活JNK,且二者有协同作用.结论 TPA增强As2O3抑制HL-60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以上体外实验结果为TPA和As2O3联合用药治疗难治/复发性白血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患者的外周血或骨髓为研究对象,以正常人的外周血为对照组,用RT-PCR方法检测GSTπ的表达。结果:APL细胞的GSTπ表达36.7%;复发和耐药的APL的GSTπ为60%,复发或耐药组表达较初治组GSTπ表达明显增高(P<0.05),GSTπ表达较高者临床缓解率低(P<0.05)。结论:RT-PCR是有效的特异的敏感的检测方法,As2O3是治疗APL最有效的药物,As2O3可能会下调GSTπ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白血病NB4细胞凋亡过程中Fas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Fas蛋白及基因表达在三氧化二砷(As2O3)体外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NIM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As2O3作用后NB4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Fas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Fas基因表达。结果经As2O3作用后,细胞增殖受抑,细胞凋亡明显,Fas蛋白及基因表达均升高。结论Fas蛋白及基因高表达在As2O3诱导NB4细胞凋亡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