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兵吸烟、饮酒行为状况、特点和主要原因,为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部队官兵吸烟饮酒调查问卷》,对某战区某年度新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96%的新兵知道吸烟、饮酒危害健康;13.2%的新兵自诉通过吸烟或饮酒减压;新兵吸烟率为45.0%,新兵饮酒率为48.3%;男性新兵吸烟率为46.7%,男性新兵饮酒率为49.3%,均明显低于男性士官;少量吸烟、经常吸烟的男性新兵比率分别为14.3%和11.0%,明显低于少量吸烟、经常吸烟的男性士官比率的22.0%和39.7%(P<0.001);经常饮酒的男性新兵比率为34.0%,明显高于经常饮酒的男性士官比率的9.8%(P<0.001);在酒类的偏好上,男性新兵偏好白酒,女性新兵偏好红酒,而男性士官偏好啤酒。结论对入伍新兵吸烟、饮酒状况应引起重视并加以控制,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监督管理,使新兵树立健康的交际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精神科新护士工作中主要的压力源及程度,以及影响精神科新护士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探讨有效的应对方式.方法:采用自编《精神科新护士心理状况和压力源调查问卷》对新护士进行调查.共调查新护士180人,入职2年之内的50人,入职1年之内的100人,入职半年之内的30人.结果:77.6%的2年之内的新护士对自己的精神状态感到满意,54.7%的1年之内的新护士和60.0%的半年之内的新护士心理压力来源于对前途的担忧.总体82%的新护士心理压力或思想困惑时找朋友倾诉.仅有18%的新护士选择心理医生作为倾诉对象.结论:精神科新护士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缓解或消除精神科新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可有效提高精神科护理的工作效率及专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护理士官生技能学习压力源与应对方式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护理士官学生在技能学习中所遇到的压力源,对于学生的护理技能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如何应对压力源而采取相应的调适措施,是保持学生身心健康、学好护理专业知识、将来做好护理工作、适应现代护理学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对我院护理士官学生压力源,即能使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内外环境中的刺激[1],进行调查并在教学工作中提出相应的调试对策,提高学生对压力源的应对能力,为将来投入护理工作实践打下良好基础。1调查对象和主要压力源1.1调查对象为我院某年级护理士官学生460名,年龄18~23岁,均为女性。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共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调查了解护生实习期主要的心理压力源,为护生实习期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其次,让学校和实习医院更清楚地了解护生心理压力来源,为以后的临床实习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71名2017届应届实习护生进行实习期心理压力源的状况调查。结果护生实习期心理压力源评分最高的三项分别是"自身知识与技能"、"工作性质与内容"、"临床环境与人际关系";男、女护生实习期心理压力源比较中"自身知识与技能"、"临床环境与人际关系"、"心理落差"这3项压力源有显著差异,其余压力源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护生实习期面临着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源,故在校期间护生应加强自身知识的巩固和技能操作的训练,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对策减轻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长沙市妊娠晚期孕妇的心理压力及社会支持状况,研究孕妇心理压力源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长沙市6所医院中符合调查要求的63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自编孕妇一般资料问卷,采用妊娠压力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结果①妊娠晚期孕妇心理压力处于轻度水平(中位数是0.50),居于妊娠压力量表首位的心理压力源是"担心孩子将来不招人喜欢",占72.2%。②妊娠晚期孕妇社会支持度总分为(40.68±6.30)分,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中,孕妇的主观支持得分最高(23.57±3.76)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最低(8.00±1.85)分;妊娠晚期孕妇社会支持总分与孕妇心理总压力有负相关关系,与压力因子1"为认同父母角色而引发的压力感"的相关系数为-0.280,而主观支持与压力因子1的相关系数为-0.297,与心理压力因子2、3、4相比,相关系数要高。结论妊娠晚期孕妇社会支持度越高,心理压力越小,反之,对孕妇支持越少,其心理压力越大,应重视其心理状态,予以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6.
男性更年期亚健康状态的心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东华  祝雁  贾静波 《吉林医学》2006,27(4):391-391
目的:探讨男性更年期亚健康状态的心理特点。方法:根据2001 ̄2005年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对180例22岁~60岁男性的心理研究进行分析。结果:其中有120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中年男性心理压力明显大于其他年龄段;其中承受家庭的压力、自我的压力和工作的压力者更为明显。结论:心理压力与男性更年期亚健康状态有关,为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部队战士从新兵到被遴选为士官后个性特点的变化情况。方法对其前后2次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调查,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战士在新兵时和遴选为士官后的精神质、内外倾、神经质三个因子分均与男性常模差异显著(P〈0.001);新兵时的掩饰性与男性常模差异不显著(P〉0.05),遴选为士官后与男性常模差异显著(P〈0.01);经过2年的义务兵服役期,他们在精神质、内外倾和掩饰性三个因子分上,新兵时与遴选为士官后差异显著(P〈0.05),而在神经质因子分上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被遴选为士官的战士无论是在新兵时还是成为士官后,都表现出了性格比较外向,情绪比较稳定,态度比较温和,社会适应性较强的个性,并且经过2年的服役期,他们的个性在精神质、内外倾和掩饰性三个特质上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全面实施收费制度后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压力现状,探讨缓解其心理压力的有效对策。方法 随机选取山东省某高校2014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13名,采用研究生心理压力源量表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利用SPSS 17.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描述、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①2014级全日制自费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压力处于“压力中等”程度;②男性研究生的经济压力和学业压力均大于女性研究生(P=0.000,P=0.042);农村生源研究生的经济压力大于城市生源研究生(P=0.000);专业型研究生的经济压力大于学术型研究生(P=0.027);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在人际交往压力方面存在差异(P=0.016);③78.75%(315/400)的研究生学费、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其父母及国家和学校的奖助措施;④对“全面收费比公费更有利于研究生培养”“全面收费有利于教育事业发展”及“全面收费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观点的完全同意人数百分比分别为84.75%(339/400)、71.25%(285/400)及68.00%(272/400)。结论 全日制自费硕士研究生对收费政策有较为理性的认识;经济和学业压力是研究生现阶段面临的两大突出压力源;研究生应提高自身应对压力的能力,政府和学校应采取多种措施帮助研究生缓解压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某部甲型肝炎病毒(HAV)在新兵人群中的感染状况,为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分散选点、整群抽样的原则,确定某部2008—2009年入伍新兵共计1 040人为调查对象。通过专人询问并填写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采集调查对象静脉血3~5ml,分离置于-20℃保存备用。统一采用ELISA方法检测调查对象血清中抗HAV-IgG、抗HAV-IgM。结果 1 040人受检人员抗HAV-IgM均为阴性,抗HAV-IgG阳性率68.2%,抗HAV-IgG阴性率31.8%;入伍第1年新兵402人,抗HAV-IgG阳性176人(43.8%),抗HAV-IgG阴性226人(56.2%);入伍第2年新兵638人,抗HAV-IgG阳性536人(84.0%),抗HAV-IgG阴性102人(16.0%);不同籍贯新兵抗HAV-IgG阳性率无显著差异;城市新兵抗HAV-IgG阳性率78.8%、农村新兵抗HAV-IgG阳性率45.5%。结论部队预防HAV,应将重点放在入伍第1年及农村入伍的新兵,对这部分人群有必要进行甲型肝炎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0.
实习护生的心理压力评估与带教老师的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与分析实习护生的心理压力源及自我应对方式,寻求临床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应采取的针对性应对措施,以便帮助实习护生切实减轻压力、身心健康地学习工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方法(问卷内容包括压力源及自我应对方式两部分),对45名实习护生进行工作心理压力调查分析。结果实习护生的主要心理压力源为: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毕业论文压力,担心工作出现差错等。自我应对方式主要为:与人交谈、倾诉内心烦恼;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试图休息或休假,暂时把问题(烦恼)抛开等。结论实习护生尚未掌握应对压力的有效方法,临床带教老师应了解实习护生的心理压力来源,从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帮助护生切实减轻压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兵的健康维护意识和健康行为,为新兵健康维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部队官兵健康维护意识和健康行为调查问卷》,对1330名新兵进行调研和分析。结果 97.8%新兵认为健康维护很重要,女性新兵较男性新兵有更强的健康维护意识和健康行为方式。结论加强新兵健康维护意识,养成新兵健康行为,对促进新兵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地域新兵的心理特点,为规范新兵心理检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检测工具对海军某部3个单位共7800名新兵进行入伍后的心理健康指标检测,并对获取的检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地域、不同省份入伍的新兵之间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新兵心理健康水平受新兵来源影响大,需不断收集数据并完善检测方法与评价标准,作为其在整个服役期间的心理监测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新疆少数民族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90项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随机抽取新疆某医科高校在校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医学生进行测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少数民族医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9.3%。少数民族女生与男生在偏执因子分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应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特点,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特种训练部队(特训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其心理服务、思想教育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166名特种训练部队官兵进行测评。结果特训部队官兵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项目因子得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和全国男性常模(P〈0.01);特训部队官兵心理状况与学历无关(P〉0.05)。结论本组特训部队官兵除躯体化因子外,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优于中国常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13年度入伍新兵心理应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和自编新兵适应期心态问卷对2683名新兵进行测评。结果2013年夏秋季入伍新兵SCL-90量表测试强迫、人际敏感、焦虑3个因子分显著低于2010年冬季入伍新兵(P〈0.01);2683名受测新兵中有494人(18.4%)呈现轻、中度心理应激反应,有16人(0.6%)呈现重度心理应激反应;绝大多数新兵心态积极、向上、自信,少数新兵出现心理不适,这与部队严格管理、饭菜不合口味、带兵骨干带教严厉、体能训练辛苦、想家等因素有关。结论新兵入伍适应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应立足于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带兵骨干带教方法中要增强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新兵新训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个性和应对方式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试.结果 新训期间,男兵心理健康水平逐步提升,女兵则显示下降趋势,男兵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优于女兵;男兵新训期间积极应对分值下降,消极应对分值上升.结论 应加强新兵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切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惠州市公安民警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以便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提高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水平。方法从惠州市一区一县的公安分局、派出所抽取520名民警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工作压力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520例公安民警中男316例,女204例,平均年龄(33.74±11.51)岁,平均警龄(15.02±4.19)年。520例公安民警工作压力问卷得分均较高,女公安民警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社会压力和个人压力均低于男公安民警,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9〈0.01)。公安民警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得分明显高于中国正常人常模,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惠州市公安民警的工作压力较大,应制订出合理的方案,以减轻公安民警工作压力,提高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各种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上海市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分析。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上海市547名应届本科毕业生心理健康进行评定。结果大学毕业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9.75%,主要表现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等,均高于中国常模水平(P〈0.05)。在焦虑和偏执上,男生平均分高于女生(P〈0.05)。未签约组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偏执的分值高于已签约组。理科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文科类毕业生。结论大学生毕业生心理状况较差,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19.
常玲  胡心怡  谢兴伟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587-1588,1602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阶段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探讨符合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心理问卷,对56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16.8%的大学生感到有很大的压力,72.2%的大学生感到有一些压力,4个年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压力认知存在显著差异(P<0.05),心理压力来源依次为学业、就业、人际交往、适应能力、恋爱问题、家庭经济状况、网络诱惑;烦躁、焦虑和抑郁排在消极情绪的前3位。4个年级相比抑郁、愤怒、恐惧和孤独没有显著差异,而烦躁、焦虑和羞耻感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阶段大学生在结交知心朋友数量和选择心理咨询方式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校各部门要紧密配合,针对大学生阶段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