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手术前,我们通常以静脉留置针代替头皮针头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废弃的头皮针头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增加了医疗垃圾。鉴此,我科将头皮针头用于50例手术患儿骶管麻醉术中,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婴儿头皮静脉针固定方法介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岳飞宇  徐芳 《护理学杂志》2003,18(3):170-170
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 ,固定非常重要 ,它关系到整个输液治疗过程是否能顺利完成。由于婴儿不合作、哭闹、出汗多 ,易致胶布脱落 ,造成输液渗漏。我们采用新法固定 ,即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 ,采用传统方法固定第 1、2根胶布 (将第 1根带有无菌敷料的胶布横贴于针眼处 ,第 2根胶布交叉固定 )。调整头皮针方向 ,输液通畅后将头皮针胶管部分朝患儿面部方向弯曲 ,第 3根胶布固定于第 2根及头皮针胶管部分之上 ,第 4根胶布将头皮针胶管尾端贴于近侧耳廓上。  优点 :由于额部汗腺丰富 ,出汗后易使贴于额头的胶布脱落 ,而耳部汗腺少 ,采用耳部固定后 …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85年以来,应用头皮针做小儿连续骶管阻滞53例,穿刺方法如骶管阻滞常规,注入1%利多卡因1ml 作为试验量,注药后5min 无不良反应,可按公斤体重给首次量。本组53例均一次穿刺成功,无出血等意外发生,由于头皮针在皮下潜行一定的距离,可起到固定针头的目  相似文献   

4.
杨金兰 《护理学杂志》2008,23(10):47-48
目的 探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注射放射性药物时节约药物和减少放射性废物的方法.方法 将80例静脉穿刺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用自制改进型头皮针(观察组)和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对照组)穿刺后静脉注射放射性显像剂,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推药时间、药物残留量.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推药时间、药物残留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改进型头皮针用于静脉穿刺困难患者注射放射性药物缩短操作时间,减少了辐射量,符合放射防护原则,亦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确保注入剂量准确.  相似文献   

5.
合并针用于心肌梗死溶栓患者留取血标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岚  苑卫东 《护理学杂志》2005,20(13):52-52
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溶栓治疗时,需反复抽取血标本检查心肌酶谱,而患者在接受药物抗凝治疗的同时,如果反复穿刺,常致其穿刺处皮下瘀血。而临床观察发现,即使延长穿刺点压迫时间,也无法避免这一并发症。鉴此,我们将一次性真空采血针与静脉留置针合并使用,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21G一次性真空采血针和22G一次性静脉留置针(均为美国BD公司生产)各1副,真空采血管1支,3M透明敷贴。1.2方法常规留置静脉留置针,3M透明敷贴固定。将真空采血针接头处分离,弃去头皮针部分,采血针头与留置针衔接。抽取血样时,取下采血针头保护帽,连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注射放射性药物时节约药物和减少放射性废物的方法。方法将80例静脉穿刺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用自制改进型头皮针(观察组)和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对照组)穿刺后静脉注射放射性显像剂,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推药时间、药物残留量。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推药时间、药物残留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改进型头皮针用于静脉穿刺困难患者注射放射性药物缩短了操作时间,减少了辐射量,符合放射防护原则,亦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确保注入剂量准确。  相似文献   

7.
晏兰  张萍  廖浩 《护理学杂志》2007,22(11):76-76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操作的重点和难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广泛应用不仅解除婴幼儿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保护了患儿血管,并且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常用的送管方法是双手配合法,在见回血后右手固定针芯,以针芯为支撑,左手将外套管全部送人静脉内,但在儿科往往发生送管困难。鉴此,笔者采用单手循环送管法,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晏兰  张萍  廖浩 《护理学杂志》2007,22(21):76-76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操作的重点和难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广泛应用不仅解除婴幼儿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保护了患儿血管,并且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常用的送管方法是双手配合法,在见回血后右手固定针芯,以针芯为支撑,左手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内[1],但在儿科往往发生送管困难.鉴此,笔者采用单手循环送管法,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敏 《护理学杂志》2007,22(21):64-64
头皮针穿刺是儿科常规护理操作,既要固定稳妥又要让患儿感觉舒适.传统方法先用敷贴固定针头部分,再用长条胶布绕头1周,但该固定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笔者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用一次性口罩固定头皮针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敏 《护理学杂志》2007,22(11):64-64
头皮针穿刺是儿科常规护理操作,既要固定稳妥又要让患儿感觉舒适。传统方法先用敷贴固定针头部分,再用长条胶布绕头1周,但该固定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笔者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用一次性口罩固定头皮针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外周静脉留置针及PICC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广泛,通常用一次性透明敷贴固定针翼及针眼处,延长管及肝素帽(或正压接头)用胶布固定,一旦被患者汗液浸湿极易脱落,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胶布过敏的症状。为此,我们利用弹力网固定静脉留置针及PICC,收到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方法:将弹力网带剪裁至6cm长,待静脉留置针或PICC穿刺成功后,先用一次性透明敷贴固定,再取弹力网带覆盖在敷贴上,将留置针延长管呈弧形固定于敷贴与网带之间,最后将肝素帽及正压接头从网带孔拉出。优点:①弹力网套固定牢固,可防止敷贴脱落或卷边造成局部感染,即使躁动或出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改进的效果。方法将23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传统留置组114例和改进留置组116例,分别采用常规留置针固定方法和T型胶布垫固定静脉留置针。结果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滑脱及患儿皮肤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T型胶布垫应用于静脉留置针固定,可提高留置效果并有效预防新生儿局部皮肤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提高烧伤、脱水患几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将130例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烧伤、脱水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观察组采用头部扎止血带条件下留置针穿刺技术.比较两组静脉充盈时间、充盈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患儿疼痛发生率.结果 上述指标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烧伤、脱水患儿采用头部扎止血带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14.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小技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常在见回血后,换左手固定针柄,右手粘贴胶布固定。实际中发现,在换手粘贴胶布过程中,由于患儿不配合,头部晃动,而小儿头皮血管细,进针浅,针梗部在皮肤外较多,小儿晃动头部时易使针头滑出或穿出血管外。这样既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又增加了护理工作量。经过摸索,我们采用右手拇指、示指持针柄,小指勾住输液器的细管,刺入血管见回血后,不换手用左手粘贴胶布的方法,这样既避免了因换手带来的针头滑出血管,又缩短了粘贴胶布的时间,且小指勾住输液器的细管部分,使针头至细管此段输液管处于静止状态,避免了因输液器晃动带来的针头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和保留时间、降低穿刺部位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将98例罹患不同疾病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采用穿刺见回血后右手拇指沿血管缓慢推进Y型软管座,同时右手示指指腹顶着鳍状针座前端向后退出部分针芯,用两条6~7 cm胶布分别从Y型软管座和留置针后端沿延长管的反向分别交叉固定于穿刺血管两侧。对照组采用穿刺见回血后将针芯退出2~5 mm,左手再连针带管将套管完全送入血管,右手将针芯全部退出。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穿刺部位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改进方法可提高新生儿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部位皮肤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静脉留置针固定小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和普及,减少了静脉穿刺次数,有利于保护血管,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便于给药和抢救,又可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但留置针的静脉帽、延长管等,易与患者衣袖摩擦而致留置针脱落,缩短留置时间。鉴此,笔者采用一种新方法,对1000余例患者进行留置针固定,效果较好,介绍如下。方法:按常规法留置静脉留置针后,先用带有明胶棉的输液贴覆盖针眼处,将延长管盘曲使静脉帽位于针眼上方,再用无菌透明保护膜(留置针自备)粘贴妥善固定。输液结束,从肝素帽内注入稀释肝素钠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封管。最后用24cm×24cm的薄手绢或纱布…  相似文献   

17.
由于婴幼儿静脉血管细、不充盈、受损后不易恢复等生理特点,临床上护士为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时难度特别大,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产品,因便于操作,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等优点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近来,我科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于小儿头皮骨缝静脉进行输液、采血等,效果良好,现将体会报道如下.1对象选择患儿均为2岁以内,肥胖儿,高热、呕吐及腹泻等引起的中重度脱水患儿,长期输液导致头皮静脉受损未恢复患儿,皮肤黝黑静脉血管不易看见的患儿.2部位选择头皮两侧额骨与顶骨交接处,有两条冠状缝.由于头顶部浅静脉汇集到颞浅静脉,颞浅静脉位于冠状缝内,所以位置较深且易于固定[1].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给长期留置导尿以及膀胱损伤患者行膀胱冲洗时,常用输液器头皮针直接在尿管末端穿刺后用胶布固定后进行膀胱冲洗.实践中,我们用BSW型多用胃管复合接头替代输液器头皮针,应用BSW型多用胃管复合接头直接连接输液器和尿管末端进行膀胱灌注.经实践证明效果良好,简便易行,现介绍如下: 1 方法  相似文献   

19.
周晓玲 《护理学杂志》2005,20(23):53-53
护士在护理艾滋病患者时,当有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它被污染的物品或进行静脉切开、静脉穿刺时均应戴手套,但戴上手套进行静脉穿刺后,需用医用胶布固定针柄,而戴手套取胶布时,胶布容易粘贴手套,不便于固定针柄,且容易带动针头,使针头穿破血管,致穿刺失败。拔针时,因胶布受人体体温影响其粘度增大,更易贴于手套上,容易使一次手套被撕破,而需重新更换手套,给护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且影响工作的连续性、计划性。鉴此,笔者采用防止胶布撕破一次性手套的方法用于护理艾滋病患者的工作,效果明显,报告如下。材料:刀片…  相似文献   

20.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小技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丽娜  孙燕 《护理学杂志》2006,21(10):22-22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常在见回血后,换左手固定针柄,右手粘贴胶布固定。实际中发现,在换手粘贴胶布过程中,由于患儿不配合,头部晃动,而小儿头皮血管细,进针浅,针梗部在皮肤外较多,小儿晃动头部时易使针头滑出或穿出血管外。这样既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又增加了护理工作量。经过摸索,我们采用右手拇指、示指持针柄,小指勾住输液器的细管,刺入血管见回血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