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脑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诊治的疑似有颅内出血的新生儿120例,同时进行超声和 CT 检查,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对颅内出血的检出率,同时分析患儿构成和患儿超声表现。结果120例新生儿共检出颅内出血者64例,检出率为53.33%;超声检出率为95.31%,CT 检出率为92.19%(P >0.05);64例患儿中,脑室管膜下出血者39例,伴脑室内出血者15例,伴脑室扩大者5例,脑实质出血者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2例,硬脑膜下出血者1例,脑室出血病例明显多于其他部位出血的病例;按照新生儿颅内出血分级标准,其中:I 级者39例,II 级者15例,III 级者5例,Ⅳ级者2例。结论利用超声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具有检出率高、无辐射、无创伤、经济性以及可重复检查的优点,在新生儿颅内出血常规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高危新生儿头颅CT异常表现的认识。方法:68例均为高危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26天内行头颅CT扫描,不合作扫描前口服10%水合氯醛使其安睡。结果:颅内出血共20例,其中单纯颅内出血5例,颅内出血与脑缺氧缺血性损害并存15例。颅内出血的类型包括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脑实质出血,单一类型的出血较少,多为2-3种类型的颅内出血混存。不合并颅内出血的单纯脑缺氧缺血性损害41例。正常CT表现7例。结论:CT对高危新生儿颅内出血或缺氧缺血性损害及分类有很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表现及产生后遗症的原因,分析47例病人CT常规扫描资料。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22例,脑内出血8例,硬膜下血肿10例,硬膜外血肿5例,室管膜下及脑室内出血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以产伤及窒息、缺氧所致。CT对新生儿颅内出血定性及动态观察均有重要的价值,对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曾冬明  王小宜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2):177-180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表现特点。方法对4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病人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中,蛛网膜下腔出血36例(86%);其中12例合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2例合并脑室内出血,2例合并脑实质内出血,1例合并硬膜下出血;脑室内出血3例(7%),2例合并HIE;室管膜下出血2例(4%);脑实质出血2例,1例合并脑实质出血(IPH)和HIE;硬膜下出血3例(7%),均合并头皮下血肿。结论CT检查能对新生儿颅内出血作出准确的诊断,能精确显示出血部位、程度及分型,这些改变与病因、预后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18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4例患儿颅脑CT检查显示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124例(67.39%);硬膜下出血9例(4.89%);脑室及室管膜下出血17例(9.24%);脑实质出血12例(6.52%);混合性出血22例(11.96%).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为100例(54.35%).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最高,CT检查可显示出血的部位、范围及程度,早期进行CT检查能较简便准确地诊断颅内出血,为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合并颅内出血(ICH)的CT表现、鉴别诊断及发病机理。CT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应作为本病的早期首选和必查项目。方法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颅内出血88例CT表现加以分析。结果ICH是HIE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混合性出血中均见有SAH,硬膜下出血(SDH)、脑实质出血(IPH),脑室内出血(IVH)、室管膜下出血(SHE)及混合性出血均发生于中、重度HIE中。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颅内出血早期诊断的明确与否与治疗密切相关,CT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资料、解剖结构、发育特点、病理特征才能做出正确诊断,减少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围产儿脑损伤头颅CT改变与临床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颅内出血新生儿头颅CT改变与临床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脑损伤新生儿进行头颅CT扫描,了解头颅CT改变与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HIE患儿头颅CT改变主要表现为大脑不同程度低密度改变,其程度与临床症状和患儿预后密切相关;新生儿颅内出血部位依次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硬脑膜下出血、混合型出血,小脑出血等。结论 头颅CT检查对围产儿脑损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迟发件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24例新生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及CT征象,所有病例均行常规颅脑CT平扫。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硬膜下出血14例,脑实质出血2例,脑室内出血3例。颅内单部位出血14例,多部位出血10例。结论:颅脑CT扫描对新生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诊断有重要的作用,对指导临床进行早期合理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田 《中原医刊》2003,30(2):15-15
目的:了解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治和CT表现。方法:以我科收治的21例产伤性新生儿颅内出血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头颅血肿与水肿可并存,高位产钳助产容易导致颅内出血。多见硬脑膜下出血。结论:对于难产,胎儿较大的孕妇可施行剖腹产术;观察颅骨CT影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床旁颅脑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87例颅内出血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床旁颅脑超声、CT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结果。结果经检查,87例早产儿中有26例Ⅰ度室管膜下出血、1例Ⅱ度室管膜下出血;100例足月儿中有36例Ⅰ度室管膜下出血,无Ⅱ度室管膜下出血。187例颅内出血新生儿,经超声检出180例,CT检出160例;超声检出率(96.26%)明显高于CT(85.56%),P0.05。结论对颅内出血新生儿采用床旁颅脑超声可获得较高的诊断率,且无辐射,可重复检查,无创伤,是一种临床应用价值很高的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1.
We employed cranial CT scan to detect intracranial changes in perinatal asphyxia (27 cases) and some high-risk neonates(7 cases) at an average of 3.6 days after birth. There was a 91% positive CT findings. Two main categories of CT abnormalities were found: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26 and 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5. 4 different types of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were seen: (1)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IVH) 4; (2) subdural hemorrhage (SDH) 19; (3)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 1 and (4)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2. The high morbidity of SDH in our study was ascribed to trauma sustained during prolonged labor. All the 4 cases with IVH were infants less than 32 weeks of gestational age, suggesting the existence of subependymal germinal matrices in these infants. The one with ICH developed porencephaly later.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resolved within 2-3 weeks. 10 of the 34 neonates died. Autopsy was performed on 7 and pathologic findings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CT finding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CT扫描在开颅患者术后颅内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实施开颅手术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颅内出血将其分为A组(n=40)和B组(n=120),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发生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统计术后颅内出血发生率及术后发现颅内出血的时间,同时分析术后早期CT扫描中颅内出血的影像特征。结果A组疾病类型分布、术中行脑室外引流、术中出血量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行脑室外引流、术中出血量、高血压病史为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发生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组中术后7例经CT检查发现颅内出血,术后颅内出血CT检出率4.37%(7/160),其中5例发生于基底节区(71.43%),发生于丘脑、小脑各1例(14.29%、14.29%);术后首次头颅CT检查发现颅内出血概率3.75%、无颅内出血相关临床表现;行常规术后首次头颅CT检查发现颅内出血概率0.62%低于术后颅内出血发生率4.37%(P_10.05;P20.05);开颅术后6h内、6h-24h、24h后首次头颅CT检查发生颅内出血概率分别为2.50%、1.25%、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开颅患者术后早期(术后6h内)行CT扫描对诊断颅内出血中具有较高价值,尤其对存在高危因素患者,应尽快行CT扫描排除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常规CT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志友 《安徽医学》2011,32(1):80-82
目的探讨常规CT如何尽早而准确地测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方法搜集常规CT复查证实的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39例,对其首次常规CT检查及复查的CT图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9例迟发性颅内血肿首次常规CT检查主要异常表现包括:①局限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②局限性脑密度减低,灰白质分界不清15例。③局部轻度占位效应18例。④颅骨骨折5例。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率与伤后首次常规CT检查表现密切相关,应在24 h以内复查,以6~12 h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头颅B超、CT对新生儿颅内出血进行同期对照检查,比较两种影像方法的诊断特异性。方法:对50例患儿在头颅B超检查的同时进行头部CT检查。结果:1.颅内出血中的室管膜下出血超声诊断为20例,CT诊断为0例;2.脑室内出血超声诊断为9例,CT诊断为4例;3.脑实质出血超声诊断为3例,CT诊断为3例;4.硬膜下出血CT诊断为2例,超声诊断为0例;5.蛛网膜下腔出血CT诊断为8例,超声诊断为0例。结论:超声、CT对新生儿期不同部位的颅内出血的诊断特异性不同,临床应选择适宜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对高危新生儿头颅CT异常表现的认识。方法  5 0例高危新生儿 ,出生后 1小时~ 3 0天内行CT检查 ,扫描前半小时肌注鲁米那钠或 10 %水合氯醛口服或灌肠 ,使其安睡。结果 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 13例 ,脑实质出血 2例 ,脑室内出血 1例 ,硬膜下出血 5例 ,单纯脑缺氧缺血性损害 2 4例 ,新生儿败血症 1例 ,正常CT表现 4例。结论 高危新生儿大部分存在颅内出血或脑缺氧缺血性损害 ,CT检查对这些病变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对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表现的认识。方法: 对28例临床诊断为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进行CT检查,并对其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28例CT均可见脑实质低密度脑水肿病灶;其中轻度14例,合并脑室出血2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中度9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重度5例,合并脑室出血2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结论: CT可以发现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的脑水肿以及颅内出血,并对其进行分度,为临床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婴儿AVM致颅内出血的临床CT特点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期AVM破裂出血的临床及头颅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1岁以内婴儿颅内AVM破裂出血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全部病例以自发颅内出血为主要表现,常伴有癫痫发作、颅内高压、肢体瘫痪,CT检查提示血肿多位于脑内或浅部脑实质内,在血肿内或附近常可见异常血管影,伴发不同程度脑梗死是另一重要CT征象。结论:婴儿颅内AVM破裂出血主要特点是自发性颅内出血,症状极不典型,易被误诊为晚期VitK缺乏症。临床表现及CT扫描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积极微创手术治疗及防治出血后脑梗死有助于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对比磁共振磁敏感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和CT检查在诊断小儿颅内出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确诊颅内出血的患儿23例发病3天内进行头颅磁共振SWI成像和CT横切位扫描检查,对SWI成像和CT检查图像进行分析评分比较。结果 23例共有出血灶69个,SWI成像发现出血者23例,出血灶共69个,检出率为100%;CT扫描发现出血者21例,出血灶共29个,检出率为91.3%。两者对小儿颅内出血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I对小儿颅内出血的敏感度高,其检出率明显高于CT,对颅内出血的小儿的诊断和治疗有显著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