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鳗鲡创伤弧菌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对分离自发病欧洲鳗鲡的创伤弧菌疑似菌株进行准确的鉴定。方法首先尝试利用一对16SrRNA基因特异性通用引物PCR扩增一株鳗源创伤弧菌疑似株的基因组DNA,得到一个约500bp的DNA片段,将该DNA片段亚克隆至pMDl8-T载体,鉴定克隆化成功之后,送专业公司进行测序,得到一个502bp的DNA产物,NCBI上同源性比较表明,该片段与GeneBank上注册的创伤弧菌的16SrDNA序列同源性最高(100%),同时排除了哈维氏弧菌的可能。设计一对创伤弧菌溶血素特异性引物,实现了对鳗鲡创伤弧菌的分子鉴定。结果建立一种简洁的鳗鲡创伤弧菌的分子鉴定方法。结论国内首次自发病欧鳗分离到创伤弧菌,并给出分子鉴定证据。  相似文献   

2.
创伤弧菌PMA RTi-PCR检测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与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i-PCR)技术相结合,建立以一种快速准确的创伤弧菌检测方法。方法以vvh基因作为检测创伤弧菌的靶基因,用PMA对样品基因组提取进行前处理,抑制该DNA分子的RTi-PCR扩增。结果终浓度为3.0mg/L的PMA可有效抑制死细胞(1×108 CFU/mL)DNA的扩增;当PMA浓度小于或等于5.0mg/L时,对创伤弧菌DNA的扩增没有显著的影响;含有不同比例死活细菌的创伤弧菌混合液RTi-PCR结果表明,PMA RTi-PCR能选择性定量创伤弧菌中的活菌。纯培养创伤弧菌活细胞的检测灵敏度检测极限为2.5×101 CFU/mL,并且Ct值与细胞数的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值为0.9982。结论 PMA RTi-PCR是一种快速灵敏且能有效鉴别并定量检测病原活细胞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创伤弧菌ISCOM疫苗的免疫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创伤弧菌ISCOM疫苗的免疫学效应。方法制备创伤弧菌ISCOM疫苗,通过注射、浸泡与灌胃接种鳗鲡进行安检试验,显示创伤弧菌ISCOM疫苗安全、可靠;注射途径室内免疫欧洲鳗,通过菌体凝集方法和ELISA方法测定血清免疫应答规律,表明两者趋势基本一致,免疫组的血清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攻毒试验表明相对免疫保护率达100%;田间试验口服免疫日本鳗后的攻毒试验证明相对免疫保护率近80%。结果创伤弧菌ISCOM疫苗安全,且免疫鳗鲡能产生强大的免疫保护力。结论创伤弧菌ISCOM疫苗有效且实用。  相似文献   

4.
创伤弧菌是人类三大致病弧菌之一,能够通过食源性传播或者伤口感染导致发病,近年来全球发病率逐步升高。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已有上百株创伤弧菌全基因组序列在国际公共数据库公布。这些数据为创伤弧菌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并促进了对该病原菌遗传多样性、传播和致病机制的认识。本文从基因分型、种群结构和重要毒力因子3个方面对创伤弧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创伤弧菌感染、进化和防控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创伤弧菌经食管感染小鼠的致病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P1363:台湾创伤弧菌(Vibriovulnificus)台湾居民常因海洋食物和职业暴露接触海洋微生物。自1985年报道首例创伤弧菌患者以来,感染该菌的病例数有所增加。病例数的增加可能是因为疾病更为活跃,也可能是因为临床医生或实验室人员鉴别技术的提高。我们分析了1995—2002年的84例创伤弧菌病例的临床症状,描述这些病例中分离到的病原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临床表现和结果特征,抗菌剂的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毒力的代谢。该地区人和海洋环境中分离的创伤弧菌的分子分型结果有高度特异性。为预防该种新出现传染病应进行教育和检测。图1 创伤弧菌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的交叉引物恒温扩增(cross priming amplification,CPA)技术。方法 针对创伤弧菌vvhA基因序列保守区域设计CPA引物和探针,并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同时验证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对创伤弧菌的检测具有高度特异性;对创伤弧菌菌液检测的灵敏度达到了1.28×103 CFU /mL,此法 40~60 min 内即可完成检测。利用CPA法针对本实验室前期研究的CB型、EA型、CAB型、CA型和EB型等亚型创伤弧菌毒株计算特异性和敏感性,5种亚型中除了CB亚型特异性和敏感性为95.65%和100%,其余亚型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为100%。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CPA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可有效缩短检验时间提高检验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创伤弧菌毒株FJ03 X2的优化培养。方法以创伤弧菌毒株FJ03 X2进行实验,研究摇瓶培养温度、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值、溶解氧等因素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确定最适培养条件为:TSB培养基初始pH值为7.0,适宜接种量10%,培养温度28℃,装液量25mL/250mL,转速180r/min。培养菌数可达8×109cfu/mL,生物量为25mg/mL。以TSB为基础培养基,采用单因子和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最佳培养基主要成份为:葡萄糖0.2%、胰蛋白胨1.8%、大豆胨0.4%和玉米浆0.4%。以最佳培养基配方给菌体提供营养,在最适培养条件下培养,可以使培养液中的细菌生物量高达50mg/mL以上。结果得出创伤弧菌FJ03 X2的优化培养条件和培养基配方。结论国内首次优化鳗源创伤弧菌培养条件,并给出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植物乳杆菌DOMLa对创伤弧菌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和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探讨其在协助机体抵抗细菌感染以及对过强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合适剂量的创伤弧菌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同时加入不同剂量的植物乳杆菌DOMLa共培养。作用3 h后,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细胞毒作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释放量。结果 在MOI=100时,植物乳杆菌DOMLa显著降低创伤弧菌的细胞毒作用,明显抑制了创伤弧菌诱导的三种促炎细胞因子IL-6、IL-1β、TNF-α的产量。结论 植物乳杆菌DOMLa可降低创伤弧菌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并可减轻病原菌诱导巨噬细胞的过强炎症反应。该植物乳杆菌对宿主免疫细胞的其他作用和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创伤弧菌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对创伤弧菌感染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创伤弧菌 ( 6.0× 10 8cfu/ml,0 .6ml/10g小鼠 )经腹腔注射感染小鼠后 1h、2h、3h ,分别以人体常用治疗量的抗菌药物亚胺培南、氯霉素、多西环素 (灌胃 )、奈替米星、头孢哌酮、哌拉西林、左旋氧氟沙星等单独或联合用药 ,观察存活小鼠数及小鼠脏器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创伤弧菌感染早期上述 7种抗菌药物均有显著治疗作用 ,氯霉素、奈替米星、头孢哌酮、左旋氧氟沙星疗效最好 ,亚胺培南治疗效果较差。头孢哌酮 +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哌酮 +奈替米星、奈替米星 +多西环素联用能显著增加治疗效果 ,小鼠主要脏器超微结构损伤恢复正常。结论 及早选用氯霉素、奈替米星、头孢哌酮、左旋氧氟沙星对创伤弧菌感染小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头孢哌酮与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哌酮与奈替米星、奈替米星与多西环素联用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日本鳗鲡混合感染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和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的病原进行了分类鉴定。方法对两株病原菌进行了形态、API-ID32E鉴定系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测定了菌株AnGH080301和An-GH080302的16SrRNA和HSP60基因序列,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按形态特征和API-ID32E鉴定系统分别初步鉴定菌株AnGH080301和AnGH080302为迟缓爱德华氏菌和创伤弧菌。菌株AnGH080301的16SrRNA基因部分序列(登录号FJ646618)与迟缓爱德华氏菌的16S rRNA基因(登录号AB050832)同源性最高,达99.7%;菌株AnGH080302的HSP60基因部分序列(登录号FJ646619)与创伤弧菌HSP60基因(登录号BA000037)的同源性最高,达99.8%。结论综合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可将菌株AnGH080301和AnGH080302分别鉴定为迟缓爱德华氏菌和创伤弧菌,迟缓爱德华氏菌与创伤弧菌均为人兽共患病病原,其混合感染日本鳗鲡致病的报道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患病黄姑鱼体内分离出致病力较强的菌株L1,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株为黄姑鱼的病原菌。对该细菌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rRNA分子鉴定,测定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菌株L1与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的亲缘关系最近,具有98.7%的同源性。结合该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可鉴定菌株L1为创伤弧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是"人鱼共患病"的重要致病菌,从患"腐皮病"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鱼中分离到创伤弧菌TO-3,以阿莫西林等44种药物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对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不敏感,对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物很强的耐药性,而对氟哌酸、头孢氯氨苄、氟嗪酸、米诺环素、呋喃妥因、复达欣、萘啶酸、四环素、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高度敏感。在17味中草药中对五倍子、诃子、黄连、石榴皮等中草药极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创伤弧菌溶细胞素,并对其溶血活性进行评价。为今后的免疫学活性研究和单克隆检测试剂盒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构建pET28a( )-vvhA表达载体,对包涵体进行三步洗涤后,用金属亲合层析(HisTag)纯化重组蛋白,并用溶血试验验证重组蛋白活性。结果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成功获得高表达、高纯度(纯度≥96%)重组蛋白VVC。利用兔红细胞溶血试验检测表明,重组蛋白具有溶血活性,其活性为0.2μg/HU。结论成功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创伤弧菌溶细胞素并对其纯化、复性条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溶细胞素vvhA基因产物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特异性和免疫性,为进一步研制创伤弧菌检测试剂盒奠定基础。方法采用IPTG诱导目的重组蛋白rvvhA表达,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rvvhA,SDS-PAGE检测表达和提纯效果。采用杂交瘤技术和rvvhA-ELISA制备并筛选分泌rvvhA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有限稀释法进行细胞克隆。采用免疫双扩散法鉴定单克隆抗体类型。采用ELISA、免疫双扩散法和Western Blot鉴定单克隆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结果在0.5mmol/L IPTG诱导下,rvvhA产量可占细菌总蛋白的18%。提纯的rvvhA经SDS-PAGE后仅显示单一的蛋白条带。共获得9株rvvhA抗体阳性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A5E8和C3B6株可持续分泌高效价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其抗体类型分别为IgG1和IgG2a。A5E8和C3B6单克隆抗体有较高特异性,与多种其它细菌蛋白不发生免疫反应,对rvvhA及创伤弧菌GTC333株和WZ01株蛋白的ELISA检测阳性的效价可达1∶4000~1∶8000、免疫双扩散效价为1∶4~1∶8,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此等单克隆抗体均能有效识别rvvhA。结论本研究成功地获得了2株稳定分泌rvvhA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鼠源性杂交瘤细胞株,rvvhA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检测自然表达的创伤弧菌溶细胞素。  相似文献   

16.
创伤弧菌败血症四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伤弧菌 (VV)败血症起病急剧、病情凶险 ,在我国大陆少见报道 ,而沿海地区陆续有散发病例出现 ,现将我院收治的 4例报告如下。例 1  女 ,5 0岁。有血白细胞减少 [(3 0~ 3 2 )× 10 9/L]史。因右下肢肿胀、疼痛伴发热 15h ,皮肤出现黑紫色水泡3h在当地救治 ,但病情进行性恶化 ,5h后于 2 0 0 0年 9月 11日 3∶ 0 0转入我院。体检 :中度昏迷 ,BP 85 / 5 0mmHg(1mmHg =0 133kPa ) ,呼吸浅弱 ,颈稍抵抗 ;右下肢高度肿胀 ,皮肤紧绷 ,见大小不一黑紫色水泡 ,部分融合成大泡 ,皮肤表皮剥脱而渗血水 (图 1) ,足底呈苍白色 ,足…  相似文献   

17.
酒精性肝病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6):142-143
枳黄方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胃脂质过氧化水平和血清ALT活性的影响;酒精性肝病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各脏器的超微结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与酒精性肝病(综述);酒精性肝病患血清m-AST 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编按]  相似文献   

18.
小儿弧菌性腹泻5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弧菌性腹泻50例分析董庆元,施云程病原性弧菌引起急性腹泻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我院自1992年5月至1994年11月对618例住院急性肠炎的儿童在粪常规培养的同时,开展弧菌的分离检测,对50例弧菌感染病例作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来源住...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从国内不同来源的151株河弧菌中筛选出48株以甲醛杀菌为免疫原制备免疫血清,经交义凝集与凝集素吸收技术建立了23个血清型,可将60%的菌株予以分型。从腹泻暴发流行的地区分离的菌株,菌型较为集中,FV-2型占16.2%,FV-8型占18.6%,其余型别较为分散。部分河弧菌与弗尼斯弧菌存在着密切的抗原关系,故也可用弗尼斯弧菌的诊断血清对河弧菌作出定型。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肝病并发创伤弧菌败血症1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5~ 2 0 0 1年我们共收治 12例创伤弧菌 (VV)原发性败血症病例 ,均为慢性肝病并发VV败血症患者 ,病情凶险 ,病死率极高 ,现就其病情演变过程、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改变、防治的主要措施分析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12例患者中 ,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39~ 5 4岁 ,其中 5例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 )病史 ,4例因长期嗜酒致酒精性肝病或肝硬化 ,3例有乙肝合并酒精性肝病。其中 6例有明显肝硬化体征 ,2例伴腹水。于 6~ 9月气候炎热时发病 ,均居住在沿海区县 ,平时喜食海鲜产品 ,否认药物过敏史及皮肤外伤破损史。2 .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