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李容  郑维国 《中国药业》2013,22(10):92-94
目的了解医院氟喹诺酮类药物应用情况,促进其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09年至2011年氟喹诺酮类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间氟喹诺酮类药物的销售金额趋于平稳。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需注意其注射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正1979年,喹诺酮类药物从最初的无氟喹诺酮到C-6位引入氟原子的氟喹诺酮(如左氧氟沙星),其药理学特性显著改善,疗效得到很大提升,被认为是喹诺酮类药物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但由于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快速增加和近年陆续报告的严重毒副反应,导致其临床使用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3.
我院1999年~2000年门诊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我院门诊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情况,了解其应用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我院1999年9月~2000年8月的门诊处方,统计分析其中含喹诺酮类药物的处方。结果喹诺酮类药物因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喹诺酮类药物与其它抗生素的联用仍以二联为主。结论我院门诊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4.
<正> 自喹诺酮类药物应用临床以来,新的喹诺酮类药物不断被开发和应用,特别是在C-6位引进氟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的问世,氟喹诺酮类的抗菌活性和抗菌谱有了很大提高,早期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对革兰阴性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球菌则作用较差,因此难以作为呼吸道感染的首选药物。近几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新氟喹诺酮类药物如加替沙星(天坤)大大提高了其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活性,加上氟喹诺酮类药物本身具有的对  相似文献   

5.
徐辉 《北方药学》2015,(3):149-149
目的:观察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提高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将我院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并发生不良反应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临床资料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的常见不良反应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从性别来看,男性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年龄来看,38~58岁年龄段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当充分认识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特点与规律,提高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全面保障患者健康。  相似文献   

6.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了解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合理正确使用此类药。方法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归纳总结分析。结果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人体多种脏器和组织均有不良影响,而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占据榜首。结论促使医护人员熟练地鉴别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征,避免其造成的伤害,从而保障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7.
新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心脏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介绍喹诺酮类药物的心脏毒性,以引起医务人员的警觉。喹诺酮类药物的心脏毒性主要表现为心律紊乱和QT间期延长,其发生频率随药物品种不同而异,司帕沙星和格帕沙星对心脏毒性大于其他同类药物,并有剂量依赖性。喹诺酮类药物引起心脏毒性的机制尚不清楚。提醒医生须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严重心血管疾病者、心律失常患者、老年患者、电解质失调者应慎用此类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长江流域6城市医院喹诺酮类药物的利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 :对长江流域6城市156家医院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品种、购药金额和用药频度 (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年~2003年156家医院喹诺酮类药物购药金额、DDDs和限定日费用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2. 08 %、2 .16 %和19. 50 % ,特别是高限定日费用的注射用药物增长速度较快 ,其用药金额和DDDs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3. 22 %和33. 59 % ,而口服喹诺酮类药物相应的增长率仅为8. 57 %和—0. 88 %。左氧氟沙星位于购药金额的第1位 ,占喹诺酮类药物总金额的48. 22 % ,其DDDs占喹诺酮类药物总DDDs的25. 66 %。结论 :喹诺酮类药物的市场将继续扩大。  相似文献   

9.
氟喹诺酮类药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喹诺酮类药物概述喹诺酮类(4quinolones),又称吡啶酮酸类,属化学合成抗菌药。由于该类药物中均具有喹诺酮的基本结构,故由此而命名。本类药物按其发明先后、结构及抗菌谱的不同,分为一、二、三代。自1962年合成第一个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Nal...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喹诺酮类药物与老年抗生素相关性精神异常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2016年收治的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感染患者643例,分析两年间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并观察2016年通过采取改善措施后精神异常发生情况。结果:2016年喹诺酮类抗生素引起的精神异常较2015年明显减少(P<0.05)。结论:老年患者需谨慎使用喹诺酮类药物,从而减少其相关精神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致血尿的原因,提高对其不良反应的认识.方法对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致血尿的2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口服静滴氟喹诺酮类药物均可致血尿,原因有过量、输注速度过快、过敏、肾功能不全待.结论临床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用药原则,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喹诺酮类药物致细菌死亡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细菌药物,由于细菌耐药性降低了其他药物的疗效,使得该类药物的使用范围愈加广泛.2006年,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市场份额占抗菌药物的18%.氟喹诺酮类药物最具诱惑力的特性之一是其能快速杀灭细菌,而且其各种衍生物的这一性质相差甚远.由于喹诺酮类药物在杀灭细菌时为需氧代谢,而且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对其致死性有一定影响,导致不同喹诺酮类衍生物在杀菌速度和范围方面存在差异.阐明这些差异背后的机制将可能为鉴定大多数杀菌性喹诺酮类衍生物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陈燕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307-308
目的观察分析喹诺酮类药物导致临床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作出参考及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33例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后发生临床不良反应的案例,分析其不同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例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后发生临床不良反应的案例中,8中喹诺酮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率最为显著,以加替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率最高,有11例(33.3%),左氧氟沙星次之,有9例(27.3%),与其他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喹诺酮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较多,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率各有差异,临床医务工作者应根据药物的药理特性及不良反应进行慎重及合理的选用,全面提高临床的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4.
喹诺酮类药物以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疗效确切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一些研究结果表明金属离子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活性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概述了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及作用机制,总结了金属离子对喹诺酮类的作用及喹诺酮类药物金属配合物的活性,最后展望了喹诺酮类药物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常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严重或罕见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查阅近几年国内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归纳。结果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不断广泛,其严重或罕见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趋增多。结论应高度重视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正>喹诺酮类是一类抑制DNA螺旋酶的抗菌药物。作为第一个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于1962年进入临床以来,科学家们对喹诺酮类药物不断进行结构修饰,已有很多品种应用于临床。左氧氟沙星作为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其抗菌活性是氧氟沙星的2倍。  相似文献   

17.
分析喹诺酮类药物在妇幼保健医院的临床应用现状,特别是新型的喹诺酮类药物更是具有生物利用度高、t1/2长、血药浓度高、组织分布广等优点,在妇幼保健医院被广泛用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但是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增多,其耐药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在妇幼保健医院安全、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医生、药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氟喹诺酮类药物抗生素后效应与临床合理用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为临床优化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给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综述并分析了文献报道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抗生素后效应的特性及临床意义。结果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G+&G-)菌均有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临床在设计氟喹诺酮类药物给药方案时应重视其抗生素后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查阅近几年国内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归纳。结果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不断广泛,其严重或罕见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趋增多。结论应高度重视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喹诺酮类药物的毒性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和皮肤反应是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某些新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剂量反应关系似乎存在。喹诺酮类药物神经毒性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在相当多的患者中,曲伐沙星有中度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年轻妇性对此尤为敏感,治疗或进餐时服药不良反应减轻。司帕沙星和格帕沙星的心脏毒性的可能性高于其它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中除了轻度的QT间期延长之外,没有明确的与药物相关的严重反应,但用于有QT间期延长的患者中是有风险的。8-位有卤原子的喹诺酮类药物光毒性显示最大的可能性,氟诺沙星、司帕沙星、克林沙星和洛美沙星属此类,其它新喹诺酮类药物的可能性相当低,但所有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中应防止暴露于紫外光下。喹诺酮类药物的软骨毒性在幼体运物中作用于关节软骨和/或骺增长板,其发病机理可由药物-镁螯合特性解释,此类药物在儿科的使用应严格选择。喹诺酮类药物对连接组织结构的毒性作用是肌腱病症,在药物治疗迟达几个月后可发生肌腱炎和肌腱破裂。喹诺酮类药物有良好的耐受性,当用其作为细菌感染治疗的药物时,应考虑其特殊的药物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