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病人中医证型特点及与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8月在我院住院且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病人4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0名为对照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病人神经功能,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风火上炎证、风痰瘀阻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采集所有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浆检测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CRP、FIB、D-二聚体水平及NI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性脑梗死病人中风痰瘀阻证比例最高,且高于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观察组各中医证型血浆CRP、FIB、D-二聚体水平及NI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风痰瘀阻证血浆CRP高于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及阴虚风动证(P0.05);风痰瘀阻证FIB水平高于阴虚风动证(P0.05);风痰瘀阻证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风火上炎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及阴虚风动证(P0.05);风痰瘀阻证NIHSS评分高于风火上炎证、气虚血瘀证及阴虚风动证(P0.05)。结论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浆CRP、FIB、D-二聚体及NIHSS评分均升高,且风痰瘀阻证血浆CRP、FIB、D-二聚体水平与NIHSS评分高于其他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型辨证与血浆凝血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武汉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2007年9月—2010年1月的317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风痰火亢证、风火上扰证、痰热腑实证、风痰瘀阻证、痰湿蒙神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七型,并检测血浆凝血指标水平。结果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型以风痰火亢证为主,其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多集中在正常参考范围内偏高水平,凝血酶原时间(TT)则明显缩短且集中在正常参考范围的最小值以下。而以痰为主的痰热腑实证、痰湿蒙神证患者FIB显著高于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P<0.05)。与火热有关的风火上扰证、风痰火亢证及痰热腑实证患者TT值小于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P<0.05)。结论 FIB可能是脑梗死急性期不同证型的内在因素之一,FIB可能与中医的痰邪、实证有关,TT可能与中医的火热邪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关系。方法 12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在入院后即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共分为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三型。同时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SOD及TNF-α的含量。结果 SOD含量,气虚血瘀型最高,阴虚风动型次之,风痰瘀阻型最低。风痰瘀阻型SOD含量与阴虚风动型、气虚血瘀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风动型与气虚血瘀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含量,风痰瘀阻型最高,阴虚风动型次之,气虚血瘀型最低。风痰瘀阻型TNF-α含量与阴虚风动型、气虚血瘀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风动型与气虚血瘀型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SOD、TNF-α含量可推测病人病情轻重及炎症反应程度,亦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同时也可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判断疾病轻重及炎症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探讨血清CRP与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辨证分为风痰瘀阻、气虚血瘀和阴虚风动型3组,每组30例。另选30名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血清CRP水平比较: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三个证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风痰瘀阻型与阴虚风动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有炎症反应参与,血清CRP可以反映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的微观变化,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微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病人分为风痰阻络组、痰热腑实组、气虚血瘀组、阴虚风动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各中医证型组在基础治疗上根据辩证分型分配中药,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口服阿司匹林.结果 风痰阻络组愈显率66.67%,痰热腑实组愈显率66.67%,气虚血瘀组愈显率60.33%,阴虚风动组愈显率60.33%,对照组愈显率50.00%.各中医证型组优于对照组(P<0.05);各中医证型组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各中医证型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在西医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证候要素与血栓弹力图的相关性,探讨病人血液高凝状态的证候特征。方法筛选符合标准的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病人51例,对其证候要素进行评分,并应用血栓弹力图仪检测血液。结果入选病人证候要素表现为内火51例(100.0%)、痰湿51例(100.0%)、内风30例(58.8%)、血瘀28例(54.9%)、气虚21例(41.1%)、阴虚26例(51.0%)。入选病人血栓弹力图检测与参考范围比较,R值减小,α角、MA值增大;病人内火证候要素与血栓弹力图R值、K值呈显著负相关,与α角、CI值呈显著正相关;气虚证候要素与R值呈显著负相关,与CI值呈显著负相关;内风、痰湿、血瘀、阴虚则与血栓弹力图参数未见相关性。结论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病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内火程度越重,对病人血液高凝状态形成作用越明显,气虚程度越重,凝血反应时间越短,凝血综合指数越高。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中风病证本质的客观化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与血中性粒细胞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血小板膜上P选择素(CD62p)变化的关系,对缺血性中风进行客观化研究,以揭示缺血性中风的病证本质。方法 将72例缺血性中风病人辨证分型分为3组:痰瘀阻络型组、痰热腑实型组、气虚血瘀型组,每组24例。另设健康对照组(同期体检健康人员24名)。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的血中性粒细胞表面(ICAM-1)、CD62p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缺血性中风病人血ICAM -1、CD62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缺血性中风3证型组之间,痰瘀阻络型组ICAM-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气虚血瘀型组和痰热腑实型组(P〈0.01);疾瘀阻络型组和气虚血瘀型组CD62P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痰热腑实型组(P〈0.01);3证型组中以痰瘀阻络型组的ICAM-1、CD62p升高为最显著。结论 缺血性中风不同证型的ICAM-1、CD62p表达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ICAM-1反映了体内痰阻或痰瘀互结的病理状态,而CD62p反映了体内血瘀状态,提示痰瘀阻络可能是缺血性中风的病机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气虚血瘀型、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病人血液炎症因子、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 92例急性脑梗死符合入组条件的病人随机分为气虚血瘀组30例、风痰瘀阻组32例、对照组30例。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前两组加服芪参益气滴丸0.5 g,每日3次,疗程14 d。在治疗前后观察3组病人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评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风痰瘀阻组、气虚血瘀组IL-6、TNF-α、hs-CRP浓度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5),风痰瘀阻组、气虚血瘀组NIHSS分值、CSS分值、中医证候积分分值较对照组下降(P0.05),且风痰瘀阻组、气虚血瘀组ADL分值较对照组增加(P0.05);风痰瘀阻组、气虚血瘀组总有效率(71.87%与76.87%)较对照组(6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方面优于风痰瘀阻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证型属于风痰瘀阻、气虚血瘀的病人,在内科常规疗法基础上加服芪参益气滴丸能进一步降低病人炎症反应,有利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一步好转,促进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与自由基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7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对76例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病人和32名健康对照组的T-SOD、NO、MDA水平测定并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病人痰瘀阻络组、气虚血瘀组、阳亢腑实证T-SOD、NO、MDA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而阳亢腑实组与痰瘀阻络组、气虚血瘀组比较T-SOD、NO、MDA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病人初期均存在自由基与抗自由基间的平衡失调,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病人T-SOD、NO、MDA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梗死中医证型与血脂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其证型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120例患者经辨证分为风痰瘀阻组(40例),痰热腑实组(40例),气虚血瘀组(40例),观察患者血脂的各项指标。结果TG、TC、LP(a)水平在风痰瘀阻组、气虚血瘀组和痰热腑实组呈现从高到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LDL—C水平在风痰瘀阻与气虚血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热腑实组的HDL-C水平高于其它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组的LDL—C高于其它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A、ApoB水平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oE水平在风痰瘀阻组、气虚血瘀组和痰热腑实组呈现从高到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以运用血脂指标对脑梗死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判别分类;“痰”“瘀”是中风实邪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规律.方法 选择30例缺血性中风病患者,分析其急性期和缓解期、急性期不同年龄段证候分布,以及急性期各证候组合情况.结果 急性期风证25例、火热证23例、痰证22例、血瘀证14例、气虚证16例、阴虚阳亢证14例,缓解期分别为18、16、15、13、17、15例.急性期风证、火热证、痰证所占比例均高于缓解期,但仅风证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期年龄≤60岁者火热证、痰证、血瘀证、阴虚阳亢证所占比例高于>60岁者(P均≤0.05).急性期同时存在4个证候16例,3个证候4例,2个证候8例,单一证候2例.其中,两证组合以风痰证、风火证、火痰证的组合为主,三证组合以风火阳亢证、风痰瘀阻证的组合为主,四证组合以风火痰瘀证、气虚血瘀风火证、气虚血瘀风痰证组合为主.结论 缺血性中风病中医证候急性期以风证为主,风证、痰证、火热证等实证组合多见,年龄≤60岁者实证所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风心病心房颤动并发脑栓塞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辨证分型.方法选取30例风心病心房颤动并发脑栓塞病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经治疗后30例病人中基本痊愈14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6例,无变化2例,总有效率93.3%.中医辨证分型为气虚血瘀型19例,阴虚风动型8例,风痰阻络型2例,痰热腑实型1例.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风心病心房颤动并发脑栓塞疗效好,中医辨证分型以气虚血瘀型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栓弹力图相关参数的变化规律,以期为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依据。方法对9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对不同中医证型急性脑梗死病人及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各中医证型组血栓弹力图参数R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滞络证组K值及Angle角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风痰阻络、气虚血瘀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滞络证组MA值高于风痰阻络、气虚血瘀证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各中医证型组血栓弹力图参数EPL、LY30值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急性脑梗死各中医组血栓弹力图参数CI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组均表现出凝血活性增强,急性脑梗死痰瘀滞络证组存在纤维蛋白原功能亢进,且急性脑梗死各中医证型组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低于健康对照组。此外,急性脑梗死各中医证型组血栓弹力图部分参数存在不同差异,说明不同中医证型组急性脑梗死的血栓形成过程各因素的强弱存在一定差别,提示血栓弹力图参数检测可作为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参考的微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CI)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硬化(CAS)之间关系与意义.方法 对25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颈动脉B超检查,对比各证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硬化程度、斑块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风痰瘀阻IMT与气虚血瘀型、阴虚阳亢型、风痰火亢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风痰瘀阻型颈动脉硬化程度与气虚血瘀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均无意义(P>0.05).各证型斑块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风痰瘀阻的斑块发生率高于其他证型.结论 CI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颈动脉硬化程度不同,风痰瘀阻是缺血中风高危险证型,同时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证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中风病病人的早期肢体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急性期中风病人共210例,根据不同中医证型进行分组,风痰瘀阻型96例,风火上扰型32例,风痰火亢型35例,气虚血瘀型47例。各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均予早期肢体康复,治疗时程为2周。采用改良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运动功能水平;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观察治疗前,治疗第7天、第14天、第30天、第60天不同时点的指数变化,比较各组之间疗效差异。结果各组病人的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提高,但以风痰瘀阻证组提高更明显,气虚血瘀组及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组效果较差。结论中医证型不同康复效果也不同,应建立辨证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相似文献   

16.
自王清任提出中风是“元气既虚 ,必不能达于血管 ,血管无气 ,必停留而瘀”(《医林改错》)的气虚血瘀病机学说以后 ,现代医家对此多有发挥 ,认为缺血性中风临床表现虽有风痰瘀血痹阻经络、风痰上扰、痰热腑实和阴虚风动等几个证型 ,但气虚是致病的根源 ,血瘀是病邪的核心 ,气虚血瘀是最根本的病理机制[1、2 ] 。笔者通过对中风的古今文献进行全面整理 ,结合临床实践 ,试对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病机学说的学术内涵进行探讨 ,以期使之更加丰满、更臻完善 ,并更为有效地指导临床。1 气虚是缺血性中风的病理基础《难经》云“气者 ,人之根本也” ,…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障碍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讨该类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与抑郁诊断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探讨各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结果中医证候要素频率降序排列为:血瘀肝郁肾虚气虚痰浊阴虚气滞脾虚阳虚火(热)寒凝。中医证候聚类分析结果,肝郁肾虚、痰瘀阻络证肾虚血瘀、气滞痰阻证肾精亏虚、肝郁血瘀证肾阳亏虚、痰瘀阻络证。结论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以血瘀、肝郁、痰浊、肾虚、气虚、阴虚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HPR)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87例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病程、眼底病变分级、血压、血脂及β_2微球蛋白(β_2-MG)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87例HRP病人中医证型依次为阴虚阳亢证55例(29.4%),痰浊壅盛证49例(26.2%),痰瘀互阻证44例(23.5%),气虚血瘀证39例(20.9%)。不同病程组的证型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94,P=0.003)。与阴虚阳亢证比较,痰瘀互阻证、气虚血瘀证的病程明显延长(P 0.05)。与阴虚阳亢证比较,痰浊壅盛证收缩压、总胆固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痰瘀互阻证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β_2-MG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气虚血瘀证β_2-MG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中医证型分布以阴虚阳亢证病人最多,随着病程延长,痰浊壅盛证和痰瘀互阻证的比例逐渐增加,病程、眼底病变分级、血压、血脂及微球蛋白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海口地区冠心病心绞痛病人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寻找可能的预防和中医药干预方法。方法对确诊的海口地区2 01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进行完整的四诊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后,再进行辨证分析。结果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证候要素有气虚、阴虚、阳虚、血瘀、痰浊、痰热、气滞、热毒、寒凝,其中出现频数最多的是血瘀(91.5%),其次是气虚、痰浊。证型以气虚痰瘀,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心血瘀阻,气虚痰热瘀血证为主。结论血瘀是海口地区冠心病心绞痛最常见证候要素,气虚痰瘀是冠心病最常见证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缺血性脑卒中辨证分型与磁共振成像(MRI)病变部位的相关性,以增进对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理解。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所有缺血性脑卒中辨证分型与MRI特征相关性的研究,筛选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6月30日,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不同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型的MRI病灶检出率各有不同。脑叶病灶:气虚血瘀证与其他证型比较[OR=3.58,95%CI(1.92,6.65),P<0.000 1]、风痰阻络证与其他证型比较[OR=0.45, 95%CI(0.29,0.79),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底节病灶:风痰阻络证与其他证型比较[OR=4.08,95%CI(1.96,8.50),P=0.000 2]、气虚血瘀证与其他证型比较[OR=0.25,95%CI(0.11,0.54),P=0.000 4]、痰热腑实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