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数字助听器时代的到来,助听器在听力障碍婴幼儿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也出台了有关文件,对婴幼儿助听器选配时的主、客观听力测试,耳模制作.助听器效果评估以及跟踪听力变化的随访制度等,做了明确要求,并强调要科学地进行言语训练。现有的康复机构和少部分医疗机构正在努力做到这一要求。随着耳聋干预措施的实施.耳聋得到早期发现,出生数天后即可被发现,并得到及时的干预,基本做到了早发现、早治疗、早验配、早训练。  相似文献   

2.
0~3岁是婴幼儿言语发育的最佳时期,适当的声刺激输入是听觉系统正常发育及言语能力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聋儿听力言语康复十分强调早期干预.随着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逐渐普及,听力损伤可望在婴幼儿出生后的6个月内确诊,如何科学、精确、简便地为有听力损失的儿童进行早期助听器验配一直以来是听力学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聋儿听力补偿与言语清晰度及语音获得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分析听力补偿对聋儿言语清晰度的影响,分析其语音获得情况及易出现的错误,提出听觉言语训练建议,为提高聋儿语音的获得、提高言语清晰度,更科学地开展语训工作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受试30名聋儿来自同一康复机构, 选取平均年龄4.7岁配戴助听器的聋儿,男14名,女16名进行研究,控制年龄、性别、发音器官障碍、智力、耳聋程度等变量。用言语清晰度和语音测试行业标准对被试者进行测试,按听力补偿的时间、开始训练时间、补偿程度的不同分组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方差分析。结果 听力补偿时间的早晚和补偿程度、开始训练时间均和言语清晰度、语音获得呈显著相关(P<0.05)或极其显著相关(P<0.01)。结论 聋儿早配助听器、早期开始训练及良好的助听效果可提高聋儿的言语清晰度和语音的获得。  相似文献   

4.
部分农村地区双侧重度聋患儿干预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部分农村地区双侧重度聋患儿的听力干预、语训及言语发育状况。方法研究对象为2004年6月~2008年7月在河南省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江西省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及山东省莱州市人民医院诊断为双侧重度聋的61例患儿(年龄2~72个月,中位数为14个月)。设计调查问卷表.通过电话随访,对患儿是否选配助听器或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及听力言语训练、言语发育和交流能力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61例患儿中选配助听器者33例54.10%,33/61).其中助听后语训者10例(30.30%,10/33),助听后无语训者23例(69.70%,23/33);人工耳蜗植入者2例(3.28%,2/61);未选配助听器、未行人工耳蜗植入者26例(42.62%,26/61)。2例人工耳蜗植入者言语发育良好,33例配戴助听器的患儿中2例言语发育较好,31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26例末行助听器配戴及人工耳蜗植入者均为聋哑状态。结论在农村地区,重度聋患儿未接受听力干预和语训者比例高,言语障碍明显,加强对聋儿家长进行佩戴助听器和言语训练必要性的宣传和教育至天重要。  相似文献   

5.
聋幼儿的助听器选配是聋儿听力言语康复的关键和难点。据聋儿家长提供的病史 ,简单的行为测听结果 ,听力康复医生难以判断聋儿听力损失程度 ,更不能为聋儿选择合适的助听器。近年来 ,采用一定的助听程序对 2 6例 3~ 7岁聋幼儿进行了助听器选配 ,并跟踪观察了聋儿助听后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 1  2 6例聋儿年龄为 3~ 7岁 ,既往无助听器配戴史 ,配助听器前 ,先全面了解聋儿病史 ,进行了较全面的听力学检查 ,包括简易行为测听、游戏配景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ABR及40Hz相关电位检测等。全部聋儿均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聋 ,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短声听觉脑干反应(ABR)和行为测听2种测试组合在聋儿早期验配助听器中的作用。方法:对52例1~9岁聋儿进行行为测听或ABR测试,找到较准确的听阈值。采用理想感觉级配方法选配助听器,以真耳测试及声场测试判断助听效果,进行随访并定期调试助听器。结果:单纯ABR测试有反应耳与组合听力测试有反应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助听效果明显改善41例,无效4例,失访7例。结论:聋儿听力评估应主、客观测听联合使用,助听器验配应遵循“三早”原则,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进行听力康复。  相似文献   

7.
随着听力学、放射学等学科的发展,对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诊断水平也不断提高.我中心听力语言康复门诊部对已经确诊为内耳发育异常的六例聋儿进行了助听器选配,收到了一定效果.现将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先天性内耳发育异常的6例聋儿,男2例,女4例,只有1例是8岁,其余5例均在1~4岁之间.3例患儿的母亲在妊娠三个月内患“感冒”,2例患儿的母亲妊娠早期有先兆流产史或用过保胎药物,余1例原因不明.六例出生不久即发现听力障碍和言语发育迟缓.采用行为测听、纯音测听测得听阈.客观听力检查选用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和40Hz听觉相关电位测听法,排除了蜗后病变.六例中除一例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言语频率听力损失70 dB外,余五例言语频率听  相似文献   

8.
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得到很好的实施.但听力筛查只是早期听力筛查和干预的一部分,后期的干预工作,如助听器的选配同样应该得到重视.随着听力筛查工作的开展,儿童对助听器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如果不能进行很好的早期干预,这些患儿的言语发育、认知能力和社会-情感的发育就有可能落后于同龄健听儿童.  相似文献   

9.
言语测听评价聋幼儿助听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助听器的主要功能是改善患者的言语听力 ,佩戴助听器后言语分辨能力提高的程度 ,是判断助听效果的最直接的依据。但是对于学语前耳聋的患儿 ,因为无语言基础 ,评价助听效果只能用功能增益法即用 2 5 0~ 40 0 0Hz的啭音作为测试声 ,确定聋儿听力损失经过助听补偿后的音频感受范围是否在正常人听觉言语区域 ,判断该聋儿佩戴的助听器是否合适。此方法有一定局限性 ,它测试所发出的啭音或窄带噪声 ,而言语声是多频率的复合音 ,因此 ,单靠功能增益法无法评估助听器的真实效果。近年来 ,对在训及家庭训练的聋儿 ,佩戴助听器后听力跟踪与训练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有家族遗传倾向耳聋患者的听觉语言康复效果。方法对2004年~2006年在内蒙古聋儿康复中心就诊的84例有家族遗传倾向的双侧听力损失患者的病史.听力状况.助听效果.言语发育及交流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其相关数据。结果75%(63/84)的耳聋患者未经康复无听觉言语能力;25%的耳聋患者配戴了助听器,其中13%(11/84)助听后未接受语训,12%(10/84)助听后接受语训。结论加强对遗传性聋的咨询和宣传工作,对有家族遗传史者定期进行听力检测,对耳聋患者及早配戴助听器,并进行言语训练,能够使他们获得较好的言语能力。  相似文献   

11.
听力残疾儿童的早期干预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早期干预对听力残疾儿童的康复是极其重要的。早期干预可概括为三早,即听力障碍的早期发现与诊断、早期验配助听器和早期进行听觉、言语训练。人类听觉系统的发育自降生后即开始,在3个月之内主要为皮层下脑干各级听觉中枢完成的反射性听觉反应,在3个月以后由于外周及中枢各级听觉系统迅速发育,使有意义的听觉活动得以逐渐发展。人类言语中枢的神经解剖学结构在胎儿后期已开始形成,在妊娠最后1-2个月的胎儿已经在学习辨识母亲的嗓音特征,然而由于语言文字是人类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高级神经活动过程,所以在出生后需要一定阶段的学习。出生后头…  相似文献   

12.
儿童时期是听觉-言语-语言能力发育的重要时期,幼儿期的言语发育尤为关键[1,2]。听障幼儿言语语言的成功康复需要早期干预。普遍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开展、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等各种早期干预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推广,使听障幼儿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成为可能。言语测听在听障幼儿的早期诊断和  相似文献   

13.
背景 我国聋儿言语康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期开始,二十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令人一目的成就,但仍然有许多聋儿未得到康复训练,或虽经过康复训练,却没有达到理想效果。方法我们以近几年训练并毕业的15名聋儿为例。9名是3岁以前进行干预的,6名是3岁以后进行干预的。比较两组训练后的效果。结果根据康复评估结果。早期干预早的效果更好些,大多数进入了普小普幼;而干预年龄较晚的一组。尽管也有进入普校学习的。但其与人交往及学习都有一定的困难。结论聋儿的康复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早期干预”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所以说“早期干预愈早愈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一例听障青年的康复实践,探索成年听障患者听觉言语康复的方法.方法 利用短期培训传授听觉言语康复的方法和技巧,以患者自主康复训练为主,定期进行康复指导和评估.结果 经过3年的听觉言语康复,该患者与健听人交流基本无障碍,并能使用电话.结论 听力损失为极重度聋但低频残余听力较好的成年人,通过验配合适的助听器,掌握基本的听觉言语训练方法,坚持科学系统的学习训练,也有希望得到康复;聋儿听觉言语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同样适用于成年听障患者.  相似文献   

15.
简述聋儿早期干预理论及实施方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聋儿康复是一门集耳科学,听力学,电声学,心理学.言语病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为一体的交叉学科。本文阐述了聋儿听力语言康复的目标,要达到聋儿康复的目标就必须实施早期干预及聋儿早期干预理论及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以来,听力学在中国发展迅速,儿童听力障碍“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三早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新生儿听力筛查在我国逐渐普及,后期的干预工作,如助听器选配同样应该得到重视[1]。儿童助听器验配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儿童听觉系统发育程度、心理状态、视觉、智力、反应能力等与成人有较大差异,儿童助听器验配必须依靠听力学家、助听器验配师、语训教师和家长共同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为儿童选择、调试和评估助听器效果一直是个巨大的挑战,如不能进行科学的选配干预,这些患儿的听力康复、言语发育、认知能力和社会情感的发展就有可能落后于同龄健听儿童。然而,目前国内儿童助听器验配的现状令人担忧,特别是存在以下4方面的风险,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及时预防,有可能给家长和听障儿童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更科学的指导聋儿言语康复。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诺尔康CS-10A人工耳蜗植入的76例儿童患者,术后1年使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per 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对患儿术后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听觉感知水平和言语表达能力作出分级评估。结果 统计学分析显示植入年龄、耳蜗发育有无畸形、家长文化程度、家人是否积极参与患儿术后康复、患儿每天佩戴耳蜗的时间 和术前有无助听器佩戴史6个方面均与术后言语康复效果具有很好相关性。结论 植入年龄越小、耳蜗发育正常、家长文化程度高、家长参与、每天佩戴耳蜗时间越长和术前佩戴助听器均利于患儿言语康复。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开展,诸多低龄儿童听力障碍得以早期确诊和干预,接受助听器验配的人群年龄呈低龄化趋势。Uus K[1]报道169487名婴幼儿中有169名被确诊患有双侧中重度听力损失,而听力障碍患者中,平均配戴助听器的年龄是16周。澳大利亚Robishaw(1995)的研究表明,为耳聋患者在出生后6个月内验配助听器,其言语和语言能力与听力正常小儿相差无几,且比配助听器迟的小儿效果要好;良好的助听效果对于改善聋儿的听力、听觉自我反馈监听、言语表达十分重要,因此有效的听觉补偿、对听力补偿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婴幼儿自身发育等…  相似文献   

19.
助听器几乎可使所有的聋人受益 ,尤其是处在听觉、语言、智能等诸方面发育阶段的聋儿 ,如果能尽早配戴合适的助听器、并进行听觉语言训练 ,就能尽最大可能地恢复听觉言语功能 ,回归主流社会。然而 ,无语言、不能合作是聋儿的共性 ,他们对助听效果不能作出主观评定。因此 ,聋儿助听器验配较之成年耳聋患者的难度大、周期长 ,需要耳科医生、听力学家、聋儿家长或教师通力合作 ,遵循验配助听器的程序 ,使聋儿获得最佳助听效果。1 听力资料准备选择助听器最首要的是掌握准确的听力资料。1 1 了解聋儿耳聋的病因、病程、发病情况及伴随症状 ,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和家长进行术后的随访调查,以期了解术前检查、术后听力康复和言语训练情况,为人工耳蜗植入提供宝贵经验,为植入患者和家长提供康复指导和帮助。方法 对56例重度和极重度语前聋植入人工耳蜗的患者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主要包括患儿的术前评估、植入装置,植入年龄,手术后的言语康复训练、恢复时间、言语发展水平满意度和目前患儿存在的问题,以及为待植入人工耳蜗的家庭提供的建议等内容。结果 调查显示①手术前的听力学和影像学检查较完善,但言语评估不足;②助听器配戴率(47/56),术前配戴助听器者植入人工耳蜗后的满意度与未配戴者无明显差异;③术后66.1%的患儿选择康复机构进行言语康复,9%在家庭训练;两种方式皆选者占16.1%:④75%的家庭对人工耳蜗有适当的期望值。75%认为植入效果与预期一致或更好;⑤53.6%的孩子于术后3-6个月内在听力言语方面表现出明显进步,一年和一年半后表现出明显进步的儿童分别占25%和5.4%,16.2%的植入者尚未表现出明显效果;⑥70%家长认为如不能通过助听器获得很好的听力补偿应尽早植入人工耳蜗。产品的选择、售后服务和持久的康复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结论 ①家长及专业人员应重视术前的全面评估;②家长应充分了解人工耳蜗知识,有助于聋儿术后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语言训练:③调查显示植入时间越长,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听觉发育效果越明显,故应重视听觉言语的长期培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