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肤光粉治疗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病率近年来随着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制剂应用的增多而呈上升趋势。我们2001年  相似文献   

2.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统称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它们均有类固醇结构,故又称皮质类固醇。肾上腺皮质分三层:  相似文献   

3.
中药治疗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50例姜志业(河北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054047)石玉梅(石家庄市第一制药厂卫生科050051)近年来,皮质类固醇激素(下称激素)外用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发挥了很好的速效作用,但由于长期应用所带来的依赖性皮炎越来...  相似文献   

4.
李艳双 《中医研究》2011,24(6):68-69
激素性皮炎是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简称,又称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长期外用皮质类固醇(即激素)制剂,导致皮肤形成非化脓性炎症,并使患处皮肤对该类药产生依赖性,可归属于中医学面部皮炎。  相似文献   

5.
皮质类固醇激素作为外用治疗皮肤病如湿疹、皮炎已有多年,主要是根据其有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和抗增生作用,用以治疗各种炎症性、过敏性和表皮增殖性皮肤病。理想的外用皮质类固醇制剂应该具有作用强、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6.
探讨赖激素性葡萄膜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激素依赖性葡萄膜炎经合理使用皮质类固醇,并应用中药温阳补肾,益气养阴进行了治疗,结果,6例患者中有5例在1周内葡萄膜炎得到控制.5例停用皮质类固醇后葡萄膜炎无复发;12中眼均随访了2年。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赖激素性葡萄膜炎是一种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广泛外用,激素皮炎日益增多,已有学者将其列为一种独立的皮肤病病种来认识,并归类为皮脂腺皮肤病。激素皮炎是因长期外用含皮质类固醇激素而引起的皮肤炎症,尤以面部多见。该病呈多形态的皮肤损害,具有对激素存在依赖性或成瘾、经常反跳性发作、顽固难愈等特点,故严重影响颜面美观,值得医务界及美容界共同重视。笔者近3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了近百例面部激素皮炎患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所心得与同道共讨。  相似文献   

8.
激素依赖性皮炎是"肾上腺糖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简称,其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潮红,脱屑,干燥不适,主要由于患者长期不恰当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致使皮肤对激素依赖成瘾。本病  相似文献   

9.
清热凉血法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安  段琪 《四川中医》2008,26(7):97-98
激素依赖性皮炎是指面部长期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所引起的一种新型皮炎。目前西医对此无特殊治疗方法,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运用清热凉血法治疗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姚亚南  顾松杰 《河北中医》2009,31(3):416-417
激素依赖性皮炎是肾上腺糖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简称,其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潮红,脱屑,干燥不适,主要由于患者长期不恰当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致使皮肤对激素依赖成瘾。本病常反复发作,长期存在,经久难愈,且常易误诊,患者对疗效缺乏信心。2001-01-2008-10,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56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5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孙永建 《河北中医》2008,30(12):1275-1275
激素依赖性皮炎是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过久产生的不良反应,是皮肤科常见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2004—05—2007—11,笔者采用皮炎汤口服配合冷喷加中药面膜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4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药外治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14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新荣 《河南中医》2005,25(2):87-87
笔者2003年3月~2004年2月,我科用中药湿敷、中药面膜、治疗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皮炎14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正清风痛宁辅助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环磷酰胺(CTX)治疗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I-FSGS)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30例I-FSGS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5例。治疗组给予正清风痛宁辅助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CTX,对照组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CTX。比较2组3,6,9个月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肌酐清除率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较治疗前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P<0.05),血清白蛋白和肌酐清除率均明显升高(P<0.05)。6个月及9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P<0.05),血清白蛋白和肌酐清除率明显升高(P<0.05),总缓解率亦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3例,肝脏损害2例,骨髓抑制2例;对照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2例,肝脏损害2例,骨髓抑制2例。结论正清风痛宁辅助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CTX治疗I-FSGS临床疗效优于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CTX,且不良反应无增加。  相似文献   

14.
皮炎汤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克勤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7):1053-1053
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长期反复不当运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引起的皮炎.近年来,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主要是由于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滥用,反映在对其应用范围,品种的选择,用药时间的把握和不良反应等缺乏深入的了解.目前临床上西医治疗疗效欠满意.笔者于2006年9月-2007年10月期间跟随导师王玉玺教授出诊,观察王老运用自拟皮炎汤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方法:对6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疗法联合应用中医辨证疗法,并与26例单纯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及20例单纯中药疗法进行对照观察,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远期疗效,缓解率和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  相似文献   

16.
颜面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是最近几年才提出来的病名。因国内自 70年代普遍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某些皮肤病以及近年各种美容产品良莠不齐 ,本病有日渐增多的趋势。主要表现为颜面部长期反复地外用类固醇激素 ,停用后皮肤即出现明显的红斑、丘疹、脱屑、干燥、瘙痒、触痛等皮炎症状 ,再用该药 ,上述症状及体征会很快减退 ,如再停用 ,皮炎又迅速再发 ,并逐渐加重。鉴于此种情况 ,患者完全依赖于涂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而无法戒断。久而久之会出现不可逆转的色素沉着或减退斑 ,毛细血管扩张 ,汗毛增长等等。笔者在临床遇此类病例有几十例 ,经…  相似文献   

17.
激素依赖性皮炎是长期使用激素制剂或含有激素的化妆品而引起的皮炎,对激素有明显的依赖性、成瘾性。通过临床验证,清胃散加减治疗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疗效好,可供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彦秀 《河北中医》2006,28(5):369-369
皮质类固醇激素是皮肤病治疗中最常应用的药物之一。近年来,随着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制剂及含皮质类固醇激素化妆品的广泛使用,导致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皮肤科门诊的多发病之一[1]。2002-04~2004-12,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64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6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4例均为我院皮肤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4例,男10例,女54例;年龄14~62岁;病程2~9个月。对照组60例,男9例,女51例;年龄16~47岁;病程1个月~1年。2组患者所用药物及化妆品为皮炎平、肤轻松、…  相似文献   

19.
<正>面神经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俗称面瘫、歪嘴风,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目前治疗面神经炎的方法很多,笔者从从药物治疗、针灸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方面来进行阐述。1药物治疗1.1西药1.1.1皮质类固醇激素:目前国内外研究推荐面神经治疗早期应选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代表药物地塞米松、泼尼松等,研究~([1-2])指出小剂量激素冲击疗法在减轻水肿、缓解神经受压和  相似文献   

20.
作者将中外文献关于治疗重度异位性皮炎的药物选择,分类为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γ-干扰素,免疫抑制剂,抗真菌药和抗微生物药,外用大环内酯类药,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中草药治疗进行概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