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索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出院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6月在嘉定区中心医院治疗出院的80例老年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和每周一次的电话回访;观察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和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结果患者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定简表(SF-36)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能够提高老年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视频健康教育模式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冠脉介入治疗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制作冠脉介入有声多媒体课件及介入相关流程视频进行健康教育。用问卷调查患者手术前后状态焦虑情绪、冠脉介入知识知晓率,评估治疗护理的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焦虑得分(43.5±12.8)低于对照组(51.9±13.9);试验组患者对冠脉介入知识知晓得分(14.47±2.73)高于对照组(11.17±2.81);试验组对术后饮水排尿、卧床休息、术后体位以及制动方面的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视频健康教育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前焦虑,提高患者冠脉介入知识的知晓率和对介入相关治疗护理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张士娟 《工企医刊》2012,25(1):31-33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病房里不同时期收治的50例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医生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对实验组进行系统的健康指导包括戒烟、预防感染、增加营养、呼吸功能锻炼、长期氧疗、心理疏导等措施.而对照组按呼吸系统疾病常规护理.结果 通过对老年COPD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预防并发症.改善肺功能.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健康教育在老年COPD患者护理中可起到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田芳 《医疗装备》2020,(5):154-156
目的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联合微信打卡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6月天津市某三甲医院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联合微信打卡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7 d后、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坚持锻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联合微信打卡的干预措施对提高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居家锻炼和服药依从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7,(12):1757-1758
目的研究延续性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负性情绪、遵医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实施延续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遵医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遵医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延续性健康教育,能够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遵医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阶段性健康教育在耳鼻喉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本组共计40例患者)与对照组(本组共计40例患者)。对照组应用耳鼻喉科常规护理干预,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40例患者应用阶段性健康教育。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其治疗依从性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阶段性健康教育在耳鼻喉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其治疗的依从性,因而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黄仕明  胡萍  李书  袁燕 《现代保健》2012,(20):142-143
目的:探讨多形式随访教育对居家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对照组30例,干预组在患者出院1月后通过发送健康知识短信、电话回访、健康热线、参加讲座学习等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督导患者按时用药、控制饮食、定时运动、监测血糖、定时复诊,提供心理支持等,干预时间6个月。对照组患者出院后按出院指导自行用药、控制饮食、运动和监测血糖。结果:干预组患者用药依从性、空腹与餐后血糖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形式随访教育可提高居家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有利于更好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治疗依从性、急性加重入院、呼吸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6月选取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20例老年COPD患者,采取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干预组应用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实施健康教育措施,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治疗依从性、急性加重入院、呼吸功能、生活质量,干预时间为3个月,随访期为12个月。结果出院后4个月,干预组的基本用药知识、定期复诊依从性、规律服药依从性、家庭氧疗依从性知晓率分别为66.7%、83.3%、86.7%和65.0%,均高于基线时期知晓率(P0.05);干预组患者在12个月总计报告COPD急性加重的人次为331人次,低于对照组的425人次(P0.05);干预组4个月后FEV1为(2.72±0.52)L、FEV1/FVC为(0.70±0.20)%均相比基线时的(2.32±0.15)L和(0.52±0.18)%得到改善(P0.05),6MWT无显著变化;干预组出院4个月SGRQ生活质量评分为(52.3±15.9)分,相对基线期的(58.5±17.8)分有所改善,其中活动评分和影响评分分别为(70.1±9.8)分和(36.5±11.9)分,较基线评分显著降低;12个月后干预组的影响评分为(39.5±16.8)分,相对基线期的(58.5±17.8)分相比,显著降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老年COPD患者自护能力,改善患者肺功能,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针对性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104例按住院时间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周期为经治疗病情稳定后至出院后1个月,比较2组健康教育前后呼吸功能锻炼认知、依从性变化及呼吸功能、肺功能变化。结果健康教育后,观察组对呼吸功能锻炼的意义、吸-呼时间比、练习时间及频率、注意事项认知评分分别为(4.92±1.06)分、(0.75±0.24)分、(1.38±0.51)分和(4.37±1.5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38±1.02)分、(0.43±0.20)分、(0.52±0.16)分和(3.05±0.79)分;观察组呼吸功能锻炼依从良好率(74.00%)高于对照组(56.25%);观察组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MRC)评分为(1.88±0. 84)分,低于对照组(2.38±0.79)分,而膈肌活动度和用力肺活量(FVC)分别为(4.41±0.87)L/cm和(2.98±0.65)L,高于对照组的(3.57±0.82)L/cm和(2.33±0.63)L,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功能锻炼针对性健康教育可提高COPD患者对呼吸功能锻炼的认知,提高锻炼依从性,这对改善患者肺功能及呼吸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青青  王路  魏璐 《实用预防医学》2021,28(8):1002-1005
目的 探讨可视化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认知水平及锻炼行为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17年7月—2018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包括发放健康教育手册、集中宣教、个体指导的常规呼吸功能锻炼教育方式,试验组联合应用可视化健康教育。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功能锻炼认知水平、锻炼行为、肺功能、生活质量。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呼吸功能认知水平、锻炼行为、肺功能、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随访6个月,试验组患者呼吸功能认知水平(包括锻炼重要性、锻炼方法、锻炼作用、锻炼频率、锻炼注意事项)明显高于对照组(92.19% vs. 76.56%, 87.50% vs. 70.31%, 85.94% vs. 67.19%, 87.50% vs. 70.31%, 85.94% vs. 6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6、5.680、6.269、5.680、8.167, P<0.05)。试验组患者呼吸功能锻炼健康行为(包括主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呼吸功能锻炼方法正确、呼吸功能锻炼频率正确、根据身体耐受情况调整锻炼时长、感觉不适时暂停锻炼并与医护人员沟通)明显高于对照组(76.56% vs. 54.69%, 73.44% vs. 53.13%, 73.44% vs. 53.13%, 64.06% vs. 45.31%, 54.69% vs. 3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8、5.682、5.682、4.540、5.345, P<0.05、P<0.01)。试验组患者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明显高于对照组[(2.10±0.52 vs. 1.80±0.43)L、(2.24±0.56 vs. 1.85±0.42)L、(4.78±0.72 vs. 4.12±0.65)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7、4.457、5.443, P<0.05)。试验组患者症状部分、活动部分、影响部分、圣乔治呼吸问卷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5.52±6.45 vs. 51.36±6.52, 48.34±6.45 vs. 56.42±7.12, 40.25±6.12 vs. 48.75±6.21, 45.46±6.24 vs. 53.12±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29、5.343、5.720、5.590, P<0.05)。 结论 可视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锻炼认知水平及健康行为,促进肺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干预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门诊或病房收治的COPD患者90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管理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纳入管理,为每位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进行COPD防治知识讲座、戒烟宣传教育、呼吸功能锻炼、用药指导、心理疏导,时间为6个月,测定2组患者入选前后吸炯率、6分钟步行距离(6MWD/m)、圣乔治呼吸问题调查问卷(SGRQ)评分变化.结果 6个月后管理组吸烟率较对照组下降(x2=4.464,P<0.05),管理组戒烟率较对照组增高(x2=9.119,P<0.05).随访6个月后对照组6MWD/m为(318.7±70.6)m,与入选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84,P=0.024);管理组6 MWD/m为(372.0±76.3)m,较健康教育管理前增加(t=-7.14,P=0.00).管理组6个月后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及SGRQ总评分(45.3±18.1)、(36.8±23.1)、(34.5±21.4)、(40.5±21.3)均较管理前(62.1±21.8)、(53.9±19.7)、(48.6±20.3)、(53.7±18.6)下降(t=6.15、5.18、4.70、5.07,均P<0.05);对照组6个月后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及SGRQ总评分与入选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3、-1.24、-4.17、-2.95,均P>0.05).结论 对COPD患者干预管理可以降低患者吸烟率、增强患者运动耐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身呼吸操锻炼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效果。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5月我院60例COPD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全身呼吸操组,呼吸操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鼓励患者进行全身性呼吸操锻炼。测定治疗前后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血清白三烯、呼出气中一氧化氮浓度。结果呼吸操组的肺功能、6分钟步行能力、血清白三烯水平、呼气NO含量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全身呼吸锻炼方便易行、可行性高;能明显促进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提高机体耐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甘肃省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而为提高甘肃省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心理卫生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级抽样方法,根据自设老年人基本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甘肃省礼县、甘谷县、通渭县、临洮县、榆中县、靖远县和庆城县7个县共200名老年人入户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分析发现:(1)空巢组老年人焦虑、抑郁发生率高于非空巢组老年人(P〈0.05);(2)与老年人焦虑相关的主要因素为是否空巢、性别、年龄、第一次结婚年龄和吸烟;与老年人抑郁有关的因素为第一次结婚年龄、吸烟、配偶健康状况和家庭月均收入。结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影响因素有多个方面,空巢、初婚年龄为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洪瑞芬  杨美丽 《现代保健》2014,(27):102-104
目的:分析护理院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以减轻患者焦虑、孤独等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本院老年人100例,对其进行心理调查及调查问卷分析其产生各类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并对所有老年人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及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在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主观幸福感指数等指标。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入住时(P〈0.05);患者主观幸福感评分显著优于入住时(P〈0.05);入院时患者SAS得分为(45.1±10.8)分,干预后为(32.3±9.5)分,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院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较突出,其日常生活能力、幸福指数较低,同时存在躯体化、精神化焦虑状态,抑郁情况明显。对其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并根据所得结果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帮助老年人做好心理调适,及时解除老年人心理困惑,减轻心理压力并调整心理状态以达到改善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患者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Leukotriene receptor antagonists,LTRA) 及单独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前后深吸气量的变化。方法:选取 60 例重度 COPD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n=30) 及对照组 (n=30),观察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 (500 μg/50 μg) 早晚各一次吸入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10 mg) 上午口服一次,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沙美特罗替卡松 (500μg/50μg) 早晚各一次吸入,两组治疗 6 个月。在治疗前、治疗 3 个月、6 个月后行肺功能检测、IC(inspiratory capacity,IC) 检测 ;同时采用 6 min 步行距离评价运动能力,呼吸困难指数 mmRC 评价生活质量。结果:在治疗 3 个月及 6 个月观察组 IC 优于对照组 (P〈0.05) ;在各治疗阶段呼吸困难指数 mmRC 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重度COPD 较单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对IC 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更明显,早期改善 COPD 的运动耐量,延缓肺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实施系统、规范、个性化的健康教育。结果:本组患者2例因呼吸衰竭死亡,78例均症状好转出院。随访1年,1~3个月发病1例,4~6个月发病4例。结论:系统、规范、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功能锻炼的方法并自主自觉的坚持,有效地控制和延缓病情发展,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代高英 《现代保健》2012,(25):52-53
目的:通过对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患者的健康教育落实,了解健康教育落实在家庭护理中的意义。方法:观察组采用全程计划性健康教育,由专人负责制定、实施、评价健康教育计划,并在家庭护理中落实实施;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住院及出院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褥疮发生率,Ⅱ期以上褥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坠积性肺炎、痰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家庭护理中的落实,可以使患者及家属的焦虑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满意度高、健康教育达标率高。所以健康教育工作应该走出医院,进入家庭。  相似文献   

18.
刘长芝 《职业与健康》2014,(17):2392-239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配合呼吸肌锻炼对煤工尘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淮北矿职业病防治院住院的60例煤工尘肺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不进行非药物的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配合呼吸肌锻炼,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测评;测定肺通气功能,包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率(FEV1/FVC)、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结果两组干预前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健康教育配合呼吸肌锻炼能够改善煤工尘肺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患者入院家庭健康教育处方对农村地区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入院当天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进行心理测评,存在焦虑、抑郁症状的11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0年1月-2012年4月实施健康处方前的5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5月-2013年1月开展患者入院家庭健康处方的5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入院家庭健康教育处方,两组患者出院时重新测评SAS、SDS并比较。结果:出院时,观察组的SAS、SDS得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入院家庭健康教育处方可以改善农村地区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20.
严杰 《中国健康教育》2014,(11):998-1000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脑卒中住院患者康复效果及抑郁、焦虑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5例,干预组采取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在患者在入院时和3个月时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干预组MBI评分(33.59±5.82)、Fugl-Meyer评分(28.31±10.32)、ESS评分(46.21±12.18)和MMSE评分(15.17±7.4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MBI评分(66.26±7.57),Fugl-Meyer评分(52.89±9.75),ESS评分(62.27±11.36),MMSE评分(21.92±8.35)均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评分(P〈0.01);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无抑郁(35.56%)、轻度抑郁(46.67%)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无焦虑(42.22%)、轻度焦虑(42.2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