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氮浓度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拟巫山淫羊藿产量和黄酮类成分的影响。氮浓度设7个处理组N0~N6,分别为0,2.5,5.0,7.5,10.0,13.0 mmol·L~(-1);氮形态设5个处理组T1~T5,硝铵比NO3-N/NH4-N依次为5∶0,4∶1,2.5∶2.5,1∶4,0∶5,总施氮量为5 mmol·L~(-1)。结果表明,随氮浓度的增大,拟巫山淫羊藿的生物量和叶干重均显著升高,N5组的生物量和叶干重分别比N0组和N4组高29%,23%和36%,23%(P0.05),但与N6组差别不显著;根,茎干重变化不明显。净光合速率及各光合色素含量在N3~N5组中较高。朝藿定A,B,C,淫羊藿苷及总黄酮含量在N3组最低,N4组突然升高,N4~N6组变化不大,朝藿定C的含量最高的N5组比含量最低的N3组高131%(P0.05)。在不同硝铵比处理组中,生物量,单株叶干重,茎干重在硝铵比为2.5∶2.5时最大,单纯施用硝态氮(T1)和铵态氮处理(T5)最低(二者差异不显著);各光合色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在T3和T4组最低,其他3组较高。氮形态对黄酮含量的影响远小于氮浓度的影响。朝藿定C的含量在T1组中最高,但仅比T2~T5组高5%~8%(P0.05),其他4组间差异不明显。朝藿定A,B,淫羊藿苷及总黄酮含量在T1组中均较高,在T2组中最低,T1组分别比T2组高41%,62%,27%(P0.05)。拟巫山淫羊藿为高氮耐受性植物,10.0 mmol·L~(-1)是其生长转向良好的拐点,最适的氮浓度为10.0~13.0 mmol·L~(-1),喜好硝态氮和铵态氮混施,最适的氮形态及配比为2.5 mmol·L~(-1)硝态氮+2.5 mmol·L~(-1)铵态氮。  相似文献   

2.
不同浓度氮磷配比对丹参生长和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年生丹参种苗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定期浇灌营养液进行盆栽试验。于不同生长时期动态取样,测量丹参株高、地上鲜重、根鲜重、根干重及活性成分含量等指标。研究氮磷元素对丹参生长、干物质积累及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以期探寻兼顾产量和质量的氮磷配比及适宜施肥量。结果表明:1高浓度氮肥有利于丹参地上干物质积累,低浓度氮肥促进丹参干物质积累向地下转移,N_1P_1配比使丹参干物质积累向地下转移的时间提前;2回归分析表明在丹参生长前期(7月初以前),将氮肥和磷肥分别按1.521,0.355 g·L~(-1)的浓度作为基肥施入可促进丹参生长,在丹参生长后期(8月中旬以后),氮肥和磷肥按2.281,0.710 g·L~(-1)的质量浓度进行追肥可促进根干物质积累;3丹参的5种活性成分含量均随氮肥浓度升高而降低,随磷肥浓度升高而升高。氮肥-磷肥2∶3配施较适合丹参酚酸类成分的积累,按1∶2配施较适合丹参酮类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氮磷钾用量及其配比对黄芪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以期为黄芪规范化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以1年生黄芪种苗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定期浇灌营养液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生长时期氮磷钾施用量及配比对黄芪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N_1P_2K_2处理对黄芪株高、地径和根粗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氮磷钾合理配施可促进黄芪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氮磷钾元素对黄芪根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依次为磷氮钾;黄芪生长前期,N_2P_1K_1作基肥施入可促进黄芪生长,8月中旬氮磷钾按N_1P_2K_1追肥,可促进黄芪根干重的增加;回归分析可知,氮、磷、钾肥的最佳施用浓度为0.254、0.165、0.261 g·L~(-1)。结论:氮磷钾合理配施能促进黄芪生长和根部干物质积累,前期氮、磷、钾肥按0.254、0.083、0.131 g·L~(-1)浓度施用可促进黄芪生长,8月中旬氮、磷、钾肥按0.127、0.165、0.131 g·L~(-1)浓度追肥可促进黄芪根部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远志愈伤组织在加有不同浓度H_2O_2的MS培养基上总酚总黄酮含量变化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从细胞水平探讨其适应H_2O_2环境胁迫的生理机制。方法:以远志愈伤组织为实验材料,H_2O_2浓度设置为0,5,10,15,20 mmol·L~(-1)5个梯度加至MS培养基中,分别在培养5,10,15,20,25 d后取样测定愈伤组织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H_2O_2浓度在5 mmol·L~(-1)下远志愈伤组织15 d时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当远志愈伤组织培养5 d,外源H_2O_2浓度为5 mmol·L~(-1)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最高。培养25 d,外源H_2O_2浓度为5 mmol·L~(-1)时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最高。培养25 d,外源H_2O_2浓度为15 mmol·L~(-1)时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高。结论:远志愈伤组织具有适应一定浓度H_2O_2环境胁迫的能力,在其受到H_2O_2环境胁迫时,远志愈伤组织能通过调节自身的次生代谢物、保护酶系统来缓解带来的伤害。对次生代谢物总酚、总黄酮的含量在5~10 mmol·L~(-1)时有显著促进作用;在5 d,外源H_2O_2浓度为5 mmol·L~(-1)时可显著提高SOD活性;在25 d,外源H_2O_2浓度为5 mmol·L~(-1)时可显著提高POD活性;在25 d,外源H_2O_2浓度为15 mmol·L~(-1)时可显著提高CAT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氮浓度对羌活幼苗的生长发育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为羌活人工栽培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室内水培实验,采用酶标仪动态监测不同N浓度(0,10,15,20,40 mmol·L-1)处理下,羌活根茎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氮浓度介于15~20 mmol·L-1时,可有效促进羌活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氮浓度超过20 mmol·L-1时,羌活地上部分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随着氮浓度的增加,羌活根茎的SOD和POD活性呈现"V"型变化规律。即低N(10 mmol·L-1)和高N(40 mmol·L-1)处理下SOD和POD活性较高,中N(15 mmol·L-1)处理的最小。对于CAT和APX,培养初期各处理间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但培养至42 d,高N处理下酶活性最高且显著高于中N处理的对应值。结论:羌活对氮素营养状况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即低浓度和高浓度N都不利于羌活植株的生长,且高N环境下羌活植株抗氧化酶系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浓度较低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氮素形态及不同浓度氮素施肥对大青叶生物量与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为研究提高菘蓝对氮素的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棚砂培种植菘蓝,正交设计L25(5),以大青叶的生物量及靛蓝、靛玉红含量为指标,分析3因素硝态氮(N03-N)、铵态氮(NH4-N)和酰胺态氮 [CO(NH2)2]和5种不同氮素浓度对菘蓝的影响。结果:不同的氮素形态和浓度对大青叶生物量与生物碱类成分含量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酰胺态氮对大青叶生物量的影响最大,铵态氮对靛玉红影响更大;综合考虑其生物量与生物碱成分含量,优选出1个最佳的施氮组合,即17号组合(NH4)2SO4浓度为7.5 mmol·L, KNO3浓度为2.5 mmol·L,CO(NH2)2浓度为5 mmol·L。结论:菘蓝前期以促生长为主,经济有效的平衡施氮组合能合理促进菘蓝植株生长,提高大青叶的活性成分的含量和单株生物量。  相似文献   

7.
不同氮素水平对黄连植株生长及根茎小檗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根据不同氮素营养水平对黄连生长的影响,寻找最佳氮素浓度。方法:采用砂培法。结果:低氮(1/5氮)能明显地减轻缺氮症状,但过高的氮浓度(2氮)也影响黄连新根的形成及地上部位叶的生长,叶片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及根茎中小檗碱的含量都较低,适合黄连生长,有效成分含量又高的氮浓度范围应该在1/2氮~1氮。结论:黄连根茎形成最高有效成分时所需的供氮水平较黄连植株旺盛生长所需求的氮水平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盆栽砂培实验,研究不同NaCl浓度(0,25,50,75,100 mmol·L~(-1))对花期荆芥离子吸收、分布和挥发油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荆芥根、茎、叶、花中Na~+含量显著增加,且地上部位的Na~+含量逐渐高于根部;根中K~+含量降低,而茎、叶、花中K~+含量有所增加;Ca~(2+)含量随着NaCl浓度的变化而上下波动,但总体受盐胁迫的影响较小。荆芥各部位K~+/Na~+,Ca~(2+)/Na~+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中度盐胁迫(50 mmol·L~(-1)NaCl)促进荆芥挥发油含量增加,重度盐胁迫(100 mmol·L~(-1)NaCl)抑制挥发油的合成和积累。荆芥挥发油中98%以上的物质为萜类成分,以胡薄荷酮和薄荷酮的含量最高。盐胁迫对荆芥挥发油组成成分的种类影响小,但改变了各主要成分所占的比例。盐胁迫促使胡薄荷酮向薄荷酮转化,胡薄荷酮/薄荷酮值(相对含量)随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薄荷酮相对含量在75,100 mmol·L~(-1)NaCl处理下高于胡薄荷酮成为第一主成分。其他成分如D-柠檬烯在中度和重度盐胁迫下含量上升,石竹烯含量仅在轻度盐胁迫下增加。该研究可为盐渍化土壤条件下荆芥的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氮素形态对菘蓝氮代谢、光合作用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氮素形态对菘蓝生长、相关酶活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菘蓝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砂培方法栽培菘蓝,测定同一氮素水平不同氮素形态处理下,菘蓝生物量、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及光合相关参数.结果:菘蓝生物量随铵硝比的降低先增加后下降,全铵营养(NH_4~+-N/NO_3~--N=100:0)下最小,当NH_4~+-N/NO_3~--N为50:50时最大;提高硝态氮的比例,菘蓝叶片中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抛物线状变化规律;铵硝比为75:25时,菘蓝净光合速率最大,全铵营养下最低.结论:适量增硝有利于促进菘蓝的生长、提高相关酶活性和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木犀草素体外对感染甲型流感病毒(H_1N_1)的人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株)的效果,探讨木犀草素在体外环境中对H_1N_1感染A549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PE)预估木犀草素抗病毒活性指数,计算出最大无毒浓度(TC0)、半数毒性浓度(TC50);检测不同时间和作用方式时木犀草素的吸光度,找出木犀草素抗病毒最佳作用方式,并计算出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及治疗指数(TI)。结果:木犀草素的半数中毒浓度为39.81μg·m L~(-1),最大无毒浓度为25.00μg·m L~(-1);浓度在12.50~25.00μg·m L~(-1),木犀草素作用48~60 h,对H_1N_1所致的细胞病变作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病毒感染后2 h加入25.00μg·m L~(-1)浓度的木犀草素,抗病毒有效率最高为(87.00±1.71)%。计算该条件下木犀草素半数抑制浓度为11.282μg·m L~(-1),治疗指数为3.528。结论:木犀草素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抗H_1N_1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施加外源Me JA,SA及2种内生菌处理,研究白及组培苗生理及总酚含量的影响。采用组培的方法将种子培养为无菌苗,再对其施加不同处理,观察及测定生理和总酚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SA各浓度处理下幼苗生长情况均较差,40μmol·L~(-1)Me JA,50 m L·L~(-1)Hypocrea koningii及10 m L·L~(-1)Trichoderma koningiopsis处理下幼苗生长状况较好;各浓度SA处理下,SOD,POD及CAT活性均较高,Me JA处理下SOD,POD在较高浓度时活性较高,CAT活性则在80μmol·L~(-1)时较高,H.koningii处理下SOD,POD活性均随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CAT活性则在1 m L·L~(-1)时较高,T.koningiopsis处理下SOD,POD,CAT活性均随浓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均在10 m L·L~(-1)时较高。4种处理下MDA、可溶性蛋白及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60μmol·L~(-1)Me JA处理下幼苗多糖含量较高;40μmol·L~(-1)Me JA,60μmol·L~(-1)SA,1 m L·L~(-1)H.koningii及10 m L·L~(-1),T.koningiopsis处理下总酚含量较高。说明添加一定浓度的外源Me JA,SA及内生菌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白及幼苗的抗逆性、提高总酚含量,一定浓度下Me JA及2种内生菌处理还具有促进幼苗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颠茄幼苗为实验材料,采用土培法种植,向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0.05,0.1,0.2,0.5 mmol·L~(-1))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研究在100 mmol·L~(-1) NaCl胁迫下不同浓度SNP、不同处理时间(4,8,12,16 d)对颠茄氮代谢、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以及托品烷类生物碱合成途径的前体物质含量、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颠茄的氮代谢及次生代谢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经不同浓度外源SNP处理,铵态氮含量显著降低,硝态氮、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氮代谢关键酶(NR,GS,GDH)活性显著升高,次生代谢途径中的前体氨基酸及多胺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qRT-PCR分析显示,外源SNP处理可有效提高颠茄次生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PMT,TRⅠ,H6H的表达量,从而使莨菪碱和东莨菪碱产量增加。综上所述,外施适宜浓度的SNP能够有效缓解盐胁迫对颠茄氮代谢及次生代谢的抑制作用,提高其耐盐性,当SNP浓度为0.1,0.2 mmol·L~(-1)时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甜菜碱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钙通道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甜菜碱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与钙通道的关系.方法:采用清洁级BALB/c小鼠分离小鼠脾淋巴细胞后体外培养的方式获得小鼠脾淋巴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Con A组、甜菜碱0.04,0.4,4,20 mmol·L~(-1)组.分别采用MTT法观察甜菜碱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甜菜碱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周期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甜菜碱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内钙浓度的变化及加入不同钙通道阻滞剂后细胞内钙浓度的变化.结果:4,20 mmol·L~(-1)甜菜碱体外作用于小鼠脾淋巴细胞12 h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0.04,0.4,4,20 mmol·L~(-1)甜菜碱分别体外作用于小鼠脾淋巴细胞24,48 h均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以4 mmol·L~(-1)甜菜碱作用24 h效果最好;4 mmol·L~(-1)甜菜碱作用小鼠脾淋巴细胞4,6,18,24 h能促使小鼠脾淋巴细胞由G_0/G_1期进入S期,并以18 h效果最为明显;4 mmol·L~(-1)甜菜碱作用于淋巴细胞6,12,18 h,脾淋巴细胞内Ca~(2+)浓度明显升高(P<0.01),以6 h效果最明显;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地尔硫卓、咪贝地尔、金雀异黄素对甜菜碱升高小鼠脾淋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没有影响,而维拉帕米、新霉素、肝素、普鲁卡因能阻断甜菜碱升高小鼠脾淋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结论:甜菜碱通过升高小鼠脾淋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而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由G_0/G_1期进入S期,促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主要通过2个途径:影响G蛋白介导的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的α_1亚单位而引起外钙内流;影响胞内钙库的IP_3R钙通道和RyR钙通道而引起内钙释放.  相似文献   

14.
白芷酪氨酸酶抑制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热处理白芷Angelica dahurica,并寻找其中的酪氨酸酶抑制成分.方法:采用生物活性-高效液相色谱跟踪方法,以及硅胶柱色谱法,分离、鉴定热处理白芷中酪氨酸酶抑制成分.结果:热处理白芷提取物比原药显示出更强的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并从其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8-羟基-5-甲氧基补骨脂素(IC_(50)=0.008 6 mmol·L~(-1)),比阳性对照曲酸(kojic acid)(IC_(50)=0.090 7 mmol·L~(-1))对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更强.结论:热处理明显提高了白芷酪氨酸酶抑制活性,8-羟基-5-甲氧基补骨脂素为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叶面喷施水杨酸(SA)对当归幼苗生长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为当归种子种苗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设置不同处理浓度,考察水杨酸对当归幼苗生物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水杨酸能促进当归幼苗的生长并提高保护酶活性。其中以0.5 mmol·L~(-1)水杨酸处理的当归幼苗株高和鲜质量为最高,分别为对照组的135.2%和224.6%,超过此浓度,植株生长受到抑制。1.0 mmol·L~(-1)水杨酸处理的当归幼苗,SOD、POD、CAT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149.1%(7 d)、138.2%(7 d)、194.7%(5 d)。结论:叶面喷施0.5 mmol·L~(-1)的水杨酸能够促进当归幼苗生长,较高浓度的水杨酸对提高当归幼苗SOD、POD、CAT酶活性的效果较好,但会加剧对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该实验以White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激素IBA和真菌诱导子对八角莲离体根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鬼臼毒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3周的培养,生长激素IBA和内生真菌Zasmidium syzygii诱导子均能提高八角莲离体根中鬼臼毒素的含量;在添加3 mg·L~(-1) IBA的White培养基中,离体根中鬼臼毒素的质量分数最高为1 830.86μg·g~(-1),是对照组的2.07倍;其次是添加1.5 mg·L~(-1) IBA,Z.syzygii真菌诱导子,1,0.5,4.5 mg·L~(-1) IBA,鬼臼毒素的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82,1.71,1.63,1.43,1.1倍。离体根生长与IBA浓度的变化呈一定的正相关性。上述结果初步说明,最适于八角莲离体根代谢产生鬼臼毒素的IBA质量浓度为3 mg·L~(-1);Z.syzygii真菌诱导子的促进作用效果介于1.5 mg·L~(-1)和1 mg·L~(-1)的IBA之间,是将来生产中诱导八角莲中鬼臼毒素积累的潜在天然诱导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不同生长时期菘蓝及不同悬浮培养时间毛状根中抗流感病毒活性成分直铁线莲宁B的含量,研究其累积变化规律,为菘蓝的采收和菘蓝毛状根体系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菘蓝叶片、根及毛状根中直铁线莲宁B的含量。结果:菘蓝叶片中未检测到直铁线莲宁B;在整个生育期内,菘蓝根中直铁线莲宁B动态累积变化曲线为"单峰型",含量在生长100 d左右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毛状根中直铁线莲宁B含量随悬浮培养时间持续增加,在20 d达到5.40 mg·g~(-1),超过根中最大含量。结论:整个生长周期内,菘蓝和毛状根中直铁线莲宁B累积变化呈一定规律性,原植物中直铁线莲宁B在九月下旬产量达到最大;毛状根在10~20 d期间直铁线莲宁B含量增长处于生长对数期,20 d后即超过原植物的最大含量,说明菘蓝毛状根体系是研究直铁线莲宁B生物合成的理想体系,也可为后续利用菘蓝毛状根体系大量制备直铁线莲宁B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挥发油是中药中一类重要的活性物质,其成分复杂,稳定性较差。环糊精包合技术常用于改善挥发油的稳定性并利于制剂。目前中药挥发油的包合材料多选用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评价指标常为包合物的得率及含油率等。包合材料的选择在挥发油包合研究中少有报道。该文以薄荷挥发油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薄荷醇为模型药物,以β-CD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包合材料进行包合,对包合物平衡常数(K)、增溶倍数进行考察,并结合IR,DSC,TG等分析手段验证包合物的形成。结果在0~15 mmol·L~(-1)时,薄荷醇的溶解度随着HP-β-CD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相溶解度图呈AL型,K=3 188.62L·mol~(-1);在0~12.5 mmol·L~(-1)时,薄荷醇的溶解度随β-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呈线性关系,K=818.73 L·mol~(-1);超过12.5mmol·L~(-1)后,随着β-CD浓度的增加呈负向偏离型,相溶解度图呈AN型。表明薄荷醇与β-CD,HP-β-CD的包合行为存在差异,为进一步研究挥发油多组分包合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刺五加根有效组分在不同质量浓度下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筛选最佳有效组分,为刺五加根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分中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检测波长分别为510,550 nm。利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法,羟基自由基(·OH)清除法,1,1-二苯基-2-苦基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亚铁还原能力实验(FRAP)法测定刺五加根不同有效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不同有效组分的刺五加根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抗氧化能力越强。在O-2·清除法模型中,质量浓度为20 g·L~(-1)时,30%乙醇洗脱部位清除率(91.61±2.59)%。在·OH清除法模型中,质量浓度为1.0 g·L~(-1)时,30%乙醇洗脱部位清除率(90.29±2.06)%。在DPPH自由基清除法模型中,质量浓度为0.7 g·L~(-1)时,30%乙醇洗脱部位清除率清除率达(84.45±0.14)%。在FRAP法中,质量浓度为1.0 g·L~(-1)时,30%乙醇洗脱部位的FRAP值3 474±36.84。结论:刺五加根各有效组分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30%乙醇洗脱部位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可开发成天然的植物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春播祁白芷的光合特性和农艺性状研究,明确两者与根干重的关系,并为祁白芷的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从苗期开始每隔25 d测定1次光合特性和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在苗期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希尔反应、Ca2+-ATPase和Mg2+-ATPase的活性都有增加的趋势;到叶生长盛期含量或活性都最高;进入根生长盛期含量或活性逐渐下降。除气孔导度外,光合特性指标和根干重呈负相关,但是只有光合速率和Ca2+-ATPase活性与根干重达到显著负相关。根粗、叶干重、茎干重、地上干重、根冠比与根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祁白芷的营养生长期分为苗期、叶生长盛期和根生长盛期。地上部与地下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关系,可以通过叶面积和茎粗来判断地下的长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