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诊断老年心衰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价值及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接收治疗的老年心衰合并感染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6例和研究组39例,所有患者分别在入院1d、治疗后3d、5d和7d时监测PCT水平变化,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抗菌药物经验治疗,研究组患者根据PCT的监测结果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的疗程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入院1dPCT监测结果为(1.454±0.027)ng/mL与对照组的(1.467±0.083)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d、5d及7d的PCT分别为(0.728±0.068)ng/mL、(0.436±0.029)ng/mL及(0.228±0.016)ng/mL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CT对细菌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平均时间为(13.54±2.17)d少于对照组的(20.86±3.69)d,对照组患者凭医生经验用药治疗疗程多于研究组患者(P0.05)。结论动态检测血清降钙素原诊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是否合并感染具有准确、高效的临床价值,根据监测结果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比以往经验用药缩短了治疗疗程,节约了医疗资源,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抗菌药物的滥用,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术前应用抗菌药物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及血清感染标志物水平的影响,为治疗预防感染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行剖宫产手术的96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1例;对照组产妇于术后回病房后开始给予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感染,研究组产妇于术前30min时开始给予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感染;对两组产妇的术后感染率、感染部位、最高体温、切口愈合情况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进行观察和比较;对两组产妇术前及术后1d时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研究组产妇的术后感染率和产褥感染率分别为5.82%和0.21%,对照组产妇分别为9.56%和2.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最高体温和切口愈合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产妇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4.26±0.41)d和(7116.45±282.36)元,均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两组产妇术前血清感染标志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产妇在术后1d时的血清PCT、CRP、IL-6、TNF-α水平分别为(3.12±0.52)μg/ml、(8.15±1.51)mg/ml、(78.82±6.39)pg/ml、(53.18±5.64)pg/ml,均低于对照组产妇(均P0.05)。结论剖宫产术前应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感染,能够降低患者的术后感染率和血清感染标志物水平,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抗菌药物的用药时机对剖宫产妇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医院行剖宫产术产妇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产妇分为两组,研究组(n=42)术前30min行2g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术后连续3d给药;对照组(n=40)仅术后连续3d给予头孢曲松钠,2g/次,1次/d。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感染率、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为(39.67±4.16)h、(4.92±1.03)d,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总发生率研究组(4.76%)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炎性因子IL-6、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d研究组为(98.23±13.62)pg/ml、(2.81±0.64)mg/L、(2.91±0.85)μg/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研究组为(79.14±9.86)pg/ml、(1.98±0.43)mg/L、(1.91±0.45)μg/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30min预防性运用抗菌药物有利于减轻剖宫产妇炎性因子水平,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骨科患者围手术期规范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骨科手术患者580例随机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90例,观察组Ⅰ类手术术前30~60 min,用头孢替安,静脉滴注,手术时间>3h追加一剂量;Ⅱ类手术术前、术中同Ⅰ类手术,术后静脉滴注头孢替安,1次/8h,共3次;对照组术前、术中未用药,术后应用头孢替安静脉滴注,2次/d,连续3~5 d.结果 观察组术后病率11.0%、退热时间(5.88±2.56)d、切口感染2.8%与对照组的12.1%、(5.65±2.67)d、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15.18±6.56)d,短于对照组的(19.89±7.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患者术前应用单剂、术后短时问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模式,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体位痰液引流治疗心胸外科术后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7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外科术后肺部感染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54)和对照组(n=54)。研究组进行改良体位痰引流及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体位引流及常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痰培养阳性率、每日脱氧时间、每日痰液量、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肺部感染灶缩小例数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指标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aCO_2、PaO_2、痰液量、脱氧时间及痰培养阳性率分别为(91.20±7.18)mmHg、(35.29±3.17)mmHg、(212.23±25.35)ml/d、(15.66±2.33)min/d、16.67%(9/5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11.41±1.25)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灶缩小例数比率96.29%(52/54)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后的体位痰引流治疗方法术可增加术后肺感染患者的肺通气量及改善肺部功能,治疗效果优于常规体位痰引流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盆腔脓肿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后选择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最佳时间,并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最优方案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9月妇科收治的88例盆腔脓肿患者,根据抗菌药物治疗时间长短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3例患者为抗菌药物治疗7d后实施腹腔镜手术,研究组45例患者为抗菌药物治疗3d后实施腹腔镜手术,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8.3±8.1)ml、(43.2±4.6)min、(5.0±1.1)d,对照组分别为(107.4±7.7)ml、(67.1±7.2)min、(12.4±3.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输卵管复通率和盆腔炎复发率分别为75.0%和6.7%,对照组分别为31.3%和4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脓肿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后3d采取腹腔镜手术,是一项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应用抗菌药物对于剖宫产妇围术期预防感染的临床效果差异,为临床预防感染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医院临床收治的剖宫产妇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抗菌药物应用时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研究组手术前30min给予抗菌药物静脉滴注,对照组手术后给予抗菌药物静脉滴注,观察和比较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愈合等级、产褥感染率、血白细胞计数(WBC)异常率、泌尿系感染率、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7.43±1.36)d明显低于对照组(10.45±2.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总感染率为4.55%低于对照组3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研究组产妇CRP和PCT指标分别为(2.75±0.61)mg/L和(2.75±0.97)ng/ml,低于对照组产妇(4.73±0.93)mg/L和(6.78±1.9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前30min给予预防性的应用抗菌药物,能够有效降低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率,是临床预防产妇感染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肺癌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肺癌化疗后肺部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50例肺癌化疗后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2.0%、对照组为72.0%,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20.8±5.9)d,发热缓解时间(3.5±1.2)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3.7±1.1)d,咳嗽、咳痰减少时间(3.3±1.2)d;对照组住院时间(27.1±6.2)d,发热缓解时间(6.0±1.7)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4.8±1.4)d,咳嗽、咳痰减少时间(4.4±1.7)d;研究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肺癌化疗后肺部感染临床疗效显著,可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12月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2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44例、观察组136例,对照组患者术前30min给予头孢替安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未给予抗菌药物,对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39%和1.47%,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以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分别为(7.74±0.78)×109/L和(71.93±5.30)%,对照组分别为(7.79±0.75)×109/L和(72.33±5.02)%,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22±0.38)d和(6.82±0.77)d,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15±0.42)d和(6.54±0.48)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药费为(301.98±28.75)元,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22.76±40.84)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患者,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于降低切口感染率或者促进伤口愈合无效果,反而增加治疗的费用,因此无必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置单根管闭式冲洗引流技术在治疗难治性骨科感染方面的临床疗效,为更好地治疗难治性骨科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54例难治性骨科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7例,研究组给予置单根管闭式冲洗引流治疗,对照组给予置双根管闭式冲洗引流治疗,记录术中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84.2±11.6)min、术中出血量(248.7±49.5) ml、住院时间(36.5±8.9)d、抗菌药物应用时间(4.8±1.3)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13.5±16.4)min、(397.1±85.3)ml、(47.2±12.3)d、(7.9±3.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良率为9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置单根管闭式冲洗引流技术在治疗难治性骨科感染方面临床疗效确切,能缩短疗程,冲洗通畅,防止导管堵塞,减少死腔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表浅层膀胱癌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手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辽阳市中心医院新城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表浅层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研究组给予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5.4±4.1)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45.5±7.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为(24.4±5.3)min、膀胱冲洗时间为(19.2±8.2)min、留置尿管时间为(20.2±6.6)d、住院时间为(8.3±2.4)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6.2±4.7)min、(36.3±9.2)min、(37.1±8.1)d和(14.7±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2.5%、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和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表浅层膀胱癌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2月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围术期均实施相应护理干预。统计患者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对发生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进行病原菌培养及鉴定;统计患者的年龄、糖尿病、术前留置导尿管、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导尿时间等临床资料,对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180例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共30例患者术后发生尿路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6.67%;30例尿路感染患者尿液共培养鉴定病原菌3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6株占86.67%、革兰阳性球菌4株占13.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术前留置导尿管、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7d,抗菌药物应用时间≤48h、手术时间90min、常规护理为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术前(术后)留置导尿管、手术时间长等为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合理控制患者血糖、缩短手术时间及留置导尿管时间,并预防性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降低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HIS)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降低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HIS患者58例,将其分为两组,试验组20例、对照组38例;试验组患者术中选择恰当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性应用,选择一次性保护器对切口进行全层保护,采用可吸收缝线抗菌微乔将患者前鞘层以及腹膜进行缝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处理;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治疗费用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试验组切口感染率、使用抗菌药物时间5d患者比率、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分别为15.0%、35.0%、(4.3±3.9)d、(5.3±2.1)d、(2.9±0.4)万元,对照组分别为34.2%、13.2%、(8.4±4.9)d、(10.3±5.9)d、(4.1±0.2)万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术前胆管炎、胆道手术史、手术时间以及引流管拔除时间与HIS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道手术史、合并糖尿病及引流管拔除时间是导致HIS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胆道手术史、合并糖尿病以及术后引流管延迟拔除是导致HIS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应积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对全子宫切除术(THR)的抗感染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来医院诊治的THR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试验组围术期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分析相关疗法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体温试验组患者更接近正常体温,试验组退热时间(1.5±1.1)d,短于对照组退热时间(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总感染率8.33%,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应用抗菌药物费用(447.6±38.4)元、平均住院日(9.13±1.34)日、住院总费用(4445.7±468.4)元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效果明显,成本-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危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旨在为降低高危因素、选取敏感抗菌药物以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者324例,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并观察尿路感染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结果 324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患者术后尿路感染48例,感染率14.81%;年龄≥65岁、糖尿病、高血压、肿瘤位点(多发)、术前导尿、手术时间≥90min、导尿管留置≥7d、膀胱冲洗时间≥2d患者尿路感染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筛查出年龄≥65岁、糖尿病、肿瘤位点(多发)、术前导尿、手术时间≥90min、导尿管留置≥7d、膀胱冲洗时间≥2d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尿路感染者检出革兰阴性菌39株占70.91%,革兰阳性菌15株占27.27%,真菌1株占1.82%,革兰阴性菌构成比高于其他类型,且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构成比高于其他病原菌。结论年龄、糖尿病、肿瘤位点、术前导尿、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膀胱冲洗时间是本地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且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所以早期采用有效防控措施,正确选取敏感抗菌药物,有助于控制术后尿路感染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骨水泥髋臼顶对二期翻修人工髋关节感染治疗效果及占位器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5年2月医院骨科诊治为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38例(38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采用抗菌药物骨水泥髋臼顶治疗的患者18例(18髋)作为试验组,采用单纯骨水泥假体治疗的患者20例(20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沉、C-反应蛋白、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治疗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手术后1d、7d和30d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下降,血沉分别为(25.76±8.21)mm/h,(47.49±12.77)mm/h和(20.96±6.27)mm/h,C-反应蛋白分别为(102.56±28.76)mg/L,(20.87±7.16)mg/L和(6.03±1.17)mg/L;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提高,分别为(47.98±7.22)分,(69.39±10.65)分和(88.87±12.76)分;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7.64±0.85)d和(27.18±4.06)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骨水泥髋臼顶能够提高二期翻修人工髋关节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强占位器的稳定性,适宜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综合康复的术中保温对妇科宫腔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2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宫腔镜治疗的患者20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01例)和对照组(101例)。两组患者均行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接受综合康复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综合康复的基础上结合术中保温。观察两组患者应激反应、围术期体温、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如低体温、寒战与术后感染等。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病程、肌瘤数目、肌瘤平均直径、单发子宫肌瘤及多发子宫肌瘤的数据均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应激反应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2、-0.364、-0.129、-0.590,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平均心率(96.42±5.14)次/min、血糖(7.41±1.58)μmol/L、肾上腺激素(107.53±8.61)pmol/L、去甲肾上腺素(175.53±10.28)pmol/L;研究组患者平均心率(84.24±5.52)次/min、血糖(6.23±1.63)μmol/L、肾上腺激素(91.93±7.85)pmol/L、去甲肾上腺素(161.53±11.24)pmol/L。两组治疗后各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研究组各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29、5.224、13.456、9.237,均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前体温(36.78±0.32)℃,麻醉后10 min体温(36.51±0.41)℃,手术后20 min体温(36.59±0.43)℃,手术后4 h体温(36.86±0.42)℃;研究组患者手术前体温(36.24±0.51)℃,麻醉后10 min体温(36.08±0.50)℃,手术后20 min体温(35.76±0.47)℃,手术后4 h体温(35.51±0.44)℃。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前、麻醉后10 min、手术后20 min、手术后4 h体温均稳定且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14、6.683、13.094,22.305,均P<0.05)。对照组患者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22.63±2.76)h、麻醉后拔管时间(24.26±2.86)min、下床时间(17.35±2.74)h;研究组患者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26.73±2.63)h、麻醉后拔管时间(33.53±3.28)min、下床时间(25.64±3.21)h。研究组患者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麻醉后拔管时间及下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520、-21.408、-19.741,均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低体温16例,寒战14例,术后感染8例,总发生率37.62%;研究组患者发生低体温3例,寒战2例,术后感染3例,总发生率7.92%。研究组并发症的患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37,P<0.05)。结论基于综合康复的术中保温可以稳定接受宫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体温,缓解应激反应,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不同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对其肝功能指标、应激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公安县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分为对照组(行非规则性肝切除术)、研究组(行精准肝切除术),各40例,术后均定期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术后1周肝功能指标水平,术前、术后3 d应激指标水平,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当日引流量均减少,住院时间缩短;与术前比,术后1周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升高,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较非规则性肝切除术,精准肝切除术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损伤更轻,机体应激反应更小,同时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当日引流量,缩短住院时间,保护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选择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 400例肝胆外科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并发医院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吸烟史、既往慢性呼吸道疾病史、既往糖尿病史、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留置鼻胃管时间等指标。结果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医院感染率为4.29%,感染组中吸烟患者、慢性呼吸道疾病史患者及术前低蛋白血症患者分别占48.33%、53.33%和23.33%,未感染组分别占13.43%、9.78%和10.8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留置鼻胃管时间分别为(5.53±1.29)d、(154.28±30.28)min、(128.31±12.36)min、(3.01±1.21)min和(7.28±2.18)d,未感染组分别为(3.01±1.12)d、(118.36±23.40)min、(89.16±10.14)min、(1.28±0.39)min、(5.13±1.78)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史、慢性呼吸道疾病史、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住院时间较长、手术时间较长、术中气管插管时间较长、使用呼吸机和术后长时间留置鼻胃管均是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对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对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5月行剖宫产的1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研究组于手术前30 min给予头孢唑林,术后不再使用;对照组术前、术中未用药,术后给予头孢唑林,共4 d;观察并比较术后两组发热、感染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最高体温为(37.25±0.33)℃,退热时间为(1.44±1.17)d,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褥病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和宫腔感染率分别为12.50%、3.75%和3.7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能够有效预防术后感染,且剂量小、疗程短,优于术后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