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输血患者受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的阳性率及分布,为临床输血方法指导建议。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11 279例受血前患者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包括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抗体(Anti-HIV)、苍白密螺旋体抗体(Anti-TP),同时使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测,分析阳性率及不同科室阳性率分布。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569例,阳性率5.04%;2例HIV抗体检测阳性患者均出现在产科,梅毒检测阳性主要出现在妇科。结论输血患者受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存在一定阳性比例,应加强筛选,及时发现潜在感染源,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眼科住院患者血液传染病的感染状况及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对眼科住院患者进行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Anti-HIV)和苍白密螺旋体抗体(Anti-TP)4项血液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并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结果 16551份住院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携带者为426例阳性率为2.58%,HBsAg+ HBeAb+ HBcAb阳性294例阳性率为1.78%,HBsAg+ HBeAg+ HBcAb阳性60例阳性率为0.36%,HBsAg+HBcAb阳性71例阳性率为0.42%,并同时有43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Anti-HCV阳性60例阳性率为0.36%;Anti-HIV初筛阳性3例阳性率为0.02%,送天津市疾病控制中心确诊3例;Anti-TP阳性11例阳性率为0.07%.结论 对住院患者进行血液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分析,可有效地预防和避免医源性感染及交叉感染,对医院和患者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输血前检测受血者传染病标志物,明确临床诊断,避免因输血造成的医疗纠纷。方法:输血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对受血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梅毒螺旋体抗体(Anti-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Anti-HIV)检测。结果:①传染病标志物总阳性率为13.59%;②HBsAg阳性率为11.97%,Anti-HCV阳性率为0.41%,Anti-TP阳性率为1.12%,Anti-HIV阳性率为0.10%;③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Anti-HCV阳性率和Anti-T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986例受血者中混合感染2例。结论:通过对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有利于患者的治疗,避免因输血造成的医疗纠纷,同时防止交叉感染。进一步加强了输血管理,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盐城市盐都区外出劳务人员艾滋病、梅毒、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感染状况。方法采集外出劳务回归人员静脉血,以酶联免疫法进行HIV、梅毒、HCV抗体及HBsAg检测。结果 2018年春共采集5 853例外出劳务回归人员静脉血,HIV、梅毒、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5%、0.56%、0.02%,HBsAg阳性率为4.02%。外出≤1年者梅毒抗体阳性率(0.15%)低于外出>1年者(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29,P=0.003);不同镇(街道)梅毒抗体和HBsAg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4.726、31.354,P值均<0.05)。检出HIV抗体和HBsAg双阳性1例,梅毒抗体和HBsAg双阳性3例。结论外出劳务人员存在感染HIV、梅毒、HCV和HBV的风险,需进一步加强监测、宣传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5.
患者经血传播疾病检测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的意义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目的探讨患者术前、输血前检测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对2003~2004年间10 754例术前、输血前的患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分析。结果检出HBsAg阳性1 163例,阳性率10.81%;抗-HCV阳性21例,阳性率0.20%;抗-HIV阳性1例,阳性率0.01%,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确认实验室确证;TRUST阳性74例,阳性率0.69%,经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HA)确证;重叠感染多为HBV和HCV重叠感染及HBV和梅毒的重叠感染;消化科为乙型肝炎的高发科室(χ2=4.77,P<0.05),妇科为潜伏梅毒的高发科室(2χ=6.98,P<0.01)。结论术前、输血前检测经血传播性疾病可事先知悉患者的感染情况,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治、对医院感染控制、日后减少医患纠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龋齿与口腔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例3~6岁儿童进行研究。观察龋齿发生情况,测量牙菌斑指数和口腔HP感染情况。结果 200例儿童中,97例儿童患龋齿,龋齿患病率为48.5%;117例儿童口腔HP阳性,口腔HP阳性率为58.5%。男女龋齿患病率、口腔HP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0.205,P=0.983、0.651)。不同年龄儿童口腔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1,P=0.367)。龋齿儿童口腔HP阳性率高于无龋齿儿童(χ~2=21.787,P0.05)。轻、中、重度龋齿儿童口腔H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58,P0.05)。口腔HP阳性儿童牙菌斑指数高于阴性儿童牙菌斑指数,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12,P0.05)。结论儿童龋齿和口腔HP关系密切,口腔HP感染和龋齿严重程度及牙菌斑指数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HBV宫内传播的细胞分子机制及其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将 12 3例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按发生和未发生HBV宫内感染进行分组。用巢式PCR和选择性PCR法分别对 12 3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HBVDNA进行检测。结果HBsAg阳性孕妇血清及外周血PBMC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 3 0 9%和 30 0 8% ,新生儿血清、PBMC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 19 5 1%和 2 6 0 2 %。而且HBsAg阳性孕妇PBMCHBVDNA与血清HBVDNA无关联 (χ2 =1 4 7,P =0 2 3) ;新生儿PBMCHBVDNA与血清HBVDNA无关联 (χ2 =0 83,P =0 36 ) ;HBsAg阳性孕妇血清HBVDNA与新生儿血清HBVDNA有关联 (χ2 =4 5 8,P =0 0 3) ,而与新生儿PBMCHBVDNA无关联 (χ2 =0 2 5 ,P =0 6 2 ) ;HBsAg阳性孕妇PBMCHBVDNA与新生儿PBMCHBVDNA显著相关 (χ2 =2 1 6 1,P =0 0 1) ,也与新生儿HBV宫内感染显著相关 (χ2 =12 86 ,P <0 0 1)。结论 :HBV通过胎盘导致胎儿宫内感染的传播途径可通过血清直接传播 ,也可通过PBMC介导。PBMC介导的HBV宫内传播较隐匿 ,孕妇PBMCHBVDNA阳性也是HBV宫内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血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在杭州市3所大学选取2019年入学的健康新生(16-25岁),采集血清标本,分别采用胶体金法和乳胶法定性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 HBsAb),分析血清流行率。结果杭州市2019年大学新生HBsAg、HBsAb总阳性率分别为0.59%(63/10 645)、30.54%(3 232/10 582)。16-18岁、19岁、20-25岁新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0.63%、0.46%、0.94%(χ~2=7.57,P=0.023),HBsAb阳性率分别为37.32%、29.89%、30.25%(χ~2=18.71,P0.001);男、女性HBsAg阳性率分别为0.69%、0.46%(χ~2=2.46,P=0.117),HBsAb阳性率分别为31.99%、28.63%(χ~2=13.83,P0.001);浙江省、其他省来源新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0.40%、0.82%(χ~2=8.22,P=0.004),HBsAb阳性率分别为28.26%、33.27%(χ~2=30.94,P0.001)。结论大学新生HBsAg携带率低但HBsAb阳性率亦较低。建议推广乙肝疫苗在大学新生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输血前4项感染性指标临床检测价值,为降低临床输血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4年2月-2015年2月医院3 568例需输血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于输血前采集静脉血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苍白密螺旋体抗体(TP-Ab)4项指标,对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3 568例患者中检出HBsAg阳性302例,阳性率8.46%,抗-HCV阳性38例,阳性率1.07%,TP-Ab阳性31例,阳性率0.87%,抗-HIV1/2阳性11例,二次确认检测阳性9例,阳性率0.25%;传染科、肿瘤科患者HBsAg阳性率、抗HCV阳性率显著高于总阳性率(P0.05),内科、外科、传染科TP-Ab阳性率显著高于总阳性率(P0.05),传染科抗-HIV1/2阳性率显著高于总阳性率(P0.05)。结论临床患者输血前进行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可有效减少患者和医护人员医院感染发生,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PCR检测百日咳杆菌核酸与百日咳抗体指标的关系。方法同时检测406份患者标本的BP-DNA、PT-Ig G和PT-Ig M抗体指标,并将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和分析。结果在406份样本中,BP-DNA检测阳性标本数153份,阳性率为37.68%;BP-DNA阳性大部分集中在1岁患者中,阳性率为87.58%,3个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32,P0.01)。在153例BP-DNA检测阳性患者中,BP-DNA阳性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7,P0.05)。PT-Ig G抗体检测的阳性率高于PT-Ig M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89,P0.01)。BP-DNA检测与PT-Ig G抗体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6,P0.05),而BP-DNA检测与PT-Ig M抗体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6,P0.05)。结论建议临床医生判断百日咳患者病情时,最好结合百日咳杆菌核酸结果和百日咳抗体检测指标,更好地了解患者百日咳复制情况,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昆明地区2004~2006年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中嗜肺军团菌(LP)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微量凝集法(MAT),对临床诊断为ALRI患儿血清检测LP IgM抗体。结果:6 953例ALRI患儿血清标本,检出阳性标本723例,阳性率10.40%,其中2004年771例,阳性58例,阳性率7.52%;2005年1 302例,阳性155例,阳性率11.90%;2006年4 880例,阳性510例,阳性率10.45%,三年LP1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χ2=10.03,P0.01)。6 953例检测对象中,1岁4 281例,阳性269例,阳性率6.28%;1~3岁2 672例,阳性454例,阳性率16.99%,两个年龄段LP1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4,P0.01)。所有标本中,男性4 320例,阳性416例,阳性率9.63%;女性2 633例,阳性307例,阳性率11.66%,两者LP1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P0.01),以女性组阳性率高。检测阳性结果判断标准为单份血清IgM1∶16,双份血清抗体效价4倍升高。无明显季节流行性。结论:昆明地区小儿嗜肺军团菌感染不容忽视,双份血清抗体检测有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南宁口岸最近 10年对出入境人员进行艾滋病、梅毒及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学监测情况 ,为今后的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整理、分析南宁口岸 1993~ 2 0 0 2年出入境人员HIV抗体(Anti-HIV)、梅毒螺旋体 (TP)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检测的原始数据。〔结果〕 Anti-HIV、TP及HB sAg 10年的检测总人数分别为 73431、70 778及 72 192人 ,总阳性率分别为 3.81/万、2 5 .0 1/万、990 .5 5 /万 ;HIV感染不同年份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χ2 =16 .4 0 4 ,P >0 .0 5 ) ;梅毒各年份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χ2 =39.334,P <0 .0 0 1) ,呈上升趋势 (χ2 =37.2 5 2 ,P <0 .0 1) ;HBsAg各年份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χ2 =7.0 6 1,P >0 .0 5 ) ;〔结论〕 南宁口岸HIV呈低水平感染 ;梅毒阳性率有上升趋势 ;HBsAg阳性率与我国人群总阳性率相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HBV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46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和HBV-DNA含量。结果 HBsAg、HBeAg、抗-HBc抗体和Pre-S1Ag阳性患者组的HBV-DNA阳性率(50.6%,χ2=56.28,P<0.001;97.7%,χ2=122.65,P<0.001;46.8%,χ2=8.46,P<0.01;62.4%,χ2=39.93,P<0.001)均显著高于相应的阴性患者组;抗-HBs抗体和抗-HBe抗体阳性患者组的HBV-DNA阳性率(2.1%,χ2=35.61,P<0.001;38.0%,χ2=6.34,P<0.05)均显著低于相应的阴性患者组。血清HBsAg含量和HBV-DNA拷贝数之间存在相关性(r2=0.028,P=0.016)。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与HBV血清学标志物测定结果之间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疆南疆地区儿童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和免疫状况,评价免疫接种效果,为儿童乙肝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收集南疆地区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非肝炎原因就诊的7月龄~4岁1 200例儿童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率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新疆南疆地区7月龄~4岁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0.58%(标化阳性率0.50%),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为65.42%(标化阳性率65.06%),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率为0.92%(标化阳性率0.78%),HBV感染率为1.33%(标化阳性率1.14%)。各地区的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49,P0.05),喀什地区最高(2.28%)。各地区的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43,P0.05),巴州最高(76.49%),喀什地区最低(52.09%)。抗-HBs阳性率有随免疫次数增大而逐渐增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577,P0.05),≥3剂次免疫史人群的最高(74.69%)。不同免疫次数的抗-HBc阳性率和HBV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免疫史人群的最高(均为50.00%)。结论南疆地区儿童HBV感染率较低,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已取得显著成效,今后需提高疫苗接种率,特别是提高24小时内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  相似文献   

15.
医疗保健机构孕产妇乙肝病毒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孕产妇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提高HBV母婴传播阻断率.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固原市直医疗保健机构建卡及分娩孕产妇检测血清HBsAg,阳性者进一步检测其他HBV标志物,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10 392例孕产妇HBsAg阳性率8.53%,城市孕产妇HBsAg阳性率低于农村孕产妇(χ2=48.21,P<0.005).接种乙肝疫苗孕产妇HBsAg阳性率低于未接种孕产妇(χ2=83.25,P<0.005),年龄、民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sAg阳性孕产妇以小三阳、大三阳、HBsAg阳性伴抗-HBc阳性为主要感染模式. 结论接种乙肝疫苗能降低孕产妇HBsAg阳性率;孕妇产前检测HBsAg,能有针对性地指导住院分娩、孕产妇健康行为和新生儿乙肝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感染性指标对血源性传染病监测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2018年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2 561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HCVA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和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结果在2 561名住院患者中,血清感染性指标的单独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HBsAg、HCV-Ab、TP-Ab、HIV-Ab;双重阳性率较高的是HBsAg+HCV-Ab、HBsAg+TPAb。血清感染性指标阳性率较高的科室依次为感染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心内科等。男性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21~40岁和40岁患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0~20岁。结论 HBV是血源性性传染病的主要感染性指标,重视对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可有效预防HBV、HCV、HIV和TP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接种国产人用狂犬病疫苗后的抗体产生效果,为加强狂犬疫苗预防接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2015年来我中心接种狂犬疫苗后的人群血清抗体进行检测,采用间接ELISA法测狂犬病毒抗体,对相关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程免疫接种者1892人,血清狂犬抗体阳性率为97.20%,未完成全程接种者51人,抗体阳性率为41.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P0.01);全程免疫者中,检测男性血清961份,抗体阳性率为96.77%,女性血清931份,抗体阳性率为97.64%,不同性别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P0.05);全程免疫者各年龄组间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2,P0.05),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有逐渐下降趋势,60岁一组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60岁以下各组;抗体阳性率四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7,P0.05);各年度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P0.05);第一次全程免疫后抗体检测阴性者53人,经加强1针免疫20 d后测定抗体,51份转阳性,阳转率为96.23%。结论按规定全程接种狂犬疫苗才能保障有效产生抗体预防该病,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有逐渐下降趋势,加强免疫效果较好,免疫功能较低的老年人及免疫失败者进行加强免疫很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玉林市在过去的几年内犬咬伤人群接种狂犬疫苗后抗体产生的情况。方法:对玉林市2005-2009年狂犬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150份血清标本,阳性14445份,总阳性率95.35%。其中男性9050份,阳性8596份,阳性率94.98%;女性6100份,阳性5849份,阳性率95.89%;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0.05)。各年龄组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76,P0.05)。抗体阳性率各季度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41,P0.05)。抗体阳性率年度之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94,P0.05)。结论:狂犬疫苗常规免疫后进行抗体检测十分重要,特别是对暂时未产生抗体者应及时进行加强免疫,确保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包头市健康儿童弓形虫感染现状,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标本弓形虫Ig G抗体。结果弓形虫Ig G阳性31人,阳性率5.46%。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140,P0.05);不同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78,P0.05);有无猫狗接触史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306,P0.01);不同生活环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8,P0.05);不同家庭背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22,P0.05);不同经济收入家庭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4,P0.05)。结论包头地区健康儿童中存在弓形虫感染,应加强健康教育,谨防儿童弓形虫感染,确保儿童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传染科手足口病医务人员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的隐性感染情况。方法 2016年6~9月杭州市儿童医院儿科医务人员63人(其中传染科医务人员23人),健康成人体检43人,采用荧光PCR法进行粪便EV71和CA16病毒核酸检测,利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间接法检测血清EV71和CA16的IgG抗体。结果医务人员与非医务人员粪便肠道病毒核酸均阴性。医务人员与非医务人员血清EV71抗体IgG阳性率分别为17.46%及18.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3,P=0.88);血清CA16抗体IgG阳性率分别为95.24%和5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19,P=0.00)。传染科与非传染科医务人员比较,血清EV71抗体IgG阳性率分别为26.09%和1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7,P=0.31);血清CA16抗体IgG阳性率分别为91.30%和9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7,P=0.62);医生与护士比较,血清EV71抗体IgG阳性率分别为11.11%和3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2,P=0.19);血清CA16抗体IgG阳性率分别为100.00%和9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2,P=0.41)。结论儿科医务人员CA16隐性感染要高于健康人群。手足口病医务人员虽然存在着一定程度EV71和CA16隐性感染情况,但粪便均未能检测出EV71和CA16病毒核酸,说明传播风险系数较低。另手足口病病房与其他病房医务人员EV71和CA16隐性感染情况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