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住院治疗的40岁以上脓毒症患者454例临床资料,其中糖尿病脓毒症组(研究组)98例,非糖尿病脓毒症组(对照组)35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及感染原发部位分布,并依据预后将糖尿病脓毒症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其合并症、手术及操作等进行单因素卡方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平均住院费用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感染原发部位前3位依次是肺部感染、胆囊/胆道感染、尿路感染;研究组肝脓肿分布率(8.16%)和皮肤软组织分布率(9.18%)高于对照组(3.38%,3.66%,P<0.05),依据预后将糖尿病合并脓毒症分为死亡组(46例)和存活组(52例),死亡组年龄≥60岁、真菌感染、肺部感染、两个以上脏器衰竭、使用呼吸机比率均高于存活组,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恶性肿瘤和使用呼吸机是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未增加脓毒症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但两组在原发感染部位构成方面有所不同,肝脓肿和皮肤软组织感染在糖尿病脓毒症组高于非糖尿病组,使用呼吸机和恶性肿瘤是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D-二聚体(D-dimer)及胆碱酯酶水平,在563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分组的变化特点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入组当天检测白蛋白、胆碱酯酶与D-二聚体水平,比较563例患者预后与上述指标的关系,将MODS患者分成重度脓毒症组与非重度脓毒症组,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变化特点,观察重症感染因素对MODS的影响。结果MODS患者存活组的D-二聚体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白蛋白与胆碱脂酶则明显低于死亡组,重度脓毒症组的死亡率、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而白蛋白明显下降,胆碱脂酶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白蛋白、胆碱脂酶和D-二聚体的检测对MODS患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重症感染能够加重病情与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其急诊治疗预后情况,为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本医院2013年12月~2018年12月治疗的115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30)和存活组(n=80),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病原学检查结果、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并对两组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论: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存在感染面积大,预后死亡率高等临床特定。其中年龄、并发急性肾损伤、尿素氮、C反应蛋白、APACHEⅡ评分等均为脓毒症患者预后死亡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ICU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中日友好医院ICU 108例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患者,评价住院病死率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108例患者中66例死亡,病死率61.1%;经过对死亡组和生存组各项特征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流感染时死亡组和生存组APACHEⅡ评分18分(90.9%与19.0%)、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8分(83.3%与4.8%)、血流感染前肠外营养(77.3%与38.1%)和不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62.1%与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流感染时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血流感染前使用肠外营养和不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是影响血流感染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因素及其与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基因多态性相关性,为了解患者预后因素及其基因机制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4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ICU收治的126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治疗预后分为死亡组39例、存活组87例,收集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患者TLR2、TLR4、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L-1 receptor associated kinase,IRAK1)基因相关位点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与患者预后相关性。结果 126例脓毒症患者共分离病原菌21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6株占62.67%、革兰阳性菌50株占23.04%、真菌31株占14.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休克、APACHEⅡ评分、MODS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进入多因素回归模型,为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TLR2、TLR4各基因位点上,其多态性与脓毒症患者预后无明显关系,而在IRAK1(rs1059702)基因位点上,其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以及脏器功能衰竭明显影响患者临床与预后,此外,基因因素在脓毒症患者治疗预后中同样具有重要影响作用,Toll样受体基因IRAK1(rs1059702)基因多态性与患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临床特点,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干预措施以改善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4年11月~2017年6月80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查阅患者诊治病历,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并发急性肾损伤分为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组与脓毒症非急性肾损伤组,比较两组患者间各项临床指标;并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SOFA与APACHEII评分对患者预后的评价作用。结果 80例脓毒症患者中,并发急性肾损伤者为39例(48.75%),死亡27例33.75%(27/80),其中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组中,死亡者18例46.15%(18/39),高于脓毒症非急性肾损伤组21.95%(9/41)(χ2=5.231,P=0.024)。年龄、SOFA评分及动脉血PH值为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年龄、高SOFA评分及低动脉血PH值为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APACHEII评分系统的AUC高于SOFA。结论脓毒症患者易发生急性肾损伤,且预后较差,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临床需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肺部感染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E)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8月~2010年8月住我院老年科42例因肺部感染引发MODSE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前后存活患者及死亡患者APACHEⅡ评分变化。结果 42例患者均存在3种以上基础疾病,医院获得性肺炎37例,社区获得性肺炎5例,多种致病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治愈15例(35.71%),死亡27例(64.29%)。2个器官功能衰竭者死亡2例(2/14),3个器官功能衰竭者死亡16例(16/19),4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者9例全部死亡。治疗前存活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死亡患者;治疗后存活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而死亡患者变化不明显。结论高龄患者肺部感染常合并多种致病菌,院内获得性肺炎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是引发MODSE的主要诱因,早期控制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及时使用抗真菌药物、加强营养支持和免疫治疗对阻止各器官功能进一步序贯衰竭起重要作用,APACHEⅡ评分高的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感染性休克死亡率和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感染性休克的死亡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总结2002年1月-2005年10月11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死亡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1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率为67.2%,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器官衰竭个数是感染性休克死亡危险因素,器官衰竭个数是强危险因素(OR=55.184)。结论感染性休克病死率极高,防治器官功能衰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5种常用的肺癌标志物[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可溶性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水平与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的88例脓毒症患者。分析上述肺癌标志物与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并利用血清肺癌标志物水平建立脓毒症预后危险标志物评分。结果 88例脓毒症患者中脓毒性休克占23.9%,住院病死率为35.2%。血清SCC、CEA、Cyfra21-1、NSE和proGRP水平升高的患者分别占72.9%、53.2%、73.2%、51.9%和3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SOFA评分(OR=1.435,P=0.020)、预后危险标志物评分(OR=3.336,P=0.045)和年龄(OR=1.115,P=0.045)是脓毒症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约半数以上的脓毒症患者血清肺癌标志物水平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预后危险标志物评分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朱连秀 《中国卫生产业》2014,(7):170+172-170,172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择自2008年5月-2012年5月期间入住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6例,按照疾病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其中存活组104例,死亡组72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并将可能影响心肌梗死患者治疗预后因素引入Logistic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显示,抽烟、心衰竭、年龄和胸痛至溶栓时间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其OR值增大会导致危险相关性也伴随着增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众多,应针对具体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使患者预后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