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地调查与文献查阅结果表明,黄精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一种使用面非常广的药食同源植物,人工栽培历史悠久,化学研究进展明显,在大健康背景下后市看好,但产业发展存在资源枯竭且质量不稳定、人工栽培种质混乱技术滞后、功效物质基础不明确、产品开发低小散等瓶颈问题。建议产业发展应以核心功效的物质基础与生物学机制研究为基础,加快栽培品种选育,保证优质种苗的供应,杜绝非药典基原物种的盲目使用;加强野生资源保育与合理利用,突破光照调控、立地控制、密度控制、精准采收等人工栽培关键技术,生产优质药材;揭示黄精炮制减毒增效作用机制,优化加工工艺,制定标准化炮制生产工艺参数;充分利用根、叶、花、果实资源,开发功效确切的系列大健康产品;通过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三产融合,利用品牌战略、互联网+等技术,打造现代流通业态,拓展市场,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麋鹿资源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我国麋鹿资源的发展历程、药用价值及其本草记载,并基于麋鹿种群数量的有效恢复和快速扩大的资源现状,提出了以发展药用经济动物资源为目的,引导和推动麋鹿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建立野化驯养与人工规范化养殖相结合的麋鹿生物资源发展模式;以麋鹿角、麋鹿茸等药用部位的科学合理利用为目的,开展系统的应用性基础研究;研究制定符合国家法定标准的麋鹿各药用部位加工药材的生产技术体系与质量标准体系;以麋鹿资源为原料研究开发独具特色的系列健康产品。通过实施麋鹿药用资源的规范化与规模化养殖,以提高麋鹿种群的质量与数量;通过麋鹿入药部位功效物质基础的系统研究,以揭示这一生物资源宝贵的药用等经济价值和不可替代性,促进麋鹿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我国麋鹿资源的发展历程、药用价值及其本草记载,并基于麋鹿种群数量的有效恢复和快速扩大的资源现状,提出了以发展药用经济动物资源为目的,引导和推动麋鹿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建立野化驯养与人工规范化养殖相结合的麋鹿生物资源发展模式;以麋鹿角、麋鹿茸等药用部位的科学合理利用为目的,开展系统的应用性基础研究;研究制定符合国家法定标准的麋鹿各药用部位加工药材的生产技术体系与质量标准体系;以麋鹿资源为原料研究开发独具特色的系列健康产品.通过实施麋鹿药用资源的规范化与规模化养殖,以提高麋鹿种群的质量与数量;通过麋鹿入药部位功效物质基础的系统研究,以揭示这一生物资源宝贵的药用等经济价值和不可替代性,促进麋鹿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穿龙薯蓣是薯蓣皂苷元的主要来源,是用于生产避孕药、甾体类激素化合物的主要原料。穿龙薯蓣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市场需求,但人工栽培过程中不规范使用农药、农残及重金属超标等问题限制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无公害种植是穿龙薯蓣优质、高产和稳产的有效措施和未来主要发展方向。本文探讨了穿龙薯蓣无公害种植在精准选址、良种培育、规范化综合农艺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病虫害防治应优先使用农艺防治、生物防治,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少量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防治,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通过构建穿龙薯蓣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实现穿龙薯蓣生产的标准化、产业化,促进穿龙薯蓣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发展方向,以中医理论为核心,以海洋中药的古籍文献及临床疗效为依据,建议开展福建海洋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标准化和质量控制技术、复方新药、大健康产品、数据库建设与应用服务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建立系统的福建海洋中药现代化研究体系,以期服务于福建省海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种质资源收集 保存与评价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材种质资源是中药资源得以健康持续利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中药材新品种选育、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综述了中药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评价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研究现状、技术方法、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总结与展望等,为中药材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利用以及更好地服务于中药资源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作出过巨大贡献。传统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药用物质,又是具我国特色、切实可行的创制新药的物质来源。中药生产涉及到多个环节:中药材资源—中药饮片(包括炮制)—中药方剂组成—中药制剂—中成药。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控制不好,就会最终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临床疗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这些问题的解决,牵涉到中药的资源和栽培、中药的炮制加工、中药药效的物质基础、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中药药性理论、中药方剂配伍规律等中药基础性研究与质量控制工作。这些基础性研究与质量控制工作是中药新药研制、产业开发、临床应用的前提和基础。在此方面的突破对于中药现代化、振兴我国传统的中医药  相似文献   

8.
橘核为我国传统中药,通过查阅历代本草著作等相关文献资料,笔者对橘核的炮制历史沿革、现代炮制规范记载、性味功效、炮制及服用方法、炮制工艺、质量分析、药理作用进行了梳理与总结。结果发现历代橘核的炮制方法主要有清炒、酒制、酒焙等,现代常用的盐水炙法是在古代青盐拌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国及各省市炮制规范大多数收载了橘核和盐橘核。历代所载性味功效与现代基本相符,其味苦性平,归肝、肾经,具有理气、散结、止痛的功效;橘核含有柠檬苦素类、脂肪酸类、蛋白质和矿物元素等成分,现代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和薄层色谱法(TLC)等对橘核进行检测与分析。橘核有抗肿瘤、抗炎镇痛、抗菌等活性,炮制会使其化学成分的含量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总之,目前关于橘核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有必要进一步分析橘核及其炮制品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究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药效活性的相互关系,以阐明炮制机制,为其规范化炮制、质量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加强中药基础性研究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作出过巨大贡献。传统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药用物质,又是具我国特色、切实可行的创制新药的物质来源。中药生产涉及到多个环节:中药材资源—中药饮片(包括炮制)—中药方剂组成—中药制剂—中成药。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控制不好,就会最终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临床疗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这些问题的解决,牵涉到中药的资源和栽培、中药的炮制加工、中药药效的物质基础、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中药药性理论、中药方剂配伍规律等中药基础性研究与质量控制工作。这些基础性研究与质量控制工…  相似文献   

10.
木瓜无公害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瓜是我国传统中药,来源于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 (Sweet) Nakai]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具有平肝舒筋、和胃化湿的功效。随着可用林地的逐步限制,农田栽培将成为木瓜种植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而无公害生产是未来木瓜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多年农田种植木瓜研究数据及产区调研结果,该文制订了木瓜无公害生产标准操作规程。该规程包括木瓜无公害栽培环境选择、无公害种植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质量控制等内容。该文提出培育适宜农田栽培的优质新品种,建立病虫害综合防治平台等技术措施,以促进木瓜农田种植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进化生态学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燕玲  王振宇  杨淑达  陆露 《中草药》2021,52(5):1221-1233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用于天然药物研究和开发的植物遗传资源,是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其进行准确评价是中药材发挥疗效以及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的关键。进化生态学是生态学、遗传学、进化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用于探索物种为适应所处环境的进化机制。近20年来,随着进化生态学的学科技术不断革新与发展,物种地理分布区预测、物种鉴定、遗传多样性检测、亲缘关系分析、化学生理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栽培育种等研究手段也相继用于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评价,并为其不断提供新思路。介绍了分子标记技术、分子谱系地理分析、景观遗传分析、生态位模型分析、性状关联分析等几种进化生态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中的应用案例,并概述了进化生态学在药用植物种质鉴定、种质多样性评估、资源调查与预测、道地性研究、保护与栽培育种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未来通过结合基因组和大数据时代的前沿技术,以期健全更加完善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体系,为中药物质基础的深度挖掘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中药炮制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制药技术,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段,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智慧结晶。青黛原为古老染料,随着炮制方法的演变优化,逐渐成为小儿高热、结肠炎、银屑病、白血病的治疗良药。但青黛传统炮制过程独特、工艺复杂、原理不清、加工落后,饮片质量难以得到根本提升。课题组历时20年,聚焦青黛炮制“古法-理论-原理-技术-装备-质控”六位一体的传承、创新与转化研究,基本阐明炮制原理,实现传统工艺的现代表达与工业转化。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中医药产业开始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青黛产业亟需在炮制加工、饮片质量、临床应用等方面开展新的挖掘与提升,更好地传承创新传统炮制技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中医药健康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金线莲系兰科植物花叶开唇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Wall.)Lindl.的新鲜或干燥全草,有凉血祛风、祛湿解毒的功效,临床应用广泛,市场需求量大。但在种植过程中存在种植管理不规范、农药过度添加、加工环节不规范等问题,甚至还有售假掺假的现象,严重影响药材的质量。为了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本文制订了金线莲无公害生产标准操作规程,包括金线莲无公害栽培环境、种植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质量控制等内容,为优质金线莲的安全生产提供指导,促进金线莲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初的中药栽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中药资源丰富,种类多,达12807种。人工栽培药用植物有2000余种,从国外引种了西洋参、马钱子、水飞蓟等30余种,药用动物麝、鹿、熊、龟等已人工养殖。中药材栽培、品种选育研究已取得了明显成就,但与农作物、果树、蔬菜等作物的栽培育种水平相差甚远。必须加强中药栽培薄弱环节的研究,不断引进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中药栽培生产水平,为中药现代化,中药进入国际医药市场创造条件。1中药材的品种选育研究1.1种质资源研究 种质资源是育种和资源保护的物质基础。关键基因(特异种质资源)的发现和利用是品种选育取得…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材作为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种好药、创好药、制好药、用好药在我国健康领域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中医药行业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之一。我们创新性地提出了中药材大品种全产业链研发与综合利用的原创思维及绿色、生态、可持续利用的策略,以综合带动性强的中药材大品种为示范,通过多学科、多领域、多方向融合发展,创建了以功效为背景,活性为导向,药效机制服务临床定位的中药材种植(养殖)、中成药生产、质量控制、临床应用、市场开发的研学产渐进循环模式,以带动中药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充分体现中药材大品种的临床价值、科技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陈斌  许慧琳  贾晓斌 《中草药》2013,44(4):482-487
生三七具有止血、散瘀、消肿等功效,而熟三七止血化瘀作用较弱,以滋补力胜,二者在功用上存在显著差异。对近年来三七炮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并对三七不同炮制方法、炮制前后的物质基础变化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汇总,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应用新的关键技术手段,进行3个层次的物质基础研究来阐明三七“生消熟补”炮制机制的研究思路,为三七的炮制研究开辟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川贝母类药材的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摸清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川贝母类药材的野生资源和栽培资源现状,为川贝母类药材的资源保护、人工种植、质量控制、合理用药等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调查、走访调查、市场调查及路线调查对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贝母属植物的种类和川贝母类药材资源进行调查。结果: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贝母属植物形态复杂、种类众多,初步调查到8种1变种。川贝母类药材主要来自野生品,基原复杂,环境破坏和人为过度采挖造成了资源量锐减。目前,人工栽培未能有效缓解供求困境。结论:应从政府引导管控、产业健康发展、深入科学研究等角度对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贝母属植物进行合理保护、永续利用和栽培资源评价,提出控制药材质量的方法,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猪心血丹参是孟河医派特色炮制品种,已传承数百年,临床常用于治疗脑缺血引起的心神不宁、心悸怔忡及痰迷心窍等症。历代医家认为猪心血为养心药之向导,能增强丹参入脑补血安神之功,但其炮制物质基础和炮制机制并不明确。该文从猪心血丹参临床应用和临方炮制意图、炮制方法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并对猪心血丹参中药饮片炮制品研究开发的难题及重要意义进行思考与展望,以期为猪心血丹参炮制物质基础和炮制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为传承和发展孟河医派临方特色炮制技术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中药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对中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药材是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其品质优劣直接影响其临床疗效,而中药材的品质研究是保证中药质量可控,实现中药材大规模应用的关键。肉苁蓉作为名贵中药材之一,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的功效,优质肉苁蓉表现为“油亮、体重、肥厚、质柔润、味甘”的特征。随着肉苁蓉野生资源减少,市场上销售的肉苁蓉以栽培品为主,且栽培区域分布较广,其中甘肃、内蒙古、新疆等省种植面积均较大。栽培肉苁蓉受种质、产地、栽培、采收、加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质量参差不齐。为探究肉苁蓉的高品质形成原因,文章以“辨状论质”和“优形优质”为理论基础,通过梳理分析近十年来肉苁蓉品质评价,生长发育和加工炮制等方面文献,对影响肉苁蓉品质的主要因素:自身的遗传特征、环境条件及采收加工等因素进行综述,以期探究出肉苁蓉高品质成因,为肉苁蓉的产区筛选、定向培育和栽培生产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孟祥才  李晓颖  姚杰  孔玲  关瑜 《中草药》2022,53(5):1587-1594
道地药材以优质而著称,其质量受环境影响较大.中药材由野生转为栽培,导致药材质量下降.药材质量的科学评价是中药产业的基石和传统中医药健康发展的保证,然而中药含有大量不同功效成分和功效相同的多种成分,难以评价质量.根据人体与植物的异同点,对道地药材质量形成机制、道地药材质量复杂性的本质原因以及目前评价药材质量的方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