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肺功能及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医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20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使用单纯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中各项肺功能指标,麻醉恢复时间,肺部感染率及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与术前1天的基础值相比,术后第1、3天,对照组(MVV-VE)/FEV1及MVV/FEV1均显著降低,RV/TLC%显著升高,而观察组与术前基础值相比无明显变化;在术后相同时间点,观察组三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麻醉恢复时间均明显缩短,术后肺部感染率明显降低,肺部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使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患者肺功能影响小,而且可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腹部手术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试验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3 d每分钟最大自主通气量(Maximum Autonomous Ventilation Volume per Minute,MVV)、每分钟静息通气量(Resting ventilation per minute,VE)、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残气量(Residual gas volume,RV)、总肺容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等肺功能指标变化,CD_3~+、CD_4~+、CD_8~+免疫功能指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变化。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肺部感染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7.24±3.12)min、拔管时间(11.35±7.34)min、麻醉时间(4.13±1.14)h及恢复自主呼吸时间(7.34±1.54)min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 d、3 d MVV/FEV1水平[(89.25±7.80)%、(90.01±7.79)%]均高于对照组,RV/TLC水平[(32.12±4.29)%、(31.23±4.30)%]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 d CD_3~+、CD_4~+、CD_8~+均高于对照组(P<0.05),IL-6、IL-8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免疫指标及炎症因子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为6.00%(3/50)较对照组的22.00%(11/50)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显著降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的术后肺部感染率,改善患者免疫状态和炎症反应及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肺部感染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择期行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70例,分为两组,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组(T组)和全身麻醉组(C组),各35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开腹即刻(T1)、手术开始后30min(T2)、手术开始后60min(T3)、关腹即刻(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测定患者术后1d、3d、7d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残气量(RV)、肺总量(TLC)、最大自主通气量(MVV)、分钟通气量(VC),记录两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即刻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肺部感染、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C组患者T1、T2、T3的SBP、DBP、HR低于T组(P0.05);而在T4时点,C组患者SBP、DBP、HR高于T组(P0.05);在术后1d、术后3d,T组患者FEV1、(MVV-VC)/MVV均高于C组(P0.05);T组患者术后1d、3dRV/TLC低于C组(P0.05);T组中仅1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而C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8例(P0.05);两组患者SIRS、ALI/ARDS、切口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能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缩短拔管时间、缓解苏醒后疼痛,对患者术后肺功能影响较小,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下肢骨科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为其麻醉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3月医院治疗的110例下肢骨科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试验组给予硬膜外麻醉,分别于术前、术后3d和7d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咳嗽、发热、肺部啰音临床表现、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率、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及肺部感染率。结果术后3d和7d试验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咳嗽、发热、肺部啰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为5.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进行下肢骨科手术,可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下肢骨科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为其麻醉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3月医院治疗的110例下肢骨科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试验组给予硬膜外麻醉,分别于术前、术后3d和7d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咳嗽、发热、肺部啰音临床表现、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率、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及肺部感染率。结果术后3d和7d试验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咳嗽、发热、肺部啰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为5.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进行下肢骨科手术,可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效果观察及对术后肺部感染影响研究。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148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74例;A组采用全身麻醉,B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 B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快于A组(P<0.05);拔管后,A组SpO2较麻醉前降低,而MAP和HR较麻醉前增加(P<0.05);拔管后,B组SpO2高于A组,而MAP和HR低于A组(P<0.05);A组术后1d和术后3dMMSE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B组MMSE评分术后1d和3d高于A组(P<0.05);B组术后肺部感染率为2.70%低于A组的13.51%(P<0.05)。结论腹部手术患者应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效果优于全身麻醉,且术后肺部感染少于全身麻醉,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肺功能及肺部感染状况。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医院行腹部手术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全麻组57例,采用静脉全麻疗法,联合组57例,采用静脉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疗法。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1d、3d及拔管后肺功能指标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在麻醉前均无显著差异;联合组患者的肺功能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指标,在术后1d下降为(76.80±8.30)%,在术后3d上升为(77.40±8.50)%,而全麻组患者均有较大下降(P均<0.01)。另外,联合组患者的肺功能残气量(RV)/肺总量(TLC)指标,在术后1d上升为(36.30±3.30)%,术后3d下降为(33.50±3.10)%,而全麻组患者均有较大上升(P均<0.0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在麻醉前均无显著差异;拔管后,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呼吸频率(RR)为(21.33±6.42)次/min,血氧饱和度(SpO_2)为(94.57±1.45)%,分钟通气量(MV)为(7.68±0.89)L均显著优于全麻组患者(P<0.05)。术后,联合组患者苏醒时间(15.80±3.20)min,拔管时间(21.40±8.70)min都明显小于全麻组患者(P均<0.01)。联合组患者出现3例感染者,感染率为5.26%显著低于全麻组17.54%(P<0.05)。结论老年腹部手术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肺功能影响较小,且肺部感染率低,疗效突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肺功能及肺部感染状况。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医院行腹部手术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全麻组57例,采用静脉全麻疗法,联合组57例,采用静脉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疗法。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1d、3d及拔管后肺功能指标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在麻醉前均无显著差异;联合组患者的肺功能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指标,在术后1d下降为(76.80±8.30)%,在术后3d上升为(77.40±8.50)%,而全麻组患者均有较大下降(P均<0.01)。另外,联合组患者的肺功能残气量(RV)/肺总量(TLC)指标,在术后1d上升为(36.30±3.30)%,术后3d下降为(33.50±3.10)%,而全麻组患者均有较大上升(P均<0.0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在麻醉前均无显著差异;拔管后,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呼吸频率(RR)为(21.33±6.42)次/min,血氧饱和度(SpO_2)为(94.57±1.45)%,分钟通气量(MV)为(7.68±0.89)L均显著优于全麻组患者(P<0.05)。术后,联合组患者苏醒时间(15.80±3.20)min,拔管时间(21.40±8.70)min都明显小于全麻组患者(P均<0.01)。联合组患者出现3例感染者,感染率为5.26%显著低于全麻组17.54%(P<0.05)。结论老年腹部手术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肺功能影响较小,且肺部感染率低,疗效突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12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试验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和麻醉情况。结果麻醉前、插管后,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10min、30min,试验组HR、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拔管及意识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麻醉效果较好,苏醒所需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开腹手术围麻醉期及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老年开腹手术患者133例,其中A组57例,采用全身麻醉(静脉麻醉),B组41例,采用全身麻醉(吸入麻醉),C组35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3组患者心率(HR)、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值(MAP)、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及术后肺部感染等。结果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手术10min、术后HR、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认知障碍等方面显著优于全身麻醉两组(P<0.05),C组的肺部感染率5.71%,显著低于A组的21.95%、B组的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两组观察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腰硬联合麻醉组术中有明显烦躁、恶心、呕吐、疼痛等牵拉反应。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后比全身麻醉认知障碍、肺部感染率低,但麻醉效果劣于全身麻醉,术中有明显的牵拉反应。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应用椎管神经阻滞麻醉的分娩镇痛效果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1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及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待分娩的初产妇80例。其中观察组40例,临产后行椎管神经阻滞麻醉;非分娩镇痛组(对照组)40例,临产后不行椎管神经阻滞麻醉,两组均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并给予相应的处理。结果:两组产妇年龄、孕周、身高、头盆评分、体质指数、潜伏期疼痛等级、血压、心率及胎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产妇与非分娩镇痛组相比,疼痛程度、血压、心率、剖宫产率明显降低(P<0.05),器械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方法可以安全、有效地减轻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所承受的痛苦,显著降低剖产率,对产程及分娩结局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麻醉机全麻手术后患者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针对麻醉机细菌污染与手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分别使用环氧乙烷与含氯消毒液对麻醉机及其配件进行消毒处理后的效果,分析全麻手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采用环氧乙烷对麻醉机及其配件进行消毒处理后,经细菌培养检验,附着在机体及其配件上菌株阳性率为1.67%,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过的麻醉机及其配件阳性率为13.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675,P<0.01).结论 对麻醉机及其配件进行规范消毒处理对降低应用麻醉机全麻术后患者肺部感染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与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麻醉(简称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40例要求无痛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120例和腰硬联合麻醉组120例;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麻醉起效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 两种麻醉方法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均很好,腰硬联合麻醉组麻醉起效时间较硬膜外麻醉组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90.55,P<0.01);分娩方式(χ2=0.48)、催产素使用率(χ2=0.10)、新生儿Apgar评分(χ2=0.52)及产后尿潴留发生情况(χ2=2.11)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较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起效时间短,其镇痛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疝气修补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48例行疝气修补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给予七氟醚联合氯胺酮麻醉,B组仅给予氯胺酮。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变化情况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的起效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5);A组麻醉后、手术切皮时MAP明显低于B组(P0.05或P0.01);A组手术切皮时HR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七氟醚联合氯胺酮对于小儿疝气修补术麻醉在临床上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采用单纯全身麻醉方式(A组)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方式(B组)进行比较。结果: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单纯全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39,t=2.184,t=2.259;P<0.05);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和安氟醚4种维持麻醉的麻醉剂用量明显少于单纯全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09,t=2.089,t=2.564,2.360;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作为老年患者腹部手术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对脑电双频谱(BIS)监测下异丙酚镇静以及麻醉诱导和维持需求量的影响。方法32例ASAI-Ⅱ级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行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罗哌卡因组),每组16例。T9Ⅷ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连接BIS,硬膜外给药A组用0.9%的生理盐水,B组用0.15%的罗哌卡因,首次剂量10ml,然后以5ml/h持续硬膜外注射。以异丙酚3mg/s开始诱导,记录患者镇静状态、麻醉诱导和维持的异丙酚用量。结果达到镇静状态所需异丙酚剂量B组为(0.65±0.08)mg/kg,A组为(0.89±0.09)mg/kg,组间差异显著(P〈0.05)。B组异丙酚麻醉诱导剂量为(1.7±0.3)mg/kg,A组为(2.5±0.6)mg/kg,组间差异显著(P〈0.05)。术中维持BIS值在40-50所需异丙酚的剂量B组为(2.3±0.8)mg/(kg·h),显著低于A组的(4.0±1.4)mg/(kg·h)(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硬膜外罗哌卡因阻滞显著降低异丙酚镇静与麻醉诱导和维持的需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的影响,筛选能稳定感染性休克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稳定的麻醉方案。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手术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所采用的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38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试验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T1)、静注麻药5min后(T2)、插管时(T3)、插管5min后(T4)、切皮5min后(T5)、拔管5min后(T6)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氧代谢指标(血氧饱和度(Sp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动脉血乳酸的变化,分析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比较两组患者静脉麻醉药物用量。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体重指数(BMI)、感染休克原发疾病、入室前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SpO2、SvO2、动脉血乳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T2、T3、T4、T5、T6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较T1时均升高,但试验组在T2、T3、T4、T5、T6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T2、T3、T4、T5、T6时的SpO2、SvO2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乳酸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氯胺酮和芬太尼用量分别为(51.63±5.04)mg、(18.64±3.72)mg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降低全身麻醉用药量,降低麻醉药物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有效保持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稳定,避免休克患者因低血压、低氧代谢而加重感染休克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Deliberate hypotension was induced by using nitroglycerin (NG) during anesthesia in 13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 who underwent clipping surgery.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Changes in blood pressure were rapid and smooth,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NG. No patients showed resistance to the drug in this study. Heart rat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during induced hypotension while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rate-pressure product (RPP), which correlates with the myocardial oxygen demand. No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found in pH, PaO2, PaCO2 and base excess (B. E.) while the respiratory index (PaO2/FIO2) as an indicator of pulmonary oxygenation appeared to be significantly reduc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