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消毒隔离措施对重症监护病房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的影响.方法 分析我院2010年1 ~10月重症监护室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25例患者的可能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总结一整套确实可行的消毒隔离措施,并应用于2010年11月~2011年8月后重症监护病房管理.比较消毒隔离措施实施前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空气培养、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的双手细菌培养的菌落数.结果 实施消毒隔离措施前重症监护室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发生率为9.65%,而实施消毒隔离措施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发生率为4.32%,实施消毒隔离措施前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隔离措施实施后重症监护病房病室空气、医务人员双手及物体表面菌落数较消毒措施实施前明显减少,实施消毒隔离措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加强消毒隔离措施的实施能有效控制院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管理水平,以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方法通过对1997年1月~2004年12月医院感染监测项目进行比较,评价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实施系统化管理的效果.结果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系统化管理后感染率显著降低,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合格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加强系统化管理是降低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管理水平,以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方法 通过对1997年1月~2004年12月医院感染监测项目进行比较,评价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实施系统化管理的效果.结果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系统化管理后感染率显著降低,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合格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加强系统化管理是降低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3年6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模式。2013年7月~2013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患者为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指导下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模式。采取现场抽查、采样监测和标准评估等一系列手段,收集本科室在感染管理上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后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管理的各种监测资料。结果我科在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之前,共收治重症病人149例,发生医院感染34例,医院感染率22.8%;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共收治重症病人137例,发生医院感染12例,医院感染率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空气、使用中的消毒液、器械清洁合格率均高于实施PDCA前,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感染率均低于实施PDCA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法在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管理实践中的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情况,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2年12月ICU收治的21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了解ICU发生感染的情况。结果210例患者在ICU住院期间,发生感染有29例,占13.8%,明显高于同期普通病房平均医院感染率的5.3%;>60岁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47.7%,高于<60岁年龄组,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31.0%)、泌尿道(27.6%)、胃肠道(24.0%)等,基础疾病以心肺疾病感染率最高(30.0%),侵入操作越多感染率也相应增高。结论老年患者、心肺疾病及侵入操作等是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制度,做好基础护理等是减少ICU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1 247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和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加强人员培训与考核,重视病房环境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侵入性操作等护理管理措施。[结果]新生儿病房收治的1 247例患儿,发生感染11例,感染率仅为0.9%。与实施预防及控制感染护理管理前感染率3.5%比较,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加强医院护理管理,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可以显著降低新生儿病房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ICU)院内感染标准化预防护理流程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名护理人员为本研究执行者,随机抽取2016年7月~12月接受治疗的100例NICU新生儿为对照组,给予消毒灭菌、隔离等常规护理;选取2017年1月~6月接受治疗的100例NICU新生儿为观察组,采用院内感染标准化预防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预防护理工作质量变化及两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在病房清洁处理、消毒物品管理、手卫生依从性、空气监测合格率较实施前明显提升(P 0. 01,P 0. 05);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NICU院内感染标准化预防护理措施,能够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对本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315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资料调查与分析。结果该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连续5年共收治315例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43例,感染率为77.14%。主要感染部位是下呼吸道,其次是泌尿道。医院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是患者意识障碍、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有关。结论该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针对危险因素应采取减少机械通气与侵入性操作,加强消毒隔离等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981例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23例,感染率2.33%,感染部位以胃肠道为主,其次为呼吸道、皮肤黏膜、口腔、其他等,病原体以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缩短住院时间等相应措施可有效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发生肠杆菌医院感染的原因及对策。[方法]运用前瞻性调查和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5年11月—2017年11月重症监护病房发生肠杆菌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病人防御功能减退的情况下,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措施、多重耐药菌管理、重点部位预防控制等措施落实不到位是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科室应加强病房管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做好消毒灭菌工作,关注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加大督查力度,提高制度和措施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预防骨科病房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规范化护理管理前住院患者8 566例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后全年住院患者8 884例为观察组,比较规范化护理管理实施前后医院感染情况、病房室内空气、医护人员手表面、消毒灭菌物品采样检测结果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2013年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78%,明显低于未开展规范化护理管理的2012年医院感染发生率5.63%;消毒灭菌物品检测合格率为97.42%,护理人员手表面合格率为96.30%,室内空气检测合格率为97.93%,均显著高于未实施护理管理(2012年)的各项指标(P0.05);患者满意率为96.77%,明显高于2012年未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时的84.62%(P0.05)。结论: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医院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有利于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实施监控措施后效果的评价,探讨如何更好的控制感染。方法2008年8月至2010年9月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共164例患者,分析其可能引起感染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等监控措施,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施相应的监控措施后ICU患者的MRSA感染率较实施监控措施前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感染实施干预措施后ICU环境院感监测MRSA检出率较之前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ICU实施消毒隔离等监控措施的能有效减低MRSA感染,并可以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3.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入住 ICU的475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和物品表面、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微生物学监测,并对收集的资料和物品表面、手卫生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CU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2.6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74.74%,泌尿系感染占 11.58%,物品表面监测合格率为53.33%,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51.97%.结论:ICU的475例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和控制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方法采用强化培训和强制干预措施,以本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为对象,用前瞻性方法对实施干预措施前后医院感染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干预措施前的2007年,本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率为42.7%;干预措施后的2008年,医院感染率为27.36%,同比下降15.36%。干预措施后,医院感染致病菌分离率有所下降,以革兰阳性菌下降明显。结论加强手卫生管理,强制实施手卫生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原因,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环境标本细菌分离鉴定,对重症监护病房物体表面与住院病人带菌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在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内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等表面均检出鲍曼不动杆菌;从该病房5例感染病人痰标本中均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病人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等9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耐药。经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和控制抗菌药物使用之后,该病房内各监测对象均未检出鲍曼不动杆菌,也没有发生新的感染病例。结论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病人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与环境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带菌有相关性,所采取的防控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通过实施8S精益管理提高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手术室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监测资料,将2012年1~12月医院感染控制主要实施规范化管理措施分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引入8S管理理念(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学习、节约)分为观察组。查阅同期产科、普外科、骨科手术出院病人病历,分析比较两组手术室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监测资料数据,以及不同科室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据。结果:两组手术室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合格率比较手术间空气与医务人员手监测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实施8S精益管理,可以促进医务人员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专业文化素养,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有效降低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探讨预防感染的措施.方法 采集呼吸重症监护病房57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并比较机械通气患者与同期非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菌株的分布情况及两组患者常用抗生素对G-菌的耐药率.结果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57例医院感染患者中,24例机械通气患者感染G-菌株128株、G 菌株26株,33例非机械通气患者感染G-菌株35株、G 菌株16株;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感染的主要菌种;机械通气组常用抗生素物对G-菌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机械通气组(P<0.05).结论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机械通气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且菌株的耐药率高;护理上应重视病房管理、医务人员管理和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尤其加强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综合监护病房住院患者进行监测,掌握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各种影响因素,以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其医院感染率.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09年1~12月入住≥2 d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同时对3种置入性导管相关感染进行分析.结果:1 018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52例,感染率为5.1%,高于同期医院平均感染率;其中行深静脉置管234例,发生血液感染6例(2.56%);留置导尿管651例,发生泌尿道感染13例(2.00%);建立人工气道133例,发生呼吸道感染33例(24.8%).结论: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应作为重点监测部门;其收治的患者基础疾病严重、侵入性操作多、大量使用抗生素、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等均是导致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加强相关物品的消毒灭菌与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对置入性导管的患者进行监控,是预防控制综合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科病房医院感染隐患,提出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方法通过制定和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对新生儿科病房环境进行消毒管理,查找医院感染隐患,定期监测。结果该医院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不完善、方法不正确,工作流程不合理,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是新生儿科病房发生医院感染的隐患。加强新生儿科病房人员、环境、婴儿用品和医疗用品的管理,落实手卫生制度,定期监测等措施可以减少新生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使新生儿科病房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得到持续改进。结论严格执行新生儿科病房消毒隔离措施,杜绝医院感染隐患。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儿科病房患儿并发医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降低医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儿科住院患儿发生医院内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我院两年来共收治住院患儿4256例,发生医院内感染120例,医院内感染率为2.80%,在感染部位中以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最高为35%,其次为胃肠道感染所占比例为30%,120例医院内感染患儿共分离出病原菌105株。住院天数≥14d、应用免疫抑制剂、侵袭性操作、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年龄<3岁以及重症监护与医院内感染存在显著关联。结论:通过对医院内感染因素的分析,预防与控制儿科病房患儿医院内感染,把重点放在控制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方面,采取提高患儿免疫力,严格消毒隔离,合理应用抗生素,保证病房清洁及空气洁净等措施,降低医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