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应用高频超声诊断胭窝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胭窝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经本院手术或穿刺确诊的43倒胭窝囊肿的超声声像图。结果左侧18例占41.8%(18/43),右侧23例占53.4%(23/43),双侧2例占4.6%(2/43),囊肿合并感染4例占9.3%(4/43)。囊肿最大约68mm×42mm,最小约13mm×9mm。胭窝囊肿的超声表现为胭窝处边界清晰,圆形或椭圆形的液性暗区,无搏动。结论高频超声是诊断胭窝囊肿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贾涛  李富武 《河北医药》2010,32(20):2866-2867
目的探讨超声在胆管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58例胆管癌患者,其中肝内胆管癌22例,肝外胆管癌36例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肝内胆管癌的超声诊断准确率59.1%(13/22),误诊率40.9%(9/22),其中肝细胞癌5例,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3例,肝脓肿1例。肝外胆管癌超声定位准确率100%(36/36),诊断准确率83.3%(30/36);误诊率13.9%(5/36),其中胆管炎3例,结石l例,胰腺癌1例;漏诊1例。结论超声诊断胆管癌有较高的准确性,仍是肝外胆管癌首选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乳腺肿块的超声图像特征,探讨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种类乳腺肿块的超声图像特征,肿块边界,肿块内及肿块周边血供的观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超声诊断敏感性92.8%(116/25)乳腺良性肿块的诊断符合率83.3%(60/72),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37.3%(21/35)。结论:早期的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内乳头状癌,较难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8例乳腺癌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情况。结果彩色超声多普勒对乳腺肿块的诊断符合率为93.6%(73/78),误诊率为6.4%(5/78)。二维声像图的特点:形态不规则为76.9%(60/78),细沙粒样为53.6%(37/78),钙化后方衰减为23.1%(18/78),纵横比率≥1为20.5%(16/78);CDFI血流信号:0级为1.3%(1/78),Ⅰ级为9.0%(7/78),Ⅱ级为39.7%(31/78),Ⅲ级为50.0%(39/7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癌旁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改变的特点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从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癌旁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1)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发生率为55.9%(19/34),癌旁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的发生率为23.5%(8/34),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2)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的发生率为77.8%(14/18),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31.3%(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Ⅱ~Ⅲ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发生率为88.9%(8/9),高于I期的44.0%(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存在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甲基化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实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综合分析了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本院就诊经病理证实的65例乳腺实性结节肿块患者的二维超声(观察肿块的部位、形态、大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特点。结果 超声诊断乳腺癌22例中,术后病理证实19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6.4%,超声诊断乳腺良性肿块43例中,术后病理证实40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0%。;乳腺良性肿块43例中,超声血流检出率为58.1%(25/43).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块22例中,超声血流检出率为86.4%(19/2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实性结节的检出准确、简便;二维超声结合CDFI有利于对乳腺良恶性肿物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头孢噻肟与头孢曲松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研究头孢噻肟与头孢曲松治疗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之间收治的86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以上患者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纽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同样的对症支持治疗措施,对照组采用头孢曲松钠进行治疗,治疗组则采用头孢噻肟钠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统计并对比。结果从治疗效果来看,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7%(42/43)和86.0%(37/43),显效率分别为74.4%(32/43)和58.1%(25/43),治疗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良反应发生率来看,治疗组和对照纽分别为6.9%(3/43)和9.3%(4/43),对比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头孢噻肟在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疗效上优于头孢曲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张春云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2):2159-216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隐匿性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经手术及病理诊断为隐匿性甲状腺癌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单发癌结节45例(56.3%),多发癌结节35例(43.8%);135个病灶声像图中,边界不清的64个(47.7%),边界清无包膜的有66个(48.9%),边界清有晕环的5个(3.7%);结节内呈低或稍低回声型的100个(74.1%),混合性的28个(20.7%),稍强回声的7个(5.2%);结节内有血流信号50个(37.O%),其中较丰富者35个(70.0%),呈条状血流信号者15个(30.0%);35例甲癌中,结节中出现微钙化的31(88.6%),粗钙化3例(9.7%),弧形钙化1例(2.9%)。结论彩色多普勒检查对隐匿性甲状腺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颈部良恶性肿大淋巴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特点,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近年来我院就诊的150例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颈部检查,按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良性淋巴结肿大组及恶性淋巴结肿大组,分析其各自超声图像特点,并进行对比。结果①良性淋巴结肿大组43例(反应性淋巴结23例,结核性淋巴结20例),恶性淋巴结肿大组107例(淋巴瘤26例,转移性淋巴结81例)。②恶性淋巴结肿大组的患者淋巴结长径/短径(L/S)〉2者有94例(87.8%),淋巴结边缘模糊有60例(56.1%),淋巴门消失101例(94.4%),与良性淋巴结肿大组相比[分别为9例(20.9%)、7例(16.3%)、8例(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淋巴结肿大分为中央型、边缘型、淋巴门型、混合型及无血流型5种血流分布类型,良性组的比例分别为16.3%、9.3%、46.5%、18.6%、9.3%,恶性组比例分别为32.7%、24.3%、22.4%、13.1%、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有助于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与肝胆管癌的关系,以及该病的早期诊断和外科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发生率为5.9%,术前B超、CT及MRCP对肝胆管癌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57.15%(16/28)、46.43%(13/28)、40.00%(6/15)。根治性手术12例,姑息性手术12例,单纯活检4例。根治性切除组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4%(10/12)、58.34%(7/12),25.00%(3/12),姑息性切除组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66.67%(8/12)、8.33%(1/12),单纯活检组2例,分别在术后6个月内死亡。结论胆管癌的发生与肝胆管结石有关;对年龄〉40岁、病史长、反复感染的肝胆管结石患者,短期内消瘦和难以解释的肝区疼痛者,应警惕并发肝胆管癌的可能。提高疗效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四维超声成像在诊断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6例胃镜检查疑诊胃癌患者进行四维超声检查,然后基于统计分析对比分析两种诊断结果。结果46例胃镜检查疑诊胃癌患者中病理确诊41例,符合率89.1%(41/46);四维超声诊断胃癌37例,符合率80.4%(37/46),经卡方检验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者在胃癌诊断准确率上无明显的差异。另外,四维超声在胃癌术前分期中与病理诊断分期对比,准确率78.4%(29/37)。其中,早期胃癌4例,四维超声诊断准确率为50%(2/4),进展期胃癌33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1.8%(27/33)。结论进展期胃癌四维超声和胃镜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但四维超声检查无创、可重复,且在胃癌术前分期诊断中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妇产科经病理诊断确诊的8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及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患者数分别为20、12、22、26例,超声诊断分别为18、8、18、23例,超声诊断的总符合率为83.75% (67/80);经阴道超声诊断的49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黏膜下肌瘤)血流显示例数为14例,显示率为28.57%(14/49),动脉阻力指数(RI) =0.67±0.13;子宫内膜癌血流显示例数为18例,显示率为100.00%(18/18),RI=0.38±0.08,两种血流显示率及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准确率高,且能敏感地显示病变周围及内部的彩色血流信号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有利于子宫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彩超、X线钼靶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术前有乳腺彩超和X线钼靶检查的96例早期乳腺癌病例的影像学资料与病理结果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腺彩超诊断符合率75.2%(72/96),X线钼靶诊断符合率85.4%(82/96),二者联合应用诊断符合率95.8%(92/96)。结论乳腺彩超与钼靶对乳腺癌诊断均有较大的价值,联合应用可以充分发挥二者独特优势,提高早期乳腺癌诊断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14.
孙青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9):2908-2909
目的:探讨经腹部(TAS)与经阴道超声(TVS)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异位妊娠患者112例TAS与TVS的临床资料.结果:TVS组各种声像图表现(附件包块、胚芽、原始心管搏动、盆腔积液、子宫内假孕囊)阳性率均高于TAS组(P<0.05),TVS组诊断符合率97.32%高于TAS组的73.21%(P<0.05).结论:经TVS对诊断早期异位妊娠有极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乳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近年来本院收治60例乳腺患者的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资料,利用弹性成像5分评分法,对弹性成像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进行分析。结果病理结果:良性43例(55个结节),恶性17例(20个结节)。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恶性病变敏感性为85.0%,特异性为89.1%,准确性为88.0%。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鉴别乳腺肿瘤的良、恶性有其独到的优势,可提高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叶立  张建萍 《中国医药》2013,8(9):1294-1296
目的 探讨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征与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北京妇产医院2003年2月至2011年8月期间收治的39例13~21周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39例患者,以盆腔痛就诊者10例,占25.7%;痛经就诊者13例,占33.3%;痛经渐进性加重13例,占33.3%;血清糖类抗原(CA) 125 >35 U/ml 19例,占48.7%,B型超声提示盆腔包块者30例,占76.9%.患者均根据腹腔镜检查或开腹探查手术中所见确定临床分期,Ⅰ期9例(23.1%),Ⅲ期16例(41.0%),Ⅳ期14例(35.9%),且Ⅲ期及Ⅳ期患者术后病理回报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论 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易漏诊,要重视渐进性加重的痛经;盆腔检查中有无宫旁包块很重要;CA 125升高与本病有相关性;B型超声可以筛查盆腔异常包块,美国生育协会修正的标准分期法分期较高时多发现附件区肿块;腹腔镜检查可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早期发现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行肾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肾脏疾病患者89例,其中,选取在B超引导下行肾活检穿刺术的45例患者为穿刺组,对照组为常规诊断方法 44例患者,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临床好转率等情况。结果两组在后期并发症、临床好转率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穿刺组穿刺成功率为100%,取材良好43例,5例患者出现血尿,膜外小血肿3例,6例患者出现腰疼。结论在B超引导下行肾穿刺活检术,成功率高,取材质量高,并且操作安全,较常规诊断方法更能明确诊断肾脏病变,有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B超对于原发性肝癌的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B超和血清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结果原发性肝癌AFP诊断的符合率为66%;B超检查诊断的符合率为9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检查假阴性率为34%;B超检查,假阴性率为8%,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检查简便、经济、无创,不但可以作为高危人群中的肝癌的普查、筛选的主要手段之一,并且可以作为肝癌诊断的首选检查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超声对105例乳腺肿块患者病变的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回声,以及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肿块的血流分布特点以及频谱多普勒测及血流参数阻力指数(RI)的大小,进行综合观察分析.结果 对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达87.6%(92/105).结论 超声诊断乳腺癌为临床首选,费用低,无创伤无副作用,可反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