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郭丽  吴航  吉训明  方薇 《眼科》2007,16(4):246-249
目的评价超选择动脉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初步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1例(21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主要指标视力及手术并发症。方法经检眼镜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21例,通过Seldinger技术经微导管超选择眼动脉推注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21例患者中10例经超选颈内动脉造影显示眼动脉主干狭窄和阻塞,11例眼动脉主干显影,全部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前、治疗后3天视网膜中央动脉显影时间分别为(38.18±10.86)秒、(12.65±3.30)秒(t=-11.89,P=0.000)。平均随访(3.23±1.26)个月。治疗后4例患者视力>0.25,9例视力不同程度改善,8例视力无变化。结论超选择眼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可改善患者视力,但需迅速完成内科、神经科及眼科诊断.尽快治疗。  相似文献   

2.
吕秋真  曹淑芹  李秋婷 《眼科》2002,11(4):210-210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眼科急症之一 ,我院自 2 0 0 0年3月~ 2 0 0 1年 5月应用尿激酶颈内动脉注射快速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6例 ,取得一定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6例患者均明确诊断为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栓阻塞 ,均为单眼发病。年龄最大 76岁 ,最小 5 0岁 ,5 0~ 6 0岁者 3例 ,6 1~ 70岁者 2例 ,70岁以上者 1例。从发病到溶栓时间 2小时以内者 2例 ,2~ 6小时者 3例 ,6~ 9小时者 1例。溶栓前患眼视力眼前手动 2例 ,光感 2例 ,眼前数指 1例 ,0 0 2者 1例 ;均为视力突然丧失 ,患者瞳孔散大 ,直接对光反应消失 ,视盘境界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6例从股动脉插管行主动脉弓造影观察双侧颈动脉、再行选择性颈内动脉造影的CRAO患者以及其中12例患者应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颈内动脉严重狭窄3例和眼动脉开口处阻塞1例未进行溶栓治疗。眼动脉主干阻塞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12例患者,成功地进行了溶栓治疗。手术后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过程中未见全身不良反应。结论超选择性眼动脉插管溶栓治疗CRAO,可恢复患者部分视力。由于病例较少,对其确切疗效以及危险性尚有待于进一步评估。(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20-2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视膜中央动脉栓塞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9例患者经超选择性眼动脉插管,用尿激酶18~75万U直接灌注溶栓治疗。结果其中8例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例患者视力与治疗前相比没有变化;各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介入溶栓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视力不同程度的提高。临床疗效与发病时间、尿激酶用量及治疗前视力不呈正相关。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安全、可靠的。(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22-24)  相似文献   

5.
薛爱玲  张卯年  姚毅 《眼科研究》2005,23(2):217-217
尿激酶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传统的方法剂量偏小,效果不理想。我们采用大剂量、连续多日尿激酶溶栓治疗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各1例,报告如下。例1:患者男,34岁。因"右眼突然视物不见2d"入院。患者自诉2d前双眼黑朦,数分钟后左眼恢复正常,右眼视物不见,当地医院诊断为:右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球后注射及静脉滴注扩血管药物,未见好转。患2型糖尿病10年,药物治疗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早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变化的临床研究.方法 收集2006年9月至2009年7月经确诊并在发病12h内进行溶栓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所有患者均记录年龄、性别、全身病史、发病至溶栓时间、眼底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术后48 h复查视力、眼底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后1月复查,记录视力及眼底检查,并进行对比.结果 24例患者发病至溶栓的平均时间(8.39±3.24)h,溶栓治疗前臂一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明显延长,平均(29.34±7.83)s,治疗48 h后眼底血管造影显示,臂一视网膜动脉充盈时间明显缩短,平均(15.48±4.33)s,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月,复查荧光血管造影,臂一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平均为(15.76±3.12)s,与治疗48 h对比无差异.发病时视力低于0.05患者20例占83.3%,0.05~0.1者4例占16.7%,治疗48 h后视力低于0.05患者7例29.2%,0.05~0.1,6例占25%,高于0.1者11例占45.8%,其中2例高于0.5,占8.3%;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患眼视力获得提高的病人数量对比变化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月视力低于0.05患者5例占20.8%,0.05~0.1者6例占25%,超过0.1患者13例占54.2%,与治疗前患者视力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局部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及时有效恢复早期阻塞的视网膜神经组织的血流灌注,改善早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视力,但此研究缺乏与传统治疗方法对照研究,同时该治疗方法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对比.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行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眼底彩照、荧光血管造影及黄斑OCT改变,了解溶栓前后视网膜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收集在我科行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17例,溶栓前、溶栓后48h行眼底彩照、黄斑OCT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记录溶栓前、溶栓后48h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后臂-视网膜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术后1个月复查眼底彩照和OCT改变。结果患眼溶栓前及溶栓后48h,OCT显示黄斑明显增厚,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分别为(265.00±105.93)μm及(269.00±99.04)μm,与对侧健眼的(161.00±18.06)μm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疗后1个月黄斑变薄,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为(139.00±34.11)μm,与治疗前、治疗后48h及对侧健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眼底彩照显示,溶栓前视网膜中央动脉明显变细,后极部视网膜灰白色水肿,黄斑樱桃红;溶栓后48h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恢复,视网膜水肿仍同前;溶栓后1个月,视网膜水肿逐渐减轻,但视盘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出现不同程度萎缩。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示溶栓前臂-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明显延长,分别为(30.65±7.11)s及(39.82±7.06)s;溶栓后48h则显著缩短,分别为(14.58±2.79)s及(22.76±4.84)s,溶栓前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选择性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及时有效恢复视网膜血供,缩短臂-视网膜显影及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时间,但即使迅速恢复了视网膜中央动脉血供,仍可出现视网膜神经组织不同程度的组织形态学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7例7眼采用介入溶栓的疗效。方法导管介入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或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行造影后,用尿激酶10~30万u直接灌注行溶栓治疗。结果7眼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荧光造影示视网膜动脉再通。结论介入溶栓是治疗CRAO的有效方法,视力恢复与阻塞部位、程度、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采用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前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表现,了解溶栓治疗对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灌注的改善情况.方法 收集2006年2月至2009年5月在我科采取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CRAO患者,观察患者溶栓前后眼底情况并记录溶栓前、溶栓后48h、溶栓后1个月的荧光血管造影臂-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并进行对比.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CRAO患者24例,溶栓前臂-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平均为(28.87±6.85)s,溶栓后48h及1个月臂-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分别为(15.21±4.01)s及(15.71±3.43)s,与溶栓前对比显著缩短,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溶栓前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平均为(40.17±8.55)s,溶栓后48h及1个月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分别为(22.25±4.73)s及(21.71±3.77)s,与溶栓前比较缩短,差异也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溶栓后1个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内层水肿逐渐减轻,但视盘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出现不同程度萎缩.结论 选择性介入溶栓治疗CRAO可及时有效恢复视网膜血供,缩短荧光造影的臂-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时间,但即使迅速恢复了视网膜中央动脉血供,仍可会出现视网膜神经组织不同程度的组织形态学损害.  相似文献   

10.
降纤酶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降纤酶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 ,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方法 :经诊断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 2 6例患者给予降纤酶溶栓及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 ,疗程 18天~ 5 9天 ,平均 46天。结果 :治疗后视力显效率 76 9% ,有效率 92 3 % ,治疗前后视力有极显著差异P <0 0 0 1,视野缺损治疗前 79 73± 13 94( % )治疗后减少至 3 9 15± 19 96( % ) ,P <0 0 0 1有显著性差异 ,纤维蛋白原治疗前 3 79± 0 7( g/L) ,治疗后 2 14± 0 3 7(g/L) ,P <0 0 0 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降纤酶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时效性强 ,疗效确切、安全、并发症少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介入溶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严重影响视功能的眼部疾病,其后果极为严重。最近的局部动脉内介入溶栓疗法给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的预后带来新的希望。本就目前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介入溶栓治疗方面的有关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又称为眼卒中,常导致急性无痛性的视力丧失。CRAO的保守治疗措施有眼球按摩、降低眼压,使用血管扩张药物等,均在临床应用中收效甚微。随着动脉内溶栓(IA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展现出来积极的作用,IAT也逐渐被应用到CRAO的治疗中,并显示出一定的疗效。IAT是通过微导管将纤维蛋白溶解药物直接注入眼动脉,从而溶解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栓子,以恢复视网膜的血流。从理论上讲,CRAO患者接受IAT治疗后应该具有与脑卒中治疗相同的良好效果,但目前各项临床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本文总结了IAT治疗CRAO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提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为IAT在CRAO治疗中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比选择性眼动脉溶栓及传统常规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治疗前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了解两种治疗方法对视网膜中央动脉血供改善效果.方法 收集病人为非随机对照,根据患者是否同意溶栓或有溶栓禁忌证分为介入溶栓组及常规治疗组,记录所有患者年龄、性别、全身病、发病到治疗时间、患眼眼底检查、治疗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治疗48h及1月后的眼底及荧光血管造影结果.对比治疗前后荧光血管造影臂-视网膜显影时间、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结果 溶栓治疗组发病时臂-视网膜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明显延长分别为(28.76±6.81)s及(40.44±8.48)s,治疗48h及1m后复查显示臂-视网膜显影时间(15.36±4.03)s和(15.84±3.42)s,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22.28±4.63)s和(21.72 4±3.55)s,与治疗前对比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治疗组发病时臂-视网膜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一静-脉显影时间亦明显延长分别为(29.81±6.08)s及(38.33±7.41)s,治疗48h后臂-视网膜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29.19±6.27)s及(37.85±7.79)s,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月后臂-视网膜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24.38±6.69)s及(33.56±6.43)s,较治疗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仍较溶栓组显影时间延长.眼底检查1月复查时均出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及视盘不同程度萎缩,但常规治疗组损害更重.结论 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较常规治疗方法更及时有效恢复视网膜血供,缩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臂-视网膜显影及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时间,但即使迅速恢复了视网膜中央动脉血供,仍可会出现视网膜神经组织不同程度的组织形态学损害.  相似文献   

14.
高压氧治疗眼底病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1995~ 2 0 0 2年应用高压氧加常规药物治疗眼底病10 0例 113眼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者 10 0例 113眼 ,男 6 9例 ,女 31例 ,年龄 7~ 6 9岁。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 (简称中浆 ) 2 3眼 ,视神经萎缩 2 0眼 ,眼外肌麻痹 6眼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10眼 ,老年性黄斑变性 8眼 ,球后视神经炎 9眼 ,外伤性视网膜震荡 31眼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6眼。病程 3h~ 11a;疗程10~ 4 0次 ,平均 2 2次。1.2 方法 采用 4人氧舱治疗 ,将患者置于高压氧舱内 ,在高压氧环境下 ,采用面罩吸氧 30 m in,共 2次 ,期…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动物模型及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 usion, CRAO )是致盲的眼科急症之一。通过玻璃体腔内注射药物、视网膜中央动脉球后夹持、颈动脉或眼动脉注入动脉粥样硬化颗粒或血小板凝集物等方法可建立CRAO模型并有助于研究该病的转归及治疗。目前临床应用局部介入溶栓的方法治疗CRAO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由于受导管本身和介入技术等因素限制,微导管只能放在眼动脉近端,而不能直接放入视网膜中央动脉内。通过玻璃体切割手术,超微导管能直接插入视网膜中央动脉内,使介入溶栓的疗效更加可靠。现就CRAO的动物模型建立及介入治疗的最新进展加以综述。(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269-332)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基于眼卒中中心绿色通道的超选择眼动脉内溶栓(IAT)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RAO)的早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干预性、单中心临床研究。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接受IAT治疗的RAO患者38例38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由眼卒中中心绿色通道入院。采用Snellen视力表检测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 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测量患者双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深层毛细血管丛(DCP)、视盘周围毛细血管网(RPC)血流密度和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患眼中, 成功行IAT治疗34只眼;因患眼同侧颈动脉或颈内动脉完全闭塞, 导管无法上行插入眼动脉, 未能成功行IAT治疗4只眼。治疗后1~3 d采用治疗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眼BCVA以及SCP、DCP、RPC血流密度和CRT的变化。记录绿色通道救治相关指标:发病至首诊医院(发病-首诊医院)时长、发病至眼卒中中心(发病-眼卒中中心)时长。患眼与对侧健康眼治疗前血流密度、CRT比较采用独立样本Ma...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眼科临床的急诊之一,由于其发病迅速,预测性差,可造成视网膜急性缺血缺氧,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致盲.药物治疗作用甚微,鲜有抢救成功的报道,近年来我院采用经血管内超选眼动脉溶栓治疗该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眼科临床的急诊之一,由于其发病迅速,预测性差,可造成视网膜急性缺血缺氧,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致盲。药物治疗作用甚微,鲜有抢救成功的报道,近年来我院采用经血管内超选眼动脉溶栓治疗该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40岁以下视网膜动脉阻塞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15眼40岁以下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的眼底表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血液学检查、病史及预后。结果 13例中,男11例,女2例,2例患者双眼发病。中央动脉阻塞13眼,分支动脉阻塞2眼。38%的患者(5例)有心血管疾病、其他病因有血管炎(2例)、大量饮酒(1例)、吸烟(2例)、外伤(1例)等。经治疗后,67%的患眼视力有所提高。结论 年轻人视网膜动脉阻塞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心瓣膜等心血管疾病是引起本病的主要相关病因,不全阻塞是其临床特点,积极治疗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0.
氩激光早期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1997年我们对视网膜静脉阻塞8例9眼采取氩激光早期治疗,定期复查荧光照影,酌情补充光凝,随访这些病人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对象:视网膜静脉阻塞8例9眼,患者年龄61~75岁,男性5例,女性3例。颞上分枝静脉阻塞3眼,颞下分枝静脉阻塞2眼(其中1例伴视网膜动脉阻塞),中央静脉阻塞4眼,治疗前视力;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眼视力指数~0.12,分枝静脉阻塞视力0.04~0.4。激光治疗时机均选择视网膜静脉阻塞早期发病两周至两个月之内进行,其中一眼于发病两周时给予光凝。2.治疗方法:治疗前检查,包括裂隙灯。直接眼底镜、荧光血管造影,根据结果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