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武汉市社区居民生活习惯及行为现状,为社区健康促进和探索医学高等院校介入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提供相关资料。[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武汉市10个社区共2 026位居民进行生活习惯及行为状况调查。[结果]75.6%居民不吸烟;79.6%不饮酒;每天摄盐5g~6g者占50.6%;66.7%食用油较少;53.7%不喝牛奶;48.2%每天睡眠时间7h~8h,56.6%每次运动时间少于30min。[结论]武汉市部分社区居民能基本做到限酒、低盐、低脂的日常饮食习惯,建议坚持健康、科学、合理的膳食习惯。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广州市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需求情况,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天河区990名社区居民,采用问卷调查居民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社区健康管理需求情况、社区健康教育需求情况等。[结果]居民参与社区健康管理意愿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青年人、高学历、1年内生病次数较多、未患慢性病、月健康投资高、自评健康状况较好、参与社区健康教育活动、进行自我健康管理的居民参与社区健康管理的意愿更高(P0.05);居民社区健康教育需求情况表明:手机推送消息(53.03%)、健康教育讲座(48.28%)和医务人员(43.33%)是社区居民获取健康教育知识的主要途径,慢性病管理(80.10%)、健康体检(66.06%)、运动指导(53.03%)和膳食管理(51.41%)是居民关注较多的健康教育知识。[结论]应增强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创建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和社区健康教育知识共享平台,搭建集"健康档案、健康管理、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为一体的健康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市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现状和居民的健康相关行为现状,分析部分健康相关行为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8个社区(村)6 832人,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某市社区居民家庭健康调查表》中的社区居民健康相关行为问卷和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问卷分问卷进行调查,运用SPSS 17. 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有吸烟(OR=1. 631)、饮酒(OR=1. 205)、重度生活压力(OR=2. 340)、睡眠质量一般(OR=1. 923)、睡眠质量不好(OR=3. 192),保护因素有进行体育锻炼(OR=0. 459)、很健康的心理情况(OR=0. 341)。[结论]进一步加强社区居民,特别是未患高血压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不断改善其健康相关行为,以降低高血压患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市居民社区教育活动参与态度及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天山区、开发区、沙依巴克区中随机抽取544名社区居民进行社区教育活动参与态度、生活质量现状问卷调查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乌鲁木齐市居民整体社区教育参与态度评分为(87.910±10.482)分,整体生活质量评分为(107.280±13.175)分,不同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年收入、参与社区教育时间及参与社区教育频率的居民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社区教育活动参与态度总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呈正相关(r=0.790,P0.05)。[结论]多元文化的社区教育活动有助于满足乌鲁木齐市居民的精神生活需求,增强社区归属感,提升自我实现的能力和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5.
社区护理在居民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改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及健康意识,指导其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社区居民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利于健康的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社区人群调查表,对社区居民200人进行调查,并有针对性的采取健康教育。[结果]48.0%、64.5%的居民不知道自己的血压、血糖、血脂值;33.4%平时不注意自身健康的;48.7%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选择有益于健康的饮食与运动。护理干预前后两组居民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居民的健康意识较差,社区工作人员加强健康教育后,帮助居民纠正不健康的行为方式,改变不良习惯,促进其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及健康意识,指导其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社区居民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利于健康的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社区人群调查表,对社区居民200人进行调查,并有针对性的采取健康教育.[结果]48.0%、64.5%的居民不知道自己的血压、血糖、血脂值;33.4%平时不注意自身健康的;48.7%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选择有益于健康的饮食与运动.护理干预前后两组居民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居民的健康意识较差,社区工作人员加强健康教育后,帮助居民纠正不健康的行为方式,改变不良习惯,促进其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社区定向培训对社区护士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社区护士采取以问题为基础、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培训1个月,社区受训护士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干预;采用自制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流行病学与健康教育满意度问卷调查,对受训护士所在社区的居民进行调查,比较既往社区护士健康教育和培训后3个月健康教育效果。[结果]社区居民对常用健康评价指标的认知、健康保健知识的理解把握较前有明显提高(P〈0.01);健康行为进一步巩固(P〈0.01);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结论]合作学习模式为社区护士创设了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情景,能够调动社区护士的学习积极性,促进社区护士健康服务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团队的健康信念模式(KAP)干预对中老年居民及骨质疏松病人影响。[方法]在已签约家庭医生的本社区居民中进行骨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抽取-2. 5T-1. 0的社区居民100人、T≤-2. 5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病人31例,由专人上门按卷按项目进行书面问卷调查。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各进行1次,内容为一般情况、骨质疏松知识问卷、骨质疏松自我效能、骨质疏松预防的自我管理行为、骨质疏松健康促进需求,对比干预前后差异。[结果]干预前社区居民组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知识得分(4. 51±2. 32)分,骨质疏松病人组得分(5. 62±2. 18)分,干预后两组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前两组病人的骨质疏松自我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后骨质疏松病人组自我效能得分均高于社区居民组(P0. 05)。社区居民组、骨质疏松病人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行为得分高于干预前(P0. 05),而社区居民组生活方式自我管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多数被调查者(99. 0%)表示有预防骨质疏松的需求,高于干预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加强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有利于病人形成健康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小屋"的跨理论模型健康教育在社区老年人健康体检行为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多阶段抽样法,选取2016年—2017年盐城市100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0人)和观察组(50人),干预前对研究对象进行统一的基线调查,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干预方法,观察组采取跨理论模型的健康干预方法,1年后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健康体检行为阶段改变情况、居民健康体检知识得分及健康体检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前后各行为阶段人数变化、健康体检知识得分及自行体检人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后两组各行为阶段人数、居民健康体检知识得分及自行体检人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跨理论模型教育模式能有效地改变社区老年居民的健康体检行为,为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区管理对胃食管反流病病人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9例胃食管反流病病人给予社区综合管理,管理时间为5个月,管理方法分为集中教育和小组管理,集中教育在社区医疗中心活动室进行,小组管理形式有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主要管理内容为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以胃食管反流症状和病人生活质量为评价指标。[结果]经社区管理后,病人胃食管反流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改善,管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管理能激发病人的参与意识,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通过一系列健康促进行为,他们的胃食管反流病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1.
苑秋兰  王春梅 《护理研究》2011,25(7):604-606
[目的]了解聊城社区中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症(OP)知识的认知及自我效能情况,为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对聊城社区110名中老年人,应用OP相关健康行为问卷及骨质疏松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聊城社区110名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知识得分较低,不同学历及职业之间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职业、钙摄入量组之间自我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聊城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知识知晓率有待提高,需进一步开展骨质疏松症知识的健康教育,以提高社区中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社区定向培训对社区护士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社区护士采取以问题为基础、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培训1个月,社区受训护士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干预;采用自制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流行病学与健康教育满意度问卷调查,对受训护士所在社区的居民进行调查,比较既往社区护士健康教育和培训后3个月健康教育效果.[结果]社区居民对常用健康评价指标的认知、健康保健知识的理解把握较前有明显提高(P<0.01);健康行为进一步巩固(P<0.01);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结论]合作学习模式为社区护士创设了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情景,能够调动社区护士的学习积极性,促进社区护士健康服务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城乡接合部社区居民在健康教育前后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高血压危险因素及危害的知晓情况,为社区常见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性意见。[方法]通过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城乡接合部社区居民进行健康宣教,并在健康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比较社区居民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高血压危险因素及危害的知晓率。[结果]健康教育后城乡接合部社区居民对常见慢性病危险因素及危害的知晓率与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城乡接合部社区居民对常见慢性病危险因素及危害认识不足,加强健康教育和早期健康干预是防治社区居民慢性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社区人群对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知信行现状,让社区居民知晓缺血性卒中早期救治的重要性。[方法]采用自制的"社区人群对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知信行调查问卷"对北京地区10个社区中296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北京地区社区人群对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知信行总分为(72.19±9.02)分,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婚姻状况、职业、月收入社区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社区人群缺血性脑卒中态度及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地区社区人群对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知信行水平亟待加强,应针对社区人群特点加大社区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聊城社区中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症(OP)知识的认知及自我效能情况,为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对聊城社区110名中老年人,应用OP相关健康行为问卷及骨质疏松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聊城社区110名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知识得分较低,不同学历及职业之间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职业、钙摄入量组之间自我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聊城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知识知晓率有待提高,需进一步开展骨质疏松症知识的健康教育,以提高社区中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康志愿者在社区健康促进活动中的实践与效果。方法对5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培训,培训后与社区医务工作者一起向居民开展健康促进活动。结果健康促进活动后,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率较活动前高;居民健康知识和行为优于活动前,活动前后比较,均P〈O.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展健康志愿者参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对社区居民疾病的控制,健康知识知晓及健康行为形成等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企业社区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企业社区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对企业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并采用统一格式的问卷调查表调查社区居民健康教育效果,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区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及遵医行为明显提高。[结论]对社区居民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要形式的卫生知识宣传是防治常见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足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的影响。[方法]以社区居民糖尿病行为干预基线调查表为研究工具,通过对社区81例糖尿病病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病人在相关知识、健康信念、生活与行为方式方面的情况,监测病人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足背皮肤温度和颜色、动脉搏动和压力觉情况等指标,分析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在相关知识、健康信念、生活与行为方式方面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空腹血糖、清晨血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优于干预前(P0.05),病人皮肤温度觉、足背动脉搏动、足部压力觉正常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在社区开展糖尿病足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机体代谢指标,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降低糖尿病病人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社区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某社区240例65岁以上老年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两组均建立健康档案,观察组开展健康教育,对照组不进行健康教育。1年后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社区老年人自我保健能力及健康行为的效果评价,包括心理状态、合理用药、自护技巧、合理饮食、适时活动及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等。[结果]观察组老年人在心理状态、合理用药、自护技巧、合理饮食、适时活动及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健康教育有利于社区老年人养成健康行为,提高其自我保健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在社区鼻咽癌放疗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社区鼻咽癌放疗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授课式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同伴教育;健康教育持续12个月。比较两组病人在宣教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的健康知识、参与积极性、自我护理能力及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健康知识、参与积极性、自我护理能力等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伴教育应用于社区鼻咽癌放疗病人健康宣教,有助于促进病人参与积极性及病人之间的相互支持,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