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外胆管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肝外胆管癌患者超声资料及诊断结果 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依据超声声像图将胆管癌分为4类:乳头型、团块型、狭窄型和截断型;间接征象为肝内及肝外胆管扩张,肝内及肝门部淋巴结转移和腹水等.超声确诊44例,诊断符合率为91.6%(44/48).结论 超声能较准确地判断胆管癌的形态、大小及周围淋巴结肿大等异常回声,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胆总管扩张声像图的彩超表现与胆道术后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彩超电脑声像仪检测192例胆道术后综合征患者。结果 192例胆道术后症状反复发作的患者进行彩超探查显示,胆囊管残端过长"假性胆囊"12例(6.2%),胆总管扩张80例(41.7%),胆总管残余结石58例(30%),肝内胆管扩张22例(11.4%),肝内胆管结石20例(10.4%),正常声像图44例(22.9)。正确诊断率90.4%。结论 B型超声对胆道术后综合征与声像图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对肝内胆管积气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超声诊断为肝内胆管积气患者的声像图表现。结果:肝内胆管积气的声像图表现为:沿肝内胆管走行分布的多条强回声光带。其前缘紧贴肝内胆管前壁,后方声影稀疏,呈彗星尾征,其后壁部分显示不清。强回声光带内光点动态观察、随呼吸运动或随体位的改变而有气体闪烁样变化。结论:超声检查可明确显示肝内胆管积气的分布部位及其程度。可为临床明确病因和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药实践》2017,(2):130-132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病的彩超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住院治疗的52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彩超对肝胆结石疾病的鉴别诊断效果和诊断价值。结果:52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经彩超检查显示其结石大小范围为0.3~3.2 cm,肝左叶结石居多,肝左叶结石分布例数显著高于肝右叶分布例数以及左侧、右侧肝内胆管结石分布例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管结石典型的声像图主要表现为肝脏内顺着左侧和右侧胆管走形,并依附于胆管呈现出柱状和簇状分布特征,可见条索状、斑点状、团块状等多发泥沙样结石,以及不规则的强、高回声。结论:彩超检查是临床上诊断肝胆结石疾病的重要方式之一,经超声多切面和多角度扫描以及参考门静脉处血流动力学可对肝胆结石做出准确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5.
胆管癌46例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管癌患者的CT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经皮穿刺活检并病理证实的胆管癌患者的资料,总结其CT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结果 12例肝内胆管癌CT平扫表现为类圆形、不规则形的低密度肿块,肝内胆管扩张66.7%(8/12),肝叶萎缩41.7%(5/12),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周边轻度强化;延迟扫描随时间延长,病灶逐步强化,尤其9min后,所有病灶均高于正常肝实质密度.肝门部胆管癌24例均显示肝内胆管扩张,形态呈"软藤样",21例显示肝门区软组织肿块,另3例仅显示胆管壁增厚、狭窄或中断,可合并肝门淋巴结、后腹膜淋巴结、网膜转移及腹水.肝外胆管癌10例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增大、胆总管突然截断或胆总管不规则狭窄.结论 CT可较清晰的显示胆管癌病变、胆管扩张程度及对周围浸润范围,对早期发现胆管癌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肝穿病理确诊的22例PBC患者超声声像图特点,包括观察肝脏形态、内部实质回声、胆管走行等,测量肝内外胆管和门静脉主干内径。结果 22例PBC患者的超声特点为:肝脏实质回声较强,分布不均匀,肝内胆管可有轻度扩张,与肝外胆管扩张程度不成比例。胆管壁轻度增厚、回声增强,呈弥漫分布短线样改变,胆管后方回声轻度增强。晚期患者可出现门脉高压超声表现。结论 PBC患者具有特征性超声图像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和病因分析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管癌患者的CT征象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的胆管癌患者的CT资料。结果胆管癌可出现多种CT影像表现,各种类型的胆管癌有其不同的CT平扫增强扫描表现,可表现为类圆形不规则形的低密度肿块,也可表现为肝内胆管蚯蚓样迂曲扩张,形态呈“软藤样”和肝内外胆管梗阻性扩张。结论CT可较清晰的显示胆管癌原发病变、胆管扩张程度及对周围浸润范围,对早期发现胆管癌和鉴别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对胆系结石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临床和病理证实的的120例胆系结石患者的声像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胆囊结石78例,肝内胆管结石15例,肝外胆管结石19例,误诊8例。结论B超对胆系结石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外胆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结合手术病理结果及经皮胰胆管逆行造影检查(ERCP),分析胆管疾病声像图特征,总结超声漏误诊原因,明确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胆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347例肝外胆管疾病,超声诊断符合率89.05%,其中肝外胆管结石符合率88.59%(233/263),胆管癌符合率88.89%(40/45),胆道蛔虫病符合率88.89%(24/27),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符合率100%(12/12),漏、误诊率10.95%(38/34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外胆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对胆系结石的临床价值和鉴别.方法 对临床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40例胆系结石患者的声像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胆囊结石162例,肝内胆管结石30例,肝外胆管结石38例,误诊16例.结论 超声对胆系结石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贾涛  李富武 《河北医药》2010,32(20):2866-2867
目的探讨超声在胆管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58例胆管癌患者,其中肝内胆管癌22例,肝外胆管癌36例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肝内胆管癌的超声诊断准确率59.1%(13/22),误诊率40.9%(9/22),其中肝细胞癌5例,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3例,肝脓肿1例。肝外胆管癌超声定位准确率100%(36/36),诊断准确率83.3%(30/36);误诊率13.9%(5/36),其中胆管炎3例,结石l例,胰腺癌1例;漏诊1例。结论超声诊断胆管癌有较高的准确性,仍是肝外胆管癌首选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药实践》2013,(10):742-745
目的:总结Carol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探讨Caroli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1例8岁小儿因发热、腹痛和肝大入院,超声检查发现肝内胆管囊状扩张,伴有中心圆点征,超声诊断为Caroli综合征。回顾性分析Carol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及超声诊断,并综合相关文献报道。结果:超声检查Caroli综合征的"中心圆点征"为该病的特征性声像图表现。肝内胆管囊状扩张与先天性肝纤维化有关,临床表现为胆汁异常、门静脉高压和肾小管囊性扩张。通常的临床症状为黄疸、胆管炎,实验室检查有转氨酶、尿素氮和肌酐升高。结论:Caroli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超声对肝内胆管积气的诊断价值,对我院诊断为肝内胆管积气的18例患者声像图表现综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均为2004年10月至2006年5月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男性8例,女性10例;年龄23~77岁,平均48.3岁。其中有胆道手术史者15例(胆囊切除术者9例,括约肌成形术、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及胆总管空肠吻合术、肠内引流术胆肠吻合术者6例),肝内胆管肿瘤累及肝脏并伴有产气杆菌感染者2例,外伤所致肠管破裂并肝内胆管积气1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9 例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结果 49例患者中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1.6%,误诊率为6.9%,漏诊率为13%.结论 大部分甲状腺癌有较典型的高频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高频彩超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高的价值,因存在一定比率的误诊和漏诊,诊断时必须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5.
崔雅惠 《医药世界》2009,(9):536-537
目的:探讨彩超检查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84例异位妊娠的超声特征,对术前彩超诊断与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彩超诊断符合率为94%,误诊率为6%,声像图主要表现为盆腔内不同回声团块,盆腹腔内积液。结论:超声检查对异位妊娠诊断及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声像图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5年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超声科诊断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6例,总结其超声声像图特点,并与MRI检查及出生后超声、手术病理进行对比,分析产前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6例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病例,均经胎儿MRI检查证实,所有孕妇均选择保留胎儿,其中5例足月分娩,1例于35周早产,6例患儿于出生后6个月内行胆总管囊肿手术,病理结果均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产前超声声像图特点:①腹腔囊性包块;②囊性肿块回声与胃泡不相通,可与胆囊或肝内胆管相通;③可伴有肝内胆管扩张;④肿块内部无血流信号显示,肿块周边见肝动脉样血流信号。结论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具有典型的声像图改变,产前超声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并分析甲状腺癌超声检查的声像表现,总结超声检查方式在甲状腺癌临床诊治中的意义与价值。方法对54例确诊为甲状腺癌的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对比同期124名良性结节患者的资料,分析甲状腺癌患者超声检查声像图的表现,以此评价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甲状腺癌患者的声像图有以下特点:形态为圆形和不规则形、边界较模糊、结节内低回声、沙粒状钙化、结节内血流紊乱,速度快、颈部存在肿大淋巴结。结论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病感染的患者超声图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784例经ELISA免疫学检测华支睾吸虫病阳性的患者二维超声资料。结果 784例患者的超声结果显示,398例超声声像图发生改变,其中275例肝内光点增多、增粗,83例脂肪肝,32例肝内胆管扩张,尤其以外周胆管扩张明显,17例胆管结石或局部钙化点,199例胆囊异常,15例脾大。常规药物治疗后0.5~1.0年复查超声,587例ELISA试验转阴性,119例肝内实质光点改变,54例脂肪肝,21例肝内胆管扩张,8例患者肝内钙化病灶。结论超声检查对诊断华支睾吸虫病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门型胆管癌的CT表现。方法: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型胆管癌的CT表现。结果:肝门区软组织肿块8例,增强扫描随时间推移,肿块逐渐强化;3例为局限性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呈"鼠尾状";2例管壁呈浸润性不规则增厚。所有病例肝内胆管均有不同程度扩张,呈"蟹足状"或"软藤状"。结论:CT检查可以准确地诊断肝门型胆管癌,为临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正>肝内胆管结石与肝内钙化灶在超声检查中常见,但超声显示中两者均表现强回声,斑点样,有声影,易混淆,诊断比较混乱,给患者带来思想压力和经济负担,同时临床治疗方式也不同,因而非常有必要进行鉴别,为此笔者对所在医院2004-08~2006-06专科门诊进行治疗的200例肝内强回声病变的声像图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