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此思想源于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为中医在临床治疗疾病时所遵循的基本法则之一,是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法则在疾病治疗中的具体体现之一。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地域、气候差异较大,个体体质差异也很大,肺部结节患者因南北地域的不同、气候的差别及个体体质差异,所感受内外之邪的病因病机及防护、治疗均会有所区别。故临床防治肺部结节应结合三因制宜法则,建立全方位、多维度的辨证论治临床预防和诊治思维方法,以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省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坚持中西医结合原则,陆续制定了各省市的中医药防治方案,三因制宜,分期分型辨证并不断完善。笔者全面收集并整理相关信息,基于病因病机分析了各省市中医药防治方案,认为此次疫病是外感疫气,病位主要在肺卫,病邪主要表现为“毒、湿、热、虚、寒”。此“毒”即为疫气,武汉遇暖冬,非其时而有其气而发疫,一气一病,播散流行,治疫必先治毒;“湿”邪之地在南北方各占一半,东西部均有,在南方源于季节和地域,在北方可由寒挟杂,治疗均应祛湿;“热”主要见于南方,为南方常见的病邪,亦可因湿毒入里,湿郁化热,而在北方热与湿同现,主要是因湿毒入里,湿郁化热,治热均以清为主;“虚”则主要在北方,北方冬季多寒,易伤正致虚,或邪正交争激烈,伤阳伤阴致虚,宜祛邪为标,扶正为本;“寒”见于北方和南方山区,寒气过甚,易伤阳伤正,故尤其要注重预防,且以补正气为主。中医防疫治疫应三因制宜,重视预防,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3.
龙家俊教授临床治疗心衰病秉承"三因"学说,首创"七淫八情"理论,提出外因"毒"邪、内因"压"情致病的病因学说,倡导"多维辨证,三因制宜",治疗以"多维辨治,综合干预"为主要思路,并自拟"龙氏强心饮"及创立"一个病一个主方"的用药模式,结合针灸、推拿等外治法,力求因、证、病治疗的和谐统一。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4.
"三因制宜"学说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其传承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李宜瑞教授基于"三因制宜"学说结合岭南气候、岭南地域文化及岭南小儿体质特点,合理运用岭南道地药材治疗儿科疾病,现将其经验进行总结阐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三因制宜"理论分析杭州地区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法:纳入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临床确诊标准的杭州市西溪医院住院部的新冠肺炎患者67例,收集纳入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既往史等)、中医症候、舌苔、脉象,分析杭州地区的新冠肺炎病因病机,并利用三因制宜原则辨证论治,指导临床诊疗。结果:杭州地区的新冠肺炎以口干、乏力、咳嗽咳痰、发热、胸闷胸痛、恶心腹泻、舌红苔腻、脉濡细为主要表现。从"三因制宜"理论分析,杭州地区的新冠肺炎主要以湿毒热郁,且湿大于热为基本病机,治疗上应重视清热祛湿,健脾补肺。结论:运用"三因制宜"分析新冠肺炎的诊疗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启迪治疗思路,帮助处方用药,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三因制宜"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治疗原则,其通过时间、人物、地域的不同,来指导临床用药。男科疾病在病因病机上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在治疗男科疾病时要因不同男科病种、体质、地域的特点进行辨证论治,可以更好的提高男科疾病的效果。课题组在临床中对男科疾病运用"三因制宜"辨证方法论治,收到比较满意的疗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提高男科疾病疗效的关键,同时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也是男科疾病治疗的一大方向。而将"三因制宜"的辨治理论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男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竹英教授认为四时气候、地域环境、禀赋体质之差异均影响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在治疗时李竹英教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从"三因制宜"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时令气候、地域环境、体质特点提出了"因时制宜,冬病夏治""因地制宜,温肺润燥""因人制宜,辨体论治"3种治法,从而组方用药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徐进康教授治疗慢性便秘的临床思路及用药规律。方法跟师临床学习,收集导师治疗慢性便秘病例。结果导师认为慢性便秘病位在大肠,但与地域、季节气候、个人体质等密切相关,治疗时应有整体观念,关注内外因素,病证结合治疗,方可发挥最大疗效。结论 "三因制宜"论治慢性便秘的临床思维清晰,疗效可。  相似文献   

9.
通过阐述中医学毒与热的含义、毒热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毒热物理、生物、化学的演变过程,探讨毒热的来源、病因病机。毒热比热毒的范围更广,毒、热可互为因果,互相转化;其病因为因毒而热,病机或为玄府闭塞,寒郁化热;或伏邪蕴蓄,化毒生热;或杂气瘟疫,感毒化热;或毒邪内生,热发于外。中医"毒热"理论与毒热的现代生物学研究彼此深度融合,毒热理论可用于理解指导治疗现代临床疾病。临床实践中,不应将西医炎性疾病同中医的"热毒"相等同,可将其放在中医"毒热"的理论体系框架中,根据毒热具体的病因病机,审证论治。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的患者在我国和境外国家不断增多,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卫生管理部门不断发布更新各版本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根据各版本关于中医治疗阐述的主要变化,结合目前临床一线病例的主要特征,参照中医温病学数千年的文献记载,考虑COVID-19属于中医"疫病"范畴,是由于武汉市特定的地域气候特点导致人群感受疫疠毒邪所致,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病程的不同时期运用卫气营血辨证,治疗该病以祛邪为要,并强调祛邪应尽早,结合疫毒所在不同脏腑部位,出现不同性质而确定治法方药,还需结合当地实际,采用"三因制宜"的中西医结合治疗COVID-19患者,才能促进疫情早日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