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表现,加深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8例胆管细胞型肝癌CT平扫和增强表现。结果:CT平扫培例均为低密度灶,病灶周围或病灶内均可见胆管扩张。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7例,轻度强化13例。延迟扫描18例均有不同程度延迟强化。结论:CT是胆管细胞型肝癌的重要检查方法。病灶周围或病灶内胆管扩张和病灶延迟强化是胆管细胞型肝癌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2.
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DSA表现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分析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DSA表现 ,提高对胆管细胞型肝癌的认识。方法  17例经病理证实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平扫及常规CT增强扫描 ,其中 6例加做病灶动态扫描 ,5例行DSA检查。结果 CT平扫所有病例均为单发低密度病灶 ,CT增强 17例不均匀轻度强化 ,其中 3例病灶出现大片低密度无强化区 ,部分边缘强化 ,2例病灶可见延迟强化区 ;15例肝内胆管扩张 ,其中 10例病灶内可见胆管扩张 ;DSA表现供血动脉轻、中度增粗、增多 ,僵直及肿瘤染色。结论 CT、DSA是胆管细胞型肝癌的重要影像检查方法 ,不均匀轻度强化病灶内可见胆管扩张是胆管细胞型肝癌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3.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痛(IHPCC)的CT表现。方法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HPCC患者均经常规CT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所有患者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IHPCC患者中,肝脏左叶和右叶的病变分别见于13和4例;单发与多发病灶分别见于16和1例,圆形与分叶状病灶分别见于8和9例。病变直径2.1~11cm之间。在CT平扫像上,病变密度低于肝实质,CT值介于10—30HU。IHPCC伴胆管扩张和结石分别见于8和1例。病变区肝脏轮廓显示膨隆7例,外部轮廓萎陷6例。在动态增强CT像上,病灶边缘呈连续或不连续的薄环形强化,病灶内部呈线条状或网状强化。在延迟期CT像上,病灶内部不均匀强化较动脉期明显。结论IHPCC在CT平扫与动态增强CT像上具有特征性表现,尤其肝内发现边缘强化的低密度病灶伴胆管扩张,以及延迟期像上显著强化,高度提示本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提高对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CT平扫所有病例均为单发低密度灶。CT增强扫描21例不均匀轻度强化,其中4例出现大片无强化低密度区,部分边缘强化,2例病灶延迟强化,17例肝内胆管扩张。结论CT是胆管细胞癌的重要影像检查方法,不均匀强化病灶内可见胆管扩张是胆管细胞癌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5.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高对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常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所有病灶均为低密度,大小约2.5~8.0cm,平均为5.0cm.19例为单发病灶,4例为多发大小不一病灶,其中肝内胆管扩张18例,肝内胆管结石6例,肝叶变形萎缩9例,局部肝轮廓凹陷6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可见边缘不规则断续的轻度晕圈状强化,内部出现不同程度线样及条网状强化.延迟扫描:随时间延长病灶逐步进一步强化,密度等于或大于同层肝组织.结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实质性病灶延迟强化及病灶内胆管扩张是胆管细胞癌的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6.
动态螺旋CT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疑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患者进行了CT平扫及螺旋动态多期扫描,分析总结了CT表现,并与原发性肝癌及血管作了鉴别诊断。结果:主要的CT表现有:①平扫,边缘欠清的低密度病灶中可有单发或多发的高密度钙化影;②增强扫描,动脉期与静脉期无强化或轻度强化,但明显低于正常肝实质的强化;③延迟扫描,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逐步强化,且由边缘向中央进行,最后病灶强化高于正常肝实质,部分中央无强化,延迟扫描的表现有重要诊断意义;④病灶的周围可见扩张的肝内胆管。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螺旋CT动脉多期扫描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与病理学的关系,以及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肝内胆管癌行常规上腹部平扫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在注入对比剂后20s和60s分别行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扫描,另有14例加做4~15min的延迟期扫描,分析肝内胆管癌影像特征和病理基础。结果:病灶肿块型16例,浸润狭窄型2例,胆管内生长型2例。增强早期边缘无强化者6例,边缘强化者14例,延迟增强后内部不均匀强化者8例,均匀强化者2例,无强化者4例。病理学上周边强化是由于肿瘤边缘存在活癌组织,而延迟强化是由于肿瘤中心部分存在丰富的纤维组织。此外螺旋CT还清楚显示了肝内胆管扩张,肝叶萎缩,病灶周围异常强化区等间接现象。结论:肝内胆管癌的CT表现与病理密切相关,早期病灶边缘轻度强化,延迟期中心部强化是诊断肝内胆管癌的重要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8.
周围型肝内胆管癌的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CT表现.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 例IHPCC 病人,均行 CT 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 所有病例CT平扫病灶均表现为大片状低密度影,病灶内或病灶周围可见胆管扩张.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无强化8例,轻度强化17例;延迟扫描均有不同程度强化表现.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是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及DSA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表现及DSA征象,提高胆管细胞型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19例经病理证实的胆管细胞型肝癌的常规CT平扫及双期强化扫描,其中6例同时行延迟扫描,15例行DSA检查。结果CT主要表现:平扫均表现为单发低密度病灶,边界不清;动脉期:所有病灶边缘呈不规则环状轻、中度强化;门脉期:病灶进一步强化呈网格状;延迟期:病灶不均匀向心性增强,略高于正常肝实质。DSA表现:供血动脉轻、中度增粗、僵直,肿瘤染色呈云片状、羽毛状,导管越是超选,肿瘤染色越明显。结论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及DSA表现具有特征性,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经手术或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经病理证实为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30个病灶CT平扫均为低密度,病变区或其周围见胆管扩张,其中15例见肝包膜回缩征,11例为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环形增强9例。门静脉期11例中央网格样增强。延迟期8例呈向心性增强,密度略高于正常肝实质。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利于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螺旋CT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的CT表现,评价其对病灶的显示情况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平扫表现为肝门区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14例均有延迟强化;增强检查能更清楚显示肝内胆管扩张和胆管壁增厚。结论:螺旋CT扫描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内外胆管癌的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内外胆管癌,回顾性分析其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结果:肝内胆管癌5例,CT平扫为边缘欠清的低密度病灶中可有高密度钙化影,增强扫描随时间延长病灶由边缘向中央逐步强化,最后病灶强化高于正常肝实质,病灶周围可见扩张的肝内胆管。肝门胆管癌6例,CT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或左右肝管起始部狭窄、充盈缺损、轻中度强化的肝门软组织肿块。中下段胆管癌12例,CT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病变以上胆总管扩张、病变处胆总管狭窄、中断,梗阻近端胆管壁不均匀增厚、腔内见软组织结节影或周围软组织肿块。结论:肝内胆管癌及肝门部胆管癌根据CT动态增强表现不难作出诊断,胆总管癌须认真分析CT薄层放大增强表现鉴别其他低位梗阻性胆道疾病后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3.
胆管癌螺旋CT强化特征与病理学对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胆管癌的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与病理学的关系 ,以及螺旋CT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2 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门区胆管癌的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资料 ,重点观察肿块相对于肝脏的密度变化。结果 肝门区胆管癌CT主要表现为肝门区不规则低或略低密度软组织肿块 ,在动态扫描过程中相对于肝脏密度的变化趋势为高、低、高。 75 % (2 1/ 2 8)的病变于门脉期 (10例 )和延迟期 (11例 )显示最清楚 ,19例有延迟强化 ,延迟强化率为 6 7.9% (19/ 2 8) ;此外螺旋CT还清楚地显示了胆管扩张 ,肝叶萎缩 ,病变周围的异常强化区等间接征象。结论 肝门区胆管癌的CT表现与病理密切相关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肝门区胆管癌的理想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边缘型肝胆管癌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诊断边缘型肝胆管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 16例边缘型肝胆管癌的螺旋CT资料。所有病例均于注药后 3 0 ,65s分别获得肝动脉及门静脉双期图像。结果 :肿块直径 4.2~ 8.0cm ,以边缘不规则的低密度为主。增强扫描 11例于双期出现肿块周边菲薄、不连续的环形增强 ,3例周边厚的连续环形增强 ,1例肝动脉期均匀增强 ,1例无明显增强。 3例肿瘤内见线样分隔 ,12例在肝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无明显差异。结论 :边缘型肝胆管癌的特征性CT表现为肝动脉期及门静脉期菲薄、不连续的环形轻度增强 ,在双时相间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螺旋CT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3例肝门胆管癌行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并与手术及病理对照分析。结果11例平扫表现为肝门区低密度软组织肿块;2例表现为肝门区胆管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增强扫描13例有延迟强化。结论螺旋CT扫描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肝脓肿的 CT 表现及误诊原因分析,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手术、穿刺病理证实的肿块型 ICC 21例和肝脓肿20例影像资料,其中10例肿块型 ICC 术前影像误诊为肝脓肿,41例均行 CT 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结果边缘强化环不规则、延迟不规则斑片状或片絮状强化、动脉血管穿行或环绕病灶、肝被膜凹陷征、合并肝内胆管软组织结节、肝内胆管扩张、肝门区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门静脉受侵狭窄或闭塞提示肿块型 ICC 可能性大。形态规则、环壁光滑完整、环壁周围环状水肿征、延迟分隔状或多环状强化、肿块缩小征、环内低密度类似液性提示肝脓肿可能性大。异常灌注肝脓肿出现几率高且明显。结论肿块型 ICC 与肝脓肿的影像特征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的特征性表现,结合多个征象综合分析有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门区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7例肝门胆管癌行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并与手术及病理对照分析。结果:15例平扫表现为肝门区低密度软组织肿块,2例表现为肝门区胆管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增强扫描17例均有延迟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生长方式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生长方式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活检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动态CT表现。结果34例肝内胆管细胞癌中,肿块形成型27例,围管浸润型5例,腔内生长型2例。肿块形成型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肿块24例,3例表现为等或高密度肿块;增强动脉期周边轻度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有增加,延迟期16例表现为均匀强化,11例表现为肿块周边不均匀强化,中央始终无强化。围管浸润型表现为胆管壁的不规整增厚2例,闭塞3例。2例腔内生长型表现为扩张胆管内强化结节。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生长方式的不同,有不同的CT表现。熟悉不同生长方式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动态CT表现,有利于诊断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