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0 毫秒
1.
目的    评估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变化,为临床方案制定和医患沟通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9年6—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正颌手术的牙颌面畸形患者35例作为研究组,100名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以正颌手术生活质量问卷(OQLQ)对患者手术前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牙颌面畸形患者的口腔功能、面部美学、牙颌面美学感知以及社会因素的术后评分均低于术前(P < 0.001),术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01);术后牙颌面美学感知和社会功能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手术术前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低于正常群体,术后各维度比术前均明显改善,但术后牙颌面美学感知和社会功能方面的生活质量仍低于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2.
双颌同期手术矫治牙颌面畸形是正颌外科的近代发展。手术效果的好坏取决于适应症选择的正确与否。本文详细介绍了关于Ⅰ、Ⅱ、Ⅲ类牙颌面畸形、唇腭裂患者的牙颌面畸形以及非对称的牙颌面畸形的双颌同期手术的适应症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计算机模拟系统对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正颌术前预测的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到沈阳市口腔医院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目合畸形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拍摄术前、术后CT。利用计算机模拟系统模拟手术和面像预测,并与术后实际效果进行比较。结果30例患者模拟预测与实际结果比较,所有软、硬组织测量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计算机模拟系统能够整合大量医学影像信息,直观模拟手术并预测手术后软、硬组织的变化,可为骨性安氏Ⅲ类错铪畸形患者正颌手术设计个体化最佳方案提供实用有效的技术及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正畸-正颌手术联合治疗骨性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介绍手术前后正畸及术前的准备工作。方法 11例成人骨性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均经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的治疗过程。手术前后正畸目的是矫正上下颌前牙前突,排齐牙列,协调上下牙弓,平整牙(牙合)曲线,建立正颌术后良好的咬合关系。术前准备包括术前电脑模拟手术、模型外科、(牙合)板制作。结果 11例患者建立了良好的咬合关系及协调的上下颌骨关系,面容美观改善。结论 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能获得功能和美观的满意效果,术前正畸、电脑模拟手术、模型外科、(牙合)板制作及术后正畸,每一操作步骤的精确到位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成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正颌-正畸联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正畸-正颌手术联合治疗骨性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介绍手术前后正畸及术前的准备工作.方法11例成人骨性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均经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的治疗过程.手术前后正畸目的是矫正上下颌前牙前突,排齐牙列,协调上下牙弓,平整牙(牙合)曲线,建立正颌术后良好的咬合关系.术前准备包括术前电脑模拟手术、模型外科、(牙合)板制作.结果11例患者建立了良好的咬合关系及协调的上下颌骨关系,面容美观改善.结论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能获得功能和美观的满意效果,术前正畸、电脑模拟手术、模型外科、(牙合)板制作及术后正畸,每一操作步骤的精确到位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颌外科矫正牙颌面畸形300例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总结正颌外科矫正牙颌面畸形的临床经验,方法对300例牙颌面畸形患者进行了正颌外科手术,其中180例上颌前突和上颌前部发育不足畸形,行上下颌前部根尖下戴骨术;40例上下颌后牙正反锁,行节段性根尖下戴骨术。80例下颌前突畸形分别采用了SSRO、IVRO、SOM等戴骨术结果300例牙颌面畸形术后外观及功能绝大多数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其中术后复发11例,明显复发2例;感觉异常4例;术后感染10例。结论随访结果显示应用AMO,SSRO,IVRO,SOM法矫正牙颌面畸形,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并能减少复发,感染和局部感觉异常的发病率。文中就此类手术的术前后正畸、手术方法、手术中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289例牙颌面畸形正颌矫治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对正颌手术矫治牙颌面畸形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牙颌面畸形的分类、手术方式的选择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收集1985~2003年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牙颌面畸形病例中,资料较完整的289例作回顾性分析,通过术前术后面型、咬合关系、颞下颌关节功能的临床检查、X线分析及下牙槽神经功能评测,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89例患者共行手术449例次,282例(282/289)术后伤口I期愈合,其余7例延期愈合,面型与咬合恢复满意;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下牙槽神经损伤(12/289),其次是咬合不理想(10/289),其他并发症较少。结论:牙颌面畸形患者的外科治疗,要根据个体畸形情况和要求,经过专科临床检查、头影测量分析和模型研究得出确切诊断和设计,拟定治疗方案作好术前预测,选择合适正颌手术,坚持术前术后正畸,方能重建牙颌面结构的关系和咬合功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牵引成骨技术联合正颌正畸治疗重度小下颌伴偏颌畸形患者下颌骨严重发育不足及咬合关系紊乱的疗效。方法:对2例继发于儿童时期颞下颌关节损伤的小下颌伴偏颌畸形患者采用牵张成骨技术进行治疗。手术行双侧下颌角处截骨,安置牵引器,延长下颌升支及下颌体。第二期在拆除牵引器后进行正畸治疗,继而采用正颌外科方法进一步矫正颌面畸形及咬合关系,术后正畸治疗矫正咬合关系,排齐牙列。结果: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下颌骨最小牵引距离25 mm,最大牵引距离30 mm,牵引区成骨良好,SNB角由术前平均67°增加到术后80°,小下颌及偏颌畸形得以矫治。联合正颌外科及正畸治疗后,面形及咬合功能均获得满意效果。术后经过2年6个月随访,未见复发。结论:联合应用牵张成骨和正颌外科技术并配合正畸治疗是矫治成人重度小下颌不对称性牙颌面畸形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正畸和正颌手术联合矫治牙颌畸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正畸和正颌手术联合矫治牙颌畸形对于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5例牙颌畸形患者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模式的矫治,并与同期未进行术前、术后正畸的64例正颌手术病例比较,观察矫澡后的颌面外科、咬合关系及疗效稳定性。结果 正畸和正颌手术联合矫治组治疗后咬合关系良好,咀嚼功能改善率为62.6%,畸形复发率为2.2%;单纯正颌手术组咀嚼功能改善率为42.2%,畸形复发率为7.8%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骨性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术前术后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148例牙颌面畸形患者,术前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术后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并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结果148例患者手术术后软组织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骨段坏死。随访6-36个月,因牙颌面畸形引起的心理问题基本得到矫正。结论根据牙颌面畸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的临床护理和心理辅导,是取得正颌治疗术前术后护理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常见正颌手术后咬合关系的维护和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临床常见的正颌手术后,如何很好的维护和调整上下牙列的咬合关系,为临床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 选择骨性Ⅰ类双颌前突行根尖下截骨后徙术、Ⅱ类下颌后缩行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前徙术、Ⅲ类骨性反骀行下颌升支骨切开后退及合并上颌前徙术各6例患者,共18例患者.正颌手术后依据分类分别行3种不同的牵引模式进行咬合调整.结果 18例...  相似文献   

12.
颌骨骨折错位愈合的正颌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应用正颌外科原理及方法 ,治疗 8例颌骨骨折错位愈合的病人。方法 :按正颌外科常规 ,术前摄头颅定位正侧位片 ,取模 ;头影测量及模型外科等 ;采用正颌外科常用术式进行手术 ,微、小型钛板内固定 ;术后颌间固定 2周。结果 :伤口一期愈合 ,颌牙合关系及外观基本恢复伤前状况。结论 :应用正颌外科原理及方法治疗颌骨骨折错位愈合 ,能基本恢复病人伤前的咀嚼功能及外观。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body weight loss between postoperative intermaxillary fixation with metal wire and elastic traction and to investigate factors related to body weight loss after orthognathic surgery.Materials and methodsSubjects were 59 patients with dentofacial deformity, comprising 31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termaxillary fixation (IMF) and 28 patients treated with elastic traction without IMF (ELT) just after surgery. Body weight loss was measured at 1 week (T1) and 2 weeks (T2) after surgery. Body weight loss was compared between IMF and ELT, and factors related to body weight los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Body weight loss ratio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IMF (2.6%) rather than in ELT (1.4%) at T1, but only tended to be increased in both groups at T2, showing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ody weight loss ratio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T2 compared to T1 in both groups. Body weight loss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at T2 than at T1.ConclusionBoth IMF and ELT cause body weight loss after orthognathic surgery, but IMF causes body weight loss earlier than ELT and increased early body weight loss increases continuous body weight loss after orthognathic surgery.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分析影响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矫治时间的因素。方法随机选择2006—2012年在我科进行全程双颌固定正畸治疗结束的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70例,记录患者拔牙与否、矫治时间、就诊次数、矫治过程中矫治器损坏次数、失诊及弹性牵引,比较患者矫治时间和就诊次数之间的差异,分析其与相关因素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的平均矫治时间为26.3个月(14~40个月);拔牙、矫治器损坏、失诊及弹性牵引延长了患者的矫治时间。结论拔牙、矫治器损坏、失诊及弹性牵引延长了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的矫治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Le Fort Ⅰ型截骨术在唇腭裂正颌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04年3月至2006年12月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唇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与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以Le Fort Ⅰ型截骨术为主的正颌外科治疗.结果:共收集相关病例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22.4岁.术前∠SNA平均73.2°,术后LSNA平均79.5°;上颌前移距离平均8.13mm.平均随访时间7.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面容改善明显,经正畸治疗后咬合关系满意.结论:以Le Fort Ⅰ型截骨术为主的正颌外科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唇腭裂患者的颌骨与面容畸形.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正颌-正畸联合治疗30例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30例.年龄19~26岁.平均年龄22.5岁。所有患者均经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术前正畸旨在排齐牙列,去代偿,协调上下牙弓,平整[牙合]曲线,建立术后良好的咬合关系。术后正畸进一步排齐牙列,精细调整[牙合]关系。治疗前、后摄取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30例患者术后面形改善,上、下牙弓协调。咬合关系良好。测量数据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能获得功能和美观的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颌面部不对称畸形的正颌外科治疗--附4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治疗颌面部不对称畸形的各种正颌手术方法组合。为治疗这种畸形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随访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1987-1999年用正颌外科治疗的44例颌面部不对称性畸形患者,总结其临床疗效和经验。结果:除一例患者偏颌畸形术1年复发外,其余患者均恢复了对称的面部形态,咀嚼功能,咬合关系和咬合平面,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应根据患者不对称畸形的不同原因和部位制定相应的正颌治疗方案,选择不同的术式组合,同时结合关节手术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滕英 《广东牙病防治》2011,19(3):154-159
目的探讨治疗安氏Ⅲ类错伴有单侧的后牙反、锁和单侧前牙反的牙源性下颌偏斜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安氏Ⅲ类错伴单侧的后牙反、锁和单侧前牙反等牙源性下颌偏斜患者21例,年龄8~25岁,平均15.5岁。单侧后牙反、锁引起的下颌偏斜通过上颌扩弓、上下牙交互牵引纠正宽度不调,促使下颌自行复位;前牙反通过Ⅲ类牵引予以解除。结果 21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治疗后颜面对称性和咬合关系恢复正常,颏点偏斜平均减少(2.9±0.6)mm,因长期错导致的下颌骨偏斜亦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牙源性下颌偏斜,经过合理正畸治疗,随着单侧后牙反、锁及单侧前牙反的解除可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颌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在计算机上应用正颌手术模拟软件,重建三维头颅模型并模拟正颌手术,通过对术前上颌平面偏斜的角度和模拟正颌术后上颌牙列中线与正中矢状面夹角的分析,得出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正颌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20位颌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进行研究,首先用三维CT影像重建出头颅模型,测量上颌平面与水平参考面的夹角,再利用软件模拟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测量上颌牙列中线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最后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两个角度间的关系。结果:颌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上颌平面和水平参考面的夹角与上颌牙列中线和正中矢状面夹角存在正相关的线性关系,经过统计学分析,得到上颌平面和水平参考面的夹角X与上颌牙列中线与正中矢状面夹角Y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1.997+12.109X。结论:颌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上颌平面偏斜对牙列中线与正中矢状面的吻合度存在相关性,该相关性可为正颌手术的整复提供原则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