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8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牵引钉颌间牵引联合颌垫治疗儿童髁突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35例(49侧)髁突骨折患儿。男25例,女10例;年龄3~13岁,平均7.3岁。致伤原因:跌伤18例,交通事故伤14例,暴力伤3例。受伤至就诊时间2~30 d,平均6.8 d。除3例不配合患儿外,其余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张口受限,最大开口度为(22.74±7.22)mm。按部位分左侧髁突骨折12例,右侧9例;双侧14例;按骨折线分为囊内骨折35侧,髁突颈部骨折10侧,髁突颈下骨折4侧。采取口内上、下颌前牙区颌骨内植入4枚牵引钉并悬挂橡皮圈以达到颌间弹性牵引,配合使用患侧磨牙区加厚的颌垫;治疗后1个月拆除牵引钉及颌垫,并定期复诊。结果治疗期间除1例出现牵引钉松脱外,余均无牵引钉相关并发症发生。35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8年10个月,中位时间71个月。末次随访时,患儿最大开口度为(38.82±2.02)mm。4例出现轻度关节弹响,6例出现开口时下颌偏斜。影像学检查示,24例(32侧)髁突骨折完全改建,余11例(17侧)至末次随访时髁突骨折中度改建。结论利用颌间牵引钉的前牙区弹性牵引,配合磨牙区颌垫是治疗儿童髁突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总结分析10例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外强直患者的临床特点,如创伤及关节外强直类型、伴发颌面部骨折情况、病理、治疗方法及效果,为临床医师在诊断治疗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症状颞下颌关节(TMJ)的关节杂音特点。方法利用K6-Ⅰ系统记录并分析42侧无症状的TMJ在下颌运动时的关节杂音,研究杂音声电图的波形、频率范围、峰值频率及振幅。结果42侧无症状的TMJ中有25侧在下颌运动时产生关节杂音,根据杂音的声电图波形、频率范围、峰值频率及振幅等,可将TMJ杂音分为4种类型。结论无临床症状的TMJ在下颌运动时可产生杂音,主要分为4种不同的类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测量因髁突肥大而接受髁突高位切除术患者的术前、术后面部软/硬组织偏颌指数(AI),观察软/硬组织偏斜改善的关联。方法:接受单侧髁突高位切除术的髁突肥大患者15例,观测术前及术后随访时,软组织耳屏前点、下颌角点(Go’)、颏点(Me’)与面中线和Go’-Me’,及硬组织髁突外侧点(Col)、下颌角点(Go)、颏点(Me)和Go-Me的距离。计算得出对应AI值。结果:手术前后测量值配对t检验。经耳屏前点与经髁突外侧点AI值相关系数r=0.933,下颌角(AI)r=0.984,下颌骨体(AI)r=0.997,颏点偏移r=0.997,下颌升支(AI)r=0.645,仅耳屏前点(AI)P>0.01。结论:单纯的髁突高位切除术可有效的改善偏颌畸形;面部软组织偏斜的矫正与硬组织的矫正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面部软/硬组织下颌升支偏斜的改善不完全等效。  相似文献   
5.
作为承担重要口腔医学教育、科研及临床三位一体任务的口腔医学院,我院口腔颌面外科负责多种层次医学生的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实习教学工作。在临床教学中我们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不仅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口腔颌面外科的兴趣。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口腔颌面外科学见习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医学生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湖北地区唇腭裂的发生与ABO血型有无相关性。方法 :统计湖北地区唇腭裂患者的A、B、O、AB血型的百分比 ,与湖北正常人群的A、B、O、AB血型的百分比相比较。分别统计A、B、AB、O血型患者中唇裂 ,腭裂 ,唇腭裂发病人数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唇腭裂患者中A型血所占比例较正常人群低 (P 0 .0 5 ) ,O型血所占比例较正常人群高 (P 0 .0 5 ) ,B型及AB型血在唇腭裂患者与正常人群中无显著性差别。唇裂、腭裂、唇腭裂的发生与A、B、O、AB血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湖北地区A型血胎儿不易患唇腭裂 ,O型血胎儿易患唇腭裂。唇腭裂的发生与血型无关  相似文献   
8.
佘小伟  邓末宏 《安徽医药》2018,22(8):1520-1522
目的 探讨和总结后牙(牙合)垫配合前牙区弹性牵引在治疗儿童髁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 16例髁状突骨折的患儿,取模,记录并转移(牙合)位,确定前牙区开口度,制作后牙(牙合)垫.佩戴殆垫,上下前牙区颌间弹性牵引,术后1个月避免大张口,1个月后去除颌间牵引,配合张口训练,定期随访.结果 16例髁状突骨折患儿,术后口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张口度明显改善;影像复查显示,髁状突骨折区重新得到改建.结论 后牙(牙合)垫配合前牙区弹性牵引对儿童髁状突骨折是一种疗效明显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再定位和稳定性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研究不同咬合板对不同TMD症状的疗效对比。方法:TMD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再定位咬合板和稳定性咬合板进行治疗,在佩戴后第1、2、4、6月复查并调磨,同时做影像学检查,记录患者疼痛指数、关节弹响及张口度的变化。结果:稳定性咬合板对治疗关节疼痛效果优于再定位咬合板(P<0.05);再定位咬合板对治疗关节弹响效果明显高于稳定性咬合板(P<0.01);两种咬合板治疗6个月后张口度与治疗前比较才有效果(P<0.05),且两种咬合板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性咬合板治疗关节疼痛效果较好,再定位咬合板对治疗关节弹响效果好,两种咬合板对改善颞下颌关节病的张口度稍有作用,两种咬合板都能使咬合紊乱的牙齿脱离接触而达到新的咬合关系,使髁突复位到关节窝的最佳位置。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腭裂形成中胚胎腭器官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建立先天性腭裂模型观察其形成过程中胚胎腭突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材料与方法:于NIH雌性小鼠受孕第12.5 d(GD12.5)通过腹腔注射磷酸地塞米松(50 ms/ks)诱发NIH小鼠胚胎先天性腭裂模型,同时设正常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相同条件下饲养.实验组和对照组母鼠分别于GD13.5、GD14.5、GD15.5脱颈处死,剖腹取出胎鼠,切取胎鼠头部制作光镜和电镜样本,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胚胎腭发育及先天性腭裂形成过程中腭突细胞的超微结构. 结果:随着胚胎发育,对照组腭突双侧裂隙逐渐变小,上皮基底膜破坏,腭突中嵴上皮细胞(MEE)细胞核染色质呈块状并边集,并可见上皮细胞内出现分泌物质,胚腭间充质细胞(EPM)细胞之间基质丰富,胚胎GD15.5腭突完全融合;实验组腭突生长缓慢,体积较同期对照组小,随着腭突的发育,腭突表层MEE细胞仍然连接紧密,基底膜完整,上皮细胞多层化,细胞表面出现纤毛,EPM细胞之间基质较少,在GD15.5形成裂隙.结论:地塞米松作用后胚胎腭突细胞的正常发育分化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腭裂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