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环境的转变及人口的老龄化加速,脑梗死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随着医学模式进-步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从单纯对患者生活和疾病的护理扩展为全面照顾和满足护理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需要。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运用心理学的方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注意观察和了解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活动及时做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行为、态度、表情和姿势等,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和康复。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因素同疾病的关系,人的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密切相关,心理因素既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因此,探讨病人的心理反应及心理需要,对搞好心理护理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健康观念及护理模式转变,语言的修养直接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语言是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有着重要的影响。亲切的语言可以改变病人的思维和情绪障碍,减轻病人的负担,使病人在接受治疗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躯体模式向社会心理模式的转移”,除躯体护理外,心理护理日益被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5.
非语言沟通对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爱武  连志明 《华夏医学》2004,17(5):811-812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医学模式朝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变化,心理护理在医学上越来越重要,而沟通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其中非语言沟通在心理护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有时是语言所不能替代的。准确地使用非语言行为与患者进行心理交流,可产生积极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王莉 《沈阳医学》2002,22(4):92-93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目前整体护理模式正在临床广泛开展,本就分娩期产妇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的实施,心理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通过医护人员的语言、行为消除产妇的紧张与恐惧感,给产妇创造一个宽松的、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其健康分娩。  相似文献   

8.
1例疑病症的心理护理严晓青(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精神科贵阳550004)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横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医学模式,临床护理也相应转变,即在护理工作中通过语言、行为、表情来影响或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及行为,从而改善症状达到治疗目的。现将护理一例疑...  相似文献   

9.
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已被整体护理模式所替代.而心理护理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常可导致手术病人产生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在心理方面主要表现为趋避冲突下的严重焦虑、恐惧和紧张。这种心理状态不仅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机体免疫机能,而且会干扰手术和麻醉的顺利实施,影响治疗效果。为探讨有效的系统化护理模式,我们对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环境的转变及人口的老龄化加速,脑梗塞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从前护士的工作是打针、发药、对患者生命的抢救及病情监测,而忽视了患者的心理情绪的变化。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从单纯对患者生活和疾病的护理扩展为全面照顾和满足护理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需要。通过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运用心理学的方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改变护理对象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康复或保持健康。因此,社区护士分析患者的心理活动,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能够面对现实,战胜不良心理因素,积极配合治疗,对促进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与社会”模式的今天,心理调查与心理护理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通过护理实践,笔者体会到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特点更具独特性。  相似文献   

12.
护理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的组成部分,是研究病人心理活动规律并进行适宜的心理护理的一门应用心理学分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对“健康”的概念在认识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健康不但是没有躯体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护理工作要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和改善服务态度,根据病人的不同心理反应,通过我们的行为、语言、态度、表情和姿势等与病人之间进行情感交流,去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成为有利于健康和康复的良性因素,促使病人的机体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环境的转变及人口的老龄化加速,脑梗塞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从单纯对患者生活和疾病的护理扩展为全面照顾和满足护理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需要。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心理学的理论 ,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 ,促使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心理护理也是临床整体护理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具体体现 [1]。我院在实施整体护理中 ,采取各种形式将心理护理始终贯穿于整体护理之中 ,几年来不断探索 ,加以完善 ,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将方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1 资 料   1 997年 8月我院在神经内科、心胸外科两个病区创建了整体护理模式病房 ,经历了试点、推广、普及、提高的过程 ,我们在实施整体护理的同时 ,应用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施护于患者。1…  相似文献   

15.
王进伟 《吉林医学》2009,30(14):1469-1470
随着科技进步、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是促进护理工作发展的重要内容。 1心理护理的意义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通过环境、语言、态度、行为,对患者进行的心理护理和精神护理是对患者的一种心理照应,利用护理技巧及科学的启发教育,给予暗示,  相似文献   

16.
住院病人心理需求及护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葛运利  寇洁 《中原医刊》2004,31(5):61-62
医务人员对病人在住院期间一般的要求,如尽快确诊、有效治疗、娴熟的操作技术等比较重视,而往往忽略了病人的心理需求。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实施,病人的心理护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是必须先掌握和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7.
王晓 《实用医技杂志》2001,8(7):538-538
<正>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已不在被认为是单纯的生物学过程,而有其深刻的社会心理内容,因此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中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科开展的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建设中,通过对病人的心理护理,使其处于最佳心理,生理状态而提高了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浅谈现代医学心理护理中护理语言的重要作用赵丽君(附属第一医院)语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重要工具。随着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语言在医疗护理工作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由于以病人为中心,一切方便病人的医院工作核心的确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技术的发展,将护理对象的心理研究与护理学相结合,发展成为护理心理学。运用护理心理学对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手术患者达到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和护理,为手术后的健康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陈玉霞 《吉林医学》2004,25(7):61-62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护理模式的改变,心理护理在疾病防治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护士服务的对象是病人,病人从住院开始直至出院都离不开心理护理。在这里,主要探讨大面积烧伤病人的心理特点,掌握烧伤病人的心理规律,有的放矢地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使疾病过程快速向健康方面转化。而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