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加术后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施沛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疗效。方法对62例(70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镜下膝关节清理术,术后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1~3个疗程,随访其疗效。结果随访2~12个月,患者关节肿痛症状改善明显,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优34例,良23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91.94%。结论膝关节镜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是目前治疗膝关节OA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35例膝关节骨关节炎(OA)病人的治疗,对疗效及预后进行评估。方法:1998年5月-2000年12月35例膝关节OA论断明确的病人,术前分别进行Kellgren-Lawrence放射学分级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关节镜术及透明质酸关节内注射治疗,术后随访。结果:本组病人疗效优良率为68.57%。绪论:Kellgren-Lawrence放射学诊断标准对于膝关节镜术指征的把握有一定意义。Lysholm膝关节评分在本组病人中相符性较好。提倡对于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尽早进行膝关节镜手术,以阻断骨关节炎的恶性循环,但对于X线片分级Ⅲ-Ⅳ级的病人(特别是Ⅳ级),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联合物理因子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侧膝关节关节活动受限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TKA术后骨性关节炎(OA)患者5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2组患者均采用传统的物理因子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关节松动术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0d后(治疗后),分别采用目测类比法(VAS)、量角器和临床治疗疗效标准对2组患者疼痛、关节活动度(ROM)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膝部的VAS评分和ROM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ROM为(110.15±10.13)°,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85.49±15.8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优良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关节松动术联合物理因子治疗TKA后关节活动受限,不仅能有效地缓解患者膝关节肿胀和疼痛,还可显著改善膝关节ROM,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对113例膝关节骨关节炎(OA)进行关节镜检查及镜下清理钻孔减压术,随访109例患者1.5年,临床症状80%明显缓解,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行走及上下楼梯无困难,关节镜下清理术对早期膝关节OA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综合康复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膝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itis,OA)是常见病、多发病。以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为主要特征,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逐渐加重。我科于2002年2月至2005年2月采用电疗法配合关节松动术、推拿及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OA.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78例半年疗效随访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及影响因素,总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措施。方法 对78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6个月的疗效进行分析,采用膝关节恢复评分标准(Hss)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在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均有改善,患者术前有无并发症、术前关节疼痛和功能评分值是影响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P&;lt;0.05),手术疗效与年龄、性别、病因诊断等无关。结论 康复治疗会使高危患者近、远期疗效有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肌力、关节活动度及本体感觉训练对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患者的疗效。 方法80名老年膝关节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治疗组给予包括肌力、关节活动度、本体感觉训练的运动方式进行运动干预,对照组只进行日常的自主运动,治疗前、后以Lequesne指数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同时采用SF-36简明健康调查量表进行生活质量的评定。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中的运动时痛、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关节晨僵、总指数等5项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中的肢体疼痛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包含有肌力、本体感觉、关节活动度训练的运动处方是适合老年膝关节OA患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髁关节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重度骨关节炎(OA)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关节脊柱科收治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重度OA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2例。试验组给予UKA治疗,对照组给予TKA治疗,两组均于术后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前与术后1个月膝关节功能、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结果、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Tecnobody本体感觉测试结果。结果:试验组术中术后失血总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髌骨评分(Feller)、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BBS评分高于术前,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调查量表(WOMAC)评分低于术前,TUG值短于术前(P<0.05),但术后1个月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术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Tecnobody本体感觉测试所用时间(Time)短于术前,且试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平均轨迹误差(ATE)值小于术前,且试验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TKA相比,UKA可缩短膝关节内侧间室重度OA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减少失血量,保留膝关节正常结构,进而改善患者的关节平衡功能,提高膝关节活动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联合物理因子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膝关节活动受限的影响。 方法选取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TKA术后膝关节活动受限患者5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物理因子(红外线和调制中频)治疗方案,治疗组在上述物理因子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关节松动术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30d后(治疗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关节活动度和临床治疗疗效标准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和关节活动度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关节活动度为(110.15±10.13)°,与对照组治疗后的(85.49±15.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关节松动术联合物理因子治疗TKA后术侧膝关节活动受限,可有效地缓解患者膝关节的疼痛,改善膝关节关节度,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针灸治疗选穴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及多发病。随着全社会人口的老龄化。OA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此对OA的研究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OA的病理特征是关节软骨纤维化,退行性变与新骨生成,导致骨端硬化和周围骨赘,最终出现骨膜关节囊瘢痕,邻近肌肉萎缩,以致关节不稳、半脱位、屈曲性挛缩。从中医期刊发表的针灸防治本病临床报道可以看出.针灸作为OA的康复治疗手段之一,在治疗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有很好的疗效。本文对2001-2006年在期刊发表的针灸治疗的临床报道进行统计,分析其选取腧穴特点,旨在总结针灸治疗本病的理论及临床实践经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综合康复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45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及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超短波、超声波、关节松动术及肌力训练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超短波及超声波治疗(治疗方法及治疗时间同治疗组)。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其患侧膝关节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良率(86.96%)明显优于对照组(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物理因子及运动疗法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超声观察髌上囊内积液深度、滑膜厚度及滑膜旁膝关节动脉网血流阻力指数(RI)情况,评价超声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滑膜炎的辅助诊断及观察疗效的价值.方法 通过超声对OA组与对照组及OA组治疗后髌上囊内积液深度、滑膜厚度及动脉网RI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OA组治疗前较对照组髌上囊内积液深度深、滑膜厚度厚、动脉网血流RI低.治疗后髌上囊液体减少、滑膜变薄、动脉网RI增高.结论 超声通过观察OA患者髌上囊内关节积液深度、滑膜厚度及滑膜旁膝关节动脉网RI的变化,可为临床辅助诊断滑膜炎及评价治疗效果提供依据,其中动脉网RI的变化最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55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行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为观察组,31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人工关节遗忘指数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术后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人工关节遗忘指数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确切,手术创伤较小,患者恢复快,能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结合BIODEX SYSTEMⅢ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47例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6例与对照组21例。治疗组以关节松动术后结合BIODEX SYSTEMⅢ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关节松动术。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屈伸肌肌力及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均有明显好转。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关节松动术结合BIODEX SYSTEMⅢ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较之单纯采用关节松动术治疗效果更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骨性关节炎(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常见的关节疾病,多发于老年人,膝关节是好发部位。我科自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采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腔内注射,配合阳和汤内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6例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钝性探针分离关节镜下松解治疗严重膝关节僵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钝性探针分离结合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治疗严重膝关节纤维性僵直的临床疗效。方法作者自2000年6月~2003年6月采用钝性探针分离结合关节镜下松解切除关节内粘连束带和瘢痕组织、松解挛缩关节囊、分离股四头肌与股骨间粘连治疗严重膝关节纤维性僵直18例,观察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改善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18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从术前平均40°,改善为平均110°,平均改善了80°。2例术后关节积血,经关节穿刺抽血后消失。无一例出现术后感染、皮肤坏死、骨折及关节周围重要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纯性探针分离结合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治疗严重膝关节纤维性僵直,具有创伤小、康复快、效果好、适应证广,是值得推荐的优良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功能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膝关节OA患者106例按首次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n=53)和综合治疗组(n=53)。针灸治疗组仅采用针灸治疗,综合治疗组采用功能训练结合针灸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对膝关节功能进行Lequesne评分.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2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膝关节功能较本组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而2组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2组复发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功能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膝关节OA,疗效稳定,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半月板修复术后指导功能锻炼疗效。方法 选择膝关节镜下半月板修复手术4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床边指导功能锻炼,术后即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指导其增加肌力训练,膝关节屈曲度的训练,负重训练。结果 术后一周两周三周进行关节活动角度比较及采用HSS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术后第一周两组无差异性,术后第二周第三周两组比较有差异性,试验组关节功能恢复比对照组好。结论 膝关节镜下半月板修复术后指导功能锻炼可推广。  相似文献   

19.
玻璃酸钠与曲安缩松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骨关节炎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以对症及缓解疼痛为主。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已得到肯定,但价格昂贵,操作不简便,病人不易接受,在基层医院尤其膝关节OA早期患者中不易推广。作者等在治疗膝关节OA时发现曲安缩松能快速减轻其症状和体征,而且价格非常便宜,操作简便,并且把曲安缩松与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OA进行了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要点与相关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康复治疗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至关重要,是术后膝关节功能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措施。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本体觉训练及行走步态训练是术后康复治疗最重要的内容。为最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功能,综合康复训练必不可少,包括各种主动肌力训练增加膝关节伸、屈肌力;早期持续被动膝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加关节活动度;本体感觉训练改善膝关节的运动控制能力、姿势校正及平衡维持能力;行走步态训练矫正异常行走步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