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分析规范化护理管理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于2018年1月起开始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以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效率进行分析。结果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后消毒灭菌物品合格率、工作人员手表面合格率、室内空气质量合格率与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前对比,数据差异显著,P0.05;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后,医院感染率为0.96%,明显低于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前的医院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工作中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医院感染情况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上护理管理干预对不同年度烧伤病房科室的室内空气、医护人员、消毒灭菌物品的影响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和2016年烧伤病房科室的室内空气、医护人员、消毒灭菌物品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接受了护理管理干预后的2016年的各项合格率以及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优于2015年的结果,差异明显。结论在临床上对烧伤科室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病房室内空气质量,医护人员以及消毒灭菌物品的合格率,同时能够使医护人员的依从性有所增加,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慧兰 《当代医学》2014,(21):14-15
目的:分析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控制医院感染的要点。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82例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2组(n=41)。试验组医护人员采用综合护理管理,对照组医护人员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记录并比较2组医护人员消毒、隔离与灭菌单项指标合格情况及医护人员考核情况。结果试验组医护人员消毒、隔离与灭菌工作考核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日常消毒隔离与灭菌工作中,其室内空气合格率、无菌用品合格率、医务人员手合格率及医疗用品消毒合格率(95.12%、97.56%、90.24%、100.0%)均较对照组(78.05%、82.93%、70.73%、85.37%)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环境中严格的消毒隔离和灭菌是保证临床操作无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综合护理管理能有效降低院内污染的发生率,提高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保护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医院消毒灭菌工作的质量,找出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现场抽检和细菌检测方法进行了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方法对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科室消毒灭菌效果进行了微生物学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室内空气检测合格率95.1%;物体表面检测合格率96.8%;医护人员手检测合格率98.8%;Ⅱ环境室内空气、医护人员手监测合格率低于Ⅲ类环境区域;灭菌物品检测合格率98.6%;使用中消毒液检测合格率95.7%;透析液检测合格率100%;灭菌器生物监测合格率100%。结论医院消毒灭菌整体质量比较好,但在医院感染管理上存在漏洞和薄弱环节,要加强对Ⅱ类环境区域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供应室在消毒管理中应用全程质控管理的作用及其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 方法 2016年7月,衢州市中医医院供应室开始在消毒管理中推行全程质控管理。对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前(2014年7月—2016年6月)供应室的清洁消毒灭菌物品共25 012件,实施后(2016年7月—2018年6月)供应室的清洁消毒灭菌物品共27 885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实施前、后供应室灭菌物品的合格率、医院感染率进行比较。 结果 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前的物品消毒合格率为83.0%、灭菌合格率为86.0%、无菌包装合格率为86.0%、无菌发放合格率为85.0%,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后的物品消毒合格率为97.5%、灭菌合格率为100.0%、无菌包装合格率为100.0%、无菌发放合格率为100.0%,实施后与实施前比较,物品消毒、灭菌、无菌包装、无菌发放的合格率均提高(χ2=3 269.004、4 181.060、4 181.060、4 502.324,均P<0.05)。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后总的医院感染发生率(3.25%vs. 1.76%)降低(χ2=120.451,P<0.05);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前、后手术部位/切口(1.57%vs. 0.27%)与呼吸系统(1.14%vs. 0.93%)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5.925、5.956,均P<0.05)。 结论 供应室消毒管理中施行全程质控管理,提高了灭菌物品合格率,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监测效果,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依据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和GB15982─195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回顾性分析医院重点科室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灭菌后物品、使用中消毒剂、紫外线灯辐照强度检测结果。结果:3年共采样2 079份,合格1 905份,总合格率91.63%。不同监测对象中,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后物品、紫外线灯辐照强度的合格率依次为94.48%、93.19%、74.59%、100.00%、100.00%、91.71%。结论:20112013年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仍存在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偏低的现象,需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教育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从而有效地预防和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本院消毒灭菌质量状况,进一步落实医院消毒管理措施,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平板暴露法及棉拭子法对医院室内空气和物品等污染情况和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结果:各种监测对象卫生合格率分别为空气合格率81.67%;医疗用品100.00%;物体表面96.00%;医护人员手98.2%;使用中消毒剂96.00%;压力蒸汽灭菌器100.0%。结论:本医院卫生消毒质量整体较好,但应加强重点区域及灭菌物品管理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心集中式管理模式在供应室控制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收集宁海县第一医院采用中心集中式管理模式前后供应室物品,分析器械合格率、医院感染率和手术员衣物、手、其他物体合格率。结果:供应室实施中心集中式管理模式后,医院器械合格率由2012年的93.70%增加到2013年的99.97%,医院感染率由12.17%降低到6.52%,医用镊子、眼科剪、持针器、手术服等合格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供应室实施中心集中式管理模式在控制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手术器械和卫生物品的合格率,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未进行护理管理时接收的4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经过护理管理后接收的43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观察比较2组患者在医院内发生感染的情况;比较护理管理前后各项目的感染监测合格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感染率(3.9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感染率(29.27%);同时护理管理后各项目的总合格率(91.79%)明显高于护理管理前各项目的总合格率(64.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可以明显降低医院患者的感染率,提高医疗器械卫生、医护人员卫生、空气质量等项目感染监测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院内感染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SICU的1076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对物品表面、医护人员手卫生进行微生物监测,并将收集的资料和物品表面、手卫生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8.55%,老年患者居多,占10.8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占首位,占47.83%,物品表面监测合格率57.14%,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59.17% 结论:SICU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加强SICU病房管理,改善环境,规范落实各管道护理,认真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强化洗手观念,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是控制S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刘锐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9):1166-1167
目的 为加强澄迈县医疗机构消毒管理工作,有效防止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发生,2010~2011年对澄迈县辖区内医院进行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对澄迈县辖区内医疗机构消毒灭菌的物体表面、手和皮肤粘膜消毒效果、使用中消毒剂等项目进行随机抽样检测.结果 共抽检1 806份,致病菌未检出,全部合格份数为1 486份.合格率分别为86.27%.其中2010~2011年县直属医疗机构合格率分别为96.63%和97.01%;个体医疗机构合格率为82.40%和83.99%.结论 县直属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总体情况良好,但个别项目如物体表面、空气、医护人员手合格率相对较差,个体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不容乐观,需要加强对医务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消毒灭菌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通过加强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对医院感染进行防控,回顾性分析2011(加强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前)和2012年度(加强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后)医院感染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每年随机选取200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2011年住院患者中有117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4.56%。通过加强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后,2012年住院患者中有102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94%,与2011年度相比明显下降(P〈0.05);患者护理满意率由2011年的59.5%提高到2012年的87%,满意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感染管理和护理管理是进行防控医院感染的关键,加强护理管理和感染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强化院内感染管理在改进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以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的42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0年1月~2011年1月为改进前组,将2011年2月~2012年2月改进护理管理后为改进后组,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系统规范的"强化院内感染管理理念"的相关培训,对两个时期护理工作的内容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①改进后组急救药品和器械、护理文件书写、消毒隔离合格率(99.79%、99.67%、98.99%),医生总满意率(100.00%),患者总满意率(99.13%)均高于改进前组(93.17%、95.16%、96.05%、95.19%、92.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改进后组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范知晓率(100.00%)、相关知识考核合格率(98.23%)、规范操作合格率(98.19%)、手卫生合格率(98.76%)、机器及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100.00%)、分机分质量用物合格率(100.00%)、感染阳性区域护士考核合格率(98.41%)均高于改进前组(81.13%、87.26%、88.54%、88.32%、97.24%、89.17%、89.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强化院内感染管理"的相关培训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对实际工作有显著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欧阳美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2,(31):120-121,123
目的探讨质控小组对科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统计本院2010年1~12月间上报的医疗护理事故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情况,对护理管理情况进行探讨、总结经验,在2011年1月成立质控小组,并对科室护理管理质量进行重点监督,对2011年1~12月间的医疗护理事故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本院2010年1~12月间上报医疗护理事故48例,本院2011年1~12月间上报医疗护理事故14例;本院2010年1~12月间患者护理满意度平均(71.21±8.43)分,本院2011年1~12月间患者护理满意度平均(90.12±10.21)分。两阶段医疗护理事故上报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立质控小组可以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发现护理管理工作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安全隐患,并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时纠正,避免重大护理事故的发生,保证了本院护理管理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PDCA循环法在降低医院感染方面的作用.方法 2013年护理管理实施PDCA循环法与2012年实施前进行比较,观察实施前后护士防护措施执行情况,比较实施前后护士、患者医院感染率.结果 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后,护理人员洗手、戴口罩、戴手套等防护措施执行率明显高于实施前;护理人员呼吸道感染、针刺伤(0.00%、18.10%)、患者呼吸道感染、侵入性操作感染(1.89%、9.47%)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 PD-CA循环法可强化医护人员执行防护医院感染措施力度,有效降低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6.
杨玉红 《当代医学》2013,(35):128-129
目的探讨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在社区医院中的应用。方法本社区医院从20I1年5月-2012年5月实施新型护理管理模式,总结归纳社区医院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管理措施。结果采用新型管理模式后,社区居民对于社区医院的治疗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两者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护理纠纷和医院感染的病例,在新型护理管理实施后明显减少,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护理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型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社区医院护理质量,提高社区居民对于社区医院的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提高社区医院的医疗地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用于高危药物静脉使用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720例行高危药物静脉注射患者(注射988次)作为观察对象,设为观察组,行集柬化护理,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ICU收治的720例常规护理下行高危药物静脉注射患者(注射1002次)进行对照,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全身不良反应、局部不良反应、输液外渗等不良反应率、护理缺陷率、高危药物质量管理考核成绩等。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护理缺陷率为0.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4%和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危药物质量管理考核成绩为(96.3±6.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1.2±5.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集束化护理措施下静脉使用高危药物,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护理质量,降低护理缺陷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张德惠  何剑 《中国医院》2012,(11):50-51
目的:评价优化流程在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强化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意识,完善与手术室医院感染相关的预防和控制流程,运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管理护工,比较优化流程前后手术相关感染发生率以及手术患者和医生对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的满意率。结果:优化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流程后,手术相关感染发生率降低(P〈0.01),手术患者和医生对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的满意率提高(P〈0.05)。结论:优化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流程,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并为促进手术患者的康复创造良好条件,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院外科病房工作人员手卫生情况及提高工作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的有效方法,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标准,由专职医院感染质控人员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外科病房工作人员手卫生情况进行监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1年12月,洗手合格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分别为89.6%、94.7和97.6%。护士与医师洗手合格率分别为98.0%和91.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17,P〈0.01)。全体医护人员与进修培训人员洗手合格率为95.2%和90.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0,P〈0.01)。结论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改善手卫生设施和健全管理监督制度,能够提高全体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加强内镜中心医院感染的管理与监测,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整合资源,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与操作规范,每月定期对内镜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内镜腔内等指标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5年共检测标本1140份,总合格率为97%,其中使用中的消毒剂、消毒(灭菌)内镜合格率为100%,物体表面合格率为94%,空气合格率为97%,医务人员手为95%,通过规范化管理,医院感染始终控制在最低水平.结论 内镜中心实施规范化管理、定期进行监测,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