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癫癎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高达4~7‰,约有1/4的癫癎难以用药物控制,需要在EEG(脑电图)和BEAM(脑电地形图)等确定癫癎病灶下实施病灶切除,而手术成败的关键在于癫癎源灶的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2.
近十几年来,采用外科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癎已成为癫癎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在尽可能不影响大脑正常功能的前提下,切除癫癎灶(epileptogenic zone, EZ),使病人术后不再有癫癎发作或明显减少发作。因此,EZ的准确定位是癫癎外科工作中的核心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术前功能定位的手段越来越多,准确性也越来越高,本文对癫癎外科术前功能定位技术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药物难治性癫癎患儿在注射18F-DG药物时发生癫癎发作后所查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显示局灶性高代谢灶的意义,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1例1岁零2个月女性患儿有发作性抽搐伴意识丧失13个月,智能发育落后于正常同龄儿童,视频脑电图显示左颁局限性癎样放电,MRI显示左侧颁叶局灶病变,在注射18F-DG药物时发生癫癎发作,斯时所查PET-CT显示左颁局灶性高代谢灶,因为与无创检查结果定位一致,遂行左侧颁叶后部癎灶切除术加中央前回软脑膜下横纤维切断术。结果:术前服用抗癫癎药物状态下每日发作数10次,术后6个月患儿癫癎完全缓解,切除组织病理学提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IIb),手术后13d视频脑电图正常,6个月脑电图左侧额区尖波。患儿手术后6个月时智力有所进步,但仍落后于正常同龄儿。有文献显示在癫癎发作期注射18F-DG后PET在局灶性癫痂患者中一般显示局灶高代谢灶,并能定位政癎灶。结论:癫癎发作期注射18F-DGPET所显示的局灶高代谢区对致癎灶定位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4.
研讨会暨第四届全国脑功能疾病诊断治疗新进展学习班将于2006年9月2日-8日在北京举行。本期重点内容为癫癎诊疗的新技术和新进展,由王玉平教授和李勇杰教授主讲,主要内容有:①美国癫癎中心组织结构与分级标准;②癫癎病和癫癎发作的最新国际分类;③脑电图在癫癎诊断中的实际应用价值;④癫癎的合理用药;⑤癫癎患者的认知和神经心理学评估问题;⑥磁共振新技术与致癎灶的发现;⑦顽固性癫癎外科治疗的策略和术式;③致癎灶的定位技术;⑨脑功能区的定位及致癎灶的安全切除;⑩致癎灶的神经病理基础;⑾其他神经电生理技术在癫癎外科中的应用价值;⑩顽固性癫癎12例典型病例讨论。研讨会为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将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Ⅰ类20学分。会务费21300元,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欢迎各地神经内、外科医师和神经电生理人员参加,报名截止时间:2006年8月20日。联系地址:北京市宣武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邮编100053。联系人:胡永生、鲁晓莉;电话/传真:010一83163174;电子信箱: bifn@public.bta.net.cn。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发作期与发作间期脑电图(癎)样放电对癫(癎)灶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9例癫(癎)患者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中的发作期和发作间期(癎)样放电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发作期脑电图(癎)样放电检出率为94%,发作间期为90%,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对癫(癎)的诊断和癫(癎)灶的定位有重要意义.发作间期脑电图(癎)样放电对癫(癎)灶的定位价值接近于发作期脑电图(癎)样放电.  相似文献   

6.
精神运动性癫癎46例临床及脑电图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运动性癫癎是以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的癫癎发作形式,依国际癫癎发作分类归于复杂部分性发作,其临床症状十分复杂,随致癎灶部位、异常放电传播波及部位以及脑病损范围的不同而不同.现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46例精神运动性癫癎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建立实验性动物癫癎模型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我院曾用马桑内酯造成了动物癫癎模型。为了研究马桑内酯所致癫癎发作时脑的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等的变化,我们又用该药造成了大鼠脑的急性局灶性癫癎模型,以研究癎灶和非癎灶的结构变化及其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局灶性癫癎发作间期和发作期脑电图变化特点及其在致癎灶定侧中的作用。方法:分析100例局灶性癫癎患者的发作间期、发作期脑电图及发作症状所提供的致癎灶侧别信息。结果:在这100例局灶性癫癎发作患者中,发作间期、发作期脑电图和发作症状可提供明确的致癎灶定侧的信息者分别为53例、76例和73例。结论:在致癎灶定侧诊断中,发作期与发作间期脑电图相比,可提供较高比例的侧别信息;综合分析发作间期、发作期脑电图和发作症状,可以使大部分局灶性癫癎发作的患者获得致癎灶的定侧信息,并为进一步埋置颅内电极,精确定位癫癎灶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尽管癫(癎)的药物治疗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但仍有25%~30%接受药物治疗的癫(癎)患者仍持续存在癫(癎)发作,从而被认为是药物耐受性癫(癎)[1].大部分颞叶癫(癎)患者都是药物耐受性的,这对癫(癎)学家来说是个严峻的挑战.接近70%的需进行外科手术切除病灶的颞叶癫(癎)为起源于海马结构的复杂部分性发作[2].虽然进行前颞叶切除具有很好的疗效[3],但相当数量的颞叶癫(癎)患者不能进行切除病灶的手术治疗,原因是双侧海马均有病灶,切除双侧海马会导致短时记忆障碍,或病灶位于语言功能区如位于左侧海马前中部分,切除病灶后会导致严重的语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癫癎部分性发作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某限定区域.许多病因都能导致癎灶的产生.新皮质区的致癎灶通常是因发育改变、肿瘤及其它畸变、脑外伤引起,少数情况下为基因异常引起[1],而成年后开始的癫癎发作也可能是中风后大脑皮质改变的结果.癫癎部分性发作最常见的形式是始自颞叶内侧结构如杏仁、内嗅皮质和海马,通常以不同程度的海马神经元丢失为特征.当海马的门区,CA1和CA3区细胞丢失少于50%时,颞叶内侧癫癎(mesial temopral lobe epilepsy,MTLE)归类于非海马硬化;而当这些区域细胞丢失大于50%时则是颞叶内侧癫癎综合征伴海马硬化的特征之一.海马硬化经常是由于以前的癫癎持续状态、复杂性热性惊厥、脑炎或者脑缺血损伤引起.在非海马硬化病人,通常在海马门区,CA1和CA3区细胞丢失很少或没有,且引起癫癎的致癎灶常常在海马外.本文就癫癎部分性发作的相关细胞死亡基本机制的新发现及药物耐受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局灶性癫(癎)患者头皮脑电图(EEG)上继发双侧同步(癎)样放电(SBSD)的表现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地分析自2002年3月至2006年3月,于我研究所接受治疗的所有局灶性癫(癎)患者的EEG资料,排除所有颞叶癫(癎),共32例患者的术前EEG上均存在SBSD表现.对这些患者的发作间期与发作期EEG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32例患者中,SBSD起源于额区者20例,枕区者10例,顶区者2例.SBSD可表现为棘或尖波、棘慢复合波与快节律三种类型,以棘慢复合波最为常见,占63%.SBSD发作间期较为常见的特点是双侧存在时间差,SBSD始于EEG局灶性异常改变以及局限性慢波一侧;53%的病人发作期EEG表现为局灶性起源.结论:SBSD在局灶性癫(癎)患者中并不少见,而且以额叶最为常见.通过分析SBSD波形的各个特点,有助于判断SBSD原发灶侧别,并与全面性癫(癎)相鉴别,对癫(癎)外科的术前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头皮脑电图继发双侧同步(癎)样放电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灶性癫(癎)患者头皮脑电图(EEG)上继发双侧同步(癎)样放电(SBSD)的表现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地分析自2002年3月至2006年3月,于我研究所接受治疗的所有局灶性癫(癎)患者的EEG资料,排除所有颞叶癫(癎),共32例患者的术前EEG上均存在SBSD表现.对这些患者的发作间期与发作期EEG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32例患者中,SBSD起源于额区者20例,枕区者10例,顶区者2例.SBSD可表现为棘或尖波、棘慢复合波与快节律三种类型,以棘慢复合波最为常见,占63%.SBSD发作间期较为常见的特点是双侧存在时间差,SBSD始于EEG局灶性异常改变以及局限性慢波一侧;53%的病人发作期EEG表现为局灶性起源.结论:SBSD在局灶性癫(癎)患者中并不少见,而且以额叶最为常见.通过分析SBSD波形的各个特点,有助于判断SBSD原发灶侧别,并与全面性癫(癎)相鉴别,对癫(癎)外科的术前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笔者收集我院应用磁源性影像(magnetic source imaging,MSI)对海绵状血管瘤伴癫癎患者进行癫癎灶定位后进行手术的2例结果进行分析,初步观察磁源性影像对海绵状血管瘤伴癫癎患者进行癫癎灶定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由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癎中心举办的第4届癫癎外科术前评估学习班定于2012年4月18—21日在北京清华大学近春园举行。学习班就癫癎外科术前评估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解,包括术前评估的流程,致痈灶定位及手术方案的确定,各种癫癎外科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5.
在进行顽固性癫(癎)致(癎)灶切除术前,如果各种非侵袭性检查定位资料相互矛盾而不能满足需要时,则要使用颅内埋藏电极描记皮层电图(ECoG)来提高术前定位、定侧的准确率,以保证手术效果.我院于2004年8月至2007年8月对67例顽固性癫(癎)患者实施了外科手术治疗,对术前不能准确定侧、定位的4例患者安置了颅内电极描记ECoG,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颞叶癫(癎)是最常见的癫(癎)综合征之一,它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癫(癎)的定位对于确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但临床上对于不同症状的认识及其诊断和定位价值存在疑问,因此本文综述了颞叶癫(癎)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对于责任灶的定位意义,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与神经影像学检查在脑结构异常所致症状性癫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诊断明确的脑结构异常所致症状性癫癎45例患者,探讨其神经影像学及脑电图的特点,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45例患者中胶质瘤12例,以星型胶质细胞瘤为主,脑膜瘤2例,动静脉畸形(AVM)4例,蛛网膜囊肿6例,脑囊虫3例,脑软化7例,海马硬化4例,脑脓肿3例,钙化4例。以上病例均经手术病检证实。VEEG有癎样放电者38例,非特异性异常3例,脑电图正常者4例。34例(75.6%)患者病理灶与致癎灶一致,病理灶与致癎灶相反者2例(4.4%),另有2例(4.4%)双侧致癎灶的患者神经影像学却为单侧病灶。结论:在症状性癫癎患者致癎灶的定位中VEEG可使大部分患者获得致癎灶的定位信息;神经影像学对症状性癫癎的病理灶定位有重要意义;VEEG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相结合可提高癫癎患者致癎灶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癫(癎)发作症状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脑电图(EEG)改变及抗(癎)药物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癫(癎)发作症状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视频脑电图(V-EEG)改变及抗(癎)药物的治疗.结果:42例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癫(癎)发作症状,以部分性发作为主要发作形式,以颞叶癫(癎)症状多见,脑部磁共振(MRI)主要表现为局灶性炎性水肿、或合并出血等破坏性病灶,V-EEG以慢波改变及局灶性 (癎)样放电为主.结论: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V-EEG改变对病毒性脑炎患者癫(癎)发作症状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均具有重要作用,临床需个体化选择抗(癎)药进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9.
癫癎脑兴奋性易感性长期增高的内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癫癎的一个主要临床特征是慢性的反复发作 ,发作间期基本正常。长期以来 ,困惑癫癎研究者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大脑是如何在没有明显致癎刺激的情况下启动反复癫癎发作。现在 ,研究者普遍认为癫癎患者和点燃癫癎动物模型一样 ,即使在癫癎发作间期 ,其大脑也存在着异常的内在机制 ,使癫癎脑的兴奋性易感性长期增高 (癫癎脑可塑性改变 )。在各种内因、外因刺激下很容易诱发癫癎灶神经元同步放电并向周围神经元扩布引起临床上各种类型癫癎发作。而癫癎脑的兴奋性易感性长期增高的根本机制则是临床工作者和癫癎研究者最关心的问题 ,也是最终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20.
录像脑电图联合偶极子定位法在癫癎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顽固性癫癎病人进行录像脑电图(VEEG)监测和偶极子定位法(DLM)在癫癎灶定位的应用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顽固性癫癎病人的发作、VEEG检查及偶极子癫癎灶定位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结果:对VEEG的直接人工分析定位率为80%,结合偶极子定位分析准确率可以达到94.3%,且均可以达到与术中皮层脑电图检查定位一致或基本一致。结论:利用128道长程VEEG偶极子定位法是一种方便、无创、准确的癫癎灶定位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