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徐玥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11):1716-1718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对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12月的90件手术器械作为对照组,开展常规管理;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12月的90件手术器械作为研究组,开展PDCA循环管理,对比两组工作质量、清洗灭菌合格率、手术器械感染率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环境管理、医疗器械管理、清洗和灭菌质量及包装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清洗灭菌合格率高于对照组,手术器械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医护人员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消毒供应中心开展PDCA循环可显著提高科室工作质量及清洗灭菌合格率,减少手术器械感染事件的发生,提升医护人员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在手术室器械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将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的效果。方法2004年11月-2006年11月手术器械由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室内清洗、消毒、包装再送往供应室消毒灭菌(设为对照组);2006年12月-2008年12月消毒供应室对手术室器械实施消毒、包装、灭菌、发放等一体化管理(设为观察组)。分别比较两种方法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器械包灭菌不合格率及手术医生对手术器械性能的满意度。结果手术器械清洗不合格率由一体化管理前的12.1%下降至一体化管理后的2.3%:器械包灭菌不合格率由10.0%下降到1.O%;手术医生对手术器械性能满意度由86.0%上升至98.0%,两组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毒供应室实施一体化管理可有效提高手术器械使用质量,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可充分合理利用人力、物力,减少医院成本支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器械图谱在提高手术室和供应室器械交接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9月—12月手术室和供应室器械交接资料500例次,设为对照组。自2015年1月手术室和供应室器械交接过程中采用手术器械图谱,收集2015年6月—8月手术器械交接资料500例次,设为观察组。观察并分析2组手术器械交接过程中差错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差错事件发生95例次(19.0%),观察组发生率为23例次(4.6%),观察组差错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特殊器械不认识、特殊器械不会拆装、器械包内数目不符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术器械图谱形象、清晰,缩短了手术器械交接时的清点时间,提高了手术器械交接正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PDCA循环法对手术室外来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及术后遗失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手术室租赁外来手术器械683件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2015年2月~12月手术室租赁外来手术器械657件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PDCA循环法管理。对比两组手术室器械管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室器械数量缺失率为0、器械灭菌后湿包率为3.22%、术后器械遗失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2.74%、8.07%和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洗质量合格率为97.80%,显著高于对照组8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法应用于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中,可明显提高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并降低术后器械遗失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品管圈在胸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胸外科住院的管道患者276例将其分为2组,2011年1~12月住院的128例患者为对照组,由各班护理人员按照传统方法进行管道护理;2012年1~12月住院的148例患者为研究组,在管道护理中实施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活动,比较2组管道防护依从性、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出院满意度及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管道防护依从性(91.22%)高于对照组(56.25%);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2.08%)低于对照组(17.52%);患者出院满意度(97.97%)高于对照组(80.47%); 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结论 在胸外科管道护理中实施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满意度及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明显降低了患者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提高了导管护理质量,确保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专科颜色标识在消毒供应室再生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1—6月消毒供应室再生器械未实施专科颜色标识的680批次为实施前,将2017年7—12月消毒供应室再生器械实施专科颜色标识的700批次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器械管理效果、器械回收时间、分类器械时间、发放器械时间、手术室医护人员对器械管理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后,器械回收、器械分类清洗、器械包装、器械灭菌、器械存储及发放合格率高于实施前(P 0. 05),器械损坏、器械丢失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 0. 05)。实施后器械回收时间、分类器械时间、发放器械时间短于实施前(P 0. 05)。实施后手术室医护人员对器械管理质量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 0. 05)。结论 专科颜色标识能有效提高消毒供应室人员工作效率及再生医疗器械管理质量,提高医护人员对器械管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手术器械的运作模式及效果。方法自2009年12月以来,经研究决定将我院的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统一规划、一体化管理,主要包括手术室的敷料准备、器械准备以及手术器械的清洗灭菌、包装工作。比较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前后手术室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强度以及医院感染的控制等方面的管理效果。结果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后,手术室的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评分和包装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前,管理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前比较,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强度大大减轻,保证了手术器械的质量,延长了使用寿命。结论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能够明显提高手术室手术器械的清洗和包装质量,保证手术器械的质量,延长了手术器械的使用寿命;减轻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强度,减小了手术室污染的可能性,并且有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为手术患者提供安全放心的产品,保证了手术患者的就医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信息化追踪管理系统在消毒供应室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7年7月实施信息化追踪管理系统,选取2017年1—6月抽取的650批次医疗器械作为对照组,2017年7—12月抽取的680批次医疗器械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器械管理效果、管理不良事件,回收、分类、发放时间。结果观察组器械回收、清洗、装配、包装、消毒、灭菌、配送合格率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P 0. 05);观察组器械损坏、丢失、标签错误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 0. 05);观察组器械回收、分类、发放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 0. 05)。结论信息化追踪管理系统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效率与器械管理效果,减少器械管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器械管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玉田县医院2012年6月引进品管圈方法,建立一支12人的品管圈小组,分析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模式运作当中存在器械使用和管理方面的相关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对比实施品管圈方法前后器械管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护理质量及护士、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方法后,器械管理各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品管圈管理前,护理质量及护士、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和供应室的一体化运作模式中,采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能明显降低手术室器械管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效率、提高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对医患关系的和谐和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腔镜手术器械清洗、消毒流程改进前后的效果。[方法]将流程改进前清洗、消毒的1 000件腔镜手术器械作为对照组,流程改进后清洗、消毒的1 000件腔镜手术器械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器械的清洗消毒合格率、清洗不良事件发生率、手术感染率和手术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和手术医护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器械清洗、消毒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手术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腔镜手术器械清洗消毒流程科学、合理,可提高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降低器械清洗消毒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手术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运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模式,分析影响急需器械供应的原因,制定提高效率的处理流程,并及时总结评价,提出改进措施。在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2012年1月~12月发生了9次影响手术器械供应的事件,满意度调查85%。在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2013年1月~12月出现1例因消毒供应中心原因影响急需器械的供应,满意度95.5%。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和临床满意度提高。运用PDCA循环管理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临床满意度,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急需器械处理流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荀勤  杨凌云  徐洁  华达 《妇幼护理》2022,2(19):4538-4541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室器械管理中应用感染管理体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消毒供应室器械1200件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器械管理模式.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消毒供应室器械1200件作为观察组,实施感染管理体系.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器械消毒效果、消毒供应室人员工作质量与服务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器械消毒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工作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毒供应室器械管理实施感染管理体系,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供应室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6月实施风险管理前89 466个器械包,2014年7~12月实施风险管理后91 592个器械包,观察风险管理实施效果。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45名护理人员工作表现及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临床科室对供应室工作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供应室手术器械管理中,可降低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供应室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12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前)随机选取5000件清洗消毒物品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12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后)随机选取5000件消毒物品作为试验组,记录医院供应室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手术器械管理情况,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器械包缺陷率低于对照组(P 0. 05),器械清洗质量检测合格率、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供应室手术器械清洗、消毒质量,还能够降低器械包缺陷比例,有利于提高手术器械管理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7月开始实行PDCA循环,分别抽取PDCA循环实施前(2015年1月—6月)和PDCA循环实施后(2015年7月—12月)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中400例器械样本进行测试,对比工作人员消毒液使用、手术器械包装、手术器械消毒和消毒用品合格情况。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医院相关科室对供应室消毒供应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PDCA循环之后,消毒供应室的各项工作的合格率较PDCA循环实施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PDCA循环后相关科室对供应室消毒供应工作的满意度为92.73%,高于实施前的6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优化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改善消毒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本院消毒供应室和手术室的23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对照的研究方法,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为常规手术器械管理,设为对照阶段; 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实施品管圈活动,设为研究阶段,比较两个阶段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包缺陷发生情况,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结果手术器械包缺陷发生情况比较,两个阶段分别抽取6 800件器械,其中细小部件缺失、辅材缺失、登记信息模糊发生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包装不规范、包装顺序错误、包装日期错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个阶段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提高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口腔小器械清洗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6月采用传统常规管理方法处理的500件口腔小器械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7月~12月采用细节管理方法处理的500件口腔小器械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口腔小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器械耗损率、遗失率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清洗合格率及医护人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的耗损率及遗失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实施细节管理能够提高口腔小器械清洗质量,降低器械耗损与遗失,节约成本,显著提高口腔科门诊医护总体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量化工作管理在手术室与供应室内镜器械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0月30日手术室和供应室交接内镜器械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工作管理,实验组采用量化工作管理;同时选取手术室与供应室的40名工作人员;比较两组器械的损坏率、使用率、器械包内器械型号不符情况、器械包内物品数目不符情况、精密器械未进行分类情况、特殊器械未及时交接情况以及工作人员管理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器械损坏率、器械包内器械型号不符发生率、器械包内物品数目不符发生率、精密器械未进行分类发生率、特殊器械未及时交接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器械使用率高于对照组(P0.01);工作人员管理知识掌握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医生在专业素质、专业技能、病房管理、医护合作4个方面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工作人员的总满意度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量化工作管理在手术室与供应室内镜器械交接中应用效果满意,不仅能提升器械使用率、工作人员满意度及管理知识总掌握率,还能避免器械交接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体化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骨科外来器械与植入物消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1日~11月30日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接收的骨科外来器械与植入物96件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选取2018年12月1日~2019年8月1日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接收的骨科外来器械与植入物104件为实验组,进行一体化管理。回顾性分析两组管理合格情况、感染事件发生情况、工作人员工作质量评价、医护人员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器械拆卸合格率、手术器械与植入物清洗合格率、手术器械与植入物的消毒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感染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工作质量总评分、安全识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和服务意识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医护人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一体化管理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骨科外来器械与植入物消毒管理中,可提高骨科外来器械与植入物的清洗与消毒合格率,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的200件无菌用品作为对照组,同时随机抽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运用PDCA管理模式的200件无菌用品作为研究组。对比2组管理质量、灭菌消毒质量以及服务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环境管理、医疗器械管理、包装质量以及消毒清洗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器械消毒不合格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使用科室医护人员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进行PDCA循环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工作人员操作技能与工作质量,降低消毒不合格率,提高医护人员使用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