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疏肝利胆汤加味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AP)(肝胆湿热证)的疗效。方法 100例AP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两组根据指南给予常规干预措施,对照组注射用生长抑素,治疗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疏肝利胆汤加味治疗。两组治疗7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腹痛与腹胀缓解时间、血清指标[血淀粉酶(AMY)、C反应蛋白(CPR)、白细胞计数(WBC)]恢复正常的时间、肝胆湿热证证候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腹胀、腹痛缓解时间明显缩短(P <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WBC、AMY、CPR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缩短(P <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肝胆湿热证证候评分、APACHEⅡ评分减少更显著(P <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更高(P <0.05)。结论 在西医常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疏肝利胆汤加味治疗AP(肝胆湿热证)可更快控制病情,有助于症状缓解和中医证候的好转,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正失职,均可导致湿热蕴蒸肝胆,疏泄失职,外溢肌肤而现瘙痒、黄疸等肝胆湿热诸证,湿热壅阻中焦,肝胆疏泄失职是病机关键,治疗当以清热祛湿、疏肝理气、利胆化瘀为主。笔者因此自拟清热利胆祛瘀汤治疗,方中茵陈、金钱草、栀子清热利湿退黄,是治疗黄疸的要药,可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柴胡、郁金疏肝利胆、行气解瘀退黄;大黄通腑泄热、活血化瘀、利胆退黄,助柴胡之力,使瘀热下行,由大便而解;黄芩清热燥湿安胎;地肤子清热利湿止痒;白芍养血敛阴柔肝;黄芪、白术健脾祛湿;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利湿热、行气化瘀、利胆退黄之功效。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总有效率提高,不良妊娠发生率降低,黄疸和瘙痒消失  相似文献   

3.
湿热疫毒瘀郁、肝胆疏泄失司是肝细胞性黄疸发生的主要病理环节,清化疏利是基本治疗大法。清化者,清解泄化疫毒湿热瘀血,祛邪以治本;疏利者,疏肝利胆退黄,引邪外出以治标。临床尚须辨清湿、热、瘀之孰轻孰重,疏肝与利胆的主次轻重,以及有无脾虚、肾亏、阴伤、血耗等,灵活组方用药。具体主要有清利肝胆湿热法、健脾疏肝化湿法、凉血化瘀解毒法、温补脾肾化湿法和软肝化瘀疏郁法。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认为,胆为中清之腑,输胆汁以传化水谷而行糟粕,以通降下行为顺,最忌郁滞,治宜疏肝利胆。疏肝利胆汤方中柴胡、郁金疏肝解郁;白芍药柔肝止痛;金钱草、鸡骨草、虎杖清利湿热;黄芩、茵陈清化肝胆湿热;茯苓、半夏和胃化湿;大黄攻积导’滞;廷胡索、川楝子理气活血止痛;鸡内金运脾消食化石;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利胆之攻效。  相似文献   

5.
口苦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龙祖宏教授认为口苦的辨证可分为虚实两端。实证主要有肝胆湿热证、肝郁化火证;虚证主要有肝肾阴虚证、脾胃虚寒证,分别予清利肝胆湿热、疏肝清火、滋阴疏肝、益气温中等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疏肝利胆法治疗胆石症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国章 《新中医》2000,32(8):21-21
应用疏肝利胆法治疗胆石症80例,结果排石55例,排石率占68.7%。认为胆石症的主要病机是肝失疏泄,胆汁滞留,导致肝胆湿热而发病。疏肝利胆法具有促进胆汁分泌排泄、促进胆囊收缩、扩张胆道、溶石排石和消炎止痛等作用。  相似文献   

7.
浅谈肝炎中医辨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赛美  徐鸣 《新中医》2001,33(2):71-71
1 肝病利胆─肝胆并举 笔者川曾对肝炎科住院病人475例与同期受检的各科病人1039例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肝病患者胆系改变阳性组与黄疸指数、乙肝病毒复制指数呈正相关。中医学认为病毒性肝炎,尤其是黄疸型多表现为湿热证。随着近年研究的深入,活血化瘀法成为治黄大法,尤其对重症肝炎,活血化瘀之品如赤芍、大黄、丹参、郁金等具活血利胆、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之功。故疏肝利胆,肝胆并举,对于缩短肝病疗程,提高疗效,防止其慢性化有着重要意义。2 急性肝炎─气血同治 一般认为急性黄疸型肝炎以湿热为主,清利湿热为其主…  相似文献   

8.
孙九光  李洋 《中医杂志》2012,53(13):1146-1147
结合验案介绍运用中医药治疗胆囊巨大结石体会,认为本病辨证属湿热蕴结肝胆,胁络失和,胆火上乘.治疗应以疏肝利胆、清热导滞为主.  相似文献   

9.
探讨胆囊术后综合征辨证论治。肝郁气滞柴胡疏肝散加减,脾胃亏虚资生丸主之,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化裁,肝胃不和疏肝利胆和胃降逆法,肝胆湿热龙胆泻肝汤治疗,肝络失养方选一贯煎。  相似文献   

10.
"和"的思想理念贯穿于中医学理论体系始终。肝胆脏腑,又是阴阳之脏、阴阳之腑。在生理方面,肝的疏泄与储藏和胆的储藏与排泄共同维持和谐平衡的状态,而病理上储藏与开泄平衡破坏又是病机的关键;肝气郁结、肝阴不足、肝胆湿热是肝胆病常见而又基础的证型。治疗肝胆疾病重在调和气血阴阳,疏肝理气必须调和气血,柔肝补血必须行气疏肝,疏肝利胆又是清利肝胆湿热必不可少的治法。治疗选方柴胡疏肝散、四逆散、一贯煎、龙胆泻肝汤等都蕴含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补泻兼施等"和"的宗旨。  相似文献   

11.
探讨胆囊术后综合征辨证论治。肝郁气滞柴胡疏肝散加减,脾胃亏虚资生丸主之,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化裁,肝胃不和疏肝利胆和胃降逆法,肝胆湿热龙胆泻肝汤治疗,肝络失养方选一贯煎。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治疗胆囊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卿  桑艳 《光明中医》2007,22(5):15-18
阐述胆囊炎的病因病机是肝气郁结,瘀血停着,肝胆郁热,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阴不足.进行辨证论治;根据病机辨证出治则方药,肝气郁结其治则疏肝利胆;瘀血停着其治则活血化瘀;肝胆郁热其治则清热通腑;肝胆湿热其治则清利湿热;肝郁脾虚其治则健脾益气;肝阴不足其治则滋阴柔肝,对此病掌握了正确的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胆清胰汤联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肝胆湿热证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本院2014年3月~2016年4月选择的肝胆湿热证胆源性胰腺炎136例患者,联合组68例,采取ERCP和利胆清胰汤治疗;对照组68例,采取ERCP治疗。治疗两周后,对比联合组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APACHE-II评分、尿淀粉酶、血淀粉酶。结果:在两个疗程后,对照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总分是494分,明显高出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总分360分;对照组的APACHE-II评分(25.73±1.3)显著大于联合组(16.61±1.45);联合组的高淀粉酶血症率10.29%较对照组20.59%更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胆湿热证胆源性胰腺炎,在ERCP的治疗上连用利胆清胰汤,可改善肝胆湿热证、通气止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胆囊结石所致急性胆囊炎,是由于胆汁浓缩、成分改变,刺激胆囊壁引起胆囊发炎.中医理论认为是肝胆气滞、湿热蕴结所致.以“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自拟“通腑利胆汤”疏肝利胆、清热化湿、通腑排石为治则而获良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利胆清胰汤与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治疗方法应用于肝胆湿热证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中,评估和分析临床效果。方法:此文开展研究的数据源自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医院收入且治疗的32例肝胆湿热证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按照硬币法开展分组,每组纳入16例,单一ERCP治疗方法用于参照组,利胆清胰汤与ERCP联合治疗方法用于实验组,评估两组患者治疗之前与治疗2周之后的中医证候总积分数值、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II)评分数值,并计算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总统计率。结果:结论:对肝胆湿热证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利胆清胰汤与ERCP联合治疗获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胆囊结石所致急性胆囊炎,是由于胆汁浓缩、成分改变,刺激胆囊壁引起胆囊发炎。中医理论认为是肝胆气滞、湿热蕴结所致。以“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自拟“通腑利胆汤”,疏肝利胆、清热化湿、通腑排石为治则而获良效。  相似文献   

17.
慢性胆囊炎为临床常见疾病,属中医胁痛、黄疸、腹痛范畴。传统多以肝胆气滞、湿热论治,以疏肝利胆、清热化湿、通腑泻浊为常法。但从临床所见,该病患者不乏脾虚证象,笔者运用自拟疏肝健脾汤配合针灸治疗该病证,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马婷婷  徐晶  谢旭善 《中医药通报》2012,2(6):24-25, 29
谢旭善主任医师在治疗胆囊炎方面学验俱丰,注重理论和临床的密切结合,善于运用柴胡剂治疗急慢性胆囊炎,临证辨证分为肝胆湿热、肝郁气滞、胆胃不和、肝郁脾虚及肝阴不足五种证型,分别有不同的代表方剂,临床结合患者体质辨证用药。用药方面,疏肝用柴胡剂,利胆用三金汤,通腑擅用生大黄、芒硝之类。另外注重患者的生活习惯及饮食调护,综合调理。本文从理论到临床,系统阐述了谢旭善治疗胆囊炎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19.
郑芷莹  戈焰  陈志杰  李紫昕  张伦 《吉林中医药》2021,41(11):1446-1449
中医药治疗胆石症对于小结石及手术残石具有明显优势.邱健行认为,胆石症的主要成因不离肝胆气郁、中焦湿热,病位在肝、胆,与脾相关,病性虚实夹杂,气滞、湿热是其重要致病因素,治疗当以疏肝利胆、清热祛湿、通腑下石为大法,早期祛邪为主,后期扶正祛邪并重.自拟四逆通腑排石汤(柴胡、郁金、金钱草、怀牛膝、虎杖、肉苁蓉等),随证化裁,精准施治,同时指导调护,屡收良效.  相似文献   

20.
王萍  曹生有  宁晓琴  王戈 《新中医》2017,49(6):53-55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活血方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36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胆湿热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8例。2组患者均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观察组加用自拟疏肝利胆活血方内服,2周为1疗程,连续用药4疗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6%,对照组为7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ALP、GGT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各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肝纤维化指标LN、HA、PC-Ⅲ、Ⅳ-C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各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利胆活血方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胆湿热证患者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