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3 毫秒
1.
我科自1996年2月至1998年2月对32例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应用脉络宁治疗,并同时与应用脑活素治疗的30例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62例均为首次发病的住院病人,均符合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经临床表现和颅脑CT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按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定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抑郁状态的影响作用。方法:根据入院顺序将黑龙江省牡丹江医学院康复科2011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95例脑卒中后合并抑郁的患者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的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抑郁症状等指标的改善差异。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脑梗死、脑出血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脑梗死、脑出血的NIHSS评分减分率为52.57±12.38、50.51±14.28,AD评分提高率为分别为67.38±15.8、68.96±13.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功能独立测定量表(FIM)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的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HAMD评分减分率分别为44.97±11.48、44.94±12.62,FIM评分提高率分别为70.93±17.86、68.42±19.2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结合常规康复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抑郁状态较单用常规康复疗法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抑郁状态有更加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降压与非降压治疗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 591例高血压患者,按既往高血压治疗情况将其分为不治疗组(242例)、不规则治疗组(213例)、规则治疗组(136例),对高血压降压与非降压治疗致患者各类型脑卒中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规则治疗组脑出血、脑梗死、脑出血并脑梗死的发病率均低于不治疗组及不规则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律服用降压药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出凝血时间等指标检测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98例,其中112例患者为脑梗死组,86例患者为脑出血组,同时选取同期检查的健康患者82例为对照组,对比三组患者间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I)、血浆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聚集(PAgT)、抗凝血酶(AⅢ)及D二聚体等指标水平。结果脑梗死组PT、APTT及脑出血组PT、APTT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脑梗死组F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患者的PAgT、Fbg、AⅢ及D二聚体等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患者F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组PAgT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脑出血组患者的Fbg、AⅢ及D二聚体等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脑梗死组患者治疗后PAgT、Fbg、及D二聚体等显著降低,AⅢ指标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凝血时间指标等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检测中取得显著的检测效果,能够有效的辅助诊断急性脑卒中,而其中D二聚体指标的检测对脑卒中患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意义,对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和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8月-2010年10月我院中风专科收治的1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其中脑出血84例,脑梗死7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80例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和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进展型脑卒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2例进展型脑卒中患者(急性脑梗死31例,脑出血31例)为观察组,同时以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中的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进展型脑卒中患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类型的进展型脑卒中患者,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组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型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升高,检测hs-CRP,对判断进展型脑卒中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效果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卒中致偏侧舞蹈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6例脑卒中致侧舞蹈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偏侧舞蹈症患者中,脑梗死15例,脑出血1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应用氟哌啶醇等药物治疗后基本治愈。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是偏侧舞蹈症的原因之一,应用氟哌啶醇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2005年以来,采用清金化痰汤联合抗生素治疗重症脑卒中合并肺炎患者30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疗法1.1临床资料60例脑卒中患者诊断符合文献¨刮标准,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根据其症状、体征、胸部X线及CT、血常规和细菌培养结果证实均并发有肺部感染,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男22例、女8例,年龄(66±15)岁,脑梗死22例,脑出血8例,人院(4±3)d并发肺部感染,有高血压病18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2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急性脑出血危险因素的对比。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4年8月我院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120例,按患者脑卒中的类型分为急性脑梗死组60例,急性脑出血组60例。结果患者入院时血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的吸烟、冠心病、脑卒中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喝酒、高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认为吸烟、冠心病、脑卒中史是急性脑梗死区别急性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在临床上为常见病、多发病,二者均有共同病因: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血脂但二者是否有因果关系,少有报道,本文对70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合并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我院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合并发脑出血患者70例为A组,同时选取同期非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脑出血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B组)。A组患者均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诊断符合1996年WHO提出的新诊断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中早期康复效果进行分析与观察,探究早期介入康复对于脑卒中患者护理与医疗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128例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中早期康复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每例脑卒中患者早期介入康复的临床护理状况,将128例脑卒中患者划分为对照组与康复组;对照组主要采取的是常规护理与基本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护理与基本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脑血管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估脑卒中患者的脑损伤程度,然后按照每例脑卒中患者的不同评估结果,介入早期康复护理。结果对照组64例,脑出血13例,脑梗死51例;康复组64例,脑出血15例,脑梗死49例。结论脑卒中临床护理中早期介入康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与病死率,促进脑卒中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刘瑞  高见  赵斌  朱江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5):24-25
目的 总结分析脑卒中并抑郁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并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血压水平分为血压正常组26例、高血压A组32例、高血压B组32例,通过汉密尔顿抑郁(HAMD)评分表评定抑郁程度,分析不同血压水平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况.结果 血压正常组患者脑出血和脑梗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高血压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A、B组脑出血和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正常患者抑郁改善程度明显优于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脑卒中患者血压的升高,其脑出血与脑卒中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脑卒中患者抑郁程度与血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我院对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用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首次发病72h内,均经头颅CT确诊,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1],排除脑出血和既往有脑卒中史而遗留神经功能缺损者,无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无出血倾向。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3例,男性28例,女性25例,年龄43~79岁,平均  相似文献   

14.
王旭东  张均 《江苏医药》2012,38(2):237-238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在我国占所有脑卒中的20%-30%,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脑出血后脑水肿是影响脑出血患者疗效及预后的重要因素,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之一.我们通过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患者,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脑出血的疗效及脑水肿的影响.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4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急诊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00例,均符合1996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分为治疗组50例,男20例,女30例,年龄35-82岁.其中基底节出血32例、脑干出血5例、脑叶出血7例、小脑出血6例.对照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38-80岁.其中基底节出血33例、脑干出血6例、脑叶出血6例、小脑出血5例.两组年龄、性别、出血部位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又称脑中风,它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以脑梗死为常见。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5年8月共收治脑卒中患者148例,其中脑出血24例,脑梗死1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各种治疗管道的护理在脑卒中的抢救和治疗过程中,适当及时地建立有关治疗管道,并对这些管道进行良好护理,关系着抢救治疗的成败。1.1输液管道的护理:输液的目的是维持体液平衡、纠正电解质的紊乱,同时输入治疗药物和营养物质。脑卒中病人输液往往连续进行,持续时间较长,因此对输液管道的精心护…  相似文献   

16.
张蓓蓓 《江西医药》2007,42(6):520-521
目的 探讨血脂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对2005年1月~2006年10月在诸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08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6项血脂指标检测(其中脑出血104例,脑梗死104例),并与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脂指标作对照分析.结果 脑出血组TG高于对照组,APOA-Ⅰ水平低于对照组.脑梗死组TG、APO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POA-Ⅰ水平低于对照组.脑梗死组HDL、APOA-Ⅰ低于脑出血组,而APOB水平高于脑出血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的TG高于正常人,APOA-Ⅰ水平低于正常人;脑梗死患者HDL、APOA-Ⅰ低于脑出血患者,而APOB水平高于脑出血患者.其中载脂蛋白的差异更具有显著性,载脂蛋白水平的变化在脑血管病尤其是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意义,测定载脂蛋白有助于脑血管病的早期预防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包括急性脑梗死、脑出血)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内皮素(ET)和S-100B蛋白浓度,观察其在急性期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在24h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0例(其中脑梗死组45例,脑出血组55例)及对照组31例血清NSE、ET和S-100B蛋白水平变化,脑梗死、脑出血血清NSE、ET和S-100B蛋白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血清NSE、ET和S-100B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增高(P〈0.01)。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神经功能缺损的轻、中、重型3组血清NSE、ET和S-100B蛋白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NSE、ET和S-100B蛋白水平可作为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判断、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尤其适用于无法进行影像学检查的脑卒中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测定脑卒中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载脂蛋白E(ApoE)浓度 ,对疾病的诊断及预后作初步判断。方法 :测定100例健康人和67例脑卒中患者 (其中脑梗死38例、脑出血29例 )治疗前后血清和脑脊液中ApoE浓度。结果 :脑卒中患者血清ApoE浓度(43.8±7.2)mg/L ,比健康人(37.6±6.1)mg/L显著升高 (P<0.01) ,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poE浓度无显著性变化 ,治疗后显效组(7.4±1.1)mg/L和有效组(7.2±1.0)mg/L脑脊液ApoE浓度均比无效组(5.9±0.9)mg/L有显著性升高 (P<0.01)。结论 :血清和脑脊液中ApoE浓度可作为诊断脑卒中及判断预后的一项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卒中后的精神障碍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56例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精神障碍患者,均符合文献[1]诊断标准;男性37例,女性19例;年龄56~85岁,平均68.5岁;精神异常时间1~2 d;脑梗死27例,脑出血2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脑栓塞1例.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193例脑卒中分为脑出血组(102例)和脑梗死组(91例)2组,比较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脑出血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脑梗死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χ2=23.22,P<0.01)。结论肺部感染是脑卒中患者严重并发症,导致多器官衰竭的主要原因,积极防治肺部感染以提高脑卒中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