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安氏Ⅱ类错牙合采用不同拔牙矫治设计的患者,其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软组织侧貌进行测量研究,探讨软组织侧貌在矫治前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30例采用不同拔牙矫治设计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分为A组: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双尖牙;B组: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的结果输入计算机经过SPSS统计软件处理.结果①A组鼻唇角、上下唇角、下唇角、上唇长度变大,上唇角和上唇突度变小.②B组鼻唇角、上下唇角、下唇基角、下唇角、面角、颏突角、下唇长、面下三分一高变大,上唇角和上唇突度、下唇突度、鼻颏角变小.A、B两组全面高均变大.统计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①安氏Ⅱ类错牙合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的患者,其软硬组织的变化是一致的,其牙型、骨骼型从Ⅱ类变为Ⅰ类,覆盖其上的软组织也发生一致的改变,使面突度明显减小,下颌后缩得到改善,面部软组织侧貌更趋于协调美观.②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双尖牙的患者,其软硬组织的变化在上颌是一致的,而在下颌却不一致,软组织侧貌突度也减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安氏Ⅱ^1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软组织的侧貌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安氏Ⅱ^1类错(牙合)低角型、均角型、高角型女性成年患者各28例,共84例,年龄18~23岁,平均20-3岁。选取矫治前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一系列指标随着面高的增加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趋势。侧貌突度及上、下唇突度依次明显增大,而面下部深度逐渐由过深变浅,同时上下唇弧的弧度由大变小、弧形由深变浅、由过于弯曲趋于过直立,尤其是低角组颏唇沟过凹陷而高角组过平坦。结论:垂直骨面型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软组织侧貌特征尤其是唇颏部形态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恒牙初期安氏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特征,分析硬组织改变对软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选择恒牙初期正常[牙合]、安氏Ⅲ类错[牙合]青少年各50名,确定22项常用的软组织侧貌测量指标和9项硬组织测量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除9项软组织测量值和1项硬组织测量值外,其余软硬组织测量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因素判别分析筛选出LsNsLi、CmSnLs、NsLi—FH、Ls—E、Li—E5项主要软组织指标。软硬组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Ⅲ类错[牙合]青少年软组织侧貌明显异常,最敏感的、最能体现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异常的有5项软组织指标。正畸临床中可有针对性的纠正硬组织异常来改善软组织不调。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安氏Ⅱ类错牙合采用不同拔牙矫治设计的患者 ,其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软组织侧貌进行测量研究 ,探讨软组织侧貌在矫治前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 30例采用不同拔牙矫治设计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 ,分为A组 :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双尖牙 ;B组 :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 ;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的结果输入计算机经过SPSS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①A组鼻唇角、上下唇角、下唇角、上唇长度变大 ,上唇角和上唇突度变小。②B组鼻唇角、上下唇角、下唇基角、下唇角、面角、颏突角、下唇长、面下三分一高变大 ,上唇角和上唇突度、下唇突度、鼻颏角变小。A、B两组全面高均变大。统计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①安氏Ⅱ类错牙合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的患者 ,其软硬组织的变化是一致的 ,其牙型、骨骼型从Ⅱ类变为Ⅰ类 ,覆盖其上的软组织也发生一致的改变 ,使面突度明显减小 ,下颌后缩得到改善 ,面部软组织侧貌更趋于协调美观。②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双尖牙的患者 ,其软硬组织的变化在上颌是一致的 ,而在下颌却不一致 ,软组织侧貌突度也减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广东女性安氏各类错牙合的软硬组织进行对比分析 ,为临床设计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安氏Ⅰ、Ⅱ、Ⅲ类错牙合各 2 5名患者 ,均摄X线头颅侧位片 ,描绘并测量 13项软组织及 2项硬组织。结果 广东女性安氏Ⅰ、Ⅱ、Ⅲ类错牙合软组织对比分析中 ,H角、上唇齿距、颏唇沟深、上唇长度、上下唇厚度和上下颌突度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广东女性安氏Ⅱ类错牙合软硬组织特征 :上唇短缩 ,下唇组织往往过多且张力小 ,颏唇沟深 ,形成典型的开唇露齿 ,上颌前突的侧貌面容。广东女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软硬组织特征 :上唇短而厚 ,上颌后缩 ;下颌前突 ,下唇薄而颏唇沟平 ,下唇张力大。这与安氏Ⅱ、Ⅲ类错牙合的临床表现相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软组织的侧貌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安氏Ⅱ1类错牙合低角型、均角型、高角型女性成年患者各28例,共84例,年龄18~23岁,平均20.3岁。选取矫治前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一系列指标随着面高的增加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趋势。侧貌突度及上、下唇突度依次明显增大,而面下部深度逐渐由过深变浅,同时上下唇弧的弧度由大变小、弧形由深变浅、由过于弯曲趋于过直立,尤其是低角组颏唇沟过凹陷而高角组过平坦。结论:垂直骨面型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软组织侧貌特征尤其是唇颏部形态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探讨恒牙初期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特征,分析硬组织改变对软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选择恒牙初期正常[牙合]、安氏Ⅱ类错[牙合]青少年各50名,确定22项常用的软组织侧貌测量指标和9项硬组织测量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除3项软组织测量值和2项硬组织测量值外,其余软硬组织测量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因素判别分析筛选出5项主要软组织指标。软硬组织测量指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Ⅱ类错[牙合]青少年软组织侧貌明显异常,B’Li-FH、NsLs-FH、LiNsPg’、Li—E、CmSnLs是最敏感、最能体现Ⅱ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异常的5项软组织指标。正畸临床中可有针对性地纠正硬组织异常来改善软组织不调。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X线头影测量,探讨恒牙初期青少年安氏Ⅱ类、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特征。方法选择恒牙初期正常[牙合]、安氏Ⅱ类、Ⅲ类错[牙合]青少年各50例,确定22项常用的软组织侧貌测量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大多数软组织测量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因素判别分析各筛选出五项主要软组织指标。结论Ⅱ类、Ⅲ类错[牙合]青少年软组织侧貌明显异常,B’Li-FH、NsLs-FH、LiNsPg’、Li-E、CmSnLs和LsNsLi、CmSnLs、NsLi-FH、Ls-E、Li-E分别是最敏感的、最能体现Ⅱ类、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异常的五项软组织指标。  相似文献   

9.
错(牙合)畸形患者软硬组织形态差异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分析错畸形患者软硬组织面型的差异,了解软组织的分布规律,加深对错畸形患者面型构成的认识。方法 选择144例12-15岁女性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前头颅侧位片上∠ANB大小划分Ⅰ、Ⅱ、Ⅲ类骨型,每类骨型各有48例患者,要求型与骨型一致。在头颅侧位片上测量反映软硬组织矢状面型和唇、前牙突度的4对指标:∠SnNsB′、∠ANB、∠NsSnPos、∠NAPo、UL-SnPos、UI-APo、LL-SnPos和LI-APo。分类统计各骨型组中软组织矢状面型的分布。计算各组∠SnNsB′-∠ANB、∠NsSnPos-∠NAPo、UL-SnPos-UI-APo、LL-SnPos-LI-APo差值的均值和分布范围以及正差值与负差值的分布概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正差值、负差值的概率分布有无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每对指标平均差值组间有无差异。结果 20%-30%的患者存在着软硬组织矢状面型不一致的现象;软硬组织形态差异的变异范围较广;随着Ⅱ、Ⅰ、Ⅲ类骨型的变化,软组织覆盖越来越倾向于增加侧貌凸度、增加上唇突度和减小下唇突度。结论 在群体水平上,软组织覆盖有掩饰颌骨和牙发育异常的趋势;就个体而言,软组织形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需重视其对矫治设计和矫治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治疗替牙期AngleⅢ类错患者软组织的改变,并评价该矫治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替牙期AngleⅢ类错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7~12岁,平均年龄9岁5个月,分别对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软组织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测量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经过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的治疗,上、下唇基角、面凸角和下唇角增加,下唇基角、软组织角和下唇突距减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上唇基角、上唇角、下面高、全面高和上唇突距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rankel-Ⅲ矫治器治疗后,患者的鼻、上唇、下唇、颏关系趋于协调,上、下颌软组织变化比较明显,软组织侧貌由Ⅲ类凹面型转变为Ⅰ类面型。Frankel-Ⅲ矫治器是治疗AngleⅢ类错的理想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