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变化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9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好转组(n=26)和死亡组(n=23),另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重型肝炎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分别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内毒素和人血小板活化因子值,统计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死亡率.结果:49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内毒素血症发生率为85.71%(42/49),死亡组和好转组血清内毒素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好转组治疗后血清ET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死亡组和好转组的血清PAF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好转组治疗后血清PAF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发生内毒素血症的患者PAF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内毒素血症的患者(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TBIL、ET、PAF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成正相关(P<0.05或0.01,OR=0.799、0.040、2.007),PTA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成负相关(P<0.05,OR=0.015),其中以PAF与预后的关系最为密切.结论:血小板活化因子下降与肝功能改善、临床表现好转有密切关系,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可作为评价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苦黄注射液加液体光量子综合治疗重型肝炎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①选择我院1999年11月-2002年5月收治的重型肝炎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男26例,女9例,年龄21~78岁,平均42.4岁。对照组男24例,女10例,年龄19~78岁,平均45.1岁。所有重型肝炎病例诊断均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治疗组中亚急性重型肝炎(亚重肝)27例,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7例,对照组中亚重肝26例,慢重肝8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重型肝炎分类上无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②治疗前两组病例在  相似文献   

3.
曹毅  张茹  郑淑敏 《肝脏》2003,8(3):65-66
20 0 2年 1~ 7月期间 ,对 3 8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进行结肠灌洗治疗和其他综合治疗措施 ,取得良好疗效。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按 1995年北京全国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将 7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 8例 ,其中亚急性重型肝炎 3 1例 ,慢性重型肝炎 7例 ;男 3 2例 ,女 6例 ;年龄 19~ 5 5岁 ,平均年龄 3 2 .4岁。按入院时的病情 ,分为早期 ( 19例 )、中期 ( 12例 )和晚期 ( 7例 )。对照组 3 7例 ,其中亚急性重型肝炎 3 2例 ,慢性重型肝炎 5例 ;男 3 2例 ,女 5例 ;年龄2 0~ 61岁 ,平均年龄 2 9.8岁。按入院…  相似文献   

4.
膦甲酸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重型乙型肝炎24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重型乙型肝炎发病急 ,病死率高 ,我们自 1998年以来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膦甲酸钠及地塞米松治疗重型乙型肝炎 2 4例 ,效果较好 ,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病例选择选择 1998年以来住院的乙型重型肝炎 2 4例为治疗组 ,男 18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4 0 .5岁 ,其中急性重型肝炎4例 ,亚急性重型肝炎 4例 ,慢性重型肝炎 16例。另选 18例仅用综合治疗的乙型重型肝炎作对照 ,男 14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38.2岁 ,其中急性重型肝炎 4例 ,亚急性重型肝炎 6例 ,慢性重型肝炎 8例 ,全部患者均符合 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 …  相似文献   

5.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邱蔚蔚  施斌斌  常洁  潘雪飞  孙玮  张长法 《肝脏》2001,6(2):104-105
重型肝炎病死率高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为探讨血浆置换在重型肝炎治疗中的疗效 ,提高成活率 ,我们对 16例重型肝炎病人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为 1998~ 2 0 0 0年我院住院的 33例重型肝炎病人 ,16例为治疗组 ,男 15例 ,女 1例 ,年龄 19~ 5 0岁 ,亚急性重型肝炎 6例 ,慢性重型肝炎 10例 ;17例为对照组 ,男 15例 ,女 2例 ,年龄19~ 6 0岁 ,亚急性重型肝炎 7例 ,慢性重型肝炎 10例。两组病人各型肝炎血清学检查结果见表 1;肝功能情况见表 2。表 1 甲~戊各型肝炎病…  相似文献   

6.
自2002年5月至2005年12月,我们对住院治疗的24例(64治疗次)重型肝炎患者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观察了治疗前后肝功能、血常规的变化情况及愈后。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入选病例皆符合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有关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1]。治疗组24例,男20例,平均年龄40·7岁,女4例,平均年龄37·5岁;其中慢性重型肝炎19例,亚急性重型肝炎5例;乙型肝炎15例,乙、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5例,戊型肝炎2例,药物性肝炎2例。对照组32例,男24例,平均年龄41·2岁,女8例,平均年龄37·7岁;其中慢性重型肝炎25例,亚急性重型肝炎7例;乙…  相似文献   

7.
几年来,我们应用肝素、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以下简称四素),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32例(为治疗组),并将同期收治的23例重型病毒性肝炎采用综合疗法作为对照组,其治疗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两组均为住院病人,按1990年5月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分型,治疗组32例,其中男24例,女8例,年龄18~57岁,急性重型肝炎4例,亚急性重型肝炎9例,慢性重型肝炎19例。对照组23例,男17例,女6例,其中急性重型肝炎3例,亚急性重型肝炎6例,慢性重型肝炎14例。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给予保肝药物,新鲜血浆,白蛋白,支链氨基酸等,并注意维持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IgA型内毒素抗体与各型肝炎的关系,我们采用EIA法对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变、慢性肝炎和急性肝炎患者各10例血清进行了IgA型内毒素抗体浓度的检测(均呈HBV-M阳性)。结果如下:慢性重型肝炎组、肝硬变组和慢性肝炎组阳性率分别为70%、60%和30%,急性肝炎组和正常人组一样均为0%。慢性重型肝炎组与急性肝炎组和正常  相似文献   

9.
重肝合剂保留灌肠阻抑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肝合剂保留灌肠(滴灌法)对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阻抑效果.方法:将100例重型肝炎(亚急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按分层均衡、随机分组设计:治疗组50例(早期、中期重型肝炎各25例),对照组50例(早期、中期重型肝炎各25例).治疗组采用重肝合剂保留灌肠+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乳果糖溶液保留灌肠+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血浆内毒素(E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3周组间比较P<0.05,治疗4周组间比较P<0.05);治疗3周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3周组间比较P<0.05,治疗4周组间比较P<0.05).结论:采用重肝合剂保留灌肠+常规治疗,是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较优治疗方法.重肝合剂保留灌肠对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有较好的阻抑效果.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1995年11月~1999年2月住院患者,诊断符合1995年第5次全国传染病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7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急性黄疸型肝炎15例,淤胆型肝炎4例,慢性重型肝炎5例,亚急性重型肝炎6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8~69岁。对照组:急性黄疸型肝炎14例,淤胆型肝炎2例,慢性重型肝炎4例,亚急性重型肝炎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20~67岁。  相似文献   

11.
重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5,(2):123-129
内毒素及h—EGF检测与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临床研究,胸腺素α1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疗效观素重型肝炎患医院内真菌感染-附31例报告,肝功能指标与妊娠合并重症肝炎预后的关系,应用肝功能综合指数判断重型肝炎预后,血浆置换术治疗各型重型肝炎171例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重症肝炎并发急性胰腺炎25例,血清免疫抑酸性蛋白对亚急性重型肝炎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2.
慢性重型肝炎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一直为临床所关注,目前尚缺乏满意的治疗方法。我科使用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2002年1月至2006年10月我科收治的慢性重型肝炎118例,诊断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男53例,女7例,年龄为(36.6±7.5)岁;对照组58例,男50例,女8例,年龄为(36.8±8.2)岁。治疗组肝衰竭临床分期:早期13例,中期28例,晚期19例;对照组肝衰竭临床分期:早期12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解毒凉血法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氨(NH3)的影响,为中西医结合救治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和血浆置换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解毒凉血中药200ml保留灌肠,予对照组患者以同剂量生理盐水保留灌肠,5次/周,连续两周,分别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血氨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内毒素、TNF-α水平有非常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TNF-α活性与内毒素水平呈正相关(P<0.01),治疗组患者血清TBil、NH3治疗后下降明显,PTA上升,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解毒凉血法对慢性重型肝炎有较好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患者血清内毒素、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阿波莫斯治疗重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资料与方法:67例为我科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纳差,肝脏肿大,病程10d以上,化验TBil>200μmol/L,符合1995年北京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6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7例,男24例,女13例,平均年龄38.7岁,其中急性重型肝炎11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9例,慢性重型肝炎8例;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34.6岁,其中急性重型肝炎9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4例,慢性重型肝炎7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15.
大剂量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重型肝炎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74例重型肝炎均为我院住院病人,男62例,女12例,平均年龄37.6岁。诊断按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其中急性重型肝炎8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6例,慢性重型肝炎50例。采用前、后对照研究方法,38例为1996年前应用PHGF80~120mg剂量治疗患者,称常规剂量治疗组,36例为1996年后予PHGF200mg剂量治疗患者,称大剂量治疗组。  相似文献   

16.
119例慢性重型肝炎中医分型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愈后与中医分型之间的关系,我们对1993~1998年我研究所收治的119例慢性重型肝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119例慢性重型肝炎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97例,女22例;年龄21~60岁之间(平均36.2±14.34岁)。 1.2 诊断 所有病例的诊断均依据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关于慢性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全组病例均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其中重叠感染HAV者5例,HCV者2例,HEV者6例。  相似文献   

17.
近2年来,我科应用思密达联合乳果糖治疗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患者26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50例重型肝炎合并内毒素血症患者均为我科1998年2月~2000年2月收治的住院病人。临床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例,男20例,女6例,年  相似文献   

18.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34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疗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探讨血浆内毒素、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一氧化氮 (NO)、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在慢性重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 5 9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 ,治疗组 34例加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浆内毒素、TGF β1、NO、HGF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明显改善 ,生存率较对照组提高 (P <0 0 5 ) ;血浆内毒素、TGF β1、N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P <0 0 5、P <0 0 1、P <0 0 1) ;血浆HGF水平上升较对照组明显 (P <0 0 1)。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疗法能有效清除血浆内毒素、TGF β1、NO毒性物质和肝细胞再生抑制因子 ,提高血浆HGF含量 ,减轻肝细胞炎症、促进肝细胞再生 ,提高慢性重型肝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   总被引:35,自引:13,他引:22  
目的了解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程度及其与血内毒素的关系.方法用光冈氏法定性定量分析肠道8种细菌,以偶氮显色法定量测定血内毒素.结果慢性重型肝炎组与对照组、慢性肝炎组相比较,类杆菌、双歧杆菌显著减少;而肠杆菌科细菌、酵母菌显著增加.慢性重型肝炎组血内毒素较对照组及慢性肝炎组均显著增加(P<0.001).血内毒素水平与肠杆菌科细菌值呈正相关(r=0.228,P<0.05).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存在严重的肠道微生态失调及细菌过度生长,其血内毒素升高可能与之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肠灌洗联合血浆置换序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6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86例)采用结肠灌洗联合血浆置换序贯治疗配合传统内科药物治疗,血浆置换纽(80例)采用血浆置换序贯治疗配合传统内科药物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内科药物治疗。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肝功能、血氨等生化指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及其预后。结果:联合治疗组内毒素、血氨下降的幅度,肝功能、症状的改善及生存率的提高均明显好于血浆置换组及对照组。结论:结肠灌洗联合血浆置换序贯疗法能有效地降低重型肝炎患者的内毒素血症,改善肝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