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颈性头痛是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所致头痛的总称,是常见头痛之一,因易被忽视而误诊为功能性头痛,导致久治不愈。体会如下。 1临床表现 表现为一侧或双侧枕部或枕顶部非搏动性、经常性钝痛或牵拉痛,偶为刺痛,可放射到眶后、额颞部,多伴有颈项不适、头晕、失眠、健忘、多梦、烦躁、困倦及视物模糊。  相似文献   

2.
头低脚高位预防腰穿后头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穿后头痛发生率为55%,其原因与脑脊液的丢失和脑血管扩张有关。为减少病人头痛发生,我们采取了头低脚高俯卧位1h后,再取左、右侧卧或平卧位5h,仍保持头低脚高位,是减少腰穿术后头痛的有效卧位。临床通过30例病人的实验,结果无一例发生头痛、头昏等不良症状。此卧位与保持颅内压相对稳定和颅内静脉充盈加速脑脊液的生成有关。所以头低脚高位是预防腰椎穿刺术后头痛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偏头痛为首发症状的蝶窦脓肿一例报告刘斌,常瑞明,魏福凤(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唐山063000)病历摘要:患者,男,54岁。1993年10月8日入院。入院前2个月,无诱因出现头痛,头痛呈搏动性,以左额顶部为重,每次发作持续达数小时或数日。...  相似文献   

4.
上矢状窦破裂单侧硬膜外血肿漏诊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矢状窦破裂单侧硬膜外血肿漏诊2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例1:男,38岁。因头部撞击伤后短暂昏迷伴头痛6h入院。入院时患者呈昏睡状态,头部未见伤口。伤后0.5h头CT示:右颞部少量硬膜外血肿,右颞顶骨骨折。入院复查头CT:右颞顶部大量硬膜外血肿,量约150ml,中线左移。急诊在全麻下为患者行右颞顶部骨瓣开颅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术中取下游离骨瓣后,见硬膜外血肿块被大量暗红色血液冲出,硬膜悬吊未能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5.
头痛的中医辨证论治牛树忠头痛是一常见临床症状,是多种疾病早期出现的症状之一。中医认为,不论六腑清阳之气,还是五脏阴经之血,皆朝会于高巅,故称“头为清阳之会,清阳之府”,脑为髓海,不任受邪。不论六淫外侵、七情内伤、脏腑虚损或经络郁塞等,皆可引起头痛。所...  相似文献   

6.
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例女,35岁。于15天前,干家务活后感项枕部胀痛,未予重视,次日晨起时疼痛加重,并向额顶部放射,当地医院给予静脉滴注20%甘露醇治疗5日,病情不见好转,且感加重,并扩展至全头胀痛,头痛规律为站五位或坐位时加重,平卧位后缓解。除头痛外,尚有恶心、呕吐、眩晕、耳鸣  相似文献   

7.
2002年7月-2004年1月,我院收治血管性头痛患儿48例,均经头颅多普勒检查,回顾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22例,女26例;年龄6~16岁,平均(11±5)岁。均排除由脑炎及肿瘤等所引起的头痛,并符合以下诊断标准:反复发作性头痛,间歇期完全正常;符合以下6项中至少3项:①一侧头痛;②头痛为搏动性;③头痛时或不头痛时伴发作性腹痛,头痛时恶心或呕吐;④休息或睡眠后完全或基本缓解;⑤有视觉异常先兆;⑥有偏头痛家族史。  相似文献   

8.
偏头痛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匡培根 《新医学》2004,35(7):433-435
进修医生 教授 ,请您谈谈偏头痛的概念好吗 ?教授 偏头痛属原发性疾病 ,它是一种自限性独立疾病 ,而不是症状或综合征。由于有些疾病引起的头痛亦可表现为偏侧头痛 ,但是偏头痛不一定表现为偏侧头痛 ,而可以表现为不同部位的头痛 ,如额部、枕部、顶部或全头部疼痛。所以诊治偏头痛应该与诊治头痛一样非常严谨 ,不能动辄就将偏侧头痛诊断为偏头痛 ,尤其不能与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偏侧头痛相混淆。因为各种头痛的治疗方法是不同的 ,误诊误治可能影响预后 ,甚至产生严重后果 ,例如将脑血管畸形引起的偏侧头痛误诊为偏头痛 ,可以危及生命。偏头痛…  相似文献   

9.
<正>头痛是神经内科门诊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1,2]。据统计,成年人群中有1.7~4%的人1个月中至少15天都在头痛中度过[3]。头痛的原因很多,门诊头痛患者约90%为原发性头痛,主要包括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和丛集性头痛等[4]。偏头痛主要表现为一侧额、颞部的搏动性痛、钝痛或刺痛,伴有或不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怕声等;紧张性头痛主要表现为头重感、戴帽感和束带样紧箍感的头部疼痛;  相似文献   

10.
实用重症监护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 重型颅脑损伤的加强护理 3.2 护理 3.2.1 体位护理低颅内压患者取平卧位,因头高位时头痛会加重;颅内压增高时宜取头高位,有利于颈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脑脊液漏时取平卧位或头高位。重度昏迷患者应取平卧位、侧卧位,以利口腔与呼吸道分泌物引流,  相似文献   

11.
680例头痛的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小娟 《临床医学》2006,26(6):72-72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本文就680头痛患者的脑电图作一分析,试图找出头痛患者的脑电图特点。  相似文献   

12.
对鼻腔手术病人术后阻塞性头痛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头面部疼痛是鼻腔疾患之最常见症状,阻塞性头痛是鼻腔手术病人术后的主要症状,其原因是术后鼻黏膜肿胀、鼻腔填塞物压迫鼻睫神经或阻塞鼻窦开口而引起阻塞性头痛及失眠、口咽干燥、眼睛流泪等症状。2002年3月~2003年2月,我们对382例鼻腔手术病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269例(70.4%)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阻塞性头痛,同  相似文献   

13.
患儿男,5岁,因反复头痛就诊。查体:头大面小,前额及顶部突出,囟门增大未闭,眼距增宽,鼻梁低。两肩下垂,肩关节活动度大,双肩在胸前可靠拢。胸廓上窄下宽。无明显智力减退。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X线鼻旁窦、柯、瓦氏位、头颅侧位、  相似文献   

14.
例1女,28岁,农民,因车祸枕顶部摔伤,当时昏迷,20min后来医院。查体:神志恍惚,面色苍白,右枕顶部有3cm头皮裂伤,双瞳孔直径各约0.4cm,对光反应迟钝,非喷射性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四肢自主活动存在,病理反射(-),见后行头颅CT检查,颅内未见异常,诊为头皮裂伤,给予清创缝合。入院第3天头痛加重,颈部抵抗明显。考虑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予以腰穿,脑脊液淡黄色清亮,压力每分钟120滴,镜检红细胞十十,白细胞十,加大脱水剂用量。入院第5天双眼不能外展,无限震,视力正常,颈抵抗,右巴氏征(+),左(一),复查C…  相似文献   

15.
血管住头痛是飞行人员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多年来用654一2并复方丹参片治疗飞行人员血管住头痛73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互.按照国际头插学会1988年提出的头痛分类和诊断标准诊断。所有病例均经医院、疗养院多次、全面检查、排除依内器质性、五官、眼源性疾病引起的头痛而确诊为血管住头痛的患者列入治疗范围O73例均为男性B行人员。年龄22~50岁,平均35.5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2一三年。飞行时间55~300(),平均!750h。脑电阻图检查正常者3人,紧张度增高者历人,弹性减弱者9人。全部病例均有头痛,或…  相似文献   

16.
不同体位对腰穿后头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不同体位对腰穿后头痛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最佳腰穿后体位提供依据。方法 用随机单盲法将符合条件的164例患者分成4组:A组(去枕平卧6h)、B组(平行位头抬高5cm平卧6h)、C组(头低脚高俯卧1h,左右交替侧卧或平卧5h)、D组(头低脚高俯卧1h,左右交替侧卧或平卧2h),观察其在腰穿术后6、24、48、72h头痛发生率、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及不适指标。结果 4组体位头痛发生率分别是23.80%、22.50%、27.50%、19.05%,头痛发生率、头痛程度、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B组舒适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 D组体位为最佳腰穿后体位。  相似文献   

17.
病例:男,25岁,因轻度头部外伤而行头部 CT 检查,意外发现颅内肿物而住院。患者对受伤经过不能记忆,既往有1年2个月头痛史,每隔6~7天头痛一次,每次持续半小时至4小时,头痛以前额及后枕为主。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一般,语言流利,左顶部有2cm×3cm 大小之隆起,有压痛。视乳头无水肿。四肢肌力与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头颅  相似文献   

18.
男性,55岁,因阵发性头痛伴恶心三天,门诊以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占位性病变收内科住院。患者首发症状为头痛,性质以胀痛、跳痛为主。头痛部位以后枕及顶部为甚,头痛与体位有关,站立或坐位时加重,平卧时缓解,其次为恶心。检查:BP110/70mmHg,神清,瞳孔等大,颈无抵抗,心肺阴性,肝脾不肿大,神经系正常,脑脊液(在静滴  相似文献   

19.
偏头痛是常见病之一,首次被描述是在Sumaria时代[1],是一种严重的、周期性发作的疾病。它常伴随以下一些症状:视觉紊乱、恶心、呕吐、大汗、畏光和噪声等。这种头痛一般发生在头的一侧,呈搏动性,有很多的诱发因素。目前对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且治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试验性的。1分类、分型及临床特征[‘]根据国际头痛新分类法,偏头痛分类如下:1.1无先兆偏头法(以下称普通偏头痛)1.1.1至少发作5次。1.1.2头痛持续4~7小时(不治疗或治疗不成功)。1.1.3头痛的特点至少符合以下2条:①偏侧;②搏动性;③中…  相似文献   

20.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常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内血肿,其病死率和病残率较高,应引起神经内、外科医师的重视。我们1991年8月~1996年2月共收治7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10~45岁,平均17岁。临床表现有头痛、呕吐、颅内压增高6例,痛痛2例,肢体功能障碍4例,脑膜刺激症4例。术前CT或MR示脑内血肿或AVM6例,其中右领顶部3例,在颁顶部1例,在枕部1例,右额部1例;右颈内动脉一海绵窦疾1例。行DSA检查2例,脑血管造影3例;按史氏AVM分级1、I级4例,正级1例;手术行血肿清除十AVM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