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L—梯形加压钢板治疗儿童股骨粗隆部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1996年2月—2002年2月,对12例(13个肢体)儿童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部骨折采用有限切开复位,L-梯形加压钢板(L-TCP)内固定治疗,其中6个肢体为粗隆间骨折,7个肢体为粗隆下骨折。结果:12例(13个肢体)随访12-72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5-5个月,粗隆下骨折1例术后6个月去除钢板乘车时摔伤发生再骨折,余均完全康复,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L-TCP内固定治疗儿童粗隆部骨折方法简单,固定准确稳定,可尽早行功能活动及恢复基本生活能力,愈合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采用骨端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53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探讨骨端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股骨粗隆部骨折复位后采用骨端钢板内固定,钢板骨端与近骨折段固定2~3枚6.5mm半牙螺钉,钢板体部与远骨折段固定至少3~4枚4.5mm全牙螺钉,小粗隆骨块应尽量进行复位固定。结果:经临床应用53例、41例经4个月~6年随访,按黄公怡评定标准:本组优良率为92.7%。结论:采用骨端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内固定确实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全身情况差,需尽快结束手术的病例。  相似文献   

3.
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动力髁螺钉在股骨粗隆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应用动力髁螺钉治疗28例股骨粗隆部骨折。结果:随访8个月-3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6周,无髋内翻、患肢旋转畸形,无内固定物断裂、螺钉穿出等并发症发生,优22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为96.5%。结论:动力髁螺钉符合髋部生物力学,固定牢靠,并发症少,能早期活动,是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骨折累及大粗隆、粗隆下而股骨距完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39例。结果 术后随访1~2年,患者髋关节伸屈活动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5.
马维虎  冯乐玲 《中国骨伤》2001,14(9):553-553
股骨粗隆部骨折是一多见且较难处理之骨折 ,治疗粗隆部骨折有很多方法 :如多根斯氏针或螺纹针、麦氏鹅头钉、加压滑动鹅头钉及Gamma钉 ,目前加压滑动鹅头钉及Gamma钉等被认为是治疗粗隆部骨折最有效的办法 ,但因设备条件及技术要求高 ,且对于伴股骨中上段骨折粉碎严重长度不够及对于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髋内翻 ,骨切割和内固定器材破坏等[1,2 ] ,我们自 1995年 1月至 1997年12月自行制作自动加压钢板与松质骨螺丝钉联合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 2 6例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手术治疗 2 6例 ,男 …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探自制钩板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生物力学及临床疗效。方法:将V形髓内针自制成问号状钩板,安放于股骨粗隆部及股骨上段外侧,用折断式螺纹钉和皮质骨螺钉将其固定。结果:本组10例,全部在术后3 ̄6个月临床愈合,其中9例颈干角正常,髓关节功能良好,1例髓内翻畸形。结论:钩板固定具有静力加压,动力加压和张力带钢板作用,特别适用于顺粗隆间骨折,逆粗隆间骨折,粗隆下骨折。  相似文献   

7.
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部粉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改良的Evans分类中Ⅱ、Ⅲ型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18例取股外侧切口入路,显露股骨上段及股骨大粗隆,先将较大骨折块复位固定,再将两断端之主干复位,于大粗隆及股骨上段放置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于近骨折段股骨大粗隆部常规操作向股骨颈及股骨头下部拧入适当长度的锁定型松质骨螺钉,再于股骨远骨折段骨皮质,固定锁定型皮质骨螺钉。结果本组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年。骨折均愈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本组优10例,较好5例,良3例。18例治疗效果均达到优良标准。结论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部粉碎性骨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对骨质损伤少、固定牢固、颈干角不变小、内固定螺钉不松动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普通加压钢板与多功能单侧外固定架复合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实践经验,材料与方法:自1994年-1999年收治各型粗隆部骨折38例;RonaldMCRae分类,Ⅰ型5例,Ⅱ型11例,Ⅲ型12例,Ⅳ型6例,Ⅴ型4例,全部病例均应用普通加压钢板技术加多功能单侧外固定架复合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伤前的全部下肢功能,其优良率为100%,结论:应用普通加压接骨板加多功能单侧外固定架复合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其疗效确切,手术简单,较其它固定方法,有较多优点,易于推广,特别适用于没有电视定位的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部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00年5月~2013年7月,采用成人肱骨近端外侧锁定板内固定治疗12例儿童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4~14岁,平均(9.8±3.0)岁。[结果]12例患者术后随访2~10年,平均(6.1±2.5)年。所有患者均于3个月内获得骨性愈合,无髋内外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股骨头骨骺滑脱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89.6±4.5)分,优7例,良5例。[结论]成人肱骨近端外侧锁定板是治疗儿童粗隆部骨折理想的内固定器,具有内固定稳定,操作简单,创伤小,不损伤骨骺等优点,可早期行功能锻炼,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力加压钢板与海绵螺钉在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股骨粗隆部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并行动力加压钢板与海绵螺钉联合固定,术后随访8-72个月,分析研究其治疗效果。结果:52例病人全部术后随访,疗效满意,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6.3%(50/52),无髋内翻发生。结论:该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内固定可靠,取材经济,手术时间短等优点,特别是老年病人,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双柱理论分型指导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根据正常髋关节影像学资料将股骨转子部分为两柱,以髓腔中线为界,中线以外的大转子部作为外侧柱,中线以内的小转子部作为内侧柱;股骨转子间骨折后根据分量原理:由股骨头颈传导下来的负重应力在股骨转子间分为水平和垂直应力,内侧柱主要分担垂直应力,外侧柱主要分担水平应力。将骨折复位后,连续性恢复,且能有效传导应力的柱定义为稳定柱,反之为不稳定柱;整个转子部,如内外侧两个柱均为稳定柱,就是稳定的转子部(A型);如其中一个柱为稳定柱,另一个柱不稳定,就是部分稳定的转子部(B型),B1型为外侧柱不稳定,B2型为内侧柱不稳定。如内外侧两个柱均为不稳定柱,就是不稳定的转子部(C型)。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60岁及以上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住院患者128例,根据双柱理论分为A型50例,B1型18例,B2型52例,C型8例。然后根据分型结果选择固定方式:A、B1、B2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螺钉(PFNA)固定,C型采用联合拉力交锁髓内钉系统(Inter-TAN)固定治疗。术后1、2、3、6、12、24个月时进行门诊复诊,通过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及有无内固定失败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方法。 结果12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6.0 ± 0.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2~26周,平均(14.5 ± 2.0)周,无骨折不愈合病例。无内固定钉松脱,髋内翻,股骨头切割,断钉病例。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78~96分,平均(88 ± 4)分,其中优76例、良44例、可8例,优良率93.8%。 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双柱理论简单易记,有助于选择理想的内固定和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合并股骨大粗隆顶点局部骨折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将股骨大粗隆顶点局部骨折复位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合并股骨大粗隆顶点局部骨折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46例,股骨大粗隆顶点局部骨折复位固定26例(复位组),未复位固定20例(未复位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2天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复位组较未复位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位组在术后并发症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未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第2天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位固定移位的股骨大粗隆顶点骨折能够提高PFNA主钉进针定位的准确性,降低股骨大粗隆外侧壁继发性骨折的发生率,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减少术后隐性出血量。  相似文献   

13.
股骨小粗隆固定器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和评估股骨小粗隆固定器在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作用。方法 将尸体骨造成股骨小粗隆骨折,使用股骨小粗隆固定器固定小粗隆骨折后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临床结合加压滑动鹅颈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60例并随访研究。结果 股骨小粗隆固定器能有效固定小粗隆骨块,防止骨折块移位和旋转,有效减轻股骨颈干外侧的张应力,避免了髋内翻的发生,临床使用疗效优良率达93.3%。结论 股骨小粗隆固定器固定可靠,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适用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小粗隆骨块的固定。  相似文献   

14.
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比较多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及最佳适应证,从而找出一种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从1991—2001年共收治病例140例,采用瑞士动力髋螺钉(Richard钉)、单臂外固定支架、麦氏鹅头钉、AO角度钢板内固定治疗及骨牵引保守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从中分析出治疗效果的优劣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多少。结果:Richard钉固定最稳定,承载最大,治疗优良率最高,发生的并发症最少;其次是外固定支架,角度钢板及麦氏鹅头钉。结论:保守牵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经济、安全、简单,但长期卧床易导致并发症且易发生髋内翻,治疗优良率低。对于采用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应首选动力髋螺钉。对于不能忍耐较大手术的患者,应尽可能应用单臂外固定支架。少数用Richard钉及多功能支架难于固定的患者,可采用AO角度钢板固定。而麦氏鹅头钉因其结构不够合理,固定强度不足,术后并发症多,应放弃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保留粗隆部的普通股骨假体置换术治疗老年粗隆部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保留粗隆部的普通股骨假体置换术治疗老年粗隆部不稳定骨折15例,Evans分类:ⅢA2例,ⅢB4例,IV8例,逆粗隆骨折1例;所有病例均合并有内科系统疾病。[结果] 本组无1例死亡,14例顺利出院,1例因呼吸系统并发症转内科治疗,1个月后出院。1例于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经治疗痊愈。术后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均良好,骨折复位满意。随访14~27个月,无假体松动、下沉及骨折不愈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为91分,优12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3.3%。[结论] 保留粗隆部的普通股骨假体置换术治疗老年粗隆部不稳定骨折,患者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老年粗隆部不稳定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和总结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6月至2008年2月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8例,按AO分类,A 1型10例,A 2型7例,A 3型11例。结果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1个月。参照黄公怡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14例,良12例,差2例,优良率为92.7%。1例髋内翻畸形25°,1例畸形愈合伴下肢短缩2.5 cm。结论锁定加压钢板组合使用常规和锁定螺丝钉内固定方法,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良方法,尤其适用于粉碎性骨折和骨质疏松患者。  相似文献   

17.
伽玛型股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国产伽玛型股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讨论其使用方法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临床应用国产伽玛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并随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髋关节功能优良90%。结论:伽玛型股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方法简便,固定牢靠,病人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俭  叶招明 《中国骨伤》2016,29(8):697-701
目的 :探讨伴有后方冠状面骨折的A2.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特点、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33例伴有后方冠状面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其中男15例,女18例;年龄61~92岁,平均(73.1±8.2)岁;按照AO/OTA分型,均为A2.3型;均为闭合性骨折。均采取有限切开辅助复位内固定术,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例术后19 d死亡,3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6.3±5.1)个月;根据X线片随访,骨折愈合时间6~9个月,平均(7.2±1.5)个月。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76~95分,平均(85.3±5.6)分;其中优13例,良16例,可3例。结论:伴有后方冠状面骨折的A2.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类型特殊,复位困难,又相当不稳定,需使用辅助切口复位,并采用近端抗旋髓内钉固定,术后康复锻炼亦需个体化。  相似文献   

19.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 27例均获随访,时间4~18个月。1例出现髋内翻畸形。26例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7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14例,良9例,可3例,差1例。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内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特别是伴有骨质疏松症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CP)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12例,其中股骨近端LCP固定60例,DHS固定52例。患者术后4~6周逐渐负重下地行走。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12例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9个月。LCP组有2例因负重过早出现轻度髋内翻;Harris评分:优48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96.7%。DHS组亦有2例因负重过早出现轻度髋内翻,4例Ⅳ型骨折大转子粉碎者出现内固定松动移位;Harris评分:优33例,良9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为80.8%;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骨折类型合理选择内固定,股骨近端LCP和DHS治疗EvansⅠ~Ⅲ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EvansⅣ型骨折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更宜采用股骨近端LCP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